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溃疡患者的针对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2011年间收治的79例慢性胃溃疡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28-65岁之间,女性39例,年龄在32-74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慢性胃溃疡疾病。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41例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2%,对照组38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6.3%。结论对于慢性胃溃疡患者采取针对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胃溃疡 针对性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对护理对于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188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94例,全部患者应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有针对的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胃镜检查,观察组痊愈82例,总有效率96.8%,复发3例;对照组痊愈70例,总有效率83.0%,复发14例。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科学的有针对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胃溃疡针对性护理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眼压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98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护理干预。在治疗前与治疗一周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量化评定,同时监测其眼压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眼压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化心理干预可减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有效控制眼压。

  • 标签: 青光眼 心理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有关胃溃疡的患者实施针对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09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36例胃溃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的将这36例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18例患者,观察组中的患者接受的治疗就是本院采用的针对治疗方法,而对照组中的患者的接受的治疗方法为常规的药物等方面的治疗,对两组实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各自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相应的一段时间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的治疗后的治疗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5%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率60%相比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的溃疡病变复发率方面比较中,观察组的效果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其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中采用针对的治疗方法对胃溃疡患者实施治疗,对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胃溃疡患者 针对治疗 疗效 分析
  • 简介: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

  • 标签: 心理衰老 女性 生理年龄 心理年龄 未老先衰 早期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健康教育在优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实施针对的健康教育,发放各种服务流程、专科疾病知识的小册子,出院后电话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遵医行为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持续性、系统性及规范性的针对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强了患者的遵医行为。

  • 标签: 针对性健康教育 优质护理服务 满意度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居民高脂血症的综合干预模式进行研究,证实综合干预疗法的确切疗效。方法以2010年2月-2011年4月在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126例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5名,按照综合干预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51名,按照一般方式管理,在治疗14月后对干预效果做出评价。结果经过半年的干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对血脂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有了明显提高,患者血脂水平控制良好;对照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高脂血症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可以把高脂血症患者在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方面纠正过来,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得以提升,它在降低血脂水平和减少心脑血管意外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高脂血症 社区 综合干预
  • 简介:尽管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在身体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一样有正常的性的发展,性的发展同样贯穿其一生,他们与健全儿童一样需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启示下,本文试图从: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具有整体性;教育内容应该以残疾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残疾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等三个方面对残疾儿童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理念 残疾儿童 性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在现代社会中急慢性心理应激状态颇常见,"思伤脾"是中医的重要理论,基于"急慢性心理应激状态"认识到"思伤脾"理论的"思"是"思障",并从"思"对胃肠道运动与分泌的影响,"思"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思"对肠道微环境和微结构的影响,"思"对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思"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性等方面探讨了"思伤脾"的相关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思伤脾"理论提供参考。

  • 标签: 思伤脾 心理应激 病因病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训练性个别心理干预结合药物尿道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方法将3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1)和对照组(n=149),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和药物尿道灌注等基础治疗,治疗组(脱落8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进行训练性个别心理干预,对照组(脱落11例)仅进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及心理治疗的效果,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焦虑、抑郁和前列腺症状的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8%、81.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理治疗总有效率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P<0.01)。两组治疗前焦虑、抑郁和前列腺症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和前列腺症状评分在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6.8±7.6)vs.(57.9±8.8),(41.7±7.6)vs.(51.6.9±6.5),(11.8±4.6)vs.(17.9±3.8),P<0.01,各自治疗前后的减分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6.2±5.1)vs.(13.8±9.6),(39.6±6.7)vs.(12.5±9.5),(60.1±4.9)vs.(41.5±6.8),P<0.01。结论训练性个别心理干预结合药物尿道灌注能缓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训练性心理治疗 尿道药物灌注 慢性前列腺炎 焦虑 抑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卫生职业学校教学环境,将利于学生健康、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本文通过访谈,了解卫生职业学校教学环境与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关系,探求一套完善教学环境的方案。

  • 标签: 教学环境 学生个性心理品质 研究报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习惯不断转变,最常见的疾病痔疮也在人们生活中频发出现,给人们生活带诸多不便及痛苦,它的发病率及复发率已居高不下,我科2011年5月1~2012年2月29对120例痔疮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探讨如下。

  • 标签: 痔疮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慢性疼痛病症的阐述和相关疼痛机理的评估,就老年患者慢性疼痛的止痛护理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从疼痛史的评估、VSD评估、疼痛部位的评估和心理状态的评估等角度对老年患者慢性疼痛状况做出评价,在此基础上有针对的提出老年患者慢性疼痛的相关护理意见。结果动态观察病情、药物镇痛护理、非药物镇痛护理心理护理等方法对老年患者慢性疼痛的止痛护理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保障作用。结论疼痛的控制,需采取何种方法进行辅助治疗,如何适当让患者服用镇痛药物,如何才能够根本上提升患者的生活与护理质量,都是护理人员应当明确的问题。

  • 标签: 老年患者 慢性疼痛 止痛护理 病态评估 护理办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病人的心理情况与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1年在我院接受气管插管的患者32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同时间段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无望感、孤独感、不合作以及缺乏配合知识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气管插管病人的心理情况进行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 标签: 气管插管心理调查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孕产妇在分娩前后和分娩时十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严重的可导致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大出血等不良后果,本文对孕产妇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办法。

  • 标签: 孕产妇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病人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5例脑梗塞病人临床资料及心理护理方法。结果治愈例188,好转7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死亡11例。结论心理护理可使病人较早度过疾病带来的心理创伤,积极接受治疗并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脑梗塞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患者心理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1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给予常规护理和检查;观察组9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和护理。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SAS评分以及检查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69.39%未发生不良反应,明显多于对照组36.11%的比例;观察组患者检查后SA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分别为(69.73±11.25)分、(113.14±5.72)mmHg、(71.52±5.81)mmHg和(74.20±3.14)次/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T增强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患者情绪,并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于患者身心均有利。

  • 标签: CT增强扫描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