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这为中国人权事业迈向新时代指明了方向,规划了人权发展的清晰的“路线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保障人权和推动人权事业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其内涵十分丰富。认真领会和深入贯彻这些新理念、新思想及新战略,必将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全面的新发展。

  • 标签: 人权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法治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路线图” 人权发展
  • 简介:《巴黎协定》是第一个纳入人权法视角的国际环境法条约,其中涉及人权法的内容主要集中体现在序言部分。该协定呼吁缔约国要关注“健康权”“土著居民权利”“移徙者权利”和“发展权”等具体人权的保护,也对“气候公正”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应。本文系统梳理《巴黎协定》序言中的人权内容及其法律地位,并探讨在新的国际环境法框架下进一步推进人权与气候变化的融合问题。鉴于当前国际社会正在进行关于《巴黎协定》的规则细化特别是遵约机制的具体规则的谈判,应该积极利用这一契机,在遵约机制的具体规则设计中把人权保护作为衡量缔约国遵约的必要元素,并在国家的自主贡献目标(INDCs)上纳入实体人权和程序性人权的视角,使人权法的语言与考量真正落实到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和适应性措施之中。

  • 标签: 《巴黎协定》 气候变化 人权
  • 简介:(2017年7-8月)7月1日,《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将残疾人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费用予以支付;按照医疗救助的有关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给予补贴,并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后仍有困难的给予医疗救助。

  • 标签: 最高人民法院 中共中央总书记 习近平 司法部 全面依法治国 法律服务平台
  • 简介:人权评估具有监控人权状况、调适人权建设方向、推动人权建设的作用。其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公正性、可操作性原则。人权指标体系建构包括指标设置、指标赋权和标准设定三个方面,建构过程注意结合学界、政府和公众的意见。人权评估最好由不受委托方和评估对象支配和控制,同时又能够得到他们配合的独立第三方来实施。评估者应运用多种调查方法,从多个独立来源获得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 标签: 人权评估 评估原则 评估主体 指标建构
  • 简介: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五个部分、42个条文的篇幅就排除非法证据的范围和程序等重点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有利于维护程序公正,彰显程序独立价值,夯实人权司法保障。排除非法证据,一直在努力

  • 标签: 人权保障 夯实人权 排除证据
  • 简介:摘要反观社会现状,我国家庭暴力在立法体系相对完备的同时,仍然面临着如何施行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家庭暴力所引发的人权反思,一方面应当以政府为主导,提升全社会保护弱势群体的意识,另一方面应当唤醒全社会的参与和自我保护意识,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 标签: 家庭暴力 施行 人权反思
  • 简介:环境权的诞生源自于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以及人权观念的发展。为了顺应环境保护的时代要求,环境权入宪成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的普遍做法。然而,环境权的实现与一国的经济、文化及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由于各个国家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及其法律体系的不同,环境权入法的路径方法也不同。环境问题涉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每个人对充分实现其健康和福祉的环境所享有的权利是一项人权。环境权的本质和核心就在于人权。从我国法治发展实践以及法治功能逻辑来看,需要将人权写入环境法,保障大多数人所应享有的环境公共利益,从而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标签: 人权 环境权 环境保护
  • 简介:劳动人权是一个不同于劳动权利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又有联系。因此,当讨论劳动权利保护的时候,不能离开劳动人权的合理性解释而简单地将人的社会关系规则化。按照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理论,劳动跟人的关系是一种未完成的过程关系,所以劳动人权最核心的内容是发展性人权。基于劳动人权的考虑,个人的生存必须社会化。社会化生存提供给弱者的保护意味着强者给自己的未来发展增加确定性。没有弱者就没有强者。社会化生存会推动人类不断摆脱盲目力量的奴役,超越谋生劳动的被迫感,逐步实现体面劳动,最后走向自由劳动。到自由劳动变成现实的时候,人的解放也就必然变成现实。

  • 标签: 劳动人权 人的解放 社会化生存
  • 简介:人权法学应当秉持开放、包容的学科心态,在法学规范性的基础之上,以更为宽阔的学科视野,积极关注和回应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广泛的人权议题,提出人权法视角下的解决方案,并且使这些学术方案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应用。为此,人权法学应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学学科。问题导向式的研究对象应当成为未来人权法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在研究方法上,人权法学研究应当尽可能贯通法学内部各个学科,并且适度超越法学研究视野,吸收其他学科的有益成果,但又不至于脱离法规范本身。

