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2013-2018年手足口病病例分离的柯萨奇病毒A8型(CV-A8)全基因序列特征及对全基因各编码区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手足口病患者分离的11株CV-A8的全基因序列,采用Sequencher 5.0、MEGA 7.0等软件对获取的全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序列比对显示11株CV-A8基因组长度在7 393~7 400 bp之间,与原型株比较,在编码区无碱基插入或缺失,在非编码区存在个别碱基的插入或缺失。11株CV-A8毒株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8.3%~98.6%和92.6%~99.7%;与CV-A8原型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8.3%~98.2%和92.6%~99.7%。对CV-A8的VP1区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可将CV-A8分为5个基因型:A、B、C、D和E,本研究11株CV-A8分属于C(1株)、D(2株)、E(8株)3个基因型。11株CV-A8毒株全基因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1.3%%~98.8%和95.9%~99.5%,P2区进化树图显示,本研究的8株E基因型CV-A8和CV-A4、CV-A14和CV-A16原型株进化距离最近,P3区进化树图显示,本研究8株E基因型CV-A8和CV-A5、CV-A16、CV-A14和CV-A4进化距离最近。结论本研究中11株CV-A8其衣壳区呈现基因多样性,非衣壳区呈现重组多样性,提示CV-A8正在经历变异动态变化; CV-A8有可能成为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CV-A8。

  • 标签: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组8型 分子进化 重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转录和蛋白数据关联分析,筛选低剂量电离辐射效应相关基因,为低剂量辐射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于2018年3月,以健康人外周血为样本,分为照射(150 mGy)和对照(0 mGy),每组3个样本。提取两样本总RNA和蛋白,对转录和蛋白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确定低剂量电离辐射效应相关表达基因,并进行生物过程及分子功能等的分析。结果照射和对照差异表达的基因、蛋白数量分别为486、266个,12个基因和蛋白关联(P<0.05)。定量蛋白和基因总体关联性低(rs=0.003 4),变化趋势相同的差异基因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678 6),变化趋势相反的差异基因和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100 0)。与差异蛋白表达趋势相同的差异基因有7个,其中FBXO7和SNCA表达上调,ORM1、ORM2、HIST1H4J、HBZ、LYZ表达下调;表达趋势相反的基因有5个,包括SLC4A1、BCAM、C4B_2、KEL、TGM2,均在基因水平上调,蛋白水平下调。差异基因涉及免疫系统调节、信号转导、酶活性调节、跨膜运输、防御、转录和DNA修复等方面功能。结论转录和蛋白数据关联研究筛选出12个低剂量电离辐射效应相关候选基因及其对应的表达蛋白,为深入研究低剂量辐射效应机制提供新线索。

  • 标签: 辐射效应 职业暴露 蛋白组学 基因组学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摘要代谢学通过评估各种生物液体或组织中的小分子物质,分析生物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垂体腺瘤早期的诊断、鉴别及评估比较困难,缺乏特殊的生物学标记物。近年来为了寻找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物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很多学者应用多种代谢学分析技术对垂体腺瘤病理组织及患者血清、尿液等生物液体内的代谢物质展开研究。本文现围绕垂体腺瘤的代谢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垂体腺瘤 代谢组学 磁共振波谱成像
  • 简介:摘要绦虫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药物治疗和疫苗防治是当今研究的热点,而目前蛋白质学成为了研制疫苗和了解致病机制的重要工具。寄生虫不同发育阶段间蛋白质模式的差异可能反映了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生命周期中所使用的特定策略和适应机制,故本文对多种绦虫的蛋白质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绦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绦虫 蛋白质组学 质谱 双向电泳
  • 简介:摘要近年来,基于代谢学技术平台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快速发展,作为系统流行病学的重要分支——代谢流行病学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代谢流行病学有助于更好地描述暴露特征,反映环境-基因相互作用的效应,阐明暴露与疾病的“黑箱”机制,并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本文简要介绍代谢流行病学研究的定义、方法、研究进展及展望。

