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性肌病是一组累及中轴肌的肌病总称,主要指一组椎旁肌单独或显著受累的骨骼肌病,伴或不伴有全身骨骼肌受累。中轴肌无力在临床上常被忽视,目前文献对中轴肌受累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椎旁肌(即竖脊肌)的评估,椎旁肌无力临床表现为垂头综合征和躯干前屈征。体格检查和骨骼肌磁共振成像,尤其是全身肌肉磁共振成像扫描对中轴肌的评估至关重要。重视轴性肌病的诊断与鉴别有助于避免遗漏可治疗疾病,并可加强对相关肌病的理解和早期识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轴性肌病 中轴肌 磁共振成像 躯干前屈征
  • 简介:摘要对2020年7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罕见的儿童半肢体骨骼Ollier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总结儿童Ollier病的诊治方法。患儿,男,3岁,因"发现右下肢跛行2 d"就诊,行影像学检查为半肢体骨骼发病,均提示组织细胞增生症可能,行右股骨颈及大转子病变刮除、植骨及石膏外固定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内生性软骨瘤,术后随访患儿植骨处愈合良好,跛行症状改善,未发生感染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儿童Ollier病发病部位以长管状骨居多,发生于半肢体多发性病变很罕见,对于这种罕见病例诊断较为困难,易造成误诊,需病理检查确诊;对病变范围广、影响患肢功能及畸形明显者需手术治疗,并需长期随访。

  • 标签: Ollier病 软骨瘤 儿童
  • 简介:摘要多趾是足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中轴后型多趾畸形最常见。多趾畸形的治疗目的是改善功能和(或)外观。本文回顾相关文献,介绍后型多趾畸形的临床分型,总结手术治疗的目的和时机,探讨后型多趾畸形切除趾列选择、矫正保留趾轴线偏斜、重建趾蹼、矫正短趾畸形和重建保留趾关节稳定性的方法。

  • 标签: 多趾畸形 并趾 分型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肠-脑在神经、精神发育和胃肠道疾病的生物和生理学基础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受关注。肠道菌群和大脑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支链氨基酸)等多种途径相互交流。影响宿主菌群组成的因素众多,包括遗传、分娩方式、感染、抗生素的使用、营养状况、环境压力源、生活习惯和昼夜节律等。焦虑症、抑郁症、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肥胖、孤独症等多种疾病涉及肠道菌群-肠-脑改变,动物模型、粪菌移植、脑成像和菌群基因组测定等研究方式的发展对了解肠道菌群-肠-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肠道菌群 肠-脑轴 信号交流 疾病 研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后路寰椎单与多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Gehweiler Ⅲb型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Gehweiler Ⅲb型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7例;年龄23~82岁[(48.8±15.5)岁]。患者均采用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14例行寰椎单螺钉内固定(单螺钉组),22例行寰椎多螺钉内固定(多螺钉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后3,6个月两组寰椎骨折愈合率及寰枢椎后弓植骨融合率。比较术前、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寰齿前间距(ADI)、颅底齿突间距(BDI)、侧块移位距离(LMD),评价骨折块复位情况;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颈部疼痛和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4个月[(27.2±9.9)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单螺钉组寰椎骨折愈合率为85.7%(12/14),寰枢椎后弓植骨融合率为78.6%(11/14);多螺钉组分别为72.7%(16/22)、77.3%(17/22)(P均>0.05)。术后6个月两组均获寰椎骨折愈合和寰枢椎后弓植骨融合。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A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B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单螺钉组BDI为(5.9±1.3)mm、(5.8±1.3)mm、(5.9±1.2)mm、(5.8±1.2)mm,多螺钉组分别为(3.1±0.6)mm、(3.1±0.6)mm、(3.1±0.6)mm、(3.1±0.6)mm。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单螺钉组BDI高于多螺钉组(P均<0.01)。术前两组L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单螺钉组LMD为(1.6±0.8)mm、(1.5±0.8)mm、(1.5±0.7)mm、(1.5±0.9)mm,多螺钉组分别为(4.8±1.6)mm、(4.6±1.6)mm、(4.9±1.6)mm、(4.9±1.6)mm。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单螺钉组LMD低于多螺钉组(P均<0.01)。术前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单螺钉组VAS为3.0(3.0,4.0)分、2.0(1.0,2.0)分、1.0(0.8,2.0)分、1.0(0.0,1.3)分,多螺钉组分别为3.5(3.0,4.0)分、2.0(2.0,3.0)分、2.0(1.0,2.0)分、2.0(1.0,3.0)分。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单螺钉组VAS低于多螺钉组(P均<0.01)。术前两组N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单螺钉组NDI为34.9±6.3、23.4±6.2、13.9±2.7、9.4±2.8,多螺钉组分别为33.2±6.1、24.4±6.3、18.1±4.1、12.7±3.2。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单螺钉组NDI低于多螺钉组(P均<0.01)。单螺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 (3/14),多螺钉组为22.7%(5/22)(P>0.05)。结论后路寰枢单螺钉与多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Gehweiler Ⅲb型寰椎骨折均可获得寰椎骨折愈合及寰枢椎后弓间植骨融合,但前者具有对寰椎骨折移位及侧块关节分离复位更好、术后颈部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更佳的优势。

