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AO原则下应用微创技术治疗下肢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1例下肢骨折患者采用间接复位技术和MIPPO技术治疗,其中使用LCP钢板32例,LISS钢板4例,解剖加压钢板5例。结果39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2例发生感染,全部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折均为骨性愈合,时间4-6个月;有1例3个月后出现钢板螺钉松动现象,无钢板断裂。结论MIPPO技术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愈合率高,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微创 钢板固定 下肢骨折 接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全脊柱、全下肢成像技术的应用。方法利用德国SiemensYISO全自动悬吊式X线诊断系统配备长骨摄影辅助架及软件拍摄并自动拼接全脊柱、全下肢图片。结果经上述方法得到的图片精准度高,无拼接伪影,对比度高。结论全脊柱、全下肢成像技术完全能满足临床脊柱畸形和下肢畸形的临床诊断、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后疗效评价的要求。

  • 标签: DR 全脊柱 全下肢 自动拼接 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通过对69例患者(81支)下肢深静脉(包括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静脉反流性疾病的彩色多普勒频谱的表现分析。并经临床手术证实,可靠性较高,彩色多普勒技术能较准确地提供某一静脉血管局段解剖和功能,为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术后疗效的评价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彩色多普勒 彩色图像
  • 简介:在一般医疗实践和运动医学中表明,肌肉骨骼系统的过度运动损伤正在日益增长。尽管这方面损伤的病人在不断增加。但是,普通医务界和运动医学的医师们对这类疾病的致病机理、治疗、预防知识显然非常缺少。组织损伤可能有以下两个基本的致病机制。一个是冲撞造成巨大损伤。另一个损伤机制是反复的微小损伤。这些过度运动损伤通常有临床特征,伴有组织损伤的炎症反应。如肌腱炎、滑襄炎、筋膜炎、神经炎。因此,通常有骨和关节襄疼痛。炎症反应的其它特征是肿胀红斑,但不甚明显。

  • 标签: 运动医学 组织损伤 微小损伤 炎症反应 肌腱炎 肌肉骨骼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造影技术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86例138条下肢静脉血管病变进行造影。结果本组检查中单纯性浅静脉曲张70条,占50,%;伴有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6条,占26%,;伴有交通静脉瓣膜功能关闭不全22条,占16%;伴有深静脉血栓5条,占4%;先天性发育异常5条占4%,。结论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在临床上能明确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瓣膜功能和穿通支静脉功能和解剖定位及显示血管病变的性质及深静脉瓣膜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了解下肢静脉血栓或栓塞、静脉炎、肿瘤侵蚀或外伤引起的静脉阻塞部位、范围和程度;观察血栓切除、静脉曲张或其他病变的手术效果;了解下肢慢性溃疡、肿胀、胀痛及色素沉着的原因;估计先天性静脉病变的部位和范围等。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放射摄影术 静脉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下肢牵引套在使用过程中的调整频率,提高病员舒适度,减轻护理工作量。方法将50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转子间骨折病员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实验组2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下肢牵引套,实验组使用简易改良后的牵引套。比较两组病员牵引套调整频率、压疮发生率、病员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每天调整频率、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却明显提高。结论简易改良下肢牵引套能有效阻止牵引套下滑压迫踝关节,提高病员舒适度,减少压疮发生,减轻护理工作量。

  • 标签: 改良下肢牵引套 下肢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8—2015-08采用骨搬运技术治疗的下肢大段骨缺损59例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护理经验。结果59例均获得平均25(13~48)个月随访。未出现再次骨折、神经血管损伤患者。出现膝关节受限23例,踝关节受限22例,断端不愈合11例,对线不良8例,皮肤软组织嵌顿7例,钉道感染7例,疼痛难以耐受4例,固定钉松动3例,成骨不良2例。并发症经过手术调整和积极护理均得到对症治疗,未出现不良反应和严重后果。结论骨搬运技术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但术后护理也较复杂。术前积极宣教,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术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预防并发症发生。如出现并发症,积极护理。而骨搬运患者出院后患者及其家属较高的依从性是手术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的保证。

  • 标签: 下肢 大段骨缺损 骨搬运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选择血管超声技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筛选72例符合实验要求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参与实验,入院受治疗时间介于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间,全部患者均配合血管超声检查与诊断,就此方法下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影像学表现和相关病因展开观察与分析。结果:实验诊断出急性期41例(56.94%)、慢性期29例(40.28%)、漏诊2例(2.78%)。影像学反映结果为:急性期患者具有明显的静脉扩张和官腔堵塞表现,其远端血流发生较大变化,近端血流速度缓慢;慢性期患者具有静脉血管细束血流现象,并且静脉瓣未完全闭合,具有毛躁、异常僵硬等情况。整合上述情况,归纳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可能和骨科疾病、长期卧床等因素有关,并且血栓常发部位为腘静脉和股静脉处。结论:将血管超声技术使用至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中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情况发生,且该方法还具有无创、安全性高等优点,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具有极高的临床借鉴价值。

  • 标签: 血管超声技术 下肢静脉血栓 诊断效果
  • 简介:设计一种下肢智能训练系统,对下肢运动障碍患者进行科学化的康复训练,帮助他们尽快恢复行走能力。本系统应用计算机技术,并采用AVR单片机作为下位机核心控制芯片,采用伺服控制系统作为动力机构,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行走机构来模拟正常步行,实现对患者行走训练,并通过PID控制算法对系统运动进行精确控制。实验表明,本系统具有较高精度及较好的疗效,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伺服控制系统 下肢康复 计算机技术 AVR单片机 PID控制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下肢组织感染的护理方法,提高病人治疗的有效率。方法对12例应用VSD技术治疗的病人,术前协助患者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重点是加强对负压封闭引流的管理。结果12例患者经过VSD治疗后创面均无感染,皮瓣存活,伤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治愈后出院。结论对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加强封闭式负压引流的管理和创面护理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皮肤损伤 组织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溃疡的护理及健康指导的有效方法。方法对86例下肢溃疡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加强心理护理、饮食调护、促进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对患肢进行浸泡或使用0.1%雷佛如尔纱布加中成药外敷。结果86例患者中68例痊愈,18例好转出院。结论细心的患部护理,控制血糖及健康指导是防治下肢溃疡的关键。

  • 标签: 溃疡 护理 健康指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extremitydeepvenousthrombosis,LEDVT)的成因和防治。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1480例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病人,其中7例术后出现LEDVT(发生率0.47%)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LEDVT患者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部分行置管溶栓+尿激酶治疗,出院3—6个月后行双功彩超复查,其中治愈5例,好转2例。结论LEDVT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特别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