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致敏肾移植等待者逐年增加,如何平衡这些患者器官分配的公平性和移植效果是移植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专家共识作为肾移植抗体介导排斥系列共识的第二篇,围绕此问题,从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的产生和病理机制出发,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为致敏肾移植等待者获得公平器官分配机会的改进建议,以及包括脱敏治疗在内的安全实施肾移植的路径和方法。

  • 标签: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 器官分配 脱敏治疗
  • 简介:摘要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是AMR的病因,而产生DSA的主要原因是供受者之间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错配。因此HLA分型和抗体的检测是目前肾移植临床关注的重点。本共识系统梳理了HLA分型和抗体检测的不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介绍了如何应用上述检测结果评估肾移植受者同种异体免疫记忆和初始免疫反应风险,并给出了相关的专家推荐意见供同行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 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检测 供者特异性抗体 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cocyte antigen G,HLA-G)作为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分子,在母-胎界面的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上特异性表达。妊娠期间,胎儿同种异源的绒毛膜外滋养细胞侵入子宫黏膜,却免于母体来源的免疫细胞攻击,其中HLA-G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关于HLA-G在母-胎界面特殊调控方式的研究,特别是与各类免疫细胞及膜表面受体作用的分子机制,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着重对HLA-G在母-胎界面的表达、调节及与相关免疫细胞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人类白细胞抗原-G 母-胎界面 母-胎免疫耐受 绒毛外滋养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特异性抗体(HLADSA)诱导人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构建人内皮细胞(HAEC)与单核细胞(Mon)体外共培养模型。分为未活化(UT)组、完整HLADSA(Ab)活化组、Ides酶切HLADSA活化组(Fab)组,并添加中和抗体/融合蛋白阻断,流式细胞技术分析HLADSA活化后的HAEC对Mon分化及胞内信号转导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检验。结果Ab活化组Mon胞内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T202/Y204磷酸化水平高于UT组(2.163±0.311,F=23.070,MD=-1.163,P<0.01),Fab组ERK仅部分磷酸化(1.211±0.072,F=23.070,MD=-0.211,P<0.05),且低于Ab组(MD=0.952,P<0.05)。U0126可完全阻断Ab和Fab活化组Mon胞内ERK磷酸化(1.045±0.087,F=22.240,MD=0.449,P<0.001;0.992±0.032,F=9.474,MD=0.122,P<0.01)。rPSGL-1-Ig及ICAM-1抗体预处理HAEC均可部分阻断Ab诱导的ERK磷酸化(1.375±0.168,F=11.020,MD=0.410,P<0.01;1.509±0.188,F=11.020,MD=0.277,P<0.01)。单用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抗体、CD18抗体预处理Mon后均可完全抑制Fab活化诱导的ERK磷酸化(1.025±0.035,F=21.050,MD=0.242,P<0.01;0.982±0.031,F=21.050,MD=0.285,P<0.01),而单用CD11a抗体仅能部分抑制(1.117±0.027,F=21.050,MD=0.150,P<0.05),CD11b抗体则无法抑制(1.205±0.033,F=21.050,MD=0.062,P>0.05)。CD64抗体预处理Mon可部分抑制Ab诱导的ERK磷酸化(1.438±0.045,F=26.250,MD=0.415,P<0.05),但当联合使用CD64及CD32抗体时可完全抑制(1.239±0.049,F=26.250,MD=0.614,P<0.01)。结论Ab活化后的HAEC主要通过激活Mon胞内ERK信号诱导后者分化。

