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企业公开环境信息是其承担环境责任的重要前提,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需要,是对公民知情权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国不断的积极促进企业公开环境信息,完善相关制度,《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的公布使我国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治取得进一步发展,在公布内容、公布主体、公布时限以及公布方式等方面都较之前的法制更加完备。之后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更需要在审核、宣传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 标签: 环境信息公开 环境保护 公开制度
  • 简介:从权利的角度审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问题是企业为实现公众环境知情权而履行的义务。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义务,无论对于公众自身财产及生命健康利益的维护,抑或对于环境公共利益的提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公众环境知情权的实现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成本考量之间必然存有合理边界,这种边界尽管很难确定,但是,至少在环境法律或其他法律中区分企业环境信息强制性公开与自愿性是其衡量的一个参照标准。由于环境问题多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致,因此,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也就体现于企业环境治理的全过程,即企业环境的预防性信息、治理性信息环境污染事故的救济性信息。当然,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由于缺乏统一的环境信息法,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内容以及方式等都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

  • 标签: 企业 环境信息 信息公开
  • 简介:(2007年4月1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5号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和规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以及企业公开环境信息,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信息的权益,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

  • 标签: 信息公开 公开办法 办法试行
  • 简介:杨东平在2007年5月11日《中国环境报》撰文介绍,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将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自国务院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后,我国政府部门关于信息公开的第一部综合性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作为一个部门性法规,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约束力,明确了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详细规定了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和方式,并且建立了相应的考核制度和问责制。因此,它不仅对遏制环境污染、促进公众参与将发挥直接的推动作用,

  • 标签: 环境信息公开 国家环保总局 政府部门 规范性文件 中国环境 可操作性
  • 简介:【摘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我国环境信息公开主要体现为政府主动公开环境信息方面。这种政府主导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模式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也存在明显不足,需要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予以完善。未来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应以公众参与为本位,除了健全和落实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之外,还要注意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以及环境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

  • 标签: 信息公开 公开制度 制度析
  • 简介:新环保法设立《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专章,明确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是环境立法的一大进步,也是环境社会治理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标志。环保部一直在大力推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特别是《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两部试行规章,对促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进入环保法奠定了基础。新环保法规定了重点排污单位强制公开环境信息的相关要求和责任,环保部制定的《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又对这些要求和责任进行了细化规范。

  • 标签: 环境信息公开 重点监控企业 排污单位 公众参与 环境立法 地方环保部门
  • 简介: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是民众环境知情权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我国于2008年5月开始施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为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撑。但是,该法施行数年来,也暴露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立法层级较低、环境信息公开内容与范围界限不够明确、救济缺乏可行性等。应当尽快确立环境知情权的基本权利地位,提升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相关立法的层级;明确环境信息公开内容范围,细化信息安全界限;拓宽环境信息公布方式;优化环境信息公开的救济程序;完善整体配套制度等。

  • 标签: 环境信息 信息公开 完善
  • 简介:[摘要]:伴随我国经济和工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开始重视我们赖以 生存的生活环境,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要求迫在眉睫。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作为 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依据,有利于行政机关对涉及污染的企业的管理以及社会 公众对污染环境现象的监督。这一制度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环境保护 污染防治
  • 简介:信息公开作为一种新型政策工具,对环保敏感期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环境问题具有非常现实的价值。在城镇化带来的城市污染、压缩性工业化进程中的工业污染与农业和生活污染相互叠加的多重压力下,政府公开环境信息已成为回应社会关切、推动公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手段。通过环境信息公开综合评价,找出影响信息公开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建立工作责任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参与,促进公开主体因地制宜,拓宽公开方式与渠道,通过开发环境信息大数据满足环境治理需求。

  • 标签: 政府 环境信息 公开
  • 简介:环境信息公开环境知情权的前提与保障,只有政府开放其信息,公众才能实现他们获得信息的权利,才能真正的实现公众参与。现阶段我国对环境信息公开的保护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保障。

  • 标签: 环境信息公开 法律保障 完善
  • 简介:【摘要】透明政府应当是实现透明理念、透明制度和透明行为三者有机统一的政府,它存在着从法治走向德治的历史演变。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既有适应维护公民知情权、政府自身发展和信息社会到来的一般动因,也有促进环境友好型公民、政府和社会发展的特殊动因。立足于透明政府构建的高度,推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路径在于:树立以环境信息服务为核心的环境信息公开理念;建设从法制走向德制为目标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和形成以电子政府建设为重点的环境信息公开方式。

  • 标签: 信息公开 政府构建 政府环境
  • 简介:政府信息公开一直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重要纽带。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政府信息公开传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完善。这种新的传播方式打破了原有的信息不对称,加快了信息的双向流动,使信息更加直接、迅速地传递给受众。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服务型政府.

  • 标签: 政府信息公开 新媒体 媒体环境 政府网站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 简介:公用企业作为民营化背景下政府权力“让渡”的主体,承担着诸多公共服务职能,其信息公开义务具体应如何履行也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国务院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七条仅规定了公用企业具有信息公开义务,就其公开的范围并未作出具体规定,致使理论争议不断、司法实践不统一。本文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立足于我国立法现状,分析公用企业性质的特殊性,对公用企业应当公开范围及豁免公开范围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 标签: 公用企业 信息公开 公共利益
  • 简介: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首次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独立成章,并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方面进行了创新与发展。但在该制度落地过程中仍遇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信息公开主体界定不明确、企业公开环境信息避重就轻、环保部门环境监察和监测能力不足、法律追责制度不完善等。为实现新《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初衷,推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有效实施,需要科学界定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规范其内容与形式,健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违法责任追究制度,构建多元共治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模式,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多元协同治理。

  • 标签: 新《环境保护法》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公众参与 多元共治
  • 简介:档案保密工作是档案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一直备受关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发布实施后,群众知情权意识迅速崛起,希望通过公开政府档案文件信息维护自身权益、监督政府行为,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档案保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在信息公开的大社会背景下,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应该如何适应并积极应对呢?本文从理顺信息公开与档案保密工作的关系入手,对加强和改善档案保密工作提出了几点看法。

  • 标签: 信息公开 档案工作 保密工作
  • 简介:<正>中华建筑报2013-08-09报道:日前,环保部正式印发《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并拟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届时,企业排污信息将强制公开。据了解,企业自行监测内容包括:水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厂界噪声等。

  • 标签: 企业排污 重点监控企业 水污染物排放 中华建筑报 监督性 排污许可证
  • 简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37条创设了“公共企业”的信息公开义务。针对“哪些企业具有信息公开义务;如何界定公共企业信息公开主体资格”的问题,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论证:首先,立足规范视角,对公共企业信息公开主体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梳理,引出内涵界定不明和外延概括不清的主体资格问题;其次,通过法官视角和学者视角,具体考察了相关裁判和学说的思路及其在逻辑论证上难以周延的不足;最后,透过域外视角,并再次回归规范视角,并借由“公用事业”推导出公共企业信息公开主体具有行为的公益性、一定的垄断性、受行政规制性和受政策支持性这“四性”,进而提出“两步走”的主体资格识别标准。

  • 标签: 信息公开 公共企业 公开主体 规范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