  • 标签: 颈寰椎 骨折固定术,内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控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病死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持续开展研究是突破脓毒症临床诊断和治疗"瓶颈"的重要方法。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肝紊乱,尤其是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屏障功能障碍、肝脏免疫功能异常,以及胆汁酸代谢障碍等导致的肠-肝紊乱,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肠-肝紊乱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脓毒症 肠-肝轴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DC/TMD)的Ⅱ评价量表调查,筛查引发TMD的身体、心理及行为因素,为临床制订个性化诊疗方案及疾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颞下颌关节门诊的TMD患者141例(TMD组),其中女性121例,男性20例,平均年龄30岁;2021年1至2月于武汉市在校大学生、教师、公职人员等人群中招募普通健康者9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女性66名,男性24名,平均年龄30岁。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状况调查表和TMD症状问卷;Ⅱ评价量表包括:慢性疼痛等级量表、下颌功能受限量表、口腔行为检查、患者健康问卷-9(抑郁情绪)、广泛性焦虑症量表、患者健康问卷-15(躯体化症状)等评价量表。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疼痛程度、疼痛对患者影响分级、慢性疼痛整体分级、下颌功能受限量表指标得分、抑郁得分、焦虑得分、躯体化症状得分和口腔行为得分。比较TMD组不同诊断患者之间Ⅱ各量表评价指标的差异。结果TMD组具有不同程度疼痛的患者占60.3%(85/141);疼痛影响分级1~3级者占24.1%(34/141);慢性疼痛整体分级为Ⅰ~Ⅳ级者占61.0%(86/141)。TMD组咀嚼功能受限、运动功能受限、交流功能受限及总体下颌功能受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MD组轻度抑郁以上患者占59.6%(84/141),轻度焦虑以上患者占56.7%(80/141),46.1%(65/141)患者有躯体化症状。TMD组患者的等级分布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和关节半脱位患者中出现躯体化症状者显著多于关节盘移位患者(P<0.05)。TMD组内不同的慢性疼痛状态分级之间在下颌功能障碍各指标以及抑郁、焦虑和躯体化症状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D患者比普通健康人口腔行为异常增加,下颌功能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同时抑郁、焦虑情绪以及躯体化症状方面更严重。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和关节半脱位患者更易出现躯体化症状。TMD患者伴有疼痛症状者下颌功能障碍受限及抑郁、焦虑和躯体化方面症状较重。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轴Ⅱ测评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心脏与胎盘是胚胎最早启动发育及发挥功能的器官,在发育过程中协同生长,并受共同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胎盘-心脏。胎盘-心脏的双向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尤其是胎盘在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小鼠模型研究提示胎盘结构和功能异常会影响心脏发育。多项临床研究提示胎盘结构功能异常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相关。本文就胎盘和心脏共同调控因子、胎盘-心脏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胎盘-心脏轴 心脏发育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前肺部疾病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16sRNA、宏基因组和分子生物学等高通量测序研究技术兴起,揭示了肠道菌群的重要性,肠道菌群与肺部疾病之间的关系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流感肺炎、囊性纤维化和支气管扩张等肺部疾病在免疫、炎症方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展开综述,为阐述以上肺部疾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流感肺炎、囊性纤维化和支气管扩张)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新思路和研究方向。

