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马驰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矿医院骨外科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踝骨骨折患者4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关节镜下踝部骨折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20例,优8例,良1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对照组患者20例,优5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镜下踝关节手术治疗踝骨骨折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微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踝骨骨折;关节镜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146-02

踝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部分患者会出现软骨损伤及韧带断裂,甚至出现关节脱位,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出现多种慢性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踝关节镜下踝关节手术具有微创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踝骨骨折患者采取踝关节镜下踝关节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踝骨骨折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经临床影像学明确诊断为踝骨骨折。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本试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0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为(37.6±5.3)岁;其中左侧骨折患者11例,右侧患者9例;合并胫骨骨折患者3例,距骨软骨损伤患者2例,三角韧带损伤患者3例;对照组患者20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为(38.3±5.1)岁;其中左侧骨折患者12例,右侧患者8例;合并胫骨骨折患者2例,距骨软骨损伤患者4例,三角韧带损伤患者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手术治疗,对患者踝部进行长度约为8cm手术切口,将深层组织分离,将骨膜剥离,清理周围血肿组织,采取螺钉及钢板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并固定。观察组采取关节镜下踝部骨折手术治疗,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取患者仰卧位并将足部垫高,手术入路选择前外侧腓肠肌腱以外和胫距关节持平,充盈关节腔,切开皮肤,采取钝性剥离,在前内外侧置入关节镜,对关节腔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钢板或螺钉进行固定,术后基于包扎、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时间。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分为优、良、可、差四个标准。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经临床X线检查显示患者骨折部位愈合良好,踝关节疼痛消失;良: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X线显示患者的踝关节略有增宽,行走时有轻微疼痛感;可:患者的踝关节有轻度畸形,X线显示患者的踝关节有增宽,活动受限;差: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严重畸形,X线显示患者的踝关节有增宽,有严重疼痛感。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SPSS17.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选择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采取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20例,优8例,良1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对照组患者20例,优5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时间分别为(65.7±15.2)min、(70.2±17.2)mL、(90.2±10.8)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时间分别为(83.7±17.8)min、(203.5±52.8)mL、(178.7±25.3)d;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踝部骨折在骨科临床上非常常见,踝部骨折患者由于运动障碍给患者带来困扰,同时疼痛严重[2],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临床上的治疗方法较多,其目的主要为了使距骨体的鞍状关节面和踝关节吻合,使内踝和外踝恢复到正常位置,从而使骨折愈合。临床上主要有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对于手法复位不能达到要求时,多采取手术治疗,传统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失血量多,导致患者康复较慢,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关节镜下踝部骨折具有微创、安全、效果显著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不仅能够充分观察关节腔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的病情有充分判断,为手术提供辅助指导和帮助,同时还能够对关节软骨损伤进行诊断[3],使患者得到更加全面的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5%;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显示出关节镜下踝部骨折手术治疗踝部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微创的特点,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江华,陈中,贺振年,等.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踝部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3):317-319.

[2]杨照耀,王登峰,吴涛.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踝部骨折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5):47-48.

[3]唐志良,郭建利.不同手术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