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筛选从土壤和腐朽树木中得到了4株纤维素高产菌株MF1、MF4、TF3和TF9,经初步鉴定分别是绿色木霉、青霉属、康氏木霉和黑曲霉。通过对TF3发酵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其发酵的最佳碳源是麸皮一纤维素粉复合物,最佳氮源是硫酸铵,最适发酵温度范围是30~32℃。最适初始pH范围是6~7。

  • 标签: 筛选 鉴定 纤维素酶 影响因素
  • 简介:  1AmpC的基本特性  AmpCβ-内酰胺酶是一族由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具有碱性等电点、不被克拉维酸抑制而能被氯唑西林抑制的'丝氨酸'头孢菌素,按功能特征分类属Bush-J-M1组,按分子结构分类属AmblerC类.分子量通常在32~41kD之间,个别质粒介导的AmpC分子量达到42~43kD.高产此类可以导致细菌对除第四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外的几乎所有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

  • 标签: 产酶 酶研究进展 阴性菌产
  • 简介:目的研究某医院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质粒AmpC的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耐药情况。方法对2006年11月-2007年7月分离的139株大肠埃希和102株肺炎克雷伯分别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质粒AmpC;并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02年判断标准分析结果。结果139株大肠埃希ESBLs、AmpC及ESBLs+AmpC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48.20%、9.35%、2.88%;102株肺炎克雷伯ESBLs、AmpC及ESBLs+AmpC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5.88%、8.82%、2.94%。ESBLs菌株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单环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ESBLs菌株(P〈0.001~0.05)。除碳青霉烯类及头孢他啶等抗生素外,AmpC菌株对二、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等药的耐药率均明显增高(P〈0.001~0.05)。结论耐药的产生是导致细菌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预防耐药的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非常重要。

  • 标签: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AMPC酶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抗药性 微生物
  • 简介:用鸡羽毛粉或人头发粉作为唯一碳、氮源,对9个耐热的金孢属(Chrysosporiumspp.)真菌菌株进行了角蛋白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菌株H-49—2对鸡羽毛的利用能力最强,而菌株H-143—1对人头发的利用能力最强。对H-49—2菌株进行液体发酵试验的结果表明,培养6d时活性最大,为9.6U/mL。

  • 标签: 金孢属 角蛋白酶 耐热真菌
  • 简介:目的研究AmpC的铜绿假单胞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2003-2007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铜绿假单胞220株,采用三维试验筛选8内酰胺酶(包括AmpC)的铜绿假单胞,应用多重PCR检测AmpC的铜绿假单胞质粒携带的AmpC耐药基因,应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染色体AmpC基因和oprD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共检出40株口内酰胺酶的菌株,其中产AmpC、ESBLs、金属(MBL)和未知型铜绿假单胞的构成比分别是62.5%(25/40)、20%(8/40)、7.5%(3/40)和10%(4/40)。25株AmpC菌株均有不同程度AmpC基因表达量升高,其中,仅1株细菌携带DHA质粒型AmpC基因,12株oprD2基因表达量减低,这些菌株均对亚胺培南耐药,13株oprD2基因表达量正常,其中仅5株对亚胺培南耐药;7株(占AmpC菌株的28%,不金属)的粗提物能微弱水解IPM,这7株AmpC基因的表达量均有明显升高,其中5株同时伴有oprD2基因表达量降低。结论铜绿假单胞产生的AmpC可做弱水解亚胺培南,且其水解亚胺培南可能与AmpC产生量有一定关系;AmpC铜绿假单胞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原因可能是细菌AmpC表达量增加和oprD2表达量减低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AMPC酶 OprD2蛋白 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嗜水气单胞现状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嗜水气单胞的感染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5年,从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50株。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依据2012年CLSI标准双纸片确证试验,头孢菌素(AMPC)应用三维试验改良法。结果感染的50株嗜水气单胞,其中产ESBLs15株(15/50)、AMPC10株(10/50),且对氨苄西林全部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钠耐药率为94%,对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达40%,对其他药物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临床治疗嗜水气单胞引起感染时,应慎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根据药敏结果和耐药表型合理选用药物,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嗜水气单胞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AMPC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简介:白腐分泌胞外氧化--木素降解.这类氧化底物专一性不强,除降解木素外还降解大量的污染物.首先观察4种白腐Pleurotuseryngii,Polyporusversicolor,Pleurotusostreatus和Fomeslignosus在限氮和富氮培养基中产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的能力,4种真菌只锰过氧化物酶和漆.由于Pleurotuseryngii和Pleurotuseryngii能力较强,用于碱木素的降解脱色,二者在限氮条件下11天对碱木素降解脱色率为65%和72%.0.6g/LCa2+有助于菌体生物量的增加,对影响不明显;10mg/LMn2+有助于锰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提高;5mg/LCu2+可显著提高菌体能力,10天可使碱木素的降解脱色率达到90%.

