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挫裂伤伴形成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近6年挫裂伤伴形成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将符合要求的病例按照治疗过程中是否愿意接受高压氧治疗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高压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1个疗程以上的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外伤性癫痫、脑积水、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及特定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C)评分。结果155份病历资料被纳入统计,其中高压氧组85例,对照组70例。2组各发生外伤性癫痫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5,P=0.70);2组分别发生外伤性脑积水3例、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6,P=0.03);2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分别出现8例、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0,P=0.004)。术后2周高压氧组GCS评分为(7.72±1.51)分,高于对照组的(7.26±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4, P=0.03);术后4周高压氧组GCS评分为(8.94±1.74)分,高于对照组的(8.08±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1, P=0.001)。术后6个月GOS评分高压氧组[(3.75±0.65)分]高于对照组[(3.16±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3, P<0.001)。结论挫裂伤伴形成术后高压氧治疗有助于降低脑积水和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脑挫裂伤 脑疝 重型颅脑损伤 高压氧治疗 外伤性癫痫 外伤性脑积水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颅内情况差、危重的急重型病患者常出现危象,危及生命。针刺治疗可有效参与抢救。对针刺辅助抢救超早期危象患者2例的抢救过程、中医辨治思路及待解决问题进行阐述,认为针灸治疗应注重调和阴阳、醒神开窍,根据证型选取穴位及补泻手法,还需规划针刺时机及取穴部位,并考虑针刺对血压的影响。

  • 标签: 急救 危重病 昏迷,脑损伤后 针刺 脑疝 脑出血 颅脑损伤 中医治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cerebral vein thrombosis, DCV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鼓楼医院2006年12月至2019年12月经影像学确诊的DCVT住院病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11例DCVT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发病年龄41.6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头痛(11/11,100%)、意识障碍(5/11,45.5%)和癫痫发作(4/11,36.4%)。11例患者均累及直窦,9例累及大脑大静脉,5例累及大脑内静脉,1例累及基底静脉。所有患者均合并其他静脉窦血栓,3例合并皮质浅静脉血栓形成。8例(72.3%)早期CT平扫(发病1周内)可显示大脑大静脉高密度点征或直窦条索征。头颅MRI显示90.9%(10/11)的患者出现实质损害,以丘脑受累(5/11,45.5%)最常见,其次为深部白质(4/11,36.4%)。1例患者接受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发病第6天死亡。其余10例接受抗凝治疗后好转,随访4个月至13年显示,4例遗留轻至中度残疾(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3分),6例恢复正常。结论头痛、意识障碍和癫痫发作是DCVT的常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显示丘脑或深部白质受累时需警惕DCVT的可能。需重视早期CT平扫显示的高信号血栓点征和条索征。合并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DCVT患者急性期进展迅猛,转归较差。

  • 标签: 颅内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 窦血栓形成,颅内 脑静脉 丘脑 神经影像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查询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5例患儿经抗凝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4例影像学表现有改善。对于CVST患儿,早期予抗凝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少见的卒中样颅内静脉系统疾病,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本文从CVST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与病理入手,重点介绍了CVST特征性CT、MRI及DSA表现,并根据其影像表现初步判断预后。CVST早期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精准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有效地急救措施和围手术期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作用结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到2020年9月在我院进行抢救的32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患者,对患者实施及时的急救措施和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抢救成功率情况。结果:32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84.38%。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患者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以及围术期护理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急救措施 围手术期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 脑疝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挫裂伤并血肿形成患者发生进展的自然进程,分析影响其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挫裂伤并血肿形成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进展性挫裂伤并血肿形成将患者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进展性挫裂伤并血肿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197例挫裂伤并血肿形成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接受开颅手术治疗61例,保守治疗136例;发生进展性挫裂伤并血肿形成85例,未发生进展性挫裂伤并血肿形成112例。与非进展组比较,进展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较低,第2次CT扫描的挫裂伤并血肿体积较大,挫裂伤灶或血肿中心点距最近皮层的距离较短,血小板计数增加,凝血酶时间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首次CT扫描的挫裂伤及血肿灶为多发灶者所占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挫裂伤灶或血肿中心点距最近皮层的距离<1 cm、血浆纤维蛋白原<2 g/L、首次CT扫描的挫裂伤及血肿灶为多发灶是进展性挫裂伤并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OR=6.654,95%CI:1.391~35.089,P=0.025;OR=5.617,95%CI:1.136~28.022,P=0.034;OR=4.629,95%CI:1.178~20.071,P=0.031)。结论挫裂伤灶或血肿中心点距最近皮层的距离较近,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低、首次CT扫描的挫裂伤及血肿灶为多发灶患者易发生进展性挫裂伤并血肿形成