  • 标签: 系统流行病学 代谢组流行病学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肿瘤
  • 简介:摘要分子诊断正在迅速发展,但许多尚未得到外部评价。Kelly Holloway及其同事发现目前监管体系的不足,并报告了近期做出的一些改革举措。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转录测序(RNA-seq)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应用,为直接测序和鉴定各种可能发生的融合转录本提供了强大工具。随着大宗病例RNA-seq研究报道的增多,血液肿瘤中融合基因的真实图谱日渐清晰。文章结合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的报道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血液肿瘤 转录组 基因测序 融合基因
  • 简介:【摘要】转录测序(RNA-seq)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质量异常样本,是保证生物学结果准确的必要前提。然而,现有的质量控制工具都局限于单个样本或单一数据层面,不利于分析人员多角度发现异常样本。本研究基于R语言开发了RawdataQC软件包,可以在原始数据、比对数据和基因表达谱三个层面对多个样本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可视化方法,帮助使用者综合多个数据层面发现低质量样本。本研究将助力广大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开展转录数据质量控制,为生物学结果准确提供质量保证。

  • 标签: R包 转录组测序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影像学是通过多种技术从图像中提取病灶的纹理、形态等定量特征以量化肿瘤异质性的一种技术,已逐步运用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生物学行为预测及治疗后评估等方面。但肝内胆管细胞癌影像学仍存在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提取的特征缺乏一定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推广适用性较差等局限。作者就影像学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 标签: 肝内胆管细胞癌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诊断中免疫化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择102例肿瘤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按诊断技术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结果:观察确诊率高于对照,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阳性率92.15%,对照阳性率72.54%,数据差异存在,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病理诊断中,采取免疫化技术,可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提高制片的质量水平,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诊断 应用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时间点肺爆震伤小鼠肺蛋白质学变化,探究肺爆震伤损伤机制。方法6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爆震后12 h、24 h、48 h、72 h及1周(每组10只)。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实验,利用自主研发的精准爆震装置建立小鼠肺爆震伤模型;通过大体观察和HE染色评价肺组织损伤情况;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的蛋白质学技术对小鼠肺组织蛋白进行定量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在此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蛋白质学变化。结果肺爆震伤后,小鼠肺组织表面可观察到散在出血点,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24 h出血最为严重。HE染色可见爆震后12 h和24 h的肺泡正常组织结构消失,肺泡腔内弥漫性出血,大量炎细胞浸润,肺间质渗出液增多,肺泡壁增厚,肺泡腔萎陷融合。LC-MS/MS共鉴定到6 861个蛋白质,定量到608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在12、24、48、72 h及1周分别有227个、140个、202个、258个和71个差异蛋白。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分析得到包括细胞粘附、细胞外基质组织及胶原原纤维组织等130个生物进程子类,外泌体、细胞外基质及细胞质等66个细胞组分子类,以及细胞外基质结构组成、肌动蛋白结合及抗氧化活性等43个分子功能子类。KEGG分析共得到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黏着斑及PI3K-Akt信号通路等24个子类。结论小鼠肺爆震后早期不同时间点差异表达蛋白组合亦不同,损伤机制复杂,特别是12~24 h肺损伤最为严重,炎症反应显著。

  • 标签: 肺爆震伤 急性肺损伤 质谱 蛋白质组学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患癌女性的主要死因。提高诊断准确性、早期评估乳腺癌预后及治疗效果是临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MRI因其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目前仍是诊断乳腺癌的常用成像方式。相对于乳房X线摄影和超声,MRI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影像学是一个高通量提取和定量分析影像特征的新研究领域,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应用于肿瘤领域。作者就乳腺癌MRI影像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影像组学 乳腺癌 肿瘤学 人工智能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针对卫生统计学练习需求大但题目资源可及性差的特点,结合题库构建和智能卷相关理论,本文设计了卫生统计学智能卷系统。具体包括构建具有多元属性标记的基础题库,制定涵盖约束条件设置、卷方案选择、卷流程设计等方面的智能卷策略,并结合卫生统计学学科特点,设计了卷系统的功能架构。以期实现科学、智能的卫生统计学题目管理,促进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深化,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 标签: 卫生统计学 智能组卷 题库建设 教育技术 设计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丙类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近年研究发现柯萨奇病毒A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逐渐成为HFMD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呈上升趋势,与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柯萨奇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柯萨奇A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呈共循环流行。CVA10细胞受体为含环状结构跨膜蛋白1(recombinant kringle containing transmembrane protein 1,KRM1),特异性中和抗体命名为2G8,相关动物模型中的疫苗主要为灭活疫苗及病毒样颗粒疫苗。该文就CVA10的细胞受体、中和抗体、疫苗与动物模型研究等方面做出阐述,为HFMD的防控提供一定思路。