  • 标签: 木素降解酶 白腐菌 碱木素 降解脱色 造纸工业 废水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虫拟蜡固态培养胞外漆及其对竹木质素的降解能力,比较蔗渣、玉米芯、木聚糖和葡萄糖4种碳源对虫拟蜡降解竹木质素的影响。方法与结果:培养温度28℃,基质含水率50%,铜离子浓度0.5mmol/L,接种量8%,培养9d,漆产量达到28.66U/g干曲,相应的木质素降解率为26.34%;不同的碳源影响木质素降解率和纤维素降解率,以4%的蔗渣为碳源添加到竹粉中,木质素选择性系数为18.1。结论:经固态发酵的竹粉,其木质素结构与原始状态相比明显地被破坏。

  • 标签: 虫拟蜡菌 固态发酵 漆酶 生物降解 竹木质素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社区和医院感染的大肠埃希AmpC、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采用头孢西丁提取物三维试验测定AmpC;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纸片确证试验筛选并确认ESBLs菌株。结果143株大肠埃希AmpC、ESBLs及AmpC+ESBLs的总检出率分别为4.90%、28.67%、2.10%。非株总耐药率,医院感染株为35.36%,社区感染株为21.8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株总耐药率两者分别为73.40%、75.60%,差异无显著性(P〉0.05)。社区和医院感染的非菌株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等常用抗菌药物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57.58%、39.39%、42.42%、39.39%及77.97%、71.19%、66.10.%、54.24%;菌株的耐药率均高于上述平均水平。所有被测药物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性最高,未出现耐药株。结论社区感染的大肠埃希株耐药率明显低于医院感染株。大肠埃希耐药的主要原因是ESBLs和AmpC;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目前大肠埃希株感染的临床经验首选用药。

  • 标签: 大肠埃希菌AmpC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抗药性 微生物 医院感染 社区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交流美罗培南治疗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肺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呈阳性的48例肺炎患者给予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8例患者中临床有效率为87.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结论头美罗培南治疗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肺炎安全有效,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 标签: 美罗培南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基因(lux)的酸克雷伯,旨在更直观地观察酸克雷伯(K. oxytoca)在宿主体内的分布以及评估不同杀菌方法的效果。方法扩增pBAV1k-T5-Lux质粒的荧光素基因簇(Lux A/B/C/D/E),构建含有Lux A/B/C/D/E基因簇的pBBR1质粒(pBBR1-lux),并获得能够表达荧光素基因基团的大肠埃希(E. coli-pBBR1-lux)。将pBBR1-lux质粒电转化至酸克雷伯感受态细胞,经荧光强度鉴定及菌株的3次传代,筛选能够稳定表达lux基因的酸克雷伯(K. oxytoca-pBBR1-lux)。结果连接成功的环状质粒产物命名为pBBR1-lux。与大肠埃希对照株相比,含E. coli-pBBR1-lux的Luminesence荧光信号值显著升高[15 345(14 676,18 654) vs. 63(60,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21.14、P = 0.035)。K. oxytoca-pBBR1-lux的Luminesence荧光信号值[399 303(265 245,617 192)]显著高于酸克雷伯对照菌株[83(63.5,8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7.07、P = 0.014)。E. coli-pBBR1-lux和K. oxytoca-pBBR1-lux均能够在Veritas微孔板光度计和小动物成像仪上检测到Luminesence荧光信号。将所得菌株按照1︰10稀释6个梯度,荧光值检测结果显示,Luminesence值随菌落浓度降低而下降。多次传代后pBBR1-lux能够在酸克雷伯中稳定表达荧光素,不同理化杀菌方法对酸克雷伯杀菌效果不同,紫外线和84消毒液(10%)是最有效的杀灭酸克雷伯方法。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可被微孔板光度计和小动物成像仪检测到的稳定表达荧光素的K. oxytoca-pBBR1-lux。

