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丘脑肿瘤的核磁共振诊断与MRI表现。方法:选择本院在近3年收治的丘脑肿瘤患者6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核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症状。结果:60例患者经过MRI诊断,并且研究按照患者组织病理分型,对患者进行分类,可见的星形细胞瘤16例,好发于患者背侧丘脑与上丘脑,生殖细胞瘤18例,好发于患者背侧丘脑与上丘脑,转移瘤16例,没有显著的占位效应。而畸胎瘤与淋巴瘤各5例,强化较明显。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应用于患者下丘脑肿瘤的诊断中,能够清晰地显示患者病变的主要位置及范围,对患者的疾病准确诊断与合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丘脑肿瘤 核磁共振 MRI 临床诊断
  • 简介:手机的使用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在早期,手机的应用并没有与人体疾病拉上关系,近几年手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随着手机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于手机的忧虑也越来越多,有人开始担心将手机贴近头部频繁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脑肿瘤的发生。

  • 标签: 肿瘤 机能 手机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手术切除治疗脑肿瘤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脑肿瘤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措施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肿瘤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分别为19.05%、42.8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6%、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治疗脑肿瘤卒中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脑肿瘤 卒中 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脑肿瘤继发性癫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脑肿瘤继发癫癎病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致癎脑肿瘤的生长部位、病理类型、癫癎发作类型、脑电图表现、手术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等。结果引起癫癎发作的儿童脑肿瘤主要来源于额叶和颞叶,而顶叶、枕叶、岛叶相对少见(P〈0.05)。病理类型以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多见,其次为少突胶质细胞瘤。额叶肿瘤主要引起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颞叶肿瘤以复杂部分性发作为主,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头皮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尖波或尖-慢波。手术方式以肿瘤全切加致癎灶切除为主,术后随访3~15个月,治愈32例,肿瘤复发4例,死亡2例。术后癫癎控制达到EngelⅠ级28例,EngelⅡ~Ⅳ级8例。结论儿童继发性癫癎发作的脑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治疗策略应早期行肿瘤加致癎灶切除手术,临床预后较好。

  • 标签: 癫癎 脑肿瘤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脑肿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肿瘤科收治的60例脑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等两个不同组别,每组病例数均为30例,其中对照组单纯行常规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观察并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0.0%,指标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神经功能缺损检查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P<0.05,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中医治疗脑肿瘤,可有效缓解或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其NIHSS评分,治疗效果良好,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脑肿瘤 中医 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肿瘤干细胞与神经上皮肿瘤病理级别的相关性,探讨脑胶质瘤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本院病理科2015年1月~2016年的手术标本,合计30份,采用10%甲醛固定,组织石蜡切片,21例星形细胞瘤(Ⅰ级5例、Ⅱ级8例、Ⅲ-Ⅳ级8例),胶质母细胞瘤9例(Ⅱ-Ⅲ级4例、Ⅲ-Ⅳ级5例),分离纯化获得BTSCs,进行增殖分析、免疫组化。结果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第6h、1日、3日、6日的单细胞浓度、吸光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培养6h,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单细胞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Ⅲ-Ⅳ级开始分化时,CD133表达存在明显差异,高级别的肿瘤BTSCs中CD133表达明显,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的G0/G1期、G2/M期、S期比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肿瘤干细胞与神经上皮肿瘤病理级别存在相关性,高级别的肿瘤肿瘤干细胞增殖能力更强。

  • 标签: 脑肿瘤干细胞 神经上皮肿瘤病例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脑肿瘤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6-5到2017-6月收治的脑肿瘤卒中患者10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参照组50例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研究组52例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23%比参照组78%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 标签: 脑肿瘤卒中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手术治疗脑肿瘤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特点。方法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4例脑肿瘤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应用于脑肿瘤出血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并发症较少,宜于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手术治疗 脑肿瘤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标探究并分析对脑肿瘤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肿瘤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成常规组以及实验组,每组患者30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而对实验组患者则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经过两种不同方式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其心理健康为(74.8.±10.3)分、语言功能为(75.1±9.4)分,肢体功能为(74.7±6.1)分,社会功能为(68.4±5.9)分,自我护理为(71.4±7.9)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护理后的各项分数,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肿瘤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 标签: 脑肿瘤 全面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超声的应用对于颅脑肿瘤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62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定位+术中超声)和对照组(术前定位)各3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实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全切率(80.65%>67.74%)和生活质量评分(86.45±5.44)分>(72.32±6.81)分相对更高,而并发症发生率(9.68%<22.58%)相对更低,而住院时间(5.46±1.36)d>(6.74±1.85)d相对更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中超声的引导下,颅脑肿瘤手术疗效和安全性均得以有效保障,其对于患者的预后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颅脑肿瘤 手术治疗 手术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早期护理、常规护理用于老年脑肿瘤开颅术后颅内血肿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脑肿瘤开颅术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区别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早期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数据显示,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73.46%、91.83%,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老年脑肿瘤开颅手术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不仅能明显降低颅内血肿发生率,还可提高护理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脑肿瘤 开颅手术 颅内血肿 早期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脑肿瘤出血的临床效果及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7月—2013年8月所医治脑肿瘤出血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其临床治疗方法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清除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肿瘤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对照组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手术清除肿瘤法治疗脑肿瘤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快速清除脑部坏死组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治疗 脑肿瘤出血 临床效果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脑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各项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服务满意度、沟通满意度、环境满意度、效果满意度以及总体满意度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脑肿瘤围手术期中有显著效果,可改善生活质量评分,并提高患者整体满意度,对于提高患者预后及医院护理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脑肿瘤 围手术期 全程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脑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收治的 68例脑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34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4.1%,术后并发症为 11.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79.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6.5%。两组各指标对比均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对于脑肿瘤患者,在手术期间,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脑肿瘤 效果  
  • 作者: 颜美颜春利刘学萍黄承锁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评价强化心理护理效果,分析恶性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情绪特点,总结护理经验。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共收治恶性脑肿瘤手术联合化疗治疗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纳入42例,均按照路径护理,观察组给予强化心理护理,包括落实心理状态评估与理性情绪疗法、指导躯体情绪调节、加强日常管理。结果:化疗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化疗前,观察组2个周期后低于化疗前、1个周期后,化疗后低于2个周期后,2个周期后、化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恶性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化疗不同阶段存在一定差异,在化疗前患者焦虑水平达到巅峰,开展强化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焦虑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出现脑脊液漏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对出现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现象,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帮助患者进行体位的调整,减少脑脊液的流出,同时还能需要注意防止出现脑脊液逆流的现象,因为这种情况容易造成颅内感染,影响伤口的恢复。结论对在颅脑肿瘤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情况,应该及时的寻找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然后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的减少脑脊液的流出。

  • 标签: 颅脑肿瘤术 脑脊液漏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心理护理对脑肿瘤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10例脑肿瘤患者,将其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电话随访,观察组实施延续心理护理,通过SAS与SDS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变化。结果出院后2个月及出院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的SDS与SAS评分均要比观察组的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结论对脑肿瘤患者实施延续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心理护理 脑肿瘤患者 患者家属 情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