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与回用、垃圾渗滤液处理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生物处理法(MBR)的处理机理;综述MBR的工艺应用现状及其工业应用;最后就MBR工艺的发展做展望。

  • 标签: 膜生物处理法 工艺 工业应用 展望
  • 简介:利用植物表达系统生产外源蛋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廉价生产系统,它有可能替代外源蛋白的发酵生产系统。本文对分子农业的意义、植物表达外源蛋白的影响因素和植物生产外源蛋白质的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了论述

  • 标签: 分子农业 基因表达 异源蛋白
  • 简介:传感力学影响了许多生物学现象,从DNA复制到骨髂加固,然而弗吉尼亚大学的MartinSchwartz说:“还没有哪种标准化的方法来确定是哪个蛋白或者哪种结构在细胞中真正执行这种力量。”所以Schwartz及其同事设计了一种能够检测活细胞中蛋白间皮牛顿的力量的生物传感

  • 标签: 生物传感器 Schwartz 生物学现象 DNA复制 弗吉尼亚 活细胞
  • 简介:目的应用转录组技术,对UVA照射后的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进行基因表达分析.方法体外构建白念珠菌(ATCC90028)生物,采用UVA-LED抗菌设备(复旦大学光电所制,波长365nm,强度13mW/cm2,频率100Hz),照射白念珠菌生物5min、10min、15min,对照组不光照.用转录组技术分析UVA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O、KEGG遗传差异富集分析.结果UVA光照组相对于对照组有大量差异表达基因,核糖体合成RIO2基因、氨基糖和核苷糖代谢相关基因MCR1、CBR1、内质网蛋白加工途径相关基因SHP1显著上调;RNA降解途径相关基因MPP6和细胞内吞作用相关基因CHMP6显著下调.结论UVA直接或间接调节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相关生理代谢途径,参与诱发细胞凋亡过程.

  • 标签: 白念珠菌 UVA RNA-seq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目的:研究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生长形态的影响;采用XTT法考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形成能力的影响;应用水-烃两相测定实验考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细胞表面疏水性(Cellsurfacehydrophobicity,CSH)的影响;应用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RT-PCR)实验考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CSH1、EFG1、HWP1、ALS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能够协同抑制白念珠菌生物的形成,经黄芩素与氟康唑处理的白念珠菌不能形成正常的生物,其生长动力学及细胞表面疏水性下降,细胞疏水性相关基CSH1、菌丝形成调控基因EFG1、黏附相关基因HWP1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可协同抑制白念珠菌生物的形成。

  • 标签: 白念珠菌 黄芩素 氟康唑 生物被膜
  • 简介:目的观察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形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XTT减低法评价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形成及黏附的影响,镜下观察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形态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法观察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的Ras信号通路因子CDC35、PDE2、EFG1和HWP1的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低浓度(0.02mg/mL)和高浓度(0.32mg/mL)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19.6±1.2)%和(96.96±0.6)%,0.16mg/mL浓度下壳聚糖对早期(0h)、中期(12h)和成熟期(48h)的生物抑制率分别为(78.6±0.5)%、(54.4±0.9)%和(41.1±1.1)%,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各黏附阶段的白念珠菌细胞黏附均有抑制作用,壳聚糖可剂量依赖性地下调白念珠菌生物Ras信号通路基因CDC35、EFG1和HWP1的表达水平,上调Ras信号通路抑制剂PDE2的基因表达水平(P〈0.05)。结论壳聚糖可能通过影响Ras信号通路及抑制细胞黏附而对白念珠菌生物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壳聚糖 白念珠菌 生物膜 Ras信号转导通路
  • 简介:目的评价聚羟基脂肪酸(polyhydroxyalkanoates,PHA)、聚乳酸(polylaceticacid,PLA)和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三种性高分子材料在兔眼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PHA、PLA、PCL为实验组,材料植入兔右眼结膜下。假手术组结膜下钝性分离,但不植入任何高分子材料。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植入后不同时间手术眼的反应并评分。裂隙灯下观察材料的吸收时间。术后4周和16周取眼球,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分别定性观察组织结构和炎症细胞、胶原纤维和胶原纤维的亚型与排列方向。结果术眼刺激性评分等级各组均不高于"轻度刺激性"。结膜下吸收时间PHA、PLA和PCL组分别是16周,12周和大于16周。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PHA、PLA和PCL组均形成材料包裹囊腔,囊壁以纤维组织为主,伴有毛细血管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胶原纤维染色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以Ⅰ型和Ⅲ型为主,大致呈平行排列。术后16周PHA和PLA组材料已不可查及,包裹囊腔结构不规则,而PCL材料整体可查及,包裹囊腔规则。各组未见毛细血管,偶见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以Ⅰ型和Ⅲ型为主,仍大致呈平行排列。结论PHA、PLA和PCL三种性高分子材料在兔眼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膜下吸收时间分别是16周,12周和大于16周。