  • 标签: 产酸克雷伯菌 生物发光 荧光素酶基因
  • 简介:通过固体分离培养基的分离培养和牛奶琼脂鉴别培养基的鉴别初筛,从烟草(NicotianatabacumL.)的初烤烟叶中分离到一株嗜热蛋白菌株,编号为YYFG3,其生长温度范围是30℃-65℃,最适生长温度55℃左右,对pH的耐受范围是5-9,最适范围是6-7;在发酵培养基中,56℃、180r/min条件下发酵32h的蛋白活力达到最大值35.3U/mL,故将YYFG3定性为蛋白高温菌株。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的观察、相关生化特性的测定、16SrDNA的克隆测序以及对菌株分子遗传进化树的构建,确定菌株YYFG3隶属于土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暂将其命名为Geobacillussp.YYFG3。菌株YYFG3可作为蛋白高温微生物诱变育种和全基因组育种的良好材料,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 标签: 烟草 高温菌 分离 蛋白酶 16S RDNA
  • 简介: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碳青霉烯、外膜蛋白缺失或突变、外排泵过度表达以及青霉素结合蛋白变异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碳青霉烯。虽然各种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大体相同,但是各种耐药基因在不同种属细菌中的分布和流行情况并不相同。肺炎克雷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也是检出率最高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酶 耐药基因 流行病学
  • 简介:从已经开始掉毛的盐腌猪皮上筛选到一株可在8%盐浓度下生长的耐盐,该产生的蛋白具有较好的脱毛性能。经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sp.no813。

  • 标签: 脱毛蛋白酶 耐盐菌 芽孢杆菌 猪皮 蛋白酶 菌株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细菌培养标本,采用VE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分离出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分别为361、365株,其中产ESBLs菌株分别为204株(56.5%)、69株(18.8%),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加替沙星全部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对其他B一内酰胺类抗菌药几乎全部耐药。结论医院及时监测ESBLs的发生率及其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 标签: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气荚膜梭通过产生大量的毒素导致人类和动物患气性坏疽、肠炎和肠毒素血症。目前,已知产气荚膜梭可产生20多种毒素和水解。不同的毒素类型与特定的疾病类型相关。毒素分型已由毒素基因的分子检测替代了传统的血清分型方法。因此本文围绕气荚膜梭毒素种类、基本特征、致病机制以及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和展望,为后续的毒素分型等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免疫抗原筛选、抗体制备以及相关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 标签: 腹泻 毒素 产气荚膜梭菌
  • 简介:摘要:鸡气荚膜梭是一种引起家禽肠道疾病的重要病原,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准确鉴定鸡气荚膜梭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鸡气荚膜梭分离鉴定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形态学鉴定、染色方法、生理生化特性的检测与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的应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相互配合,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鸡气荚膜梭的鉴定和防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标签: 鸡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 鉴定 形态学 染色 生理生化特性 分子生物学
  • 简介:对自行分离的真菌菌株Z7,以稻草粉作为碳源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并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使用DesignExpert8.0.5进行实验设计,首先用PB法筛选出3个主要因子:(NH4)2SO4(氮源)用量、pH、接种量。设计最陡爬坡实验获得各因素的中心值:接种量5%、氮源用量0.15g·L-1、pH5。运用BBD设计进行优化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获得三个因子的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5.53%、氮源用量0.1725g·L-1、pH5.31,其余因子为温度28℃、装液量50mL、摇床转速150r·min-1、培养时间168h,此时漆活为801.364U·mL-1。经验证实验证明该最优水平组合可行。

  • 标签: 漆酶 黄原孢毛平革菌 响应面法 发酵工艺优化
  • 简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设计,确定了米曲霉R519木聚糖酶.结果表明:米曲霉R519木聚糖酶最适反应条件是温度为60℃,pH值为4.5,液用量与底物用量比值为1/9.学性质Co^2+和Fe^2+对具有强烈的激活作用,Ca^2+和Zn^2+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 标签: 米曲酶 木聚糖酶 酶学性质
  • 简介:分析了20株链格孢的酯同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并将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20株链格孢在37%的相似系数处明显分为大孢子组和小孢子组;大孢子组在52%的相似系数处分为6组,每组代表1个种,小孢子组在较高的相似性水平上分组与形态分组结果基本一致。本试验结果还表明:酯同工电泳方法简单易行,能准确反映种间的微小差异,适用于链格孢属真菌的种级分类,可作为传统形态学分类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 标签: 链格孢属 酯酶同工酶 聚类分析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