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B 钠尿肽与肌钙蛋白联合检测在 心力衰竭 诊断中的应用 。 方法 选取本院 74 例 心力衰竭 患者 开展 研究, 标本纳入时间为 201 8 年 10 月 -20 19 年 12 月 , 随机分为两组 ,各 37 例。 其中,参照组为健康体检患者,观察组为 心力衰竭 患者 , 对比诊断成效 。结果 观察组的 B 钠尿肽和肌钙蛋白水平均高于参照组,且和单一诊断相比,联合诊断准确性相对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对心率衰竭患者所进行的诊断中, B 钠尿肽与肌钙蛋白联合检测 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可以对患者的 B 钠尿肽与 心肌钙蛋白水平进行有效检测。

  • 标签: B 型钠尿肽 肌钙蛋白 心力衰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N 端 B 钠尿肽前体在尘肺并发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 方法:选取我院 20 例 尘肺 患者,再选取 20 例 尘肺并发肺心病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静脉血 NT-proBNP 展开测定,对 尘肺并发肺心病患者 治疗前后变化进行观察。遵循 Youden 指数最大标准展开临床分析,掌握 NT-proBNP 临界值。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NT-proBNP水平无显著差异( P > 0.05 );治疗后,甲组患者的 NT-proBNP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 ( P< 0.05)。结论 :血 BNP 水平属于尘肺并发慢性肺心病的治疗中的敏感指标。可应用 NT-proBNP > 450pg/mL 当作尘肺并发慢性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诊断界值。

  • 标签: N 端 B 型钠尿肽前体 尘肺 病 肺心病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高敏 C 反应蛋白 (hs -CRP)联合 B 钠尿肽 (BNP)检测对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心力衰竭诊断的作用。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在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60 例作为研究组,同期血液透析患者无急性心力衰竭6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 hs -CRP 和 BNP 水平及研究组不同时期上述两项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 hs -CRP 和 BN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患者心功能分级越高,二者的水平越高 (P <0.05);与单独检测相比,hs -CRP 和 BNP 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P <0.05)。 结论 hs -CRP 和 BNP 联合检测对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优于单独检测。

  • 标签: [] 高敏 C 反应蛋白 B 型钠尿肽 联合检测 血液透析 急性心力衰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疑似妇科急腹症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均进行腹部B超声及阴道超声检查,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参照,对比B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腹部超声诊断妇科急腹症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分别为75.00%(99/132)、44.44%(8/18)、71.33%(107/150);阴道超声诊断妇科急腹症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分别为87.12%(115/132)、72.22%(13/18)、85.33%(128/150);腹部联合阴道超声诊断妇科急腹症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分别为98.48%(130/132)、94.44%(17/18)、98.00%(147/150)。腹部联合阴道超声诊断妇科急腹症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均高于腹部超声、阴道超声(χ2=8.658、10.699、9.075,均P<0.05)。腹部联合阴道超声诊断急性盆腔炎、宫外孕、黄体囊肿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均高于腹部超声、阴道超声明(χ2=13.748、5.984、13.524、6.874,均P<0.05)。结论腹部超声、阴道超声诊断妇科急腹症均可获得一定的检出效果,腹部联合阴道超声检查的效果更佳,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腔内超声检查 急腹症 盆腔炎性疾病 妊娠,异位 卵巢囊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B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5例抗GABABR脑炎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经过,随访3.5~23.0个月并评估预后。结果5例抗GABABR脑炎患者(19~81岁)均急性起病,以难治性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4例颅脑磁共振成像显示颞叶及海马为主的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脑电图均提示慢波或癫痫样放电。4例肺部发现占位,病理均确诊为小细胞肺癌。5例接受一线免疫抑制治疗(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或血浆置换)效果均欠佳,3例接受了二线免疫治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其中2例合并肿瘤者同时接受了肿瘤治疗,接受二线治疗及肿瘤治疗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单纯一线治疗者。结论抗GABABR脑炎主要表现为以难治性癫痫为特征的边缘性脑炎综合征。一线治疗效果欠佳的抗GABABR脑炎尽快启动二线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 标签: 受体,GABA-B 自身免疫疾病 边缘叶脑炎 免疫抑制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直低切迹双钢板(DPO)治疗锁骨远端Neer ⅡB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6月— 2017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1例锁骨远端Neer ⅡB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45~76岁,平均61.8岁。左侧24例,右侧7例。7例采用锁骨钩钢板(HPO)治疗(HPO组),13例采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LPO)治疗(LPO组), 11例用垂直低切迹双钢板(DPO)治疗(DPO组)。比较各组术后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锁骨喙突间距(CCD)、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局部皮肤激惹等指标。结果31例患者均获随访10~27个月,平均15.1个月。末次随访HPO组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为(84.3±13.2)分,LPO组为(93.8±5.1)分,DPO组为(94.8±5.8)分;与HPO组比较,LPO组和DP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PO组与DP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O组1例、LPO组5例、DPO组3例出现CCD增加(P>0.05)。各组均未发生内固定断裂或切口感染。HPO组1例骨折不愈合;LPO组1例斜方韧带骨性止点畸形愈合;DPO组骨折全部愈合(P>0.05)。HPO组2例单纯肩峰下骨质侵蚀,1例外侧骨折端骨质吸收;LPO组和DPO组均未出现骨质吸收及骨质侵蚀(P<0.05)。HPO组3例出现肩部皮肤激惹不适;LPO组6例出现肩部皮肤激惹不适;DPO组未出现皮肤激惹不适(P<0.05)。结论垂直低切迹DPO治疗锁骨远端Neer ⅡB骨折具有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及局部皮肤激惹少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锁骨远端Neer ⅡB骨折的良好选择。