  • 标签: 聚羟基脂肪酸 聚乳酸 聚己内酯 生物相容性 结膜下
  • 简介:目的:分析和研究c反应蛋白的生物化学特征,并观察C反应蛋白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当地某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01月期住院的感染性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白细胞数目进行分组,每组25例,分为甲组-白细胞数在(4-10)x109/L,乙组-白细胞数在(10-20)x109/L,丙组-白细胞数在超过20x109/L,观察三组患者血常规的变化幅度、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组C反应蛋白为(15.9±3.1)mg/L。乙组C反应蛋白为(25.9±13.1)mg/L。丙组C反应蛋白为(45.9±16.1)mg/L。以上数据表明,白细胞、中性粒百分比越高,C反应蛋白变化幅度越大。变化幅度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性疾病而言,使用C反应蛋白进行检查,能够明显反映出患者的感染情况,当早期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存在轻微异常情况时,也能够及时进行诊断,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到临床。

  • 标签: C反应蛋白 生物化学特征 临床 应用情况
  • 简介:目的研究大蒜素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的影响。方法MTT法评价大蒜素对白念珠菌生物形成及细胞黏附的影响;血清芽管计数法评价大蒜素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结果低浓度(4μg/mL)和高浓度(64μg/mL)大蒜素对白念珠菌生物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23.0±1.1)%和(95.6±0.3)%;32μg/mL大蒜素对早期(0h)、中期(12h)及成熟期(48h)生物的抑制率分别为(88.5±0.5)%、(63.3±0.8)%和(52.3±1.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大蒜素(4~32μg/mL)对培养30min、60min、90min、120min的白念珠菌细胞黏附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空白对照组芽管形成率为(91.2±1.6)%,64μg/mL大蒜素组为(2.2±1.2)%。结论大蒜素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大蒜素 白念珠菌 生物膜
  • 简介:目的研究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和生物的影响,为临床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连续稀释法测定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XTT法检测其抑制白念珠菌生物50%细胞活性的浓度(SMIC50),镜下观察对生物形态的影响。结果白念珠菌对薰衣草精油高度敏感,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MIC为12.5μL/mL,MBC为25μL/mL;对生物的SMIC50是100μL/mL,对白念珠菌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薰衣草精油在体外对白念珠菌有抑菌作用。