  • 标签: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10 细胞受体 中和抗体 疫苗
  • 简介:摘 要:柯萨奇A4型(CV-A4)是肠道病毒A组成员之一,于1948年首次被分离鉴定,其感染人类可引起手足口病、弛缓性麻痹、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近年来,CV-A4的感染率和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已在世界范围内爆发多次流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CV-A4的致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也尚未研制出相应的疫苗及特异抗病毒药物。本文就CV-A4的基因特征、致病性、分子流行病学、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柯萨奇A组4型 分子生物学特征 流行病学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编码质量,对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未入病案编码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共100份未入病案编码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分析原因实施针对性改进措施。结果:临床知识欠缺占总数

  • 标签:
  • 简介:摘要代谢学是效仿基因学、蛋白质学研究思想,对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并寻找其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的研究方式,是系统生物学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大都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以内的小分子物质。恶性食管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其疾病,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差异很大。由于恶性食管肿瘤的早期症状常不明显,且其诊断在临床上难以实现,目前仍未有可靠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早期诊断。而代谢学出现又在其研究中越发深入,有望成为其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可靠手段之一。因此,本文就代谢学在恶性食管肿瘤的诊断及应用展开讨论,对其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并提出一系列新的观点。

  • 标签: 食管肿瘤 代谢组学 诊断
  • 作者: 齐静 徐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1年第07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生化及分子生物研究室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 简介:摘要多基因学测序研究开启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靶向精准治疗时代,然而,小细胞肺癌(SCLC)基因学研究较少,目前其发病机制、驱动基因尚未明确。组织获取困难、致瘤因素复杂、疾病进展迅速、化疗耐药机制不清是SCLC转化研究难以突破的主要原因。因此,多基因学测序研究对于全面解析SCLC的基因特征、明确肿瘤驱动基因以及探索药物治疗靶点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SCLC已发表的多基因学等相关研究结果,并对其临床相关性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二代测序 基因组学 多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梅毒螺旋体在二期梅毒皮疹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通过组织病理检查,并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确诊的二期梅毒患者41例,分析皮损组织切片的免疫化结果,并以此为分组依据,分析不同组间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的差异。对连续数据使用t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评估两间差异;对分类数据使用卡方或Fisher精确检验来评估间差异。结果免疫化检查显示,42份二期梅毒皮损切片中,68.3%存在梅毒螺旋体,主要分布于表皮下部及真皮浅中层。以斑疹为主的二期梅毒疹的梅毒螺旋体阳性率[80%(16/20)]较以丘疹为主的二期梅毒疹[50%(11/22)]高(P < 0.05)。在10种病理特征中,免疫化阳性较阴性更常表现出皮突延长(P < 0.05)、基底细胞液化变性(P < 0.05)、角质层中性粒细胞浸润(P < 0.05)、苔藓样浸润模式(P < 0.05)、点状角质形成细胞坏死(P < 0.05)。免疫化显示有较多数量梅毒螺旋体的切片表现出更多病理特征(H = 17.914,P < 0.001)。梅毒螺旋体免疫化染色显示有大量(8份)、中量(14份)及少量(5份)梅毒螺旋体的切片分别平均有8种、7种及6种梅毒特异性组织病理特征;15份梅毒螺旋体免疫化阴性的组织切片平均只有4种病理特征。结论免疫化可以显示梅毒螺旋体在二期梅毒皮疹中的分布,梅毒螺旋体含量较多的组织切片显示更多的梅毒特异性病理特征。

  • 标签: 梅毒 诊断 苍白密螺旋体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