  • 标签: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单核细胞
  • 简介:摘要供者自然杀伤(NK)细胞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最早重建的一类淋巴细胞亚群。移植后早期,供者NK细胞可以通过其表面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与靶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特异性偶联,识别并杀伤被感染的细胞和血液肿瘤细胞,发挥抗感染和抗血液肿瘤等作用。根据供者KIR与受者HLA配型组合的不同模式,可预测NK细胞的同种异体反应性和移植结果。笔者拟就目前临床工作中常用的KIR/HLA配型模式及其对移植结果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优化供者筛选、改善移植结果和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杀伤细胞,天然 受体,KIR HLA抗原 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摘要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RA患者常出现脂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现如今引起RA患者脂代谢紊乱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研究发现,在RA脂代谢过程中,巨噬细胞上清道夫受体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炎症环境下,CD36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相互作用而造成脂代谢异常。因此了解CD36参与RA患者脂代谢的机制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可以为预防RA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脂代谢 CD36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介导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AIT)患儿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9年4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例日龄为29 d的男性NAIT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该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人类白细胞抗原""neonatal 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服务知识平台、PubMed数据库中检索HLA抗体介导NAIT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以上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9月22日。分析并总结纳入文献所报道的介导NAIT的HLA抗体特异性。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病史采集:患儿因"血小板减少致全身淤点、淤斑"于2019年3月30日被送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就诊,头颅CT检查结果证实患儿颅内出血。②主要血清学检测:患儿及其母亲ABO血型均为A型,父亲为AB型;三者CD36抗原均呈阳性。患儿母亲血清标本中检出HLA抗体,特异性为HLA-A33、-B58。③相关基因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的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21bw基因分型分别为HPA-1aa/2aa/3bb/4~14aa/15aa/16~21aa、HPA-1aa/2aa/3ab/4~14aa/15ab/1621aa、HPA-1aa/2aa/3ab/4~14aa/15ab/16~21aa;HLA基因分型分别为HLA-A*11:01,33:03;B*38:02,58:01、HLA-A*24:02,33:03;B*55:02,58:01、HLA-A*11:01,11:01;B*15:02,38:02。④诊断及输血治疗: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本例患儿被诊断为HLA-A33、-B58抗体介导NAIT。患儿接受30 mL配合性血小板输注24 h后,血小板计数由13×109/L上升至100×109/L,出血症状明显改善。⑤文献复习结果: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文献为25篇,纳入研究的HLA抗体介导NAIT患儿为45例。其中,由HLA抗体、HLA+HPA抗体、HLA+血小板自身抗体、HLA+人类中性粒细胞抗原(HNA)+HPA抗体、HLA+RhD抗体介导者分别为33、8、2、1、1例;常见HLA抗体依次为HLA-B40、-A2、-A19、-B22、-A11、-B5、-B27抗体。结论本研究确诊NAIT新生儿的NAIT由HLA-A33、-B58抗体介导。对于临床上发现的NAIT患儿,除考虑由CD36、HPA抗体介导外,还应对HLA抗体介导的NAIT给予重视。

  • 标签: HLA抗原 同种抗体 血小板减少,新生儿同种免疫性 血清学试验 分子诊断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D36水平在RA患者心血管风险中的表达及预测价值,为临床识别及预测RA患者中的中、高心血管风险患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甘肃省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84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健康体检者34名作为对照。所有纳入对象根据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China-PAR)分为低心血管风险组和中高心血管风险组,同时于入院时接受血清CD36水平及其他血清学指标检测,且病例资料完整。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分类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进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患者的中高心血管风险人数明显增多[8例(23.5%)与38例(45.2%),χ2=4.80,P=0.029],并和血清CD36呈负相关(r=-0.27,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值(95%CI)=1.654(1.157,2.365),P=0.029]、舒张压[OR值(95%CI)=1.225(1.040,1.442),P=0.015]可能是RA患者的中高心血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D36水平[OR值(95%CI)=0.569(0.352,0.922),P=0.022]升高可能是RA患者的中高心血管风险的保护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血清CD36水平诊断RA患者的中高心血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0.691,截断值为4.27 p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41.0%,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血清CD36水平在RA患者中随着心血管风险增高而降低,提示血清CD36水平升高是RA心血管风险的保护因素,且血清CD36水平对RA患者心血管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是潜在预测指标。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心血管疾病 预测 CD3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相关综合征(PCOS)患者免疫细胞、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襄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26例PCOS患者作为疾病组,年龄(28.75±2.46)岁,年龄范围为24~35岁。另选取同期于襄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接受检查的96名健康女性为健康组,年龄(28.38±2.82)岁,年龄范围为24~35岁。检测两组纳入者的HLA-DQB1等位基因,同型半胱氨酸、叶酸水平、T细胞、NK细胞及单核细胞上的抗原水平,以及B细胞、T细胞、NK细胞相关亚型。结果疾病组的HLA-DQB1*04携带率[20.6%(26/126)]高于健康组[10.4%(10/96)],而HLA-DQB1*06/09的携带率[19.0%(24/126)]低于健康组[31.3%(3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的叶酸水平[(10.62±2.92)μg/L]低于健康组[(12.69±3.23)μg/L],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0.37±2.37)μmol/L]高于健康组[(8.65±1.8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疾病组T细胞[(262.48±72.83)%]、NK细胞[(429.37±102.65)%]及单核细胞[(1 722.47±232.61)%]上的HLA-DQ抗原水平均高于健康组[(210.38±62.51)%、(270.47±82.23)%、(1 373.68±18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的CD19+,CD5+B[(15.76±3.44)%]和CD3+,CD56+NK[(10.27±2.58)%]的占比明显高于健康组[(12.14±2.75)%、(4.76±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DQB1基因可能通过影响免疫功能、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而参与PCOS易感性,其中HLA-DQB1*04可能是PCOS的易感基因,而HLA-DQB1*06/09可能是保护基因。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多态性 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免疫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类抗原R(HuR)对乳腺癌功能表型的影响及其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方式。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了解HuR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选取与HuR显著相关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及基因富集分析(GSEA)。以MCF-7和SK-BR-3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瞬时转染小干扰RNA(siRNA)沉默HuR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HuR的表达。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划痕、Transwell实验检测两种乳腺癌细胞系的增殖、迁移、侵袭。通过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组间差异采用秩和检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HuR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3.429±0.300比3.913±0.370,Z=-15.216,P<0.01),GO和GSEA结果显示HuR相关基因主要富集于通过死亡结构域受体对外部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的负调节、血液微粒、细胞外基质结构组分、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E2F信号通路及脂肪酸氧化。HuR在两株乳腺癌细胞系中沉默后,CCK-8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点,沉默HuR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0.148±0.001比0.151±0.001比0.160±0.002比0.159±0.003,0.163±0.002比0.163±0.002比0.172±0.001比0.172±0.000,0.214±0.002比0.215±0.001比0.238±0.003比0.236±0.002;0.146±0.002比0.146±0.003比0.155±0.002比0.154±0.001,0.156±0.001比0.158±0.002比0.172±0.002比0.172±0.001,0.193±0.002比0.197±0.001比0.229±0.007比0.229±0.006,F=29.811、45.663、105.662、16.735、65.344、53.219,P<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24 h细胞迁移的能力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0.038±0.020比0.067±0.025比0.223±0.047比0.167±0.035,0.082±0.040比0.140±0.027比0.318±0.023比0.254±0.041,F=20.045、30.130,P<0.01)。Transwell实验显示,实验组通过小室的MCF-7和SK-BR-3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971.000±154.049、873.333±186.100比1 939.333±11.547,1 301.333±81.132、1 152.000±109.421比2 278.000±244.461,t=7.328、8.067、8.190、9.442,P<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在两株细胞中,实验组的PI3K、Akt及mTOR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0.560±0.015、0.738±0.011比0.968±0.030,0.866±0.003、0.788±0.030比0.970±0.021,0.843±0.009、0.832±0.014比1.003±0.009;0.862±0.011、0.855±0.020比0.981±0.020,0.754±0.083、0.821±0.024比0.939±0.083,0.708±0.038、0.687±0.027比0.936±0.049,t=30.666、18.216、9.036、14.279、20.708、22.206、10.934、11.440、5.026、3.665、10.549、11.288,P<0.01、0.05)。结论HuR可提高乳腺癌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并且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促进乳腺癌增殖。