  • 标签: 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 进展 危险因素 前瞻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减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突发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0 例高血压脑出血突发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减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96.67%) 明显优于对照组( 70.00% ),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将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减压治疗运用在高血压脑出血突发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疗效,患者的出血情况可以有效的得到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微创穿刺引流 开颅减压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突发脑疝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重在探讨治疗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神经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将会选取我院于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的18名患者,作为研究案例,将会对患者过往发病历史做一次全面性回顾和分析,结合病情制定不同的治病办法。结果:经过试验,制定不同治病措施之后,有超过80%的患者脑脊髓液检查均提示腰穿压力明显增高现象,有相当半数以上的患者的蛋白质,显示为正常水平;经过脑部检查之后显示,患者脑部均无明显的病变。参与此次试验的18名患者中的总有效率已达到89%,仅有2名患者经治疗后,无明显好转的迹象,因而,为无效治疗。结论:采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症状,具有较高治疗价值,因为,该治疗手段,可最大限度的降低脑部颅内压力,因而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术治疗办法,可在医学临床中大力推广,能明显的改善患者治病质量,可减少疾病再次发作。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 脑出血 合并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对非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及术后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自2018年2月至10月治疗的73例非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术前是否行内ICP监护仪探头置入术将其分为监护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监护组根据ICP值结合患者术前CT选择手术方式,术后制定甘露醇用法用量;对照组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术前CT决定手术方式,术后经验性使用甘露醇。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监护组患者术后甘露醇使用总剂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患者术后并发胃肠道出血、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气管切开、二次手术去骨瓣的发生率为21.6%,低于对照组(55.6%);监护组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等级为Ⅰ~Ⅱ级的患者概率(81.08%)高于对照组(55.5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对非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先行ICP监测,能客观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对减少术后并发症、避免因术后脑水肿而激进性去骨瓣手术有意义,对患者术后加速康复和提高长期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

  • 标签: 脑疝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监测 小骨窗 显微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临床表现、诊疗过程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二者合并病例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住院诊断为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例,对其临床症状、头磁共振(包括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及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确诊4例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均为中青年男性,亚急性起病,其中3例患者明确诊断前病程迁延,临床表现包括视物模糊、癫痫发作、记忆力下降、性格改变等。影像学表现:3例患者以双侧丘脑病变为主异常信号,1例额顶叶皮层异常信号,4例患者头磁共振静脉成像均可见静脉或静脉窦显影异常,且DSA最终确诊为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结论临床上中青年患者不明原因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尤其血栓迁延不愈时,需警惕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可能;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与血栓形成及静脉回流障碍部位相关,双侧丘脑是最常见受累部位,针对性的影像学检查对于及时诊断治疗非常重要。

  • 标签: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硬脑膜动静脉瘘 临床特征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患者应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我院在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2 月期间收治 68 例高血压脑出血并患者进行分组,将 68 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34 例患者,采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减压治疗 34 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治疗 34 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 高血压脑出血并患者应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减压术治疗效果较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微创穿刺引流 开颅减压 高血压脑出血 脑疝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合并静脉血栓形成(CVT)的临床特点及诊疗对策。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住院并接受化疗的ALL合并CVT的1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表现、凝血功能、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结果CVT发生率为2.8%(14/505)。14例患儿男11例、女3例,CVT发病年龄10(3~14)岁。11例发生在诱导缓解阶段,急性期表现为抽搐(9例)、意识障碍(6例)及头痛(4例)。凝血功能检测发现,8例发生CVT前抗凝血酶Ⅲ活性低于60%,8例出现症状当天D二聚体升高。动静脉造影示单部位(9例)或多部位(5例)静脉窦内充盈缺损,静脉窦增宽,最常见部位为上矢状窦(10例),5例继发颅内出血。抗凝治疗包括联合及序贯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和华法林,分别为9例和2例,单用LMWH3例,再次使用门冬酰胺酶无CVT反复或加重。结论ALL诱导缓解治疗中继发性凝血功能紊乱是合并CVT主要因素,需积极监测、早期预防,动静脉造影可准确诊断,LMWH和华法林抗凝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白血病 儿童 静脉血栓形成 脑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 腹股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 收治的 50 例 腹股沟患者作为主要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25 例 / 组。对照组行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 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术后 1h 、术后 24h 的疼痛程度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结论 采用 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 腹股沟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优化手术指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