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总结持续质量改进在术前安全核查流程中的应用。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查找执行术前安全核查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确定质量改进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测量实施结果。改进后术前安全核查缺陷率降低,达到目标值。

  • 标签: 手术 安全核查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本文以《医疗器械生产注册质量管理规范》为主,结合YY/T0287-2017的要求,浅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如何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满足产品生产国和销售国的要求,建立并实施医疗器械生产注册质量管理体系。

  • 标签: 企业 医疗器械 注册质量管理 体系
  • 简介:摘要:手术安全核查是患者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卫生部提倡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具体体现。本文综述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临床的实施现状,找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核查时机掌握不正确;《手术安全核查表》填写不及时、书写有涂改;核查人员思想重视不到位,不按工作流程操作;重要环节存在隐患;手术医生存在“只签名,不核查”等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本文从这些成果上进行系统总结,简要评析总体研究现状,并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我院开展的信息化三级核查,以期为手术安全管理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大大提高手术核查的安全性。

  • 标签: 信息化 三级核查 三方核查 手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质控)核查表(Checklist)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查阅《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等指南及相关文献,设计重症医学科质控Checklist,包括质控数据收集、病历质量核查、特殊诊疗、院感防控督查4个部分。每月由副高以上职称医师担任质控主任,负责全科质控的实施,每日晨交班时完成过去24 h内的数据收集,对当日拟进行的特殊诊疗行为进行讨论、登记,并与护理组长协调,在全天对全科室进行质量把控,监督每位医务人员的不合理行为,对运行病历和出科病历进行检查,巡查各岗人员值班状况。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8年和2019年(实施Checklist)与2017年(未实施Checklist)的数据,包括收治患者情况、科室管理资料、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以及三管感染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标化病死率等主要质控指标。结果2017、2018、2019年收治患者数分别为373、446、480例,2018年和2019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9.57%、7.62%,2019年较2017年增长了28.69%。3个年度收治患者年龄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2017年比较,2018年和2019年患者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d:8.99±6.12、9.14±7.02比10.20±7.21),VAP、CRBSI和CAUTI发生率均明显降低〔VAP(例/千机械通气日):12.97±3.60、9.62±3.14比17.48±4.89,CRBSI(例/千导管日):3.75±2.19、3.87±1.87比6.19±3.13,CAUTI(例/千导尿管日):3.29±2.18、3.28±1.87比5.61±3.18〕,标化病死率亦明显降低〔(77.27±7.24)%、(70.61±7.49)%比(84.41±9.05)%〕,每月院感防控督查发现的不合理人次明显减少(人次:54.00±6.30、41.08±10.76比72.08±19.68),每月特殊诊疗人次大幅增加(人次:1 056.67±235.27、1 361.75±278.48比722.25±145.96),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93.21±3.68)%、(96.59±2.49)%比(87.86±5.28)%〕和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率〔(91.13±6.36)%、(96.23±2.99)%比(85.58±7.68)%〕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年所有病案均为甲级病案,且2018年和2019年病案平均得分均明显高于2017年(分:96.82±2.84、96.73±2.94比93.70±3.33,均P<0.05)。与2018年比较,2019年患者VAP发生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DVT预防率、标化病死率均进一步改善,每月院感防控督查发现的不合理人次进一步下降,每月特殊诊疗人次进一步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应用质控Checklist,可以建成有效的质控体系与制度,有助于降低三管感染的发生率和标化病死率,缩短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提高医护人员的质控意识和执行力,促进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的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重症医学 质量控制 核查表
  • 简介:2006年随着新的《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颁布及实施,我站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主框架,将两个规范的要素和条款整合融汇到体系内,完善血站ISO9000质量体系文件;并建立以常态核查、内

  • 标签: 血站 质量管理体系 常态核查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与探究“名牌”在手术室的安全核查工作中具体应用及其实际效果。方法:以案例回顾分析的方式,通过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的500例择期手术患者案例资料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的500例择期手术患者资料作为观察组,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安全检查方式,针对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名牌”手术核查制度,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安全指标结果。结果:观察组的500例患者中出现身份识别错误、手术部位错误、手术名称,患者及家属对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知晓率、药物过敏史等问题的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 标签: “名牌” 安全核查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联合根因分析法在提高手术安全核查正确执行率研究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住院处中心手术室2020年4月至6月期间500例手术通过调取手术间监控视频方式,判断是否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在执行手术安全核查案例中判断是否按标准化流程正确执行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问卷星调查收集麻醉医生、外科医生及手术护士对实际运行中的问题及原因数据;运用品管圈手段及根因分析法进行分析并制定对策进行改善。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联合根因分析法改善后,手术安全核查正确执行率由改善前67%提高到98%,目标达成率为93%。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联合根因分析法在手术安全核查中可以使三方核查的正确执行率提高,从而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 标签: 手术安全核查 品管圈 根本原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术室是抢救急危病人的重要科室,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已得到各个医院的高度重视。我院为医院手术团队提供了一套完善的手术安全核查方法,并在手术中严格执行,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各种医疗器械是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基础,其特点和质量水平将直接影响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效果及医疗服务水平。然而,在进行医疗工作时,经常需要重复使用医疗设备,这可能导致医疗设备磨损或损坏,从而影响其工作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视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分析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和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措施。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医疗器械的可靠性,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

  • 标签: 医疗器械技术 审评和注册质量 协同机制
  • 简介: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信息,8月10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基本药物处方工艺核查及下半年药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交流解决《药品生产许可证》和《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换发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国家局部署,广东省于2010年8月15日正式启动基本药物处方工艺核查工作。此次核查涉及1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3000多个品规的基本药物,核查工作经核查准备、自查整改及资料上报、资料审查及现场核查、风险评估、汇总报告5个阶段,至2011年3月底结束。会议指出,下半年除开展基本药物处方工艺核查外,还要做好换证、兴奋剂专项整治和药品安全保障、推进受权人制度实施等重点工作。

  • 标签: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基本药物 处方工艺 核查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体核对医嘱实施的最佳时间。方法采取医嘱双核对制度,核对后再组织3名护士集体核对,分别于2011年6、7、8月对科室的医嘱选择中午1300、下午1430、下午1600集体核对,比较三个不同时段集体核对医嘱的效果。结果集体核查医嘱时间段选择在中午1300时被意外打断次数较少,护士满意度高达94.4%,明显高于1430的22.2%及1600的55.6%(P<0.01);前者核对医嘱时间仅为(37.6±3.8)min,明显低于后两者(P<0.01);此外,与1430及1600相比,中午1300核对医嘱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差错(P<0.05)。结论在1300集体核对医嘱能节省时间,及时发现并纠正护理缺陷,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集体核查 医嘱 护理 时间选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从异地医保病案核查对异地就医管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异地就医的230例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异地就医管理,实验组采用异地医保病案核查的异地就医管理,病例档案可以促进医院工作以及医保工作更加规范,可作为商业医疗保险理赔证据,较为重要。对异地医保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异地医保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实验组的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异地医保病案核查的异地就医管理,可以减少医院骗保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院异地就医的信息准确率,值得在医院就医管理的工作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异地医保病案核查 就医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简要分析手术室实施安全核查工作的必要性,总结当前手术室安全核查工作的实施情况,并就其如何提高核查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

  • 标签: 手术室安全核查 必要性 现状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保障手术安全,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医疗质量。方法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结果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近两年来,杜绝少数出现错误的手术信息,确保手术安全。结论继续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流程。

  • 标签: 手术 安全核查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