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11月3日晚上,接到宝蕊的电话,告绍昆生命危急了。我非常意外,格外难过,心情沉重,也非常自责和愧疚,因为好长时间,我想着他,却未给他打电话,因为懒,因为闭门读书为文养成的陋习,不懂得体贴与关心人;也总以为像往常一样,他还是那样精力饱满,热情洋溢地在写他的新作,

  • 标签: 中国 哲学研究 文化 历史
  • 简介:罗国杰先生走了。我们伦理学工作者都很沉痛,都在深情地缅怀他。罗先生是我1957年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本科时的高班同学。接触中感到他待人诚恳友善、和蔼可亲,有兄长之风,也知道他博学慎思,个人藏书很多。记忆最深的还是他作为伦理学教研室的老师,在我们读大五时为我们班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讲座。当时学校为扩充哲学本科班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我们班开设了伦理学、美学和自然辩证法讲座,这些讲座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 标签: 罗国杰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基础理论知识 大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 伦理学
  • 简介:马良骏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归真近六十年的时间里,以他渊博的学识、优良的品德和为伊斯兰教做出的贡献,今天仍然让伊斯兰学者有高山仰止之感,让穆斯林怀念不已。作为先生故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想简单谈谈先生的博学及其对中国经堂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启迪。

  • 标签: 学术贡献 伊斯兰教 社会活动家 教育工作者 学术研究 经堂教育
  • 简介:结识汤一介先生,是在1980年代初“文化讨论”勃兴之际。汤先生主持的“中国文化书院”是论坛中心之一,我多次参加书院活动(如在北大举行的文化讲习,随汤一介、萧楚父、庞朴先生等赴深圳大学考察深大文化研究所等等),亲炙汤先生优雅风范和卓异思想,服膺其“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宏议,余以为,这是改革开放起始期学术界人士发出的富于时代精神的呼声。

  • 标签: 汤一介 中国文化 怀念 80年代 深圳大学 时代精神
  • 简介:我到平凉县以后被一个算卦先生收留当徒弟,学算卦、预测,给人看病。后来师父叫我跟师叔刘北全去闯一闯,磨练上两年长长见识。在那之后,我和师叔来到西安。年后,我身上钱花完了,跟师叔也没有学会跑江湖那些见识。

  • 标签: 口述实录 张元 汉中 见识 学会
  • 简介:10月13日在吉林长春举行,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共同主办。来自美国、韩国和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6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贺来主持会议,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资深教授、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致开幕辞。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高清海 大学哲学 逝世 纪念 社会学院
  • 简介:姚配中承惠栋、张惠言汉易之学风,博采汉魏诸家易注,以郑玄易学为旨归,会通融摄诸家之长,能有己得。在易学上既摆脱了王弼“扫象”说义之解经路向,又不依从以虞氏易为代表的汉易象数派之纯粹为寻象而寻象之解经路向,开拓出了涵具二者之长的“象义”兼顾解经方法论。最终形成了以“”理论为根基,以“爻画变化”理论为主要解经方法的易学体系。其思想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沟通象数、义理的宏大学术视域。

  • 标签: 姚配中 周易姚氏学 元理论 爻画变化
  • 简介:6月2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由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英文《中国哲学季刊》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精裕人文基金会主办,金玉学堂承办。来自海内外的40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哲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再创造问题。

  • 标签: 中国哲学 再创造 学术思想 成中英 上海交通大学 论坛
  • 简介:<正>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着将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一体化"和"对立论"的错误观点。持前一种观点者只重视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研究,忽视对恩格斯哲学思想进行相对独立的研究。即使研究,也多是把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放在从属于马克思哲学思想之中混同研究。后者则认为恩格斯哲学思想与马克思哲学思想