  • 标签: 锁骨 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内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组生物学高度异质的肿瘤,基于遗传学特点对其区分亚型有助于临床危险度分层并指导精准治疗。近年来,DLBCL的分子分已由原来单纯基于基因表达水平的起源细胞(COO)分逐渐过渡到COO分与侧重于驱动性遗传学异常(包括基因突变、易位及拷贝数改变等)检测的基因分相结合的阶段。二者结合的分方法,或许能更好地解释肿瘤的生物学异质性与治疗反应差别。上述分理论,可能还有待更多的实践加以验证和补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ightRope纽扣钢板联合空心螺钉微创治疗新鲜NeerⅡB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用TightRope纽扣钢板联合空心螺钉微创治疗新鲜的NeerⅡB锁骨远端骨折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将锁骨远端骨折复位,用克氏针定位喙突基底部内、外侧缘,在距离骨折线最内侧1.0 cm以上完整的锁骨表面作一0.8 cm皮肤切口,在C臂X线机引导下导针钻入扩孔,采用TightRope纽扣钢板固定骨折内侧端。在锁骨远端前外缘,由前外斜向后内钻入导针,扩孔拧入直径3.0 mm空心螺钉固定骨折两端。结果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12~24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20周。术后约8周患肩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末次随访时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5例,良2例。结论TightRope纽扣钢板联合空心螺钉微创治疗NeerⅡB锁骨远端骨折效果较好,操作简单,微创美观,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 标签: 骨折 锁骨远端骨折 TightRope纽扣钢板 骨折固定术,内 空心螺钉 克氏针
  • 简介:摘要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对累及关节面并出现台阶的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原因多为关节内合并损伤评估不足而被忽视所致。已有学者开始使用腕关节镜辅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但只停留在内固定完成后关节腔内探查的阶段,并未真正使用内镜技术精确复位关节面,未处理关节内并存的软组织损伤及腕骨骨折。笔者对我科近四年来采用钢板预置关节镜辅助复位固定治疗的167例B、C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治疗效果。

  • 标签: 桡骨骨折 关节镜 腕关节 关节面台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福建省2018年输入性B3基因麻疹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筛查和扩增麻疹病毒核酸阳性咽拭子及Vero/Slam细胞培养阳性产物。对麻疹病毒N基因羧基末端634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扩增测序,比对分析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结果分离获得2株麻疹病毒株,18条病毒核酸序列。所有福建株在亲缘关系上与WHO B3基因参考株同属一个分支,其中标本MV18-41和MV18-42与2018年分离于中国香港地区的毒株(HongKong.CHN/35.18)核酸同源性为100.0%;其他毒株序列与2018年分离于日本的毒株(Mvs/Osaka.JPN/38.18/B3)同源性最高(99.9%)。福建株与除B3基因外,23种WHO不同麻疹基因参考株之间比较,福建株与B1基因参考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差异性最小,分别为95.1%~95.4%和95.3%;与H1基因参考株同源差异性最大,其中与中国目前优势流行的参考株MVi/Hunan.CHN/0.93/7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差异分别为88.7%~89.0%和87.3%;在病毒N蛋白羧基末端150个氨基酸位点上,福建株与疫苗株(Shanghai-191)之间存在13个变异位点,但这些位点并未引起该蛋白区域的功能变化。结论福建省成功分离获得2株B3基因麻疹毒株,B3基因麻疹病毒是福建省发现的新基因麻疹病毒,在补充和丰富福建省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本底资料的同时也进一步警示必需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才能更好地完成福建省麻疹病毒的控制和消除工作。

