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检测的67例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结果统计分析,观察检测的结果在中风各采三次血样即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意义。方法采集67例临床中风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ml,肝素抗凝,男34例,女33例,年龄4063岁,平均50岁。其中对照组体检51例。年龄36--60平均年龄48岁。男21例,女性20例。采血后3h内在普利生全自动血流变仪上测定指标如下全血粘度(3个切变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低切)。结果67例中风患者治疗前检测结果中全血黏度和血浆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中与治疗前比较全血黏度和血浆粘度降低无显著差异,而血浆粘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和治疗中p<0.05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临床常见的中风患者的血液几乎都呈高粘状态,检测血流变,发现微循环的改变,对中风疾病的治疗提供良好的数据依据,在分析病情、配合治疗、预防疾病及预后估计等方面有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微循环 中风患者
  • 简介:血液粘度的测量应在37±0.5℃下测量,以上测量应各测5次以上,对于剪切率可调的仪器在测量时应考虑测量顺序的影响

  • 标签: 检测质量 粘度检测 血液粘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粘度与低粘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58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高粘度组和低粘度组,各29例。高粘度组通过PALACOSR+G高粘度的PMMA骨水泥进行治疗,低粘度组通过MENDECSpine低粘度的PMMA骨水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ODI、骨水泥静脉和椎间盘、椎旁等渗漏情况、相近椎体骨折发生的状况等。结果高粘度组骨水泥静脉渗漏情况明显低于低粘度组,P<0.05。结论高粘度与低粘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效果较佳且相似,且高粘度骨水泥可明显降低患者的骨水泥静脉渗漏率。

  • 标签: 高粘度与低粘度骨水泥PVP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89-01
  • 简介:血液粘度为一诊断人体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测量方法为从工业测量演化而来,存在很多缺陷。本研究在建立血液流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粘度测量的新方法,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粘度测量装置。该装置具有对非牛顿流体测量精度高,且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

  • 标签: 血液 粘度 毛细管 切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粘度的检测质量控制。方法根据各工作人员的努力和长期的工作经验,参考多种相关文献,总结质量控制。结果对血液粘度检测过程中粘度计的选择、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液标本的保存、检测过程的温度控制及正常值的制定等作了有效的分析。结论总结出适合我院实行的新型血液粘度测定方案。

  • 标签: 血液粘度 检测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粘度骨水泥与低粘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6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3例,对照组给予低粘度骨水泥,观察组给予高粘度骨水泥,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骨水泥渗透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椎体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渗透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体形成术治疗过程中,高粘度水泥和低粘度水泥均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但高粘度水泥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后凸cobb角和椎体高度,并降低骨水泥渗透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高粘度骨水泥 低粘度骨水泥 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液粘度、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我院收治的 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42例患者。对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液粘度、血脂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 TG显著提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全血粘度为 16.65 ,在 HD透析前后没有显著的变化,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在其他生化结果之后,其中 BUN(尿素氮)、 CR(肌酐)明显下降,采取统计学分析的方式,了解到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其中 TG(甘油三酯)、全血粘度等指标能够作为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采取血液透析能够帮助患者开展进一步的临床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粘度 血脂检验
  • 简介: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性和变形规律的科学。而粘度测定是血流变检测指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都是十分重要的。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血液粘度的两种检测方法(毛细管法、旋转法)作以评价,比较在不同方法下对血液粘度的影响及粘度测定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的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流变学 血液粘度 方法评估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液粘度、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进行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血液透析的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跟HD组,每组44例。对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液粘度、血脂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HD前后其他项目都没有显著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G的全血粘度在HD前后透析没有显著变化(P>0.05),但跟正常人相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HD患者在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来说,血液透析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的临床治疗,值得推广跟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粘度 血脂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对药品外观质量重视程度的加强以及包衣在药品质量方面发挥的越来越多的作用,包衣工艺在片剂生产中占据的地位也愈加重要。本文简述了新产品包衣工艺的开发过程并阐述了影响包衣增重稳定性的因素。

  • 标签: 高粘度包衣液 包衣工艺 包衣增重稳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血红蛋白与血粘度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86例体检人员的血红蛋白和血粘度值,并加以对照。结果:血红蛋白升高组,血粘度异常达73.42%,血红蛋白正常组,血粘度异常为36.61%,经检验,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血红蛋白与血粘度异常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血红蛋白 血粘度 相关性分析 血常规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性和变形规律的科学。而粘度测定是血流变检测指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都是十分重要的。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血液粘度的两种检测方法(毛细管法、旋转法)作以评价,比较在不同方法下对血液粘度的影响及粘度测定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的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流变学 血液粘度 方法评估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首要杀手。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发现血液粘度有相关性,经过各种比对、统计学处理P值<0.01有显著性差异。本文章讲述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理,总结了RBC压积与脑梗的关系经比对、经统计学处理精算出P值,科学的总结观察、经验交流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流变学 血液粘度 高粘血症 压积 脑梗 血栓
  • 简介:目的:测定魔芋主要化学成分葡甘露聚糖的粘度及密度,为其在制剂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度法测定其特性粘度和密度。结果:魔芋葡甘露聚糖水溶胶的特性粘度高于魔芋精粉水溶胶的特性粘度,密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魔芋葡甘露聚糖的粘性优于魔芋粉,可以充分利用。

  • 标签: 魔芋 魔芋粉 魔芋葡甘露聚糖 粘度 密度
  • 简介:摘要随着血流变学基础理论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大家普遍认识到人体内血液粘度异常改变是一种生理病理的反映,也是了解人们健康状态重要指标之一,这在预防医学及老年医学方面尤为重要。所以现在对人体内血液粘度的测量越来越重视。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走访了大量的案例,得出了重要的数据,从而探讨血沉方程K值及血粘度与红细胞压积的关系。

  • 标签: 血沉方程 血浆粘度 红细胞压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红蓝光治疗仪在血液粘度改善的临床效果,特别是与传统疗法相比较的效益。通过对比红蓝光治疗仪的辅助治疗与传统疗法的效果,以确定红蓝光治疗仪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120名需要改善血液粘度的患者为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改善血液粘度治疗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增加红蓝光治疗。所有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血液粘度平均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统计分析证实,红蓝光治疗仪能有效降低血液粘度的效果。结论:红蓝光治疗仪在辅助传统改善血液粘度[1][2]治疗方面显示出显著的临床效益。本研究支持红蓝光治疗仪作为传统疗法的有效补充,推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促进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性质。

  • 标签: 红蓝光治疗仪,血液粘度,随机对照试验,SPSS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持性血透患者一次透析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粘度的变化。方法选择长期维持性透析的尿毒症患者20例,采集一次透析前后血浆,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用LIANG-100型水平细管粘度仪测定切变率分别是10S-1、20S-1、40S-1、70S-1、110S-1的粘度。结果和透析前比较,透析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和10S-1、20S-1切变率下血浆粘度升高,而切变率为40S-1、70S-1和110S-1下血浆粘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尿毒症患者一次血液透析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和低切变率下的血浆粘度升高。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血浆粘度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