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行为测听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有着电生理测听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临床听力学特别是聋儿康复过程中贯穿始终,不但用于小儿听力损失的诊断,在小儿助听听阈获得及人工耳蜗调试中起着重要作用。方法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儿童行为测听技术应用的心得。1、儿童行为测听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反映出听觉器官对声音的传导与感知、感觉与运动神经的传导、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对声音的整合以及效应器官的反应等全过程,因此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听力检测。2、儿童行为测听方法虽然有其优势,但也有它的不足,扬长避短通常采用组合性的听力测试方法。3、儿童行为测听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技术。结论小儿的主观听力评估要比成人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小儿的行为测听技术是一项很有意义、实用性很强的技术,与电生理测听技术既有相互关联又不能相互取代的关系,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特别是聋儿康复过程中,它贯穿始终,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应扬长避短;儿童行为测听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儿童 行为测听 应用与发展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新生儿哺乳行为与情感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环境下新生儿的哺乳行为,并结合相关情感发展理论,发现了哺乳行为对新生儿情感发展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母乳喂养与情感联结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人工喂养可能会影响新生儿情感的形成。此外,母婴互动也被发现是促进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而言,本研究提出了哺乳行为在新生儿情感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呼吁加强对母乳喂养和母婴互动的支持与关注。

  • 标签: 新生儿,哺乳行为,情感发展,母乳喂养,母婴互动
  • 简介:摘要幼儿智力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低劣的环境会对幼儿行为与心理造成负面影响,易导致幼儿出现智能迟缓、行为缺陷以及学习困难的情况,从而影响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2个方面进行考虑,探讨影响幼儿智能发展与心理行为的因素。

  • 标签: 智能发育 幼儿 心理行为 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从发育行为儿童学与儿童保健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婴幼儿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机体和智力水平发育情况会直接对后续机体健康和生长情况产生影响。儿童保健是指家长和医护人员在依据婴幼儿机体发育情况的基础上,共同将科学的干预措施应用于其保健服务中,促进婴幼儿机体生长发育。本研究分析婴幼儿实施儿童保健干预对机体生长发育、运动功能和智力水平发育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促进发育行为 儿童学 儿童保健 和谐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行为观察与干预对婴儿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包河区烟墩卫生服务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随访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婴幼儿一般资料,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120例进行入组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60例,观察组婴幼儿接受系统性的健康人格培养和观察,对照组婴儿不做任何干预。两组婴幼儿分别于出生时及出生后42天采用鲍秀兰修订的“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20项评分标准”进行神经行为测评;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采用CDCC智能发育量表对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以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进行检查。结果:在表征婴儿神经行为功能的“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及“一般反应”5项观察指标方面,新生儿出生后42天的各项测量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出生时的得分,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婴幼儿 人格 行为监测与干预 社会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成瘾行为发展过程对甲基苯丙胺使用者进行阶段划分,探讨不同阶段使用者的特点,为制订有针对性的临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某强制隔离戒毒所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男性甲基苯丙胺使用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入所1周内完成临床诊断、访谈及问卷评估,研究对象按成瘾行为的阶段特征进行区分。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arrett冲动量表(Barre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CogState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与成瘾行为发展相关的因素。结果(1)强迫性用药组在累计使用时长[24(8,48)月,12(4,24)月,22(10,36)月]、用药剂量[(6.6±3.8)片,(2.8±1.4)片,(4.5±3.4)片]、渴求感评分[1.0(0,5.0)分,0(0,1.0)分,1.0(0,3.0)分]都高于其它两组(P<0.05),且有更多既往使用海洛因的经历[20.4%,9.8%,14.8%,P<0.05];规律性用药组则较其它两组有更多的戒毒次数[1(1,3)次,1(0,1)次,1(1,2)次,P<0.05]。强迫性用药组Barrett冲动量表总评分[(42.8±13.3)分,(34.5±13.6)分,(36.1±14.9)分]及各维度的评分[行动冲动:(37.5±15.8)分,(27.8±13.4)分,(29.2±17.8)分;认知冲动:(43.2±18.0)分,(39.4±17.0)分,(37.2±18.1)分;非计划冲动:(47.2±19.8)分,(38.8±18.7)分,(40.7±20.8)分]都要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而在认知评估中强迫性用药组ISL和SEC两个模块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其它两组[(16.50±4.87)分,(19.30±4.78)分,(18.33±4.91)分;(0.76±0.21)分,(0.89±0.22)分,(0.81±0.21)分;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基苯丙胺累计使用时长(β=0.022,OR=1.022,95%CI:1.003~1.042)、用药剂量(β=0.625,OR=1.869,95%CI:1.196~2.921)、渴求感(β=0.194,OR=1.214,95%CI:1.002~1.215)、Barrett总分(β=0.036,OR=1.037,95%CI:1.013~1.061)、非计划冲动评分(β=0.040,OR=1.041,95%CI:1.004~1.038)、行动冲动(β=0.033,OR=1.214, 95%CI:1.001~1.068)对成瘾的阶段性分组有影响。结论甲基苯丙胺成瘾行为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处于不同阶段的甲基苯丙胺使用者在物质使用、冲动性高低、认知功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成瘾行为发展与物质使用的时间、剂量相关,也与使用者的人格冲动性相关,且发展到强迫性用药的患者认知功能较其它两个阶段的受损明显。要动态识别甲基苯丙胺使用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尽可能阻断成瘾的进程,以达到减少伤害的目标。