  • 标签: 麻疹病毒 B3基因型 病毒学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 B1 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 80 例 B1 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为 2018 年 7 月 -2020 年 2 月,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 组 40 例骨折患者接受保守治疗 ,对照 组 40 例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对比两组 B1 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躯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患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7.5%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2.5% ,两组 B1 踝关节骨折 患者的临床效果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手术治疗相比,保守治疗用于 B1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过程中,躯体功能改善情况明显更加显著,手术治疗效果并不优于保守治疗效果,甚至会增加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由此可见,保守治疗 值得临床 推广与 应用。

  • 标签: B1 型踝关节骨折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内支架置入与斑块旋切治疗下肢动脉短段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符合泛大西洋协会指南(TASC)Ⅱ分为A、B股浅动脉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两组纳入研究,支架置入组50例(50条动脉)和斑块旋切组50例(50条动脉),Rutherford分级3~5级。通过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在技术成功率、治疗成功率、首次手术费用、通畅率、术后踝肱指数(ABI)、保肢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支架置入组与斑块旋切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8%和86%(P>0.05)。术后ABI分别为0.82±0.19和0.80±0.27(P>0.05)。首次手术费[(34 820±1 051)元比(45 635±1 358)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98.0%比98.0%)、1年(89.8%比85.7%)及2年(73.5%比68.8%)一期累积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二期累积通畅率(81.6%比7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肢率(97.9%比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置入和斑块旋切治疗TASC A、B股浅动脉病变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外周动脉疾病 跛行 股浅动脉 支架 斑块旋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类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脑钠肽(NT-proBNP)表达水平,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支持。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心肌梗死类型不同将其分为ST段抬高患者(n=42)与非ST段抬高患者(n=38),回顾性分析入组病例临床资料,检测其血浆NT-proBNP表达水平,统计心衰、复发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生率。结果:与ST段抬高患者相比,非ST段抬高患者血清NT-proBNP表达水平明显更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与ST段抬高患者相比,非ST段抬高患者心衰、复发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休克的再发生率明显更高,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类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表达水平也有显著差异,其中非ST段抬高患者血浆NT-proBNP表达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更高,临床可参考NT-proBNP水平来预测心肌梗死病例心血管风险,血浆NT-proBNP对于非ST段抬高病例具有更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B型脑钠肽 ST段抬高 非ST段抬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眼科A/B超声波诊断仪在眼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43例眼外伤患者(158眼),所有眼外伤患者均接受析眼科A/B超声波诊断仪诊断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143例眼外伤患者接受眼科A/B超声波诊断仪后的准确诊断率、错误诊断率以及患者总满意评分、不满意评分。结果:143例眼外伤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100例患者玻璃体病变(106眼)、35例患者视网膜病变(40眼)、4例眼内/眶内异物(4眼)、3例眼球占位性病变(3眼)、1例眼轴异常(1眼),经过眼科A/B超声波诊断仪诊断后发现143例眼外伤患者中有100例患者玻璃体病变(106眼)、35例患者视网膜病变(40眼)、4例眼内/眶内异物(4眼)、3例眼球占位性病变(3眼)、1例眼轴异常(1眼),准确诊断率为100.0%,错误诊断率为0.0%,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眼科A/B型超声波诊断仪 眼外伤患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近20年来,临床数据证实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治疗急性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的最佳治疗方法。学者们一直在不断寻找Stanford B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假腔部分血栓化使得主动脉直径增加,主动脉破裂风险增加。假腔部分血栓化的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死率高,是患者院外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假腔部分血栓化的患者应被定义为复杂性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需要严格随访,早期干预。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假腔 血栓形成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蒙药结合艾灸在治疗寒湿凝滞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2 月在我院治疗的 84 例寒湿凝滞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42 例 。 对照组采取艾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蒙药治疗,比较治疗后 B 超检查结果、炎症因子水平和治疗有效率。 结果:试验组治疗后 B 超检查结果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炎症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在对寒湿凝滞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蒙药结合艾灸的治疗方法,有效的减少患者体内炎症,安全有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蒙药 艾灸 寒湿凝滞型 慢性盆腔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洛铂联合多西他赛在Ⅱb~Ⅲb期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Ⅱb~Ⅲb期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13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采用洛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随访3年生存周期,治疗前、治疗4个疗程后血清细胞因子(bFGF、CD105、VEGF)水平、肿瘤标志物(CA125、SCCA、CEA)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周期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血清bFGF、CD105、VEGF、CA125、SCCA、CEA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洛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Ⅱb~Ⅲb期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疾病控制率高,可降低血清细胞因子与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生存周期,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洛铂 多西他赛 Ⅱb~Ⅲb期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 宫颈癌 疾病控制 血清bFGF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