  • 标签: 马克思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研究 对立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 黑格尔学派 《自然辩证法》
  • 简介:冯契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年了。今年又逢冯契先生的百年诞辰。觉得对先哲最好的纪念就是认真读他的著作,年初以来一直在读书。前几天与系里的几位同事一起随“纪实频道”《大师》栏目组的编导拜访先生在诸暨山坳里的老家。边看边问边谈,百感交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冯契 哲学家 怀念 真诚 百年诞辰
  • 简介:耿宁对唯识宗回忆观的批评很有道理,但他的现象学补充还未最终解决问题,还可以沿着他提及的两个方面——唯识宗对开悟经验和阿赖耶识的阐发——再做深度探索。转识成智的开悟没有消除时间经验,反而在某些方面突出了它。而阿赖耶识而非第六识作为回忆的最终依据,其“能藏”性就在于它在刹那生灭中还具有的保持能力。它与胡塞尔揭示的内时间意识之流有一些可比之处。它们都是流性的,在根本的转变中具有非实体的连续;它们对于双方都是终极的发生源头,使得熏习或习性可能。胡塞尔的时晕说似乎可以补足唯识刹那生灭说中一个缺口,而唯识对阿识流性的贯彻始终和对我执的深刻批评,也可以反衬胡塞尔先验主体说的未化之处。

  • 标签: 自证分 阿赖耶识 能藏 刹那生灭 一类相续 内时间流的晕结构
  • 简介:11月8~9日在湖北武汉举行,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国学院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台湾慈济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以及有关学术报刊的代表5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围绕“中国哲学书写范式反思”和“萧蔻父先生学术思想与生平”两个主题展开。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中国哲学 反思 范式 书写 萧萐父
  • 简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张静如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无疑是贯串在中共历史上的一根醒目红线,反过来也可以说,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基本能体验到中共历史的大致脉络。'[1]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一'与时代共进互动、思想理论不断创新

  • 标签: 中共历史 中国化 先生访谈
  • 简介:近20年以来,中国文艺理论界出现"失语"、"缺位"、"告别理论"等诸多问题与倾向,这不仅遭到多方责难与质疑,也产生若干理论分歧。在本访谈中,一方面,熊义认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不可能完全绕开分歧,只有深入地解决分歧、才能真正推进文艺批评的深化——由此提出文艺批评的理论自觉问题。另一方面,熊义着眼于对中国悲剧的研究,他将中国悲剧精神概括为:邪恶势力可以碾碎我们的骨头,但绝不能压弯我们的脊梁。身躯倒下了,灵魂仍然要战斗。力图将悲剧问题与当代艺术批评实践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熊义通过对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发展现状的反思,指出我们需要推动中国当代文艺界民族艺术观的发展,恢复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批判力量。

  • 标签: 文艺批评 理论自觉 中国悲剧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公正是制度应然美德与首要价值。然而,当代中国公共经济领域的财政投入制度、公共品供给制度、税费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却存在"重城轻乡、重工轻农、重市民轻农民"的城乡二态势,缺失了社会主义公共经济制度应有的公正德性与公共性特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平等权益。应通过调整政府财政投入结构,加大支农力度,推进财政投入公正;废除城乡二税费制度,给农民同等税费待遇,推进税费公正;废除城乡二公共品供给制度,实施城乡公共品供给一体化;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推进城乡居民就业权益一体化等路径加以矫正,以推进我国制度公正化。

  • 标签: 城乡二元 公共经济制度 公正缺失 矫正路径 制度伦理
  • 简介:2015年8月25日上午,“共享阳光下的温暖”中国基督教两会助残项目捐赠仪式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举行。中国基督教两会主席傅先伟长老、会长高峰牧师代表基督教全国两会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100万。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陈宗荣、国家宗教事务局二司司长郭伟以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王乃坤等出席了捐赠仪式。

  • 标签: 残疾人福利 捐赠仪式 基金会 基督教 中国 两会
  • 简介: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必须继续艰苦细致地做好哲学基础建设工作,必须对实践和本体论范畴,对生命的生产的命题,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美存在的哲学依据等作出合乎时代发展的新阐释。阎国忠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与美学》立足典,面对时代现实,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概念范畴和基本命题,这一基础性的理论建设为实践美学的发展拓展了更宽阔的学术空间。

  • 标签: 实践美学 实践 本体论 生命的生产 人与自然的统一
  • 简介:11月7~8日在广东举行,由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主办,广东医学院承办。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国、德国、法国、保加利亚等地有关大学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宗旨是:明确生命文化学的研究规范,推动生命文化学的学科创建;发掘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探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的相遇与融合的问题;弘扬健康的生命文化,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智力资源。

  • 标签: 生命文化 广东省 国际学术会议 文化学 学会 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