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民营医院低年资儿科护士组织沉默行为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一般调查法和护士组织沉默测评问卷调查,[结果]民营医院低年资护士组织沉默总分为29.67±0.47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中消极性沉默得分最高(13.14±4.69)分,漠视性沉默得分最低(6.76±2.82)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对护士组织沉默水平有影响[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组织沉默现象,可通过采取改善工作氛围、提升职业认同感等措施,降低护士的组织沉默水平。

  • 标签: 低年资护士 组织沉默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从授权理论、创新行为的概念入手,综述授权理论对护士创新行为影响的现状,根据授权理论的构成要素深入剖析护士创新行为的实质与影响因素,对授权理论和护士个人创新行为量表进行分析,提出了授权理论反馈机制。运用授权理论管理模式提高护士创新行为提出相应建议,有助于护理管理者应用授权理论培养护理人才。

  • 标签: 授权理论 心理授权 结构授权 创新行为 护士
  • 简介:摘要本文从授权理论、创新行为的概念入手,综述授权理论对护士创新行为影响的现状,根据授权理论的构成要素深入剖析护士创新行为的实质与影响因素,对授权理论和护士个人创新行为量表进行分析,提出了授权理论反馈机制。运用授权理论管理模式提高护士创新行为提出相应建议,有助于护理管理者应用授权理论培养护理人才。

  • 标签: 授权理论 心理授权 结构授权 创新行为 护士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的第一大死因,其患病率和病死率仍在不断上升。改变危险健康行为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防治策略,可有效延缓病程进展,改善患者预后。现有慢病管理模式并未充分挖掘和利用可干预因素从而实现干预效果最大化。行为改变轮建立在19种行为干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为行为分析和干预设计提供了明确清晰的指导,值得深入研究和应用。本文对行为改变轮理论的框架内容、实施步骤及其在国内外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应用行为改变轮理论开展行为干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标签: 行为改变轮 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 行为改变技术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计划行为理论在老年病患跌倒健康教育中的相关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9.8月~2020.8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中我院收治的老年病患8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来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跌倒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用计划行为理论,对比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对比上,观察组的数据要优于对照组;在跌倒发生概率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在对老年病患进行跌倒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用计划行为理论能够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的概率,并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计划行为理论 老年病患 跌倒 健康教育
  • 作者: 张长皓 许巍 申昆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年第17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45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全球人民的身体活动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在2019年发表了5岁以下儿童的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的指南,并在2020年发表了5~17岁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现对5岁以下儿童的身体活动指南和2020年指南中5~17岁儿童的身体活动建议内容进行解读,总结全年龄段儿童的活动建议,为儿科医师更好地指导儿童进行身体活动提供帮助。

  • 标签: 身体活动 久坐行为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的运用效果。方法:取2019年4月到2020年12月间本院收治6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方法把68例患者分为常规组(n=34)与观察组(n=34),常规组予以常规性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行为转变理论护理,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采取行为转变理论护理以后,常规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同时常规组(76.47%)与观察组(94.12%)相比,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结论:采取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和烦躁等负性情绪,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下肢骨折患者 方法分析 行为转变理论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对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到2021年1月间我院收治入院的9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研究,分别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有效性。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用药依从性评分、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评分、自我护理依从性评分、定期复查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存在明显对比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性较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性更高(P<0.05),差异对比有意义。结论:行为转变理论可提高HP阳性胃溃疡患者在出院后继续服药的依从性,意义显著。

  • 标签: HP阳性胃溃疡 常规护理 行为转变理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小鼠血清炎性因子与认知能力的关系。方法将50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采用巴甫洛夫条件性恐惧建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表达水平,采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相关性分析海马组织炎性因子TNF-α和IL-6表达水平与行为学指标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6表达水平[(1.39±0.15)、(3.77±0.20) pg/ml ]明显低于实验组海马组织[(7.01±0.53)、(10.49±1.4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9、4.918,P<0.05)。旷场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运动总路程和中央格停留时间分别为(312.41±22.90) m、(16.33±6.19) s明显高于实验组(263.19±15.37) m、(6.98±2.47)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92,P<0.05;t=5.109,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开环时间比例[(37.21±8.12)%]明显高于实验组小鼠[(18.48±6.29)%],而对照组小鼠闭环时间比例[(62.79±9.14)%]明显低于实验组小鼠[(81.52±7.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04,P<0.05;t=3.894,P<0.05)。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25.28±7.09) s]明显高于实验组[(16.32±6.01)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3,P<0.05)。PTSD小鼠海马组织炎性因子TNF-α和IL-6水平与闭环时间比例呈正相关(r=0.385、0.297,P<0.05),而与运动总路程、中央格停留时间、开环时间比例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等指标呈负相关(r=-0.269、-4.590、-0.418、-0.501、-0.381、-4.023、-0.463、-0.428,P<0.05)。结论PTSD小鼠海马组织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和焦虑程度明显增加,而自主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明显下降。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TTM)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清醒患者ICU环境压力感知状态评分(ICUESS)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患者(均意识清醒)106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试验组(n=53)、对照组(n=53)。对照组施行常规干预,试验组于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TTM干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护理满意度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ICUESS评分、负性情绪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ICUESS评分低于对照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SDS、SA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MCMQ量表中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清醒患者应用TTM干预可显著降低ICUESS评分,减少ICU环境中压力和负性情绪,改善应对方式,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 ICU环境压力感知状态 应对方式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关系。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收集的79例口腔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癌旁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FAK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FAK短发卡RNA(shRNA)和对照shRNA慢病毒感染人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建立FAK敲降细胞系和对照细胞系(FAK KD组和shRNA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FAK蛋白表达水平(154.23±23.09)明显低于肿瘤组织(351.29±3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9,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2.11±0.29)明显高于FAK KD组(1.5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1,P<0.05)。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133.48±5.91)个]明显高于FAK KD组[(59.87±5.1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9,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85.62±6.08)%]明显高于FAK KD组[(53.18±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8,P<0.05)。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49.71±18.32)个]明显高于FAK KD组[(81.58±8.3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0,P<0.05)。对照组细胞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1.28±0.25)明显高于FAK KD组(0.63±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5,P<0.05)。对照组细胞间质细胞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0.84±0.18、0.96±0.20)明显低于FAK KD组(1.79±0.23、2.39±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7、4.318,P<0.05)。结论FAK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参与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