  • 标签: 肺部疾病 肠道菌群 肺-肠轴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4-18岁青少年眼与屈光度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6月到 2021年6月在我院建立屈光档案的青少年,行视力检查、眼压测量、眼位检查、裂隙灯检查、裂隙灯下眼底检查、生物测量(包括眼、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白到白)、散瞳验光,排除斜弱视、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排除双眼眼相差大于0.2mm,等效球镜相差大于0.5D者,年龄≥3岁,≤18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对比两组眼和屈光度的增速;根据干预组是否规范防控分为达标组与非达标组,对比两组眼和屈光度的增速。结果:近视屈光度和眼长度呈正相关,眼越长,屈光度越高,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前,观察组与干预组眼和屈光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后,干预组眼和屈光度增涨明显低于观察组;干预前,达标组和未达标组眼和屈光度统计学不具有差异(p>0.05),干预后,达标组眼及屈光度均明显低于未达标组,统计学对比具有差异(p<0.05)。结论:将儿童生理性远视保护好,对于近视防控意义重大,眼增涨与屈光度增涨一致性较好,通过使用生物测量仪测量眼就能大致评估近视发生、发展的情况,快速便捷,用于近视防控评估值得推广。

  • 标签: 近视 高度近视 屈光参差 青少年 眼轴 屈光度
  • 简介:摘要:严重创伤的科学救治被当前临床学者广泛探讨,只有具备规范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其标准,才可保证严重创伤病人的良好救治。PDCA结合信息化创伤复苏时间管理的质量控制属于新型管控模式,本文将对该质量控制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价值进行全面阐述。

  • 标签: PDCA 信息化创伤复苏时间轴管理 质量控制 严重创伤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双点指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我科应用双点指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患者11例,创面面积1.2 cm×1.6 cm~2.0 cm×2.8 cm,均为创伤骨外露创面,急诊一期修复。结果皮瓣全部存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6~15个月,平均8.5个月,皮瓣外观饱满,肤色接近正常,质地良好,蒂部无臃肿,两点分辨觉为6.0~8.0 mm,平均6.5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7例,良4例。结论双点指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创面,具有操作简便、血运可靠、感觉恢复好、外观满意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双轴点 指固有动脉 终末背侧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rc_0000267对胃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及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构建敲低circ_0000267和过表达miR-661的胃癌细胞株,采用qRT-PCR检测胃癌组织和细胞中circ_0000267、miR-661和NGAL mRNA表达,采用克隆形成、Transwell小室和流式细胞仪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通过在线预测结合双荧光素酶实验和RNA pull down实验验证circ_0000267、miR-661和NGAL之间的靶向关系,裸鼠成瘤实验观察敲除circ_0000267对胃癌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circ_0000267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敲低circ_0000267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促进细胞凋亡;circ_0000267靶向miR-661,抑制miR-661能够部分逆转敲低circ_0000267对胃癌细胞的影响;NGAL是miR-661的靶基因,过表达miR-661通过抑制NGAL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敲低circ_0000267靶向miR-661抑制胃癌细胞中NGAL的表达;敲低circ_0000267抑制胃癌细胞的体内生长。结论circ_0000267可能通过调控miR-661/NGAL的表达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并抑制肿瘤在体内生长。

  • 标签: 胃肿瘤 细胞增殖 肿瘤侵袭 细胞凋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对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其在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方面发挥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了关注。寄居在肠道的菌群可通过肠道屏障与大脑之间形成双向通讯,即"微生物-肠-脑"。肠道菌群可通过"微生物-肠-脑"影响宿主的认知功能和行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是手术和麻醉后的常见并发症,指患者经历麻醉和手术后存在持续的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或认知功能发生衰退等症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章对肠道菌群与POCD的相互关系、作用机制、研究手段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目前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和迷走神经途径干预POCD的发生。此外,肠道菌群组成异常还可损害肠道屏障完整性、激活免疫系统、引发全身炎症,进而损害血脑屏障,加重神经损伤,导致神经退行性变。肠道菌群有望成为POCD治疗的新靶点和新思路。

