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显色培养和SS培养检测水中沙门菌的效果,为快速而准确检测自来水管水样中沙门菌的分离鉴定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7个水样稀释10倍、100倍后,分别涂布于沙门显色培养平板和SS平板,37℃培养48h后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对细菌进行初步分类并计数,对培养中可疑菌落分离纯化后氧化酶试验和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凡氧化酶试验阴性,葡萄糖O-F试验为发酵型者即为可疑菌,采用肠杆细菌生化鉴定系统,数码鉴定37℃48h后观察结果。结果共检测7份水样,2-7号(即除了1号样)的沙门氏菌显色培养中沙门菌菌落总数均大于SS培养检测出的沙门菌菌落总数;其中2号样、3号样、7号样的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和SS培养的沙门菌菌落总数﹤1.0×10CFU/mL。结论采用显色培养分离沙门菌较易鉴别且直观,同时也可以克服因肉眼挑选带来的主观误差。本次试验显色培养对沙门菌菌落数的检出率高于SS选择性培养,说明显色培养适于水样标本中沙门菌的检测。

  • 标签: 显色培养基 SS培养基 沙门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薄膜过滤反注培养法在抑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过程,分析其方法实施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活菌培养计数,倾注法回收率按100%计,比较反注法与贴膜法的差异。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反注法回收率为95.23%,贴膜法回收率为95.01%,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杆菌回收率分别为95.66%和95.01%,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色念珠菌回收率分别为91.95%和93.50%,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标准菌株培养计数回收率进行检验,发现反注法与贴膜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反注法能简化实验操作,减少操作污染,值得在实践检查过程中应用。

  • 标签: 薄膜过滤反注培养基法 贴膜法 抑菌药品 微生物限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无血清培养分离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并鉴定相关肿瘤标志物表达。方法体外培养人骨肉瘤U2OS细胞株和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球中CD105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人骨肉瘤U2OS细胞株和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Nanog和Oct4蛋白表达。采用半定量PCR检测人骨肉瘤U2OS细胞株和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SOX2、Nanog和Oct4mRNA的表达。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球中部分细胞CD105呈阳性表达。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人骨肉瘤U2OS细胞株的Nanog和Oct4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853±0.404和0.603±0.153,均明显低于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0.973±0.305和0.827±0.322(均p<0.05)。半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SOX2、Nanog和Oct4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190±0.027、0.178±0.025、0.170±0.021,均明显高于人骨肉瘤U2OS细胞株0.032±0.009、0.086±0.016、0.019±0.006(均p<0.05)。结论人骨肉瘤U2OS细胞株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可用于分离培养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

  • 标签: 骨肉瘤 骨肉瘤干细胞 无血清培养基 悬浮培养
  • 简介:培养的正确配制、使用以及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现介绍培养理化、生物学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基本要求。

  • 标签: 培养基 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教学模式(PersonalBasedTeaching,PBT)对全医师培养临床教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全医师培养地80名青年医师,随机分为PBT组和对照组组(n=40),对照组实行常规的临床教学,PBT组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并用双向评估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PBT组青年医师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各项满意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BT教学教学模式在全医师培养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青年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及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 标签: 个性化教学模式 全科医学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栀黄联合双歧杆菌中西医治疗婴儿黄疸延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满月后黄疸延迟的婴儿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用栀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双歧杆菌。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3天后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和黄疸消退时间的指标情况,以比较了解其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均有效果,用经皮测试胆红素仪监测,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黄疸消退时间也比对照组提前(P<0.05)。结论栀黄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婴儿黄疸延迟疗效更满意,安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 标签: 茵栀黄 双歧杆菌 婴儿 黄疸延迟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急诊年轻护士的专科培训质量关系到科室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方法通过结合参加医生查房这种合作性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来提高年轻护士的专科知识技能,保障临床护理安全。结果经过对年轻护士的多方面培养,使他们的专科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年轻护士参与医生查房活动作为护理专科培训方式之一,可以快速提高年轻护士的专科知识、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激发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减轻护士长培训的压力,并为急诊专科护士培养提供途径。

  • 标签: 医生查房 年轻护士 专科培养
  • 简介: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难治性妇科内分泌疾病,临床常以“闭经,肥胖,多毛,不孕”四联征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及身心健康。梅乾教授对本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心得,本文将对梅师治疗本病的对药运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进一步临床指导。

  • 标签: 梅乾茵 多囊卵巢综合症 对药运用 验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儿科收治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胆红素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患者胆红素浓度的变化均明显下降,研究组(76.7±10.3)c/μmol·L-1比对照组(126.3±12.4)c/μmol·L-1低,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加服栀黄口服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茵栀黄口服液 新生儿黄疸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治疗,并给予肝酶诱导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栀黄注射液1—2mL/kg,静脉滴注,1次/d,连续给药5d。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住院时间及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8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随着治疗的进展,胆红素水平不断降低,治疗第3天、第5天,治疗组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定。