  • 标签: 口腔鳞癌 增殖 迁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亚慢性锰中毒动物模型,初步探讨锰对大鼠神经行为学和海马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姜黄素对锰中毒大鼠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于2019年7至12月,将8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低、中、高剂量染锰组,低、中、高剂量姜黄素拮抗组及姜黄素组,每组10只大鼠。低、中、高剂量染锰组分别给予5、10和15 mg/kg四水氯化锰(MnCl2·4H2O)腹腔注射染毒,低、中、高剂量姜黄素拮抗组给予15 mg/kg MnCl2·4H2O腹腔注射染毒并经口分别给予100、200和400 mg/kg的姜黄素,姜黄素组经口给予400 mg/kg姜黄素。每周染毒5 d,1次/d,连续染毒16周。染毒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测试(平衡木试验、水迷宫试验和避暗试验),取大鼠海马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并检测其氧化应激指标。结果平衡木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染锰组大鼠平衡木评分均增高(P<0.05);与高剂量染锰组比较,低、中、高剂量姜黄素拮抗组平衡木评分均降低(P<0.05)。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从第3天开始,中、高剂量染锰毒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各剂量染锰组穿环次数均降低(P<0.05);与高剂量染锰组比较,从第3天开始,中、高剂量姜黄素拮抗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环次数增加(P<0.05)。避暗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染锰组避暗试验错误次数增多(P<0.05);与高剂量染锰组比较,中、高剂量姜黄素拮抗组避暗试验错误次数降低(P<0.05)。病理学检查可见,染锰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细胞结构模糊不清且数量减少,姜黄素拮抗后上述现象改善。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染锰组大鼠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P<0.05);与高剂量染锰组比较,中、高剂量姜黄素拮抗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增高、丙二醛含量减少(P<0.05)。结论亚慢性锰暴露可致大鼠平衡功能、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组织神经细胞损伤且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姜黄素能提高锰中毒大鼠的平衡功能和学习记忆能力,改善锰暴露所致大鼠海马组织神经损害,对锰导致的神经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锰中毒 姜黄素 大鼠 神经行为学 氧化性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应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的智能化健康干预所产生的促进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结局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收入本院产检的100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年龄(26.46±3.12)岁,观察组年龄(26.59±3.33)岁。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ITHBC的智能化健康干预。比较两组孕产妇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巨大儿发生率为2.00%(1/50)、剖宫产发生率为4.00%(2/50)、会阴侧切率为6.00%(3/50)、下床活动时间为(26.79±3.78)h、恶露持续时间为(30.48±3.72)d、子宫复旧时间为(8.33±2.38)d、产后2 h出血量为(212.45±33.25)ml、首次哺乳时间为(3.07±1.31)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孕妇体质量控制率为96.00%(48/50)、每天哺乳次数为(8.05±0.51)次、产后3 d泌乳量为(192.18±23.28)ml、母乳喂养率为88.00%(44/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ITHBC的智能化健康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孕妇体质量控制,降低巨大儿、剖宫产、会阴侧切、产后出血风险,督导产妇产后及时下床活动,促进子宫恢复、恶露排除,有效改善母乳喂养结局。