  • 标签: 微生物-肠-脑轴 炎症反应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Barrett[基于预计的角膜后表面散光(PPCA)]、Barrett[基于测量的PCA(Measured PCA,MPCA)]、EVO 2.0、Kane、Næser-Savini散光矫正型(Toric)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公式在正常眼的预测准确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5月至2021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的患者304例(304眼)。术前使用IOL Master 500/700测量眼长度(AL)和角膜散光,术后1~3个月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用矢量分析的方法计算散光预测误差(PE)、平均绝对预测误差(MAE)、中位数绝对预测误差、绝对预测误差的标准差以及PE在±0.25 D、±0.50 D、±0.75 D和±1.00 D以内的眼的百分比,使用非参数Friedman检验评估公式之间MAE的差异。结果:Kane的MAE均低于所有公式(P<0.001)并且PE在±0.50 D以内的比例最高,为54%,其次是Næser-Savini(47%),Barrett (MPCA) (44%),Barrett(PPCA) (42%),EVO 2.0(39%)。Næser-Savini、Barrett(MPCA)、Barrett(PPCA)和EVO 2.0的MAE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Næser-Savini、Barrett(PPCA)、Barrett(MPCA)和EVO 2.0相比,对于正常眼白内障患者采用Kane计算器计算Toric IOL度数可以减小PE,提高Toric IOL矫正效果。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散光 Toric IOL度数计算公式
  • 作者: 田茂星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1-22
  • 出处:《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第16卷第7期
  • 机构: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贵州盘州5530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式滚动移位法在减轻胸腰椎术后患者伤口疼痛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行胸腰椎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应用常规平抬搬运法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应用式滚动移位法搬运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采用了式滚动移位法搬运的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更低于仅接受了常规平抬搬运法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应用了式滚动移位法搬运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于仅接受了常规平抬搬运法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胸腰椎术的患者,在术后采用式滚动移位法进行搬运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伤口疼痛,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而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临床上具有优秀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胸腰椎术;伤口疼痛;轴式滚动移位法;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周炎患者唾液菌群对牙周炎小鼠色氨酸-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信号的影响,为牙周炎对全身代谢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方法于2020年6至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收集12名牙周健康者及14例牙周炎患者唾液。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8周龄雄性C57/J小鼠随机分为3组:Sham组(对照组,给予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灌胃)、P组(牙周炎患者唾液菌群灌胃组)及H组(牙周健康者唾液菌群灌胃组),每组8只。所有小鼠均用丝线结扎法诱导牙周炎,将磷酸盐缓冲液、牙周健康者和牙周炎患者唾液菌群分别对牙周炎小鼠灌胃2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肠道和血清中的色氨酸及吲哚类代谢物的含量,使用免疫组化、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肠道中AhR的表达,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剩余的唾液样本用于检测人唾液中色氨酸及吲哚类代谢物的含量。结果P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162.38±39.46)pg/ml]显著高于H组[(82.83±20.01)pg/ml](t=4.40,P=0.001),TNF-α[(361.16±123.90)pg/ml]也显著高于H组[(191.66±106.87)pg/ml](t=2.54,P=0.030),P组小鼠结肠(1.18±0.05)和回肠中AhR的表达(0.80±0.13)均显著低于H组小鼠结肠(1.83±0.47)(t=3.09,P=0.015)和回肠AhR的表达(0.80±0.13)(t=4.93,P=0.001)。P组小鼠血清色氨酸[(18.1±3.8)×107]和吲哚乳酸含量[(1.9±0.7)×107)]均显著低于H组血清色氨酸[(26.6±6.6)×107](t=2.49,P=0.037)和吲哚乳酸[(3.7±0.6)×107](t=4.49,P=0.002)。牙周炎患者唾液样本中色氨酸及吲哚类代谢物含量均高于牙周健康者,其中P组唾液样本吲哚丙酸检测值[(1 239.39±818.72)nmol/L]显著高于H组[(56.96±38.33)nmol/L](t=2.83,P=0.022)。吲哚乳酸代谢在唾液、血清及肠道中的表达一致,牙周炎患者唾液菌群导致小鼠肠道中吲哚乳酸产生菌相对丰度下降。结论牙周炎患者唾液菌群可能通过下调肠道色氨酸-AhR信号的表达影响全身炎症状态。

