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8-2011年应用锁定钢板治疗28例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评价其疗效。结果本组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20个月。28例均复位满意,2例骨延迟愈合,余26例骨性愈合,27功能恢复均好,1例关节活动较差,按马元璋1评价标准,本组优24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8%。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临床疗效好,手术简便,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 内固定 锁定钢板
  • 简介: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Bohler角〈5°,跟骨增宽≥3mm)采用跟骨外侧骨突切除,腓骨长短肌腱松解,跟骨楔形截骨并距下关节融合术,术后石膏外固定。结果:根据天津医院骨科制定的评分标准,术前评分33~65分,平均50.1分,术后1-6个月随访评分70~93分,平均80.2分,优良率91.5%。结论:跟骨骨折严重畸形愈合矫形治疗,疗效满意。

  • 标签: 跟骨骨折 畸形愈合 矫形
  • 简介:C3型(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骨折)2例,B3型(桡骨远端掌侧缘骨折)3例,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原因

  • 标签: 愈合例 手术治疗 桡骨远端
  • 简介:我队自1995~1997年共收治柯雷氏骨折18例,其中8例畸形愈合畸形愈合率达44%。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17~20岁。骨折类型:汽车摇柄击伤7例,跌倒伤1例。外伤至复位时间短者2小时,长者6小时,X光透视下见8例有不同程度的嵌入和移位。1.2治疗方法及畸形愈合情况复位前,在X光透视机下观察骨折情况。然后利用常规手法进行复

  • 标签: 柯雷氏骨折 畸形愈合 例分析 X光透视 部队卫生 常规手法
  • 简介:目的报告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3年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患者49例,按Sanders分型:Ⅰ型6例,Ⅱ型15例,Ⅲ型28例。Ⅰ型行单纯跟骨外侧壁截骨,Ⅱ型根据有无高度丢失行距下关节原位或撑开植骨融合,Ⅲ型需同时行跟骨体部截骨或通过移植髂骨块宽度来纠正内外翻畸形。用多枚空心螺钉固定结合短腿石膏制动,确保关节融合。结果49例获得平均18.4个月随访,距下关节融合时间平均12.8周。术后的平均距跟高度、距骨倾斜角、距跟角、跟骨携带角均比术前明显改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从术前的平均25.7±4.3分提高至最后随访时的74.9±4.8分。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应以术前临床和影像学评估为基础,根据患足的畸形和患者的期望值选择个体化方案,进行跟骨外侧减压、矫正后足内外翻畸形并融合距下关节。

  • 标签: 跟骨 骨折 骨折愈合 畸形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4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61例,女79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51.3岁;所有患者均复位后行3枚空心螺钉"倒三角"形固定。对其年龄、性别、损伤侧别、骨折Garden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术后下地扶拐不负重活动时间、术前骨密度、术前25羟维生素D3浓度9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的危险因素。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0例患者术后获6~12个月(平均10.8个月)随访。共有25例(17.86%)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Garden Ⅲ、Ⅳ型(OR=2.873,95%CI:1.027~8.039,P=0.044)、非解剖复位(OR=4.678,95%CI:1.133~19.310,P=0.033)、术后<3个月下地扶拐不负重活动(OR=0.230,95%CI:0.072~0.737,P=0.013)、术前25羟维生素D3浓度<30 ng/mL(OR=3.718,95%CI:1.337~10.341,P=0.012)是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的危险因素。结论骨折Garden Ⅲ、Ⅳ型、非解剖复位、术后<3个月下地扶拐不负重活动、术前25羟维生素D3浓度<30 ng/mL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折,不愈合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胫骨远端截骨、重建下肢力线治疗陈旧性pilon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采用胫骨远端截骨重建治疗的15例陈旧性pilon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30.8岁(24~39岁).术前负重位X线片及CT三维重建示:内翻畸形9例,外翻畸形2例,胫骨远端前方塌陷4例;4例患者存在胫距关节半脱位.所有患者术前均主诉踝关节疼痛、畸形及活动受限,并伴有行走困难.术后随访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1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3.8个月(19~48个月)随访,2例失访.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为3.8个月(3~7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平均(5.1±3.2)分降低至(1.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失效、软组织并发症及进行性创伤性关节炎.结论胫骨远端截骨的力线重建手术治疗陈旧性pilon骨折畸形愈合可有效恢复下肢力线,缓解疼痛症状,并改善踝关节功能,降低进行性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

