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尿集聚蛋白羧基(uCAF)酶促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性能评估并探讨其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21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健康体检者156例作为对照。记录患者临床基础信息、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肌酐值等,收集尿液标本进行尿肌酐、尿α1微球蛋白(uα1M)、尿免疫球蛋白G(uIgG)、尿白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和uCAF检测。评估uCAF酶促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最佳反应条件、线性范围、检测限和批内批间变异系数。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251例患者分为G1~G5期,分别为116、22、28、55和30例;再将16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G1~G3期)患者按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A1亚组(79例)、A2亚组(48例)和A3亚组(39例),根据uα1M水平分为uα1M 亚组1(83例)、uα1M 亚组2(42例)、uα1M 亚组3(41例),根据uIgG水平分为uIgG 亚组1(83例)、uIgG 亚组2(42例)、uIgG 亚组3(41例)。采用Spearman法分析uCAF水平与eGFR、UACR、uα1M和uIg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uCAF酶促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97~2 000.00 ng/ml,检出限为2.28 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1.15%、1.57%,批间变异系数为1.63%、5.78%,生物参考区间<95.35 μg/g Cr;(2)G1~G3期uCAF水平和阳性率(UACR≥30 mg/g)随着eGFR下降而升高,uCAF水平与eGFR值呈负相关(r=-0.543,P<0.000 1),阳性率由24.14%(28/116)升高至85.71%(24/28)。G4~G5期uCAF水平和阳性率随着eGFR下降而下降,uCAF水平与eGFR值呈正相关(r=0.495,P<0.001),阳性率由30.91%(17/55)降至23.33%(7/30);(3)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UACR的升高,uCAF水平和阳性率也逐渐升高,uCAF水平与UACR值呈正相关(r=0.602,P<0.001),A1亚组中uCAF阳性率达21.52%(17/79);(4)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uCAF水平与uα1M、uIgG水平均呈正相关(r=0.757、0.596,P均<0.001)。结论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用于检测CAF有良好的分析性能,是监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损伤和进展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肾病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集聚蛋白羧基片段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中羧基张力(C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5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CTEN蛋白的表达。观察指标:(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TEN蛋白表达情况。(2)结直肠癌组织中CTEN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3)结直肠癌组织中CTEN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术后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5月。计数资料采用双侧,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1)CTE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细胞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16%(141/153)和20.26%(31/1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647,P〈0.05)。35.95%(55/153)的结直肠癌组织和6.54%(10/153)的癌旁组织中CTEN蛋白高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61,P〈0.05)。(2)肿瘤最大直径〈5cm和≥5cm的结直肠癌组织中CTEN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16.30%和63.57%,在TNM分期中的Ⅰ~Ⅲ、Ⅳ期中分别为31.15%和54.84%,在无和有神经和(或)脉管侵犯中分别为26.23%和42.39%,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670,6.026,4.161,P〈0.05)。(3)153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09例术后接受化疗和(或)放疗和(或)生物靶向治疗。55例CTEN蛋白高表达患者中,接受术后化疗和(或)放疗和(或)生物靶向治疗41例;98例CTEN蛋白低表达者中为68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羧基张力蛋白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简介:目的构建含Sonichedgehog(SHH)蛋白N端基因片段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方法通过BamH1、Xho1双酶切、T4连接酶连接,将SHH-N基因片段插入pET22b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ET22b-SHH-N质粒;经PCR扩增,产物再与pTA2载体连接,构建pTA2-SHH-N重组质粒;经EcoR1及Not1双酶切、T4连接酶连接,将SHH—N端基因片段插入pPIC9K质粒,构建pPIC9K-SHH-N重组质粒;通过线性化、脱磷酸化,将线性化pPIC9K-SHH-NDNA转染毕赤酵母菌株GS115,最后经PCR扩增和测序鉴定。结果转染的毕赤酵母经PCR扩增和测序证实含有SHH-N基因片段,与原始的基因片段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成功地构建含SHH-N蛋白基因片段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

  • 标签: 质粒 DNA 重组 毕赤酵母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采用活性溶胀种子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表面修饰有羧基的彩色且在特定激发下释放荧光的聚苯乙烯微球。采用乳液聚合首先制备尺寸均一的苯乙烯纳米小球作为可溶胀活性种子,采用丙烯酰化的染料分子作为共聚单体,从而制备得到有色苯乙烯微球。所得到的有色微球进一步作为种子,通过溶胀法负载稀土配合物进行荧光标记,并再次通过乳液聚合使其包裹在微球内。为了便于生物分子偶联,在聚合过程中引入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化共聚单体,从而使所得微球表面被羧基功能化。