  • 标签: 牙周炎 唾液 小鼠 唾液菌群 色氨酸代谢 芳香烃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重建对轴移试验Ⅱ级的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重建术的作用。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8月,由同一医生收治的移试验Ⅱ级的ACL损伤患者59例,采用ACL+ALL重建或单纯ACL重建治疗。ACL+ALL重建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30.5±8.3)岁(范围15~48岁);左膝11例,右膝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2,9)个月(范围3 d~240个月);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5例、外侧半月板损伤8例。单纯ACL重建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2.2±9.7)岁(范围17~51岁);左膝14例,右膝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2,11)个月(范围10 d~240个月);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8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1例。术后随访1年,应用Lachman试验、移试验和KT-1000侧-侧差值评估膝关节稳定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评估表和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移试验的结果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Lachman试验的结果分为阴性、1度松弛、2度松弛、3度松弛。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术后1年时ACL+ALL重建组Lachman试验阴性25例、1度松弛4例,单纯ACL重建组阴性24例、1度松弛6例(Z=-0.91,P=0.361);两组阳性率分别为13.8%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242)。ACL+ALL重建组术后KT-1000侧-侧差值为(1.9±1.3)mm,单纯ACL重建组为(2.2±1.3)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513)。ACL+ALL重建组移试验0级27例、Ⅰ级2例,单纯ACL重建组0级20例、Ⅰ级8例、Ⅱ级2例(Z=-0.66,P=0.507);ACL+ALL重建组移试验阳性率为6.5%,小于单纯ACL重建组的33.3%(χ2=21.70,P<0.001)。ACL+ALL重建组IKDC主观功能评分为(92.4±5.6)分,单纯ACL重建组为(90.2±6.7)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P=0.176);ACL+ALL重建组Lysholm评分为(91.0±6.2)分,单纯ACL重建组为(89.1±5.0)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201)。结论对轴移试验Ⅱ级的ACL损伤患者采用ACL重建联合ALL重建手术较单纯行ACL重建术可改善术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但对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无作用。

  • 标签: 侧副韧带 前交叉韧带重建 关节不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30c(miR-30c)是否通过靶向酪氨酸3-单加氧酶/色氨酸5-单加氧酶激活蛋白zeta多肽(YWHAZ)介导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gemcitabine,Gb)耐药性的作用。方法用RT-qPCR法筛选出人胰腺癌细胞系中miR-30c表达最低的SW1990细胞株,并建立吉西他滨耐药细胞株SW1990/吉西他滨,设置为SW1990/吉西他滨组(未转染)、miR-30c过表达(Ad-miR-30c)组、Ad-miR-30c阴性对照(Ad-eGFP)组、SW1990组。RT-qPCR法检测miR-30c水平;CCK-8法测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耐药指数(IR);Western blot法检测耐药相关蛋白P-gp、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1、迁徙转移相关蛋白MMP-9、YWHAZ蛋白及下游通路-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ERK1)蛋白表达。共转染Ad-miR-30c及YWHAZ过表达腺病毒(Ad-YWHAZ),Western blot法测细胞P-gp及YWHAZ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SW1990/吉西他滨耐药细胞的IC50[(59.16±5.14)nmol/L]及IR(11.15±0.19)、YWHAZ蛋白(1.59±0.15)、P-gp(2.43±0.26)表达升高,miR-30c(0.25±0.02)表达降低(P<0.05),p38MAPK/ERK通路处于活化状态。上调SW1990/吉西他滨细胞中miR-30c(1.59±0.15)表达后,细胞的IC50[(25.14±2.15)nmol/L)及IR(5.48±0.12)、YWHAZ(1.49±0.13)、P-gp(1.46±0.10)降低(P<0.05),p38MAPK/ERK通路处于活化状态。上调YWHAZ表达,可逆转Ad-miR-30c的上述作用(P<0.05)。结论胰腺癌耐吉西他滨细胞株中miR-30c表达降低,上调miR-30c表达可靶向抑制YWHAZ/p38MAPK/ERK途径,并抑制耐药蛋白P-gp表达,降低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耐药性。

  • 标签: 微小RNA-30c 胰腺癌细胞 耐药性 吉西他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