  • 标签: 人类抗原R 乳腺癌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靶向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对表达HBsAg的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HBsAg-CAR基因,通过慢病毒载体将其转导入T细胞(健康捐献者的血液中获取),制备HBsAg-CAR-T细胞。制备CD19-CAR-T细胞作为Mock组,未转导的T细胞为Untransduced组。上述三种效应细胞分别与肝癌细胞共同培养,检测三组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抗肿瘤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等)释放水平。建立免疫缺陷NPG小鼠PLC/PRF/5肝癌皮下成瘤模型,随机分组,尾静脉注射HBsAg-CAR-T细胞(实验组,n=5)或未转导的T细胞(对照组,n=5),注射后第15天测量肿瘤体积。结果体外培养过程中,HBsAg-CAR-T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及存活率,CAR的表达稳定。与表达HBsAg的肝癌细胞共培养后,HBsAg-CAR-T组释放的抗肿瘤细胞因子明显高于Mock组及Untransduc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sAg-CAR-T组对HBsAg表达阳性的肝癌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Mock组及Untransduc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NPG小鼠肿瘤体积为(250.8±62.8)mm3,低于对照组小鼠肿瘤体积(757.5±102.6)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sAg-CAR-T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杀伤HBsAg阳性肝癌细胞,并释放高水平的抗肿瘤细胞因子。

  • 标签: 癌,肝细胞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T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应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输血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常规输血,观察组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红细胞平均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 满意度 不良反应 应用效果 血常规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1(hnRNPA1)和白细胞分化抗原44(CD44)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数据库检索hnRNPA1和CD44 mRNA在CRC组织中的表达,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咸宁市中心医院联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55例CRC癌组织及50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当中组织hnRNPA1和CD44蛋白表达,χ2检验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hnRNPA1与CD44 mRNA在CRC癌组织中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nRNPA1、CD44蛋白在CRC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hnRNPA1: χ2=31.230,P<0.01;CD44: χ2=21.150,P<0.01)。hnRNPA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癌胚抗原(CEA)相关(χ2=9.913、7.958、11.932、22.627、25.981、22.670,P<0.05);与患者性别及年龄无关(χ2=0.284、0.164,P>0.05)。CD44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CEA相关(χ2=4.645、4.626、6.095、6.371、13.821,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χ2=0.251、0.103、2.524,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hnRNPA1与CD44在CR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2,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hnRNPA1、CD44高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均低于其低表达组(hnRNPA1:χ2=23.92,P<0.01;CD44: χ2=15.15,P<0.01)。Cox分析hnRNPA1[风险比(HR)=2.714,95%可信区间(CI)=1.305~5.646,P< 0.01]、CEA(HR=2.538,95%CI=1.599~4.030,P<0.01)及TNM分期(HR=3.978,95%CI=1.253~12.629,P<0.05)作为影响结直肠癌手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hnRNPA1可能协同CD44参与CRC发生发展过程,并作为CRC潜在预后标志物。