  • 标签: 标记 无皂乳液聚合 彩色 荧光 羧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羧基张力蛋白素(CTEN)对肝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到2020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市中心医院收集的120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TEN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介导对照短发卡RNA(shRNA)和CTEN shRNA在肝癌细胞株MHCC97中构建CTEN敲低细胞株(CTEN KD组)和对照细胞株(对照组)。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EMT标记分子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MMP-2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CTE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1.08±0.21、1.25±0.21)比较,肿瘤组织中CTE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3.14±0.37、2.74±0.19)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7、2.149,P<0.05)。与对照组细胞CTE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1.00±0.17、1.12±0.16)比较,CTEN KD组细胞CTE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0.25±0.09、0.21±0.08)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8、2.548,P<0.05)。与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25.29±21.05)个]比较,CTEN KD组细胞迁移数量[(51.28±5.39)个]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9,P<0.05)。与对照组细胞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0.19±0.07)和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水平(1.22±0.19、0.87±0.15)比较,CTEN KD组细胞E-cadherin表达水平(1.19±0.18)显著增加(t=4.012,P<0.05),而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水平(0.71±0.16、0.20±0.08)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3.017,P<0.05)。与对照组细胞MMP-9和MMP-2蛋白表达水平[(78.69±5.99)、(60.82±4.09) μg/L]比较,CTEN KD组细胞MMP-9和MMP-2蛋白表达水平[(28.18±4.80)、(31.49±4.96) μg/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2、2.612,P<0.05)。结论CTEN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参与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

  • 标签: 羧基张力蛋白素 肝癌 上皮-间充质转化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患者血清软骨寡居基质蛋白(COMP)及Ⅱ型胶原羧基端肽(CTX-Ⅱ)水平变化,探讨布病早期阶段骨关节生物标志物的改变状况。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3 - 2016年在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布病预防控制科就诊的早期布病患者,设为病例组;通过随机匹配原则,将健康体检人群设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人群血清COMP、CTX-Ⅱ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28人,其中61名(41名男性和20名女性)早期布病患者,年龄为(39.41 ± 10.51)岁;67名健康对照(44名男性和23名女性),年龄为(40.31 ± 12.52)岁。病例组血清COMP中位数为1.70 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0.79 μg/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3.614,P < 0.05);病例组血清CTX-Ⅱ中位数为116.44 pg/ml,对照组血清CTX-Ⅱ中位数为128.48 pg/m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0.044,P > 0.05)。结论早期布病患者血清COMP含量增加,提示在布病早期存在骨关节相关改变。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软骨寡居基质蛋白 Ⅱ型胶原羧基端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20KDaFn-f能否诱导兔椎间盘发生退变。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2、4、8、12、16周共5组。以微量注射器于L4/5、6/7注入1μmol/L的120KDaFn片段25μL作为试验组,于L5/6注入25μL无菌PBS液作为对照。于相应时间点行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电镜和RT-PCR方法检测椎间盘的相应变化。结果试验组MRIT2成像可见第8周始髓核开始脱水,16周几乎完全消失,所有对照组均未有同样变化。X片显示12周椎间盘前方骨赘形成。组织学和电镜检测发现从第4周开始纤维环结构、髓核基质均开始发生渐进性退变的变化。RT-PCR检测Aggrecan的基因表达发现从第8周始开始出现逐渐下降趋势。结论120KDaFn-f能够诱导兔椎间盘发生退变,发生机制需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椎间盘退变 纤维粘连蛋白 基因表达 生物大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618及羧基末端结合蛋白2(CtBP2)对胰腺癌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胰腺癌细胞中miR-618的表达;分别转染miR-618 inhibitor和mimics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克隆集落形成及Transwell实验检测miR-618对胰腺癌MIA PaCa-2和SW1990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运用在线数据库预测能够与miR-618结合的靶基因;RT-qPCR检测转染miR-618 inhibitor和mimics后相关靶基因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iR-618 inhibitor组和mimics组中CtBP2的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618和CtBP2的靶向结合情况;CCK-8、克隆形成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同时转染si-CtBP2和miR-618 inhibitor较单独转染si-CtBP2后对胰腺癌增殖及侵袭迁移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BxPC-3(0.65±0.01)、MIA PaCa-2(0.45±0.07)、PANC-1(0.51±0.04)和SW1990(0.53±0.01)中miR-618的表达量低于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1.01±0.13,t=4.371、8.859、6.794、6.17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扰miR-618的表达后可显著促进胰腺癌MIA PaCa-2和SW1990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同时在线数据库预测miR-618的潜在靶基因,结合RT-qPCR验证转染mimics和inhibitor后各候选基因的表达,结果提示仅有CtBP2与miR-618的表达呈负相关;进一步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miR-618 mimics后MIA PaCa-2(0.32±0.06)和SW1990(0.45±0.03)中CtBP2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1.02±0.05和0.99±0.05,t=9.850、10.08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miR-618与CtBP2靶向结合(t=6.5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功能回复实验结果显示共转染miR-618 inhibitor及si-CtBP2组可逆转单独干扰CtBP2后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结论miR-618靶向CtBP2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