  • 标签: 人权 人权法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跨学科研究
  • 简介:摘要:从税法行政解释的现状入手,阐述税法行政解释应有的作用,并针对目前税法行政解释暴露出的问题与对纳税人权利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对税法行政解释从保护纳税人权利的视角进行研究的命题,并用换位思维从保护纳税人角度提出完善规范税法行政解释的思路举措。

  • 标签: 纳税人权利 税法 行政解释
  • 简介:古希腊尚无人权概念,但在古希腊思想的深处却早已产生了人权因素的萌芽,这种萌芽深深扎根于自然法传统之中。古希腊思想家对人权概念的主要贡献是'人'的发现,人从他所依附的神、自然、城邦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类的个人,这就产生了人权概念中最核心的要素——人的尊严与价值,这为后世人权概念的孕育与成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 标签: 自然 城邦 解放 类的个人
  • 简介:日本目前已形成了以《老人福利法》《老人保健法》《护理保险法》《国民年金法》四部法律为主体、全方位、多层次的老年人福利法律体系,而我国仅有一部专门性法律,即《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且散见于各种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既不配套,也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因此,可借鉴日本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经验,在我国大力推进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向法律的转变,完善立法体系,依法对老年人长期护理进行规范。同时,还需要在老年人福利人才培养方面,设立专门的法律以确保老年护理人员的职业待遇和晋升路径,从而增强老年护理的职业吸引力。

  • 标签: 日本 老龄化 权益保障 法律体系
  • 简介:摘要目前的侦查监督大部分都集中在如何限制公权力和保障打击犯罪活动上,而如何保障人权、有效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是现在侦查监督的重要改革方向。本文从提高侦查监督的司法救济功能、完善侦查监督的司法救济制度和强化公民对侦查监督的认识等方面探讨了基于人权保障理念的侦查监督变革,为深入理解侦查监督过程中人权保障的必要性和有效落实基于人权保障的侦查监督变革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人权保障 侦查监督 司法救济
  • 简介:审前羁押措施具有保障功能和预防功能,也具有惩罚性,我国审前羁押的措施仍具有很强的惩罚性.剥夺罪犯的人身自由是传统的刑罚执行手段,因此就认为犯罪导致必然的羁押,这种犯罪和羁押的关系密不可分是导致过高的审前羁押率的重要原因.同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常采用逮捕这一强制措施来保证诉讼,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羁押率的飙升.

  • 标签: 未成年人羁押 现状 保障方法
  • 简介:少数民族语言权利是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少数民族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对包括语言权利在内的少数民族文化权利和其他权利的保护,《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及《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构建了包括语言权利在内的中国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框架。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权利保护,应当从尊重和保障人权、履行国家义务的角度出发,制定少数民族语言权利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少数民族语言权利侵权申诉机构,完善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促进机制,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权利保护的考核评估,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繁荣发展的进程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少数民族权利保护。

  • 标签: 少数民族 语言权利 人权 法律保障
  • 简介: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有丰富的人权意涵,其中的"民"与现代的"人"、其中的"以民为本"与当代的"以人为本"是有相通之处的。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认为"民为国本",肯定人民的根本政治地位,并且要求统治者实行"以民为本"的施政方针。它包含了中国古代人权保障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要求,促进了中国古代的民生民权保障。古代民本思想在中国当代得到升华,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的人权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民本思想 以人为本 人权 传统文化
  • 简介:屯昌县法院近日组织青年法官沙龙,对老年人权益频受侵害现象及其蕴含的法律问题进行研讨,提出七项措施强化老年人权益保障。一是开辟老年人维权绿色通道。二是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动协作。三是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四是加强人民法庭与乡镇司法所的协调配合。五是配合司法、民政等部门,加强对镇村干部、人民调解员有关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知识的培训。

  • 标签: 老年人权益保障 屯昌县 法院 乡镇司法所 人民调解员 法律问题
  • 简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是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突出体现了优化配置司法资源、对案件实行繁简分流,进一步提高诉讼效率的基本思想。然而,其中存在着未充分关注被害人合法权利保护的问题。对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的被害人合法权利予以保护是尊重与保障人权、保持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一致性与合理性以及防范严重诉讼风险出现的必然要求。加强被害人权利保护首先应当明确被害人在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具有程序运作主体的地位,并辅之以与其主体地位相适应的知情权、发表意见权、提出异议权、获得法律帮助权以及救济权等基本诉讼权利。

  • 标签: 认罪认罚 从宽 被害人 程序运作主体 诉讼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