  • 标签: 白念珠菌 薰衣草精油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生物膜
  • 简介:目的研究粉防己碱(Tet)对白念珠菌(Candidaalbicans)生物及芽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XTT还原比色法观察Tet对C.albicans成的影响;将0.01、0.1、1μmol/L的Tet分别与C.albicans悬液共同孵育,显微镜下计数芽管形成率。分别设阳性对照组(两性霉素B与白念珠菌悬液共孵育)和阴性对照组(白念珠菌悬液中不加Tet),试验重复5次。结果Tet各剂量组对C.albicans生物及芽管形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其中1μmol/L的Tet对C.albicans生物及芽管形成的抑制率最高,C.albicans生物及芽管形成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1μmol/L的Tet组生物及芽管形成率低于0.01及0.1μmol/L组(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t对体外C.albicans生物及芽管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粉防己碱 白念珠菌 芽管 生物膜
  • 简介:白念珠菌易于在医学植入材料上形成生物,生物较其游离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力并对传统的抗真菌药耐药。该文就近年来抗白念珠菌生物的药物及生物形成的抑制性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白念珠菌 生物膜 抑制
  • 简介:压电石英晶体生物传感是利用压电石英晶体振荡频率对晶体表面质量负载和表面性状如密度、粘度、电导、介电常数等的高度敏感性与生物识别分子的高度特异性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传感.它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不需任何标记;检测速度快,成本低廉等特点,有望成为临床实验诊断大规模应用的方法.仪器体积小,重量轻,能实时检测,是获取在线信息强有力的手段,特别适于环境监测、食品卫生监督、工业生产实时监测等野外流动作业和在线检测.本文就压电石英晶体生物传感的原理、基本结构、特点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生物传感器 压电石英晶体 应用
  • 简介:目的在医院内常用生物材料聚氯乙烯(PVC)表面构建阿萨希毛孢子菌的生物,评估该生物对几种临床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并观察水杨酸是否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的形成有干预作用。方法菌株鉴定采用API20CAUX并经PCR鉴定复核;使用PVC于RPM11640-MOPS中培养进行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构建;MIC测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Fungus-3真菌药敏试剂条以及微量液体稀释法,并观察水杨酸对生物构建的影响。结果阿萨希毛孢子菌可以通过几个不连续阶段在聚氯乙烯表面形成生物,且已使用PVC块上附着的生物细胞比未使用PVC块上黏附的生物细胞明显密集;固着相即生物细胞的MIC比浮游相成倍提高;24h两性霉素B的MIC〉512μ/ml,且经两性霉素B的药物刺激后,阿萨希毛孢子明显可见芽管延长,菌丝交织;水杨酸作用后阿萨希毛孢子菌的菌丝明显变短,孢子短小。结论介入性器械可以作为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构建的黏附基质,使微生物群体黏附于细胞外多聚材料表面而造成持续播散感染,因此生物干预对阿萨希毛孢子菌深部感染的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阿萨希毛孢子菌 生物膜 抗真菌药物耐药性
  • 简介: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XTT减低法评价穿心莲内酯对白念珠菌生物及其黏附性的影响;镜下观察该药对白念珠菌生物的形态学影响;细胞毒性试验检测该药的毒副作用。结果穿心莲内酯对白念珠菌生物的SMIC50、SMIC80分别是250、1000μg/ml;1000μg/ml及100μg/ml时对白念珠菌的早期黏附及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对人细胞毒性较弱。结论穿心莲内酯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穿心莲内酯 白念珠菌 生物膜
  • 简介: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LPS)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形成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100~0.1μg/mL)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与阿萨希毛孢子菌共培养后,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生物的形态学变化,并利用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生物生成量的变化。结果与生长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的生成具有菌株差异性和LPS浓度依赖性。其中,黏附阶段(2h),各浓度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生物形成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生物形成阶段(24h),与生长对照比,100μg/mL、10μg/mL、1μg/mL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的生物形成的抑制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作用。而在生物成熟阶段(48h),只有100μg/mL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的生物形成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倒置显微镜下,实验组菌丝形成明显受到抑制,以孢子相为主。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可以通过抑制阿萨希毛孢子菌菌丝的形成来减少生物的形成,并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以24h时,100μg/mL作用最为显著。

  • 标签: 生物膜 脂多糖 阿萨希毛孢子菌 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目的观察蒺藜甾体皂苷类化合物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形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光镜观察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生长形态的影响;MTT法观察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形成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观察不同浓度TTS-12对新生隐球菌细胞生物关键基因PMT4表达的影响。结果经TTS-12处理的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结构更疏松,TTS-12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新生隐球菌生物生长动力学指标及PMT4基因表达水平(P〈0.01)。结论TTS-12可抑制新生隐球菌生物的形成。通过降低新生隐球菌PMT4基因表达可能是其抑制新生隐球菌生物的形成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蒺藜 新生隐球菌 生物膜 TTS-12 PMT4
  • 简介:目的评价低频超声联合两性霉素B纳米粒对白念珠菌生物的体外协同杀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两性霉素B纳米粒(amphotericinB-loadednanoparticles,AmB-NPs)。XTT减低法评价经超声与AmB-NPs联合作用后对成熟生物活性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形态学改变,并检测生物分泌蛋白酶和磷脂酶活力。结果与对照组及游离AmB药物相比,超声联合AmB-NPs能明显降低生物活性(P〈0.01);生物厚度变薄,结构疏松,蛋白酶和磷脂酶活力明显下降。结论低频超声联合AmB-NPs对白念珠菌生物有显著的协同抗菌作用。

  • 标签: 低频超声 白念珠菌生物膜 两性霉素B 纳米粒 协同抗菌
  • 简介:巴西地理条件优越,拥有巴西喜拉朵(Cerrado,巴西最有名的咖啡豆产地)、亚马孙雨林(Amazonrainfores)、潘塔纳尔湿地(Pantanalwetlands,世界最大的湿地)、卡汀珈区域(Caatingaregion)、南洋杉(Araucaria)森林和大西洋森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强大的科研实力使巴西生物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巴西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占全球生物种类的20%以上,其中植物达22%,动物达20%,在全球濒危和珍稀动植物中,巴西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图1,表1)。

  • 标签: 生物技术 巴西 珍稀动植物 生物多样性 地理条件 科研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