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结识先生,是在1980年代初“文化讨论”勃兴之际。先生主持的“中国文化书院”是论坛中心之,我多次参加书院活动(如在北大举行的文化讲习,随、萧楚父、庞朴先生等赴深圳大学考察深大文化研究所等等),亲炙先生优雅风范和卓异思想,服膺其“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宏议,余以为,这是改革开放起始期学术界人士发出的富于时代精神的呼声。

  • 标签: 汤一介 中国文化 怀念 80年代 深圳大学 时代精神
  • 简介:惊悉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学者先生于9月9日8时55分逝世,深表哀悼。先生原籍湖北黄梅县。其父用彤是上世纪北京大学的哲学大家。2012年10月,我回鄂参加母校湖北黄梅中百年校庆,曾和各界嘉宾代表为校内准备建设的用彤纪念馆奠基培土。本月9日,用彤纪念馆落成开馆,可惜未及出席开馆仪式,就离我们远去了。

  • 标签: 汤一介 大师 怀念 北京大学 汤用彤 著名学者
  • 简介:<正>当代作品塑造出富有时代特色的知识份子形象颇多,也不乏成功的造型,但是,像《书生》这样刻画知识份子,却不多见,我们在欣赏作品时,也为作者别具格的构思所打动,赞叹他选取角度的独特新颖。作品中的孙知秋,在许立民看来,真是“不识事务昏了头”,右派改正才几年工夫,好不容易当了编辑室主任,仍然不吸取前车之覆的经验教训,居然退回了自己的书稿,“度晚上常做恶梦”的结局,当是咎由自取。这篇谐趣中含着辛酸,忐忑中透着刚柔的佳作,不仅将孙知秋丰富复杂的个性描绘得浑厚丰满,也高度赞扬了被人们久巳遗忘的种气质——书生气。在被扭曲的年代,具有“书生气”

  • 标签: 书生气 作品 编辑室主任 秋丰 常做 前车
  • 简介:少年时光:“个学习不好、习惯不好的坏孩子”对在北平孔德幼儿园度过的快乐时光记忆犹新,而对升入小学后的自己似乎并不十分满意,他对自己的评价直都是“个表现平平的小学生。”这可能与他当时的学习成绩并不拔尖有关系。作为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家境良好,父母开明,没有太多的清规戒律,没有应试教育的“起跑线之争”,所以对于考试成绩不甚看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看来,个可以任意玩耍、并且有《三侠剑》、《七侠五义》、《聊斋》等精彩故事作伴的童年,就是快乐的童年。

  • 标签: 汤一介 知识分子家庭 学习成绩 应试教育 考试成绩 《聊斋》
  • 简介:作为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哲学家,却始终拒绝承认自己的“哲学家”地位,这是先生留给我们的个难题。我们需要郑重地面对这个难题.认识到先生思想的基本底蕴是平正的理性精神,而唯物辩证法的系统接受则决定了先生的思考方向。先生尝试将传统及现代思想整合进个综合的系统当中,且直关注体系化哲学的建构,但又未采取体系化哲学的写作方式:这方面是因为他抱有对于体系化写作的流弊的顾虑,另方面还源于先生在最后几年里开始深入思考如何从中国传统哲学中生发出人类普遍价值的问题,而这又和他创建真正的中国解释学的探索紧密相关。总之,先生的思想是诠释的、体系化的系统综合,尽管这思想的综合并未完成,却给后来的思想者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 标签: 理性精神 唯物辩证法 天人合一 体系化哲学 中国解释学
  • 简介:“自由即创造力”这句名言,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种呼号,它贯穿先生活动的生;先生还较早地提出了儒学与马克思主义“融合”这极为重要的时代课题;先生晚年又大力倡导建设“综合马、孔、罗”的新哲学;并特别强调在人类文化思想El益多元、同时文化寻根和民族主义日益高涨的全球化时代,树立“反本开新”和民族的“文化自觉”十分重要。我们要实践先生“以全球化的眼光观察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指示,使新哲学的建立成为现实。

  • 标签: 新儒学 马克思主义 文化自觉 新轴心时代
  • 简介:采访时间:2005年7月28日上午9—12点采访地点:北大朗润园、乐黛云寓所受访人:乐黛云,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湖北省黄梅人。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儒藏》编撰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 标签: 汤一介 乐黛云 五七干校 经历 中国哲学 北京大学
  • 简介:先生为人儒雅敦厚,为学博大精深,有代大儒之风范。我与先生接触虽不多,但在收到“研究会”约稿函后,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回函表示愿意撰写篇纪念性的文字。能以这种方式缅怀我所敬仰的学界前辈,是我的荣幸。

  • 标签: 中国诠释学 汤一介 纪念性 为学
  • 简介:、李中华主编,由批著名学者分撰的《中国儒学史》,计450万字,从先秦写到现代,时间跨度2500年,详述了儒学产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先生为该书所写总序,洋洋五万余言,方面它是对《中国儒学史》写作指导思想、写作视野、编写方式、全书特色的宏观论述,因此是篇高水平的切合全书内容的总序;另方面它又是改革开放以来先生对儒学研究系列哲学思考的次总汇和结晶,它超出了般书序,是可以独立成书的,它展示先生老年时期自由的思想、独立的见解、创新的观念,体现了他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学术潮流的风采。总序是篇下了大功夫的厚重之作,是先生晚年最具系统性、学术性、理论性的作品,可以称为“晚年定论”。

