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分阶段心理干预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课题名称:(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 课题Z2009292

个体化分阶段心理干预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朱燕兰 黄娟

柳州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545006

【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分阶段心理干预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2年 12月,随机选择肝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0例,分为一般心理护理组40例,个体化心理护理组40例。结果:与一般心理护理组比较下,个体化心理护理组患者出院前1d生活质量数据较高(P<0.05);个体化心理护理组患者住院前1d各项不良情绪分值较低,(P<0.05),而住院时间,一般心理护理组患者为(18.80±3.93)d长于个体化心理护理组的(14.35±3.36)d(P<0.05)。结论:个体化分阶段心理干预为肝癌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个体化分阶段心理干预;肝癌;围手术期护理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根据我国卫生部统计,肝癌年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目前对肝癌的治疗仍然是以手术疗效最佳,根治性切除后的5年存活率达60%-70%。但是在治疗期间,患者常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如紧张、焦虑、忧虑、失望、依赖等心理。而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对手术的成功与患者的康复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个体化分阶段心理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手术阶段的特点[1],有针对性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基于上述,本文将探讨个体化分阶段心理干预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2年 12月,随机选择肝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0例,分为一般心理护理组40例,个体化心理护理组40例,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一般心理护理组:男性为32例,女性为8例,年龄(54.63±7.81)岁,(范围40~66)岁。

个体化心理护理组:男性为31例,女性为9例,年龄(52.68±8.04)岁,(范围36~68)岁。

1.2方法

一般心理护理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1)术前准备。入院及术前行口头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解答患者的疑问;完善术前检查,戒烟酒;病情变化观察及护理;教会患者床上练习大小便以及掌握正确的咳嗽排痰方法;肠道准备等。(2)术后护理:病情观察;体位护理、给氧;引流管管理;保肝;肝功能监测等并发症预防。

个体化心理护理组:建立心理小组,成员包括医院心理小组联络员1名、医生及经验丰富护士,通过培训心理护理技能,包括支持性心理护理及暗示、放松、认知-行为治疗等,针对患者围手术期不同心理问题,实施个体化分阶段心理干预(1)术前心理准备。肝癌患者病情突然,入院时环境陌生,大多处于复杂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小组成员与患者面对面沟通以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焦虑水平、抑郁情绪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详细介绍病房环境,调整舒适卧位,满足患者需求,让其快速适应医院环境。向患者介绍各项检查重要性,提供有关手术过程、风险和术后康复的详细信息,认知-行为治疗改变患者对癌症的认知,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增强对手术的信心,指导患者情绪管理技巧。(2)手术期心理支持,在手术前一天,患者与心理医生、外科医生和护士进行面对面交流,解答患者的疑虑,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前通过音乐疗法、放松音频或导引练习等方式,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紧张。再次讲解手术流程、麻醉方法、可能出现的感觉等,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3)术后心理阶段,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其及时了解术后身体变化,解决困扰,制定心理康复计划,引导患者掌握科学调节方式,即转移注意力、冥想、深呼吸等,实现自我调节,促进患者康复。告知患者家属,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并督促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同时,组建病友会,让患者相互分享经验,互相支持和鼓励,减轻焦虑情绪。

1.3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d以及出院前1d ZUNG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2]以及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的评分。②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t进行检验,P<0.05时表示数据有明显差异。

2结果

2.1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在表1中可以看出,与一般心理护理组比较下,个体化心理护理组患者出院前1d生活质量数据较高(P<0.05)。

1患者生活质量情况(±s)(分)

组名

例数

入院后2d

出院前1d

个体化心理护理组

40

160.90±12.83

161.60±15.32

一般心理护理组

40

158.98±14.19

152.90±18.86

t

-

0.635

2.265

P

-

0.527

<0.001

2.2焦虑抑郁情况

在干预后,个体化心理护理组患者各项不良情绪分值较低,(P<0.05),见表2。

2患者焦虑、抑郁情况(±s)(分)

组名

例数

焦虑分值

抑郁分值



入院后2d

出院前1d

入院后2d

出院前1d

个体化心理护理组

40

41.85±7.49

38.13±1.63

36.88±9.19

33.55±8.14

一般心理护理组

40

42.45±7.01

43.00±9.54

35.68±8.47

37.45±9.09

t


0.370

3.182

0.607

2.021

P


>0.05

<0.05

>0.05

<0.05

2.3住院时间分析

一般心理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8.80±3.93)d,而个体化心理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35±3.36)d,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癌症”作为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其中肝癌为高发类型,以手术为治疗原则,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其心理反应类型密切相关,患者心理状态因个体差异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目前临床护理实践要求对不同患者进行分类,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而个体化分阶段心理干预是指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治疗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干预效果和治疗效果。围绕术前、术中、术后不同阶段实施干预,了解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特点、应对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康复计划,指导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3]

综上所述,个体化分阶段心理干预针对肝癌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提供了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商平. 心理护理对晚期肝癌介入患者影响观察[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 38 (10): 64-66.

[2]乔世玲. 不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行肝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 7 (10): 124-126.

[3]裴常丽, 王杉. 动机性心理访谈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心理影响[J]. 社区医学杂志, 2020, 18 (06): 450-45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