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阶段心理干预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为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合肥市滨湖医院和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住院治疗的肝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个体阶段心理干预,均干预7 d,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生命质量量表等评估2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生命质量、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干预前HAMA、HAMD、GSES、生命质量、心理社会适应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分别为(16.01 ± 2.25)、(15.75 ± 2.0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46 ± 2.49)、(17.29 ± 2.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17、3.132,P<0.05);观察组干预后GSES、生命质量的整体功能评分分别为(28.49 ± 3.82)、(46.41 ± 4.6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5.35 ± 3.64)、(43.74 ± 4.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764、2.491,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方面心理社会适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78~4.578,P<0.05)。结论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个体阶段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并改善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和生命质量。

  • 标签: 肝肿瘤 围手术期 个体化分阶段心理干预 负面情绪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阶段心理干预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为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合肥市滨湖医院和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住院治疗的肝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个体阶段心理干预,均干预7 d,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生命质量量表等评估2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生命质量、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干预前HAMA、HAMD、GSES、生命质量、心理社会适应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分别为(16.01 ± 2.25)、(15.75 ± 2.0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46 ± 2.49)、(17.29 ± 2.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17、3.132,P<0.05);观察组干预后GSES、生命质量的整体功能评分分别为(28.49 ± 3.82)、(46.41 ± 4.6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5.35 ± 3.64)、(43.74 ± 4.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764、2.491,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方面心理社会适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78~4.578,P<0.05)。结论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个体阶段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并改善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和生命质量。

  • 标签: 肝肿瘤 围手术期 个体化分阶段心理干预 负面情绪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阶段心理干预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2年 12月,随机选择肝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0例,分为一般心理护理组40例,个体心理护理组40例。结果:与一般心理护理组比较下,个体心理护理组患者出院前1d生活质量数据较高(P<0.05);个体心理护理组患者住院前1d各项不良情绪分值较低,(P<0.05),而住院时间,一般心理护理组患者为(18.80±3.93)d长于个体心理护理组的(14.35±3.36)d(P<0.05)。结论:个体阶段心理干预为肝癌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个体化分阶段心理干预 肝癌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个体分阶段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康复、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该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联合个体分阶段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功能康复、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基于个体分阶段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上肢和下肢的功能康复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及生活能力等四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个体分阶段护理模式应用于脊髓患者的康复训练中,不仅能显著提升患者功能康复的进程及效果,而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抗拒程度和稳定程度,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个体化的分阶段护理 功能康复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 析护生临床实习 应用 分阶段心理干预的实践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01 月~ 2019 年 12 月临床实习的 60 名护生,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带教)与观察组(分阶段心理干预),各 30 名,对比两组学生的心理症状评分水平。 结果 : 观察组心理症状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临床护生实施分阶段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心理状态,促使其积极向上的身心状态参与学习及职业发展,临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生 临床实习 分阶段心理干预 心理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个体心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 2013年 1月— 2019年 3月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 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还接受个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 1天、术后 7天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入院时 SAS、 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在干预后的术前 1天、术后 7天 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个体心理干预能改善颅内肿瘤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个体化心理干预 颅内肿瘤 围术期 心理应激 焦虑 抑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个体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中的效果展开分析和探讨。方法:根据抽签法将86例受治于我院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施护,B组采用个体心理护理方案施护,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表现出明显下降,其中A组较B组下降趋势更优(P<0.05)。结论:采用个体心理护理干预方法为血液透析患者施护能使之心理状态得到更好改善。

  • 标签: 血液透析护理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分阶段心理护理。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SCL-90评分从163.21±3.67降至150.53±3.56,显著低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从44.32±2.91降至31.67±2.86,护理满意度达到97.2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改善心理症状和生活质量,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