  • 标签: 健康干预 孕妇 产后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当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本院接收治疗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应用单盲法分组,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一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患者心率指标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率指标,P>0.05,数据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率指标均有下降,研究组患者心率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心率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的带教模式在血液内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5月—2020年5月选取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的80名血液内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教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的护理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生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核心能力、共情能力及对教学效果的个人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核心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教学效果的个人评价5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的带教模式应用于血液内科实习护生效果较好,可提升其护理技能、核心能力、共情能力,提高护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 标签: 学生,护理 计划行为理论 护理带教 血液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在骨肿瘤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确诊为骨肿瘤的患者108例,采用奇偶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给予基于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前后的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实施基于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骨肿瘤患者的应对方式,大幅提高患者自身希望水平,对促进和维持患者自我健康行为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健康行为改变理论 健康教育 骨肿瘤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血管介入术(CI)患者接受信息-知识-信念-行为理论下的延续护理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1日~2021年4月1日研究期间治疗的60例CI患者进行信息-知识-信念-行为理论下的延续护理研究,采用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一组(普通延续护理,30例)与二组(信息-知识-信念-行为理论下的延续护理,30例),研究指标为Barthel评分结果、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护理后,二组CI患者Barthel评分结果高于一组CI患者,P<0.05;护理后,二组CI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一组CI患者,P<0.05。结论:CI患者接受信息-知识-信念-行为理论下的延续护理,有助于其相关知识知晓率提升,加快其康复进程,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延续护理 脑血管介入术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地苯醌是否通过抑制素2(prohibitin 2,PHB2)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改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小鼠行为学障碍。方法第一个小实验选取30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观测艾地苯醌对帕金森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第二个小实验选取20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对照组、MPTP组、shRNA-PHB2组及shRNA-PHB2+MPTP组4组,每组5只,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脑组织酪氨酸脱氢酶(TH)的改变。第三个小实验选取30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shRNA-PHB2组、MPTP+idebenone组、shRNA-PHB2+MPTP组、shRNA-PHB2+idebenone组和shRNA-PHB2+MPTP+idebenone组,每组5只,观测艾地苯醌对小鼠脑组织线粒体自噬的作用机制。将C57BL-6小鼠腹腔注射MPTP构建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然后给予200 mg/kg艾地苯醌灌胃21 d,侧脑室显微注射腺相关病毒9(AAV9)shRNA-抑制素2(PHB2),抑制脑内PHB2的表达。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抑制PHB2对酪氨酸脱氢酶(TH)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LC3、PHB2在小鼠中脑黑质中的蛋白表达。采用GraphPad 7.0和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第一个小实验中的水迷宫测试数据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测试1~7天小鼠逃避潜伏期组别-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时间×组别=20.51,P<0.01);通过简单效应分析,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第5、6、7天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测试第7天,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5,-21.81,28.14;均P<0.001)。第三个小实验中水迷宫测试数据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及组别交互作用显著(F时间×组别=42.11,P<0.01)。通过简单效应分析,与MPTP+idebenone组相比,shRNA-PHB2+MPTP+idebenone组潜伏期均明显延长(均P<0.05);与shRNA-PHB2+MPTP组相比,除第4天(P<0.05)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7天,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与MPTP+idebenone组小鼠相比,shRNA-PHB2+MPTP+idebenone组停留时间明显增加(t=-34.36,P<0.01),而shRNA-PHB2+MPTP+idebenone组与shRNA-PHB2+MP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4,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MPTP组、shRNA-PHB2组、shRNA-PHB2+MPTP组四组小鼠中脑组织中TH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41.03±3.01)、(24.20±4.18)、(38.39±3.31)和(13.12±2.65);与对照组小鼠相比,MPTP组小鼠TH的表达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8,P<0.01);与MPTP组小鼠相比,shRNA-PHB2抑制组中的TH的表达下调(t=-6.73,P<0.05)。(3)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shRNA-PHB2组、MPTP+idebenone组、shRNA-PHB2+MPTP组、shRNA-PHB2+idebenone组和shRNA-PHB2+MPTP+idebenone组小鼠中脑组织中LC3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86±0.07)、(0.77±0.08)、(0.42±0.05)、(0.21±0.05)、(0.66±0.09)和(0.27±0.07);PHB2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1.13±0.14)、(0.56±0.11)、(1.08±0.14)、(0.27±0.07)、(0.68±0.14)和( 0.24±0.10)。与MPTP+idebenone组相比,shRNA-PHB2+MPTP+idebenone组LC3和PHB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 t=3.54,11.06,均P<0.01)。结论艾地苯醌能够通过PHB2增加PD小鼠线粒体自噬水平,从而改善行为学障碍。

  • 标签: 艾地苯醌 帕金森病 行为学障碍 线粒体自噬 抑制素2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安全注射培训方案对护理学专业学生安全注射知识、信念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试验对照方法。于2018年选取某医学院校2015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1名学生,对照组39名学生。在安全注射培训中,试验组学生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安全注射培训,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教育。分别于培训前、培训后1个月和3个月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安全注射的知识、信念与行为水平。2名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分。结果培训后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学生的安全注射自评总分和教师现场评价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试验组和对照组培训后1个月评价分数比较:自评总分[(208.34±17.43)分比(194.18±11.83)分,P<0.01];现场评价总分[(15.20±1.21)分比(12.03±1.66)分,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培训后3个月评价分数比较:自评总分[(204.61±13.52)分比(194.10±8.18)分,P<0.01];现场评价总分[(13.61±1.14)分比(12.46±1.10)分,P<0.01]。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安全注射培训方案可以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安全注射知识和态度水平,改善注射行为

  • 标签: 计划行为理论 护理学专业 学生 安全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