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患者负性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青光眼患者负性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方琳

方琳(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五官科646000)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7-0284-02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眼压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98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治疗前与治疗一周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量化评定,同时监测其眼压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眼压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化心理干预可减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有效控制眼压。

【关键词】青光眼心理护理干预

青光眼是位列世界第二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1],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我国是青光眼患病状况最严重的国家[3],近年来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在临床护理中,对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越来越重要。2011年8月~2012年7月对98名青光眼住院患者进行观察,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行系统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1年8月~2012年7月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98例,男59例,女39例,年龄43~83岁,平均年龄61岁,入院时眼压31~57mmhg,平均42mmhg。入选标准:新近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脑肾等躯体疾病者。②外伤所致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2组病情、眼压、文化程度、性别及年龄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一般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护理过程中,结合患者心理、文化修养、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及生活环境,分析其致病因素,针对病人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做好常规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让病人掌握青光眼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1.2.2统计学处理

采用均数,标准差,t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全部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同时间段结果之间的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2.1表2-1不同时间段SAS测评结果比较(均数±标准差)

时间观察组对照组

入院时55.6±2.7456.4±2.59

一个周后40.5±1.8647.8±1.92

焦虑自评量表(SAS)是一个含有20个条目,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用于评出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不同实验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2不同时间段SDS测评结果比较(均数±标准差)

时间观察组对照组

入院时67.16±2.7766.89±2.9

一个周后45.67±1.9953.87±1.95

抑郁自评量表(SDS)也是一个含有20个题目,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用于评出抑郁病人的主观感受。不同试验组结果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临床观察可见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眼压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与对策

3.1普遍认为,原发性青光眼是典型的心身疾病,患病个体在情绪体验、性格、行为等方面存在异于健康人群的表现。在青光眼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早期护理干预使患者面对现实,承认疾病,及时纠正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促使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化。

3.2在临床工作中,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精神心理(尤其是焦虑、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和总结其自身规律性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将为临床个体化身心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有较重要的实际意义。深入了解青光眼病人的精神心理、个性、行为特征等因素以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对改进青光眼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特点有:

(1)焦虑不安心理多表现为烦躁,好动,失眠,考虑问题多而复杂,针对此种患者可给予安抚,劝解,耐心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稳定情绪,介绍有关科普知识和以往病人的治疗情况,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阻止不良心理的发展。

(2)孤独被遗弃心理病人因疾病致使生活自理等能力下降,不愿别人看到自己的窘态,不愿与人接触,内心又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支持,在这种矛盾心理下,稍有不满意就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遗弃心理。对这种患者,应主动找患者谈心,聆听患者倾述,积极调动各种社会支持,以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利康复。

(3)忧虑抑郁心理表现为情绪低,消极,多愁善感,反应迟钝,对治疗信心不足。此时应以热情,和蔼,积极的态度与患者交谈,得到患者的好感和信任,鼓励患者参加文体活动,减轻心理压抑感,消除负性情绪反应。

4小结

青光眼患者大都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系统化心理干预可减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有效控制眼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机体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2-161.

[2]惠延年.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