  • 标签: 胰腺癌 微小RNA 增殖 侵袭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角质蛋白片段18 (CCCK-18)在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诊治的106例CIS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颅内外无显著异常的其他颅脑疾病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两组研究对象肘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CCK-18水平;酶法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CCK-18对CIS患者的诊断效能,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CCCK-18水平与TC、TG、LDL-C、HDL-C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CCCK-18、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8.10 ± 50.89) U/L比(85.57 ± 35.25) U/L、(4.26 ± 0.92) mmol/L比(3.92 ± 0.80) mmol/L、 (2.34 ± 0.53) mmol/L比(1.83 ± 0.47) mmol/L、(3.12 ± 0.73) mmol/L比(2.61 ± 0.67) mmol/L], HDL-C低于对照组[(1.20 ± 0.24) mmol/L比(1.32 ± 0.2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CK-18、TC、TG、LDL-C、HDL-C是CIS患者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CCCK-18鉴别CIS患者与对照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91%、78.89%;鉴别轻度CIS患者AUC为0.76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37%、78.89%。相关性分析显示,CIS患者血清CCCK-18与TC、TG、LDL-C呈正相关(r = 0.711、0.722、0.705),与HDL-C呈负相关(r = - 0.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IS患者血清CCCK-18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患者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

  • 标签: 脑梗塞 细胞角质蛋白18裂解片段 诊断,鉴别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角质蛋白片段18 (CCCK-18)在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诊治的106例CIS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颅内外无显著异常的其他颅脑疾病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两组研究对象肘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CCK-18水平;酶法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CCK-18对CIS患者的诊断效能,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CCCK-18水平与TC、TG、LDL-C、HDL-C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CCCK-18、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8.10 ± 50.89) U/L比(85.57 ± 35.25) U/L、(4.26 ± 0.92) mmol/L比(3.92 ± 0.80) mmol/L、 (2.34 ± 0.53) mmol/L比(1.83 ± 0.47) mmol/L、(3.12 ± 0.73) mmol/L比(2.61 ± 0.67) mmol/L], HDL-C低于对照组[(1.20 ± 0.24) mmol/L比(1.32 ± 0.2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CK-18、TC、TG、LDL-C、HDL-C是CIS患者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CCCK-18鉴别CIS患者与对照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91%、78.89%;鉴别轻度CIS患者AUC为0.76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37%、78.89%。相关性分析显示,CIS患者血清CCCK-18与TC、TG、LDL-C呈正相关(r = 0.711、0.722、0.705),与HDL-C呈负相关(r = - 0.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IS患者血清CCCK-18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患者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

