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改良下肢牵引套在下肢牵引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简易改良下肢牵引套在下肢牵引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赵兰

赵兰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自贡643020

【摘要】目的:减少下肢牵引套在使用过程中的调整频率,提高病员舒适度,减轻护理工作量。方法:将50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转子间骨折病员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实验组2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下肢牵引套,实验组使用简易改良后的牵引套。比较两组病员牵引套调整频率、压疮发生率、病员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每天调整频率、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却明显提高。结论:简易改良下肢牵引套能有效阻止牵引套下滑压迫踝关节,提高病员舒适度,减少压疮发生,减轻护理工作量。

【关键词】改良下肢牵引套;下肢骨折;疗效观察

下肢皮牵引在骨科应用广泛,它是利用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将牵引力传递到骨骼,使骨折复位、固定,促其愈合。由于传统的皮牵引操作复杂,并发症多,护理不便而被牵引套取代。然而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牵引套极易出现下滑,不能保证持续有效的牵引及有效控制骨折端的稳定,且易造成压疮,一方面给病员带来痛苦,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护理工作量,影响了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1-2】

1材料与制作

1.1材料柔软的毛巾,厚约2.5cm的海绵。

1.2制作方法将海绵裁剪成宽约10cm的大小,然后测量牵引套上部分最上端的周径及牵引套下部分最下端的周径。根据测量的周径裁剪海绵的长度,将两个不同长度,相同宽度的海绵外缝织一层柔软的纯棉毛巾,最后再将缝织了毛巾的海绵分别织在牵引套上下部分。缝织时应将海绵织在上部分最上端,海绵应包裹上端边缘,以防牵引套边缘棱角对皮肤的压迫。缝织时注意贴内层的海绵宽约7cm,反折包裹外层约3cm。下部分下端同样方法制作。

2应用

2.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的病员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50-96岁。股骨颈骨折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保守治疗9例,髋关节置换21例,PFN11例,空心钉内固定9例。牵引时间为2-45天,牵引重量为3-5kg。牵引前均无压疮发生。

2.2将50例病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简易改良牵引套牵引,对照组用原有牵引套牵引。两组病员牵引后若牵引套下滑至外踝处进行调整或根据病员需求调整。

2.3观察指标牵引后观察两组牵引套的调整频率、压疮发生情况、病员的舒适度【3】(0级为无不适;1级为中度不适,踝关节轻微受压疼痛,能坚持续牵引;2级为严重不适,踝关节严重受压,疼痛,间断牵引或不能坚持持续牵引)。

2.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病员使用牵引套期间舒适度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病员舒适度的比较n﹙%﹚

P<0.005

3.2两组病员牵引套位置的调整频率、压疮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表2两组牵引套位置的调整频率、压疮发生情况

4讨论

原有牵引套虽内外层均为棉布,但外层棉布质地较硬,尺码大于中、内层,其边缘棱角易压迫足背及足跟处皮肤,引起不适及压疮。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下滑引起的不适,用毛巾包裹下肢大腿及小腿部后再粘牵引套,但毛巾与皮肤之间没有紧密接触,容易松散、移动,在牵引重量的作用下,毛巾与牵引套一起下滑,压迫踝关节。【4】用毛巾包裹下肢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也较为繁琐且效果不佳。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牵引过程中最主要的受力点是牵引套上部分的最上端及下部分的最下端。因此我们针对这两端进行改良。改良之初,我们用软棉布包裹海绵,但由于棉布表面较光滑,与皮肤接触摩擦力较小,不能有效地阻止牵引套下滑。故我们改用毛巾包裹海绵,由于毛巾表面的特殊质地,增加了与皮肤的摩擦力。改良后发现阻力增加,牵引套不易下滑。表2结果显示,实验组牵引套调整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原有牵引套在牵引过程中因频繁下滑,护理人员需不断调整牵引套位置。表2结果显示,原有牵引套平均每天需调整8.5次。在重新捆绑牵引套时,还需要另一人帮助牵拉固定患肢。反复捆绑牵引套,搬动病员肢体,不仅给病员造成痛苦,而且增加了护理工作量。特别一人值班时,病员家属往往因护理人员忙碌,自行调整牵引套,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有些病员因反复调整牵引套引起疼痛,对牵引产生抵触情绪。

简易改良牵引套与原有牵引套相比,在主要受力的地方增加海绵包裹,避免牵引套边缘棱角对皮肤的压迫,使病员感觉更加舒适。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牵引套的舒适度与对照组牵引套的舒适度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经改良后不仅舒适度提高,而且压疮发生率明显减少。经观察对照组发生压疮往往为Ⅱ度以上的压疮。在对照组发生的9例压疮中有7例为Ⅱ度以上压疮,而实验组仅1例Ⅰ度压疮。表2结果显示,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在原有牵引套的基础上,对牵引套进行简易改动。改动操作简单,取材方便。临床使用观察证实,经简易改动后的牵引套不仅提高了病员的舒适度,减少了压疮发生率,而且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是医患双方都获益的双赢效果,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

[2]吕式瑗.创伤骨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卫生出版社,1998:9

[3]董秀丽,高小雁,詹延,等.改良下肢牵引套与原有牵引套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A):37—38.

[4]黄金怀.改良踝关节保护垫在下肢牵引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1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