  • 标签: 现代儒学 和谐论 现代性 中国诠释学
  • 简介:战国时期,秦国的势力强大,时常派兵去袭击别的小国。天,三个秦国将军率领着支骑兵,带着辎重,要去偷袭郑国。半路上,个叫弦高的郑国商人,偶然发现了这支神秘的部队,他不由得急出身冷汗,他所在郑国还点也不知道秦兵要来偷袭呢!弦高想到郑国的国君爱民如子,郑国百姓安居乐业,自己虽平民,也当为国效力。于是他急中生智,方面暗暗叫人急忙赶回郑国报告秦国来犯的消息,方面自己挺身而出,勇敢的向秦军走去,随身带着四张牛皮,赶着十二头活牛。找到秦军将领后,他机智的说:“我叫弦高,是郑国特使。我国国君听说你们来了,特派我带来微薄礼物,犒赏

  • 标签: 郑国 平民 战国时期 弦高 偶然发现 国君
  • 简介:  很久以来,苏州直是心目中遐想的江南.那儿应该有人面桃花盛放的篱笆园子,还有丁香走过的那条充满忧愁的巷陌.多少楼台烟雨中,深巷明朝卖杏花,风景旧曾谙……那么多的诗文几乎让想象变得无能为力,即便如此,颗少年的心仍情不自禁地揣想:春夏之交的某个午后,暖阳映照着清凌凌的河道,铺天盖地的荷叶散发出清新的味道,不远处那枝丰洁的青荷犹如佳人独立,艳丽无比,其时,恰有人乘竿轻舟穿行其间,定睛细看,她便是那个眼波才动被人猜的闺阁女子……在我以为,如果用种文学样武来比拟苏州,只能是宋词,婉约派的.……

  • 标签: 一介书生江南 江南生活
  • 简介:<正>2010年4月20日,《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编辑部聘请、乐黛云两位先生担任本刊学术顾问。先生,北大哲学系教授,北大儒藏编撰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孔子学会会长、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文化书院创院院长。乐黛云先生,北大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

  • 标签: 乐黛云 汤一介 学志 学术顾问 编辑部成员 学术交流
  • 简介:<正>钱谦益、字受乏,号牧斋、蒙叟、东涧遗老,江苏常熟人。明末文坛名流,贵为礼部侍郎,执笔讴歌苏州织夫葛诚称:“葛将军,万夫雄,我昔遇之娄水东,魑颜虎鼻眉目古,蕉扇飒拉吹秋蓬,死骨近穿五人冢,生魂啸动五雨风。葛将军,今死矣,权奇俶傥谁与拟。生惜不逢汉武帝,鸿渐之翼困闾里,犬台宫中应召见,上林牧羊蹑草履。君不见,车丞相,宫殿出入乘小车,亦是上书男子”。谦益身处等级制深严之封建社会,缘何讴歌织夫,考其因果有三。

  • 标签: 钱谦益 等级制 封建社会 汉武帝 常熟 将军
  • 简介:开国少将林浩逝世后,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这样评价:“我党失去了位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老战士,人民军队失去了位优秀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军事教育家,我们失去了位老战友、老首长。”称赞他“在逆境时百折不屈,在顺利时不骄不躁。带兵打仗有勇有谋,治军治校勇于创新”。

  • 标签: 少将 共产主义事业 军事教育家 中央军委 政治工作 人民军队
  • 简介:清朝康熙年间,有位为官数十载,被康熙皇帝称赞“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其右者”,他就是著名的廉臣张鹏翮。

  • 标签: 张鹏翮 清朝 廉洁精神 康熙
  • 简介:12月2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哲学系联合举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余敦康、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等40余名学者出席。会议由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主持,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刘明清等在会上致辞。与会学者围绕先生的思想进行研讨。1927年出生于天津,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会长等职。其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儒家哲学、中西文化比较等,曾在中国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高校任客座教授。

  • 标签: 汤一介 新轴心时代 学术思想 中央编译出版社 发布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东西方的哲学存在深重的、似乎不可克服的不对称。长期以来,儒家哲学被视为个从西方宗教意义衍生的传统,我们可以很顺畅地在西方框架内对它进行理论化和概念化。而不必担心会有什么代价。对中国进行概念化与理论化,不仅仅是西方哲学家职业偏见,也是中国自己的问题。先生对哲学学科有着全球性和多元性的理解,对先生来说,哲学家的责任,是要用我们的文化资源,为更美好的世界创造新思想,生产所需的社会学识。在对中国哲学的解读中,人类道德和自然和谐——真、善、美——是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的出发点和他采用的中国哲学中具有最广泛和最根本意义的特定范畴即是“天人合”。先生将“天人合”作为“真”或者也许可以说“真正的生存”意味着什么的终极来源的道德律令。随着先生的著作被翻译成英文而出现在西方的书架上,新代的年轻哲学家也将分享到这学识与贡献。

  • 标签: 汤一介 互系性诠释 知行 情境 体用 天人合一
  • 简介:2014年,我刊两位顾问北京大学的先生和斯坦福大学的帕特里克·苏佩斯(PatrickColonelSuppes)先生和位编委复旦大学的俞吾金先生相继辞世。这不仅是我刊的巨大损失,更是哲学界的巨大损失。在本刊进入新年的工作周期之际,编辑部的全体成员以沉痛的心情缅怀三位哲人,感谢他们在本刊创立过程中给予的无私奉献与真诚帮助,相信他们的学思与精神会永远留存于世。

  • 标签: 帕特里克 汤一介 俞吾金 哲人 哲学家 斯坦福大学
  • 简介:苏教版《化学1》作为高年级起步的必修课程,她从系列与我们变化的时代密切相关的专题展开,在继承科学传统的基础上.更好的融合了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化学学科发展的线索.构建了新的内容体系,揭示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 标签: 基础 教材 体系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