  • 标签: 脑梗塞 细胞角质蛋白18裂解片段 诊断,鉴别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脑红蛋白浓度与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心肺复苏成功后昏迷患者为昏迷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2例心肺复苏成功后24 h内意识恢复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入院24 h内均检测血清UCH-L1、脑红蛋白浓度,采用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和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表现分级(cerebral performance category,CPC)评分评估昏迷程度和神经功能预后。Spearman秩相关分析UCH-L1、脑红蛋白浓度与GCS评分、CPC评分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s curve,ROC)分析UCH-L1、脑红蛋白预测心肺复苏术成功后昏迷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价值。结果昏迷组血清UCH-L1[(0.63±0.21) μg/L]、脑红蛋白浓度[(89.34±21.35) mg/L]高于对照组[(0.27±0.08) μg/L,(32.13±9.2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338、18.846;P均<0.001)。UCH-L1、脑红蛋白在轻型、中型、重型昏迷组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6.430、26.958;P均<0.001)。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组血清UCH-L1[(0.72±0.06) μg/L]、脑红蛋白浓度[(100.35±5.79) mg/L]高于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组[(0.52±0.08) μg/L、(75.58±6.9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585、13.086;P均<0.001)。UCH-L1、脑红蛋白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s=-0.685、-0.669,P均<0.001),与CPC评分均呈正相关(rs=0.688、0.670;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GCS评分(OR=0.552,95%CI:0.392~0.776,P<0.001)、高水平UCH-L1(OR=1.881,95%CI:1.276~2.773,P<0.001)和脑红蛋白(OR=1.677,95%CI:1.206~2.331,P=0.001)与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独立相关。联合UCH-L1、脑红蛋白预测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AUC为0.954,大于单独UCH-L1、脑红蛋白的0.821、0.790(Z值分别为2.351、2.649,P均<0.05)。结论心肺复苏成功后昏迷患者血清UCH-L1、脑红蛋白浓度均增高,高浓度的UCH-L1、脑红蛋白与昏迷程度加重和神经功能不良有关,可作为神经功能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 标签: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 脑红蛋白 心肺复苏 昏迷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精氨酸抗利尿激素(AVP)是一种人体内的关键激素,但其较难测定且有检测误差。羧基端糖基化肽是一种39-氨基酸糖肽,它包含了AVP前体的C-末端部(CT-proAVP),是一种稳定而敏感的AVP释放替代测试物。羧基端糖基化肽的测定已经被证实是一种实用的临床指示物,可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脓血症、心血管疾病的监测。笔者综述了一些关于AVP和羧基端糖基化肽之间关系的文献,从而证实了羧基端糖基化肽作为一种AVP替代生物标志物的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Tau蛋白磷酸化与含18 kDa片段的载脂蛋白E (ApoE)的关系,探讨七氟烷致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方法将培养至第5天的ApoE3型和ApoE2型人源化胎鼠原代神经元,各24皿,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ApoE3对照组(A3C组)、ApoE3七氟烷组(A3S组)、ApoE2对照组(A2C组)和ApoE2七氟烷组(A2S组)。A3S组和A2S组给予21%氧气+5%二氧化碳+4.1%七氟烷连续4 h处理,A3C组和A2C组只给予21%氧气+5%二氧化碳处理。随后提取细胞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全长ApoE、含18 kDa片段的ApoE 、AT8和PHF1表达,RT-PCR法检测ApoE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TNF-α及IL-6浓度。结果与A2C组比较,A2S组神经元ApoE mRNA和全长ApoE表达上调(P<0.05),AT8和PHF1表达、上清液TNF-α和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3C组比较,A3S组神经元ApoE mRNA、全长ApoE、含18 kDa片段的ApoE 、AT8和PHF1表达上调,上清液TNF-α和IL-6浓度升高(P<0.05)。结论七氟烷可能通过上调含18 kDa片段的ApoE表达,促进Tau蛋白磷酸化,增加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损伤。

  • 标签: 麻醉药,吸入 神经元 tau蛋白质类 载脂蛋白E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和乳酸脱氢酶(LDH)对于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速率法对156例已确诊良恶性患者的胸腔积液患者的CYFRA21-1、CEA和LDH进行检测。结果恶性组胸腔积液中的CYFRA21-1、CEA和LDH含量明显高于良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的CYFRA21-1、CEA和LDH含量明显高于血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CEA和LDH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和乳酸脱氢酶(LDH)的联合测定对于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能够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胸腔积液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癌胚抗原 乳酸脱氢酶
  • 作者: 汤珣 王勇 严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江苏省肿瘤医院 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检验科 江苏省恶性肿瘤分子生物学及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9,南京大学医学院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医学分子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运RNA来源的小分子片段770(tRF-770)调控细胞骨架相关蛋白2(CKAP2)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MINTbase数据库v2.0序列与基因组中成熟的tRNA进行比对,确认tRF-770的染色体定位;TA克隆实验鉴定tRF-770;利用TargetScan和miRBase数据库分析预测tRF-770的靶基因;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CKAP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选择乳腺癌细胞株MDB-MA-231和MCF7,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tRF-770过表达组(转染tRF-770过表达序列)及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另外设立tRF-770过表达+CKAP2-HA组(共转染tRF-770过表达序列与CKAP2过表达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中tRF-770的相对表达量;CCK-8法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并进行挽救实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tRF-770的靶基因;蛋白印迹法检测CKAP2-ERK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tRF-770与9类tRNA剪切修饰的5'端完全匹配,TA克隆测序验证结果表明产物大小以及碱基与预期tRF-770序列一致。基于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发现CKAP2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t=7.21,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MDA-MB-231细胞中,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tRF-770过表达组tRF-770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2.42±0.11、3.7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395.00,P<0.001);在MCF7细胞中,3组tRF-770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2.45±0.21、3.26±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30,P<0.001);两种细胞中,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tRF-770过表达组中tRF-770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tRF-770与CKAP2 mRNA 3'UTR结合。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在MDA-MB-231、MCF7细胞中,第3天和第4天tRF-770过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均P<0.05);第3天和第4天阴性对照组与tRF-770过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CK-8法挽救实验结果显示,在两株乳腺癌细胞中,tRF-770过表达+CKAP2-HA组自转染第2天起,细胞增殖能力均高于tRF-770过表达组(均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两种乳腺癌细胞中,tRF-770过表达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KAP2、p-ERK2、PCNA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ERK2蛋白在MDA-MB-231细胞中表达量变化较小,而在MCF7细胞中tRF-770过表达组蛋白表达下降。结论tRF-770可能通过CKAP2-ERK2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