  • 标签: 甲基苯丙胺 成瘾行为 冲动性 认知功能
  • 简介:金星明教授欢迎MarkD.Simms教授来中国上海参加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儿科学(DevelopmentalandBehavioralPediatrics,DBP)学组的成立大会。

  • 标签: 儿科学 行为 发育 中国 PEDIATRICS 借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水平。方法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自拟“儿童适应行为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武汉市城区3所幼儿园90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和评定。结果男童与女童适应能力商数(ADQ)分级的构成比有显著差异(P<0.01);男童时空定向分量表分显著高于女童(P<0.05),生活自理、语言发展、个人取向分量表分及独立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和ADQ显著低于女童(P<0.01)。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各分量表值存在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城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指导与训练。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解国际置信职业行为(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EPAs)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于2020年采用HistCit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相关研究文献为对象,通过对2005年1月至2020年9月文章数量、作者分布、研究方向与热点等的分析,梳理EPAs研究总体态势。发现EPAs研究论文在数量上总体呈上升趋势,在文献发表、研究机构和期刊分布方面,美国遥遥领先。国际EPAs研究发展迅速,医学学科发展位于世界前沿的地区或高校,EPAs研究也位于前列。我国EPAs研究相对落后,需要加强相关研究。

  • 标签: 置信职业行为 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教育 文献计量学 发展 启示
  • 简介:行为是患者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就诊时很少论及。虽然性行为不易研究,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进行了一些大规模的调查,这为健康服务计划,流行病学和对性行为的认识都提供了很重要的资源。

  • 标签: 行为 20世纪 服务计划 流行病学
  • 简介: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将于2009年10月29日至11月5日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婴幼儿行为发展与贝利量表评定方法讲习班》,系统介绍婴幼儿行为发展的基本知识,培训婴幼儿心理评估方法及心理发育障碍的早期诊断、干预。培训结束,学员授I类学分10分。为保证教学质量,学员人数限20名,详情登录www.childmh2009.com,联系电话:0731-85292124(罗学荣)或0731-85531781(黄菲);E-mail:luoxr@vip.sina.com

  • 标签: 行为发展 量表评定 婴幼儿 讲习班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简介:在人生发展的历程中,青少年时期是从童年期走向成人期的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疑惑,这也是他们在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所必经的,但是倘若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那么他们很有可能走上一条不适当的道路。我们只有清晰地了解了青少年的成长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加以预防并灌输给他们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才能帮助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 标签: 青少年时期 身心健康 成瘾性 行为 成人期 童年期
  • 简介:目的探索农村安全注射行为的干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方法抽取湖北省秭归县乡镇为干预县,对其目标人群进行社会动员、培训、规划管理、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选择与该县基本相似的兴山县为对照县,对两县采取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县干预后与基线调查和对照县相比,群众安全注射行为相关知识和非安全注射产生的后果知晓率有较大差异;干预县群众了解途径主要是小册子(50.50%)和宣传单(20.10%).结论在农村开展以安全注射行为为干预目标的健康促进活动效果显著,政府领导、卫生部门管理、多部门配合、群众参与是建立可持续发展安全注射工作机制的基本保证.