  • 标签: 中医药 新生儿黄疸 茵栀黄注射液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栀黄联合亿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新生儿黄疸分两组对照治疗,治疗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蓝光照射)加口服栀黄颗粒、亿活;对照组50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显效35例(70%),有效13例(26%),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而对照组显效28例(56%),有效12例(24%),无效10例(20%),总有效率80%。治疗组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上,加用栀黄、亿活口服治疗,简单方便,安全有效。

  • 标签: 茵栀黄 亿活 新生儿黄疸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自然分娩中应用拉泽减痛分娩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00例无剖宫产指征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拉泽减痛分娩法分娩的初产妇100例作为干预组,按常规实行一对一陪伴分娩的同期初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产程的时间、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心理状况等指标。结果干预组产妇的产时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焦虑、抑郁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泽减痛分娩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减痛分娩法,可减轻产妇的痛苦、减轻产妇的焦虑抑郁程度、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 分娩方式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从医疗机构全医疗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着手,提出医疗机构全医疗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并对其建设内容进行了简要探讨。

  • 标签: 医疗机构 全科医疗科 建设发展策略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芍平肝颗粒中栀子苷、芍药苷和橙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SB-AQ(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17∶83),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栀子苷、芍药苷、橙皮苷分别在3.02~30.18、1.00~10.00、1.25~12.00μg·ml-1(n=7)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1%、99.95%、99.55%(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专属性好,可作为芍平肝颗粒质量控制的方法。

  • 标签: 茵芍平肝颗粒 栀子苷 芍药苷 橙皮苷 HPLC
  • 简介:目的纯镁表面采用超声微氧化技术,在电解液中添加AgNO3,探讨其对生物涂层组织及性能影响,为后续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试验提供实验基础。材料与方法电参数相同条件下,采用硅酸盐系镀液为对照组,在其基础上添加不同含量AgNO3为实验组,观察涂层表面和断面形貌、涂层相结构及成分分析,测定涂层结合力、摩擦系数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添加AgNO3后,电解液导电能力增强,涂层表面微孔孔径增大,微数目减少,致密层更加致密,并有Ag新相产生。随着AgNO3含量增加,涂层结合力变大,摩擦系数变小,耐蚀性提高。结论添加AgN03后,涂层形成Ag新相,表面微孔孔径增大,致密层更加致密,提高了涂层结合力、耐磨性和耐蚀性。

  • 标签: 超声微弧氧化 纯镁 AGNO3 涂层结构 性能
  • 简介:目的纯镁表面采用超声微氧化技术,在电解液中添加AgNO3,探讨其对生物涂层组织及性能影响,为后续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试验提供实验基础。材料与方法电参数相同条件下,采用硅酸盐系镀液为对照组,在其基础上添加不同含量AgNO3为实验组,观察涂层表面和断面形貌、涂层相结构及成分分析,测定涂层结合力、摩擦系数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添加AgNO3后,电解液导电能力增强,涂层表面微孔孔径增大,微数目减少,致密层更加致密,并有Ag新相产生。随着AgNO3含量增加,涂层结合力变大,摩擦系数变小,耐蚀性提高。结论添加AgNO3后,涂层形成Ag新相,表面微孔孔径增大,致密层更加致密,提高了涂层结合力、耐磨性和耐蚀性。更多还原

  • 标签: 超声微弧氧化 纯镁 AGNO3 涂层结构 性能
  • 简介:眨眼能保护眼睛吗?人在注意盯着一个东西时,眼睛会一眨不眨,但没有人能永远不眨眼睛,而事实上,眨眼是眼睛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通过眨眼,眼皮能为眼结膜涂上泪水,从而使眼睛保持湿润、灵活,还可以冲洗掉落人眼睛的灰尘,使眼睛清洁舒适。

  • 标签: 人体 自我保护 眼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新入医师的入培训,使新入医师能很快适应科室的工作环境。提高医护配合水平。方法应用单纯实验后对照设计,将112名新入医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名新入医师进行常规的入,未进行入培训;实验组57名新入医师在新入科第一天进行以科室物品放置位置及使用方法、材料记账方法、电脑开医嘱规范、院感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入培训,三周后对两组新入医师在这五个方面的执行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组新入医师能很好地掌握了五个方面知识,其中四个方面的考核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入医师中开展入培训,能使新入医师更好地了解物品放置位置,减少材料漏账,提高院感观念、提高医、护满意度,从而提高医护配合水平。

  • 标签: 入科培训 新入科医师 医护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抚触加口服栀黄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4月黄疸患儿58例,将其按床位编号顺序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抚触及栀黄口服治疗,将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治疗7天后的经皮胆红素检测值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相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7天后的经皮胆红素检测值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黄疸患儿在采用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过程中,加用抚触与栀黄辅助治疗,能够促进患儿黄疸快速消退,缩短患儿住院治疗时间,对提高治疗效果及减轻患儿家长精神与经济负担均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抚触 茵栀黄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 简介:目的:探讨栀黄软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栀黄软胶囊联合西药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西药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3个月后症状缓解状况、肝功能恢复状况及HBV-DNA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症状缓解有效率93.88%(46/49),显著高于对照组缓解有效率83.67%(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T、AST改善情况及HBV-DN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栀黄软胶囊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拉米夫定,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茵栀黄软胶囊 拉米夫定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