  • 标签: 乳腺肿瘤 转运RNA 细胞增殖 细胞骨架相关蛋白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程中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预测血管再通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56例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根据治疗后经颅多普勒超声-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分为再通组233例和非再通组23例,比较两组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 h的UCH-L1和IMA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UCH-L1、IMA与NIHSS评分相关性及血管再通的相关影响因素,评价各时间点UCH-L1、IMA预测血管再通的价值。结果再通组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 h的UCH-L1、IMA水平、NIHSS评分低于非再通组(均为P<0.05);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 h的UCH-L1、IMA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均为P<0.05);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 h的UCH-L1、IMA与ACI患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相关(均为P<0.05);溶栓后2 h的UCH-L1联合IMA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68,敏感度98.71%,特异度86.96%。结论血管再通ACI患者静脉溶栓疗程中UCH-L1和IMA水平均降低,动态联合监测上述指标变化可为预测血管再通、促进预后改善提供客观手段。

  • 标签: 脑梗死 静脉溶栓 血管再通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缺血修饰蛋白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鳞状细胞癌抗原(SCC)、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肺部良性疾病患者65例作为观察1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MMP-9、CYFRA21-1、SCC、NSE、CEA水平,对比上述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观察组血清MMP-9、CYFRA21-1、SCC、NSE、CEA水平[(14.98±2.10)ng/mL、(17.13±2.71)ng/mL、(1.98±0.41)μg/mL、(24.13±2.10)ng/mL、(17.10±2.10)ng/mL]均高于观察1组[(9.12±1.41)ng/mL、(10.12±1.58)ng/mL、(1.37±0.31)μg/mL、(16.31±1.78)ng/mL、(12.13±1.79)ng/mL]和对照组[(5.10±0.68)ng/mL、(6.02±0.94)ng/mL、(0.71±0.11)μg/mL、(11.10±1.02)ng/mL、(8.13±1.0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32.781,F2=737.100,F3=368.591,F4=989.851,F5=462.291,均P<0.05);Ⅰ~Ⅱ期患者MMP-9、CYFRA21-1、SCC、NSE、CEA水平[(11.12±2.10)ng/mL、(9.12±1.85)ng/mL、(1.52±0.21)μg/mL、(18.12±3.02)ng/mL、(7.52±1.02)ng/mL]均低于Ⅲ~Ⅳ期患者[(15.89±2.18)ng/mL、(21.56±2.11)ng/mL、(2.04±0.31)μg/mL、(28.15±2.62)ng/mL、(15.12±1.5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013,t2=25.146,t3=7.714,t4=14.586,t5=22.705,均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83.33%)、特异性(86.67%)均高于单项检测MMP-9(50.00%、59.68%)、CEA(50.00%、61.29%)、CYFRA21-1(66.67%、58.06%)、SCC(50.00%、54.84%)、NSE(66.67%、58.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血清MMP-9、CYFRA21-1、SCC、NSE、CEA水平均明显升高,对诊断周围型肺癌具有重要价值,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率。

  • 标签: 肺肿瘤 生物标记,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癌, 鳞状细胞 角蛋白19 癌胚抗原 诊断
  • 简介:摘要羧基酯脂肪酶(CEL)通常由胰腺分泌并转移到十二指肠参与水解消化脂肪、胆固醇酯和脂溶性维生素,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酶。近年来,研究发现该基因在胰腺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慢性胰腺炎和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该基因致病的相关变异主要包括两类: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区(VNTR)数量的改变及内部突变;与CEL高度同源的假基因(CELP)发生重组形成CEL-HYB杂合变异。CEL相关变异通过胞内自噬和内质网应激等机制参与胰腺疾病的发生。

  • 标签: CEL 基因变异 胰腺疾病 机制研究
  • 简介:摘要碳纳米管(CNTs)作为一种新型的吸附材料,已被广泛的应用,而对盐湖卤水中铀元素吸附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修饰方法的碳纳米管对铀的吸附特性,研究了固液比、溶液PH、时间等不同因素对其吸附的影响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阐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