  • 标签: 安全注射 农村地区 居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家长社交与语言养育行为与孤独症儿童发展能力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8~12月,对医院门诊被诊断为孤独症的302名儿童家长进行社交与语言养育行为调查,同时收集儿童Gesell量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和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的测量数据。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家长之间社交与语言养育行为,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家长社交与语言养育行为与儿童发展能力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父亲与母亲儿童社交、语言养育行为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3,P=0.303;t=-0.312,P=0.756)。不同年龄组父亲之间儿童社交、语言养育行为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425,P=0.244;F=1.127,P=0.345);而在不同年龄组母亲中,<30岁组、30~34岁组儿童社交养育行为明显优于35~39岁组(F=3.374,P=0.019;LSD两两比较:P=0.010,P=0.006)。父亲中,研究生及以上组和大学组的儿童社交养育行为(F=4.346,P=0.008;LSD两两比较:P=0.020,P=0.001)和儿童社交+语言养育行为(F=3.965,P=0.012;LSD两两比较:P=0.020,P=0.002)明显优于高中/职专组。母亲中,研究生及以上组的儿童社交养育行为(F=2.812,P=0.040;LSD两两比较:P=0.008,P=0.023,P=0.009)、儿童语言养育行为(F=3.769,P=0.011;LSD两两比较:P=0.010,P=0.025,P=0.001)、儿童社交+语言养育行为(F=3.654,P=0.013;LSD两两比较:P=0.005,P=0.015,P=0.002)均明显优于大学组、高中/职专组、初中及以下组。家长社交养育行为[(40.72±6.80)分]、语言养育行为[(27.20±5.22)分]、社交+语言养育行为[(67.92±11.10)分]与儿童精细动作[(61.75±16.41)分](r=0.193,P=0.001;r=0.153,P=0.009;r=0.190,P=0.001)、认知[(68.28±16.83)分](r=0.231,P=0.000;r=0.186,P=0.001;r=0.229,P=0.000)、语言[(53.01±18.55)分](r=0.262,P=0.000;r=0.305,P=0.000;r=0.304,P=0.000)、社交自理[(61.44±17.85)分](r=0.264,P=0.000;r=0.238,P=0.000;r=0.274,P=0.000)呈正相关,家长语言养育行为、社交+语言养育行为与儿童社会生活能力[(8.65±0.89)分]呈正相关(r=0.142,P=0.046;r=0.140,P=0.049)。家长社交养育行为、语言养育行为、社交+语言养育行为与ABC量表得分[(50.53±21.39)分](r=-0.089,P=0.336;r=-0.115,P=0.215;r=-0.107,P=0.250)、克氏量表得分[(13.96±4.54)分](r=-0.050,P=0.490;r=-0.059,P=0.411;r=-0.058,P=0.421)均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孤独症儿童家长的社交与语言养育行为与其年龄及文化程度均有一定关系,且与儿童发展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明显相关,但与儿童症状严重程度无关。

  • 标签: 孤独症儿童 家长 养育行为 社交发展 语言发展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是一组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狭隘兴趣及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社会交往及言语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问题,这些可导致患儿出现一系列行为问题,如脾气暴躁、自伤、自残等问题行为。针对其沟通和交流障碍使用AAC(augmentativeandalternativecommunication)辅助交流沟通系统,即与移动技术相结合的高科技辅助沟通系统1,通过标准化量表评估患儿使用AAC训练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使大家了解辅助沟通交流技术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的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从而提升其沟通交流、言语认知及理解能力,减少问题行为发生。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 AAC
  • 简介:品行障碍的特征是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的反复发作的反社会行为。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临床主要表现为明显超出其年龄范围的显著的反抗行为如挑衅、敌意和破坏行为。在年龄稍大的儿童中则可见偷窃、逃学、打架、撒谎和离家出走等行为。最严重的病例还有纵火或虐待动物或其他儿童的行为。品行障碍患者通常与同龄人关系差有关,但有时也见于平常与同龄人相处和谐的儿童。

  • 标签: 儿童 行为障碍 品行障碍 多动障碍 混合障碍
  • 简介:不少疾病与不良的心理状态、工作及生活压力过重有关,而释放压力的生理行为、艺术活动、运动锻炼等,都能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最终达到康复的效果。

  • 标签: 行为处方 治病 心理状态 患者 运动锻炼 康复
  • 简介:摘要"健康中国行动:2030"是未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工作,其中行为危险因素控制与不良行为方式改变与行为医学的工作密不可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饮酒、吸烟、不健康饮食习惯、缺少运动。"行为决定健康"是行为医学过去、现在,乃至将来一以贯之的宣传、普及和实践的主题,具体实施的内容可围绕睡眠、运动与体质量控制、烟草与有害饮酒控制、饮食均衡与情绪调节等几方面的行为干预和教育,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预期寿命作出行为医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 标签: 行为 健康 生活方式 生活质量 健康素养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中西思想文化的碰撞中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婚前性行为的认知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而由于受到认知程度的影响,大学生群体非婚受孕、人流现象屡现,给女青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损害。同时由于没有安全的防护措施,感染性疾病、妇科疾病甚至艾滋病。对此,本文就在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及避孕行为进行简单的研究,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与措施。

  • 标签: 大学生 婚前性行为 避孕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行为关怀行为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ICU重症患者60例作为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其分为两组,护理行为关怀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30例患者。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性的基础护理治疗,护理行为关怀组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关怀行为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状态进行评分,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行为关怀组患者的状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行为关怀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66.6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行为关怀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好,能够缓解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行为 关怀行为 ICU护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