  • 标签: 脑卒中,抑郁,心理护理,分阶段,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个体心理护理干预对耳鸣患者不良心理的改善情况。方法 抽取收治的230例耳鸣患者进行对比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的115名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的115名患者采用个体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结果 通过对比护理,干预组的不良心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不良心理,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更快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个体化心理护理 耳鸣 不良心理 改善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阶段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对护理实习生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护理实习生作为本次对照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随机分配100例实习生,参照组应用常规带教方法,研究组使用分阶段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并对比两种不同教学方法下实习生的心理韧性变化情况。结果:在实验前,两组实习生的心理韧性得分差别不大,(P>0.05),在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后,研究组实习生的坚韧、力量、乐观等心理韧性评分分别为(49.07±10.33)分、(26.88±8.53)分、(13.66±4.37)分,总分为(89.59±21.39)分,参照组分别为(46.39±10.28)分、(24.55±9.11)分、(12.52±4.68)分,总分(83.66±23.08)分。两组实习生在实验后的心理韧性评分差异较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护理实习生进行教学时采用分阶段团体积极心理干预,能够使带教人员进一步了解实习生的心理状态,对调整教学方案或缓解实习生心理压力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分阶段团体积极心理干预 护理实习生 常规带教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方法于2022年4月~2023年4月,选取医院产妇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方案基础上应用结构式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社会功能改善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①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②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前比较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SSRS、SCSQ和GQOLI-74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结论常规方案基础上应用结构式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患者具有显著突出作用效果,能够对患者心理状态具有显著改善,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以及社会功能均具有显著积极作用,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获得了患者的满意认可。

  • 标签: 个体化心理护理 产妇 产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个体护理干预影响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焦虑心理作用。方法通过随机分组法把我院124例甲状腺患者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采用个体护理干预的方法对住院患者焦虑心理进行评估,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制作焦虑自评表比较、评估两组患者术后3d、术前1h、入院后的焦虑心理。结果通过对比,证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1h和手术后3d焦虑低于观察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焦虑心理有明显改善功能,有利于推广运用于临床护理。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甲状腺手术 焦虑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心理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门诊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1120例进行临床研究,按照单双号分组法将患儿分入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均接受门诊常规护理,研究组辅以个体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不同年龄段患儿治疗依从性及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为95.36%,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0.89%,依次高于常规组的79.82%和77.86%(P<0.05)。结论个体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缓解门诊输液患儿抵触情绪,改善其遵医行为,避免反复静脉穿刺,是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和效率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门诊输液 心理护理 患儿 静脉穿刺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9年06月~2021年01月收治的150例初产妇,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个体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用时、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窒息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17.33%,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是1.33%,各项结果和对照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 初产妇分娩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心理干预用于血液透析病人中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中择取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表法确定分组,被划分到对照组的患者均接受基础护理,被划分到观察组的患者均在基础护理基础上继续接受个体心理干预,分析相关结果。结果:观察组在心理情绪和治疗依从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个体化心理干预 血液透析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心理干预用于血液透析病人中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中择取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表法确定分组,被划分到对照组的患者均接受基础护理,被划分到观察组的患者均在基础护理基础上继续接受个体心理干预,分析相关结果。结果:观察组在心理情绪和治疗依从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个体化心理干预 血液透析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借助个体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探究最后效果。方法 择我院2019年~2020年期间行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单双号予以分组,命名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医治期间,给予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后,将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疼痛状况、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经检测分析后,研究组在抑郁情绪、焦虑情绪以及疼痛指标、睡眠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比对P小于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 将个体心理护理介入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可最大限度上缓解术后患者疼痛,消除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从而提升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得到患者高度认可与满意,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并实施。

  • 标签: 个体化心理护理 甲状腺疾病 手术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接受分娩的产妇82例进行研究分析。82例产妇基于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常规产科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个体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产后抑郁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生活质量。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实验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剖宫产、阴道助产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且轻度占比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干预后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孕产妇加强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更好地减轻围生期负面情绪,有效减轻产后抑郁程度,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