  • 标签: 结直肠癌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1 白细胞分化抗原44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中联合检测血清铁蛋白(SF)、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2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恶性组、64例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患者纳入良性组、47例男性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均选自2020年8月~2021年12月,分别检测各组的SF、IL-6、PSA水平。结果 恶性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将SF、IL-6与PSA联合检测作为临床筛查、诊断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前列腺癌 临床诊断 血清铁蛋白 白细胞介素-6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中联合检测血清铁蛋白(SF)、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2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恶性组、64例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患者纳入良性组、47例男性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均选自2020年8月~2021年12月,分别检测各组的SF、IL-6、PSA水平。结果 恶性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将SF、IL-6与PSA联合检测作为临床筛查、诊断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前列腺癌 临床诊断 血清铁蛋白 白细胞介素-6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作者: 邱庆华1,唐增秀2
  • 学科: 医药卫生 > 泌尿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9-17
  • 出处:《系统医学》2021年第2期
  • 机构:1.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00;2.攀枝花市东区红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攀枝花617000
  • 简介:正常人尿中蛋白质含量甚微,很少见到管型,在病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质渗出,在远端肾小管及集合管的管腔内,受酸性环境影响,蛋白质逐渐变性为凝胶,经浓缩堆积塑形成为管型。健康人无白细胞管型,尿中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炎性病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时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以淋巴细胞为主时多见于肾移植排异反应。但,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管型鲜有报道。

  • 标签: 尿液;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管型
  • 简介:摘要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一类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患者生存时间普遍较短,生活质量较差,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为止,HNSCC的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人体免疫调节机制及炎症反应与HNSCC的关系。其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作为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在恶性肿瘤尤其是HNSCC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IL-1β在HNSCC及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做一综述,为探讨肿瘤病因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β 头颈部肿瘤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斑秃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变化,评估IL-18对NK细胞活性的调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67例斑秃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中NK细胞亚群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18水平。使用重组人IL-18刺激PBMC,建立PBMC与721.221细胞、K562细胞、P815-Ab细胞共培养体系,检测NK细胞中CD107a表达细胞比例和CD16表达细胞荧光强度,评估NK细胞功能。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结果斑秃组CD56+CD16-NK细胞比例(8.12% ± 3.14%)低于对照组(10.78% ± 4.08%,t = 3.33,P = 0.001),CD56+CD16+NK细胞比例(46.08% ± 15.21%)高于对照组(32.14% ± 10.45%,t = 4.22,P < 0.001),CD56-CD16+NK细胞比例(28.81% ± 8.65%)与对照组(27.09% ± 7.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88,P = 0.383)。斑秃组血浆IL-18水平(112.0 ± 23.72 pg/ml)高于对照组(99.34 ± 15.15 pg/ml,t = 2.48,P = 0.015)。斑秃组NK细胞与721.221细胞、K562细胞和P815-Ab细胞共培养后表达CD107a细胞比例(9.53% ± 1.70%、5.15% ± 1.35%、6.50% ± 1.64%)均高于对照组(5.00% ± 1.17%、4.40% ± 1.09%、5.13% ± 1.36%,均P < 0.05)。P815-Ab细胞刺激后,斑秃组CD16阳性NK细胞荧光强度(151.10% ± 59.30%)低于对照组(221.90% ± 93.56%,t = 4.31,P < 0.001)。IL-18刺激后,与721.221细胞共培养的NK细胞CD107a表达比例高于未刺激组(14.47% ± 2.67%、9.93% ± 1.94%,t = 6.00,P < 0.001);与K562细胞和P815-Ab细胞共培养的NK细胞CD107a表达比例与未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斑秃患者IL-18通过增加自然杀伤毒性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增强NK细胞活性。

  • 标签: 斑秃 白细胞介素18 自然杀伤T细胞 抗体依赖细胞细胞毒性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质1
  • 简介:摘要肺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命质量。开发新的肿瘤细胞作用靶点,扩大肺癌患者的受益人群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RNA结合蛋白人类抗原R(HuR)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与肺癌细胞中特定的mRNA结合,影响肺癌细胞多种基因、蛋白、分子的转录、翻译和合成等多个步骤,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肺癌的分子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HuR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肺癌中与之相关的调控因子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肺肿瘤 人类抗原R 分子机制 治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