  • 标签: 踝关节 足畸形 截骨术 PILON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在胫骨骨折畸形愈合截骨矫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30例胫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15例患者行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截骨术治疗(3D打印组),男9例,女6例;年龄(46.3±8.2)岁;骨折畸形愈合位于胫骨中上段11例,胫骨下段4例;左侧6例,右侧9例;内翻畸形8例,外翻畸形7例;术前骨折畸形角度24.3°±5.5°。15例患者使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传统手术组),男10例,女5例;年龄(47.1±6.0)岁;骨折位于中上段12例,下段3例;左侧5例,右侧10例;内翻畸形7例,外翻畸形8例;术前骨折畸形愈合角度平均22.5°±5.4°。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结果3D打印组和传统手术组胫骨骨折畸形愈合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D打印组和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10个月。3D打印组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组明显缩短[(102.2±13.0)vs.(137.9±10.5) min],术中出血量较传统手术组明显减少[(77.3±39.7)vs.(163.3±35.2) mL],术后3D打印组畸形角度较传统手术组显著减小[(1.9°±0.4°)vs.(3.2°±0.9°)],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截骨处均实现愈合,未再次出现畸形,下肢力线恢复良好。结论3D打印截骨导板技术在辅助胫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截骨治疗中能精准截骨,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有效纠正下肢力线,术后近期疗效良好,是胫骨骨折畸形愈合有效的辅助技术。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不愈合 截骨术 畸形愈合 3D打印技术 截骨导板
  • 简介:背景:对于胫骨骨折的畸形愈合,传统的截骨矫形术很难保证术中截骨的准确性。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胫骨畸形截骨矫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10例胫骨骨折畸形愈合需行截骨矫形的患者(观察组),利用CT数据进行计算机三维建模、3D打印制作截骨导板和术前预演后,行胫骨畸形矫形术。同时随机选取10例采用传统截骨矫形术的病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术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结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5.5±24.1)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88.0±27.8)min,t=11.63,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透视次数为(4.5±1.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7.5±1.7)次,t=15.64,P〈0.05];术后平均随访6.5个月,骨愈合及下肢力线恢复良好。结论结论:在胫骨畸形截骨矫形术中,3D打印技术可以进行术前设计和手术预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3D打印技术 胫骨 畸形 外科手术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骨斜行截骨短缩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15例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背倾或掌倾畸形角度小于20°),均单纯采用尺骨斜行截骨术。记录术前、术后尺骨的变异程度,并比较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患侧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手部握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Mayo评分。结果15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2~50个月,平均28.4个月。术后X线片示尺骨截骨部位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9~13周,平均11.5周,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骨板断裂、螺钉松动。术后尺骨平均缩短5.6 mm。末次随访时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VAS评分及Mayo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尺骨斜行截骨短缩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背倾或掌倾畸形角度小于20°),可以明显减轻腕关节疼痛,改善腕关节的功能,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桡骨骨折 尺骨截骨
  • 简介:摘要畸形愈合是跟骨骨折未治疗或不恰当的治疗所带来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改善患足疼痛、矫正畸形以及恢复患足功能是临床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目标,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跟骨畸形愈合所致症状的力学机制研究,各种截骨术作为可以特异性矫正跟骨畸形、恢复正常跟骨形态的一类术式,在跟骨畸形愈合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常用的各种跟骨矫形截骨术式技术特点、治疗效果及各自适应证和并发症进行综述。

  • 标签: 跟骨 骨折 截骨术 畸形愈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骨折畸形愈合截骨矫形术后护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截骨矫形改善患者跛行姿态,术后康复锻炼结果患者双下肢逐渐恢复等长,步态正常,患者表示满意结论骨折畸形愈合截骨矫形术后护理对于患者康复极其重要,极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平面关节内截骨保关节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31~58岁,平均43.4岁;左侧10例,右侧6例;均为Yu Ⅱ型(后关节面存在压缩骨块)。均采用三平面关节内截骨术治疗。通过比较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心理与生理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0~60个月(平均42.9个月),骨愈合时间为10~14周(平均11.5周)。末次随访时Böhler角(25.7° ± 2.3°)、Gissane角(117.1° ± 5.8°)、Meary角(2.9° ± 1.3°)、距跟角(31.3° ± 3.0°)、后足力线角(3.9° ± 1.8°)、踝关节高度[(82.3 ± 2.6)mm]、跟骨高度[(56.9 ± 2.4)mm]、跟骨宽度[(41.4 ± 2.1)mm]、AOFAS的踝-后足评分[(82.3 ± 7.3)分]、VAS评分[3(2, 3)分]、SF-12心理评分[(46.6 ± 3.6)分]、SF-12生理评分[(43.6 ± 3.5)分]均较术前[8.4° ± 2.7°、137.5° ± 9.3°、8.3° ± 4.3°、24.6° ± 3.7°、-4.6° ± 3.2°、(76.1 ± 3.1)mm、(53.8 ± 3.0)mm、(50.2 ± 2.2)mm、(51.9 ± 7.7)分、6(6, 7)分、(37.5 ± 3.8)分、(31.0 ± 2.6)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Yu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三平面截骨可以解剖复位塌陷的后关节面骨块,重塑跟骨正常解剖形态,保留距下关节,中短期随访疗效肯定。

  • 标签: 跟骨骨折 截骨术 预后 跟骨畸形愈合
  • 作者: 谭为 朱嘉文 苏炜炜 孙永建 黄文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广州 510515,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 湛江 524023,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3D打印应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515,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 湛江 524023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3D打印应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51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导航模板辅助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畸形愈合截骨矫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9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8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畸形愈合患儿的病历资料。其中12例采用常规手术方案治疗(常规组),即根据CT重建分析畸形位置、术中凭经验截骨治疗;6例采用导航模板辅助截骨矫形治疗(导航模板组),即根据双侧肘关节CT数据建立三维骨骼模型,通过患侧肱骨远端与健侧肱骨远端的镜像进行比较来评估肱骨远端冠状面、矢状面的畸形,从而确定最佳截骨平面及复位的目标位置,在计算机上进行术前模拟,设计截骨导航模板及复位导航模板,用3D打印机打印出导航模板。术中在导航模板辅助下截骨矫形,空心螺钉固定截骨断端,屈曲80°石膏固定。2组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肱骨小头及滑车坏死、迟发性尺神经麻痹、骨不愈合)、术后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儿肘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截骨矫形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矫形效果满意。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Dhillon评分,导航模板组:优1例,良5例;常规组:良11例,一般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肘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模板组手术时间[(200.0±24.2) min]、术中出血量[(85.0±10.9) mL]优于常规组[(232.0±20.1) min,(139.1±18.3)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应用肱骨三维重建、镜像对比评估患侧肱骨远端畸形,设计截骨及复位导航模板辅助手术,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肘关节正常解剖结构,精准矫形,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化了手术程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镜像对比 3D打印 导航模板 肱骨外髁骨折 畸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