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后路手术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价值,以达到最大的椎管后凸骨块的复位,恢复脊椎序列,减少椎管狭窄,增加脊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后路间接椎管扩大、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对48例(无神经症状36例,有神经症状1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据术中c臂观察椎管内骨块复位情况,决定是否后路椎板减压。非减压组40例,减压组8例,减压后行横突间植骨/+单侧椎板后植骨。有神经损伤12例,无神经伤36例。结果48例中无神经损伤36例均未行椎管减压,椎管侵入(37.16±15.15)%;合并神经损伤12例,椎管侵入(48.59±16.89)%,,4例未行椎管减压,8例行椎管减压,两组差异显著(P<0.05)。非减压组(40例)和减压组(8例)术前侵入椎管比例分别为(41.97±12.90)%、(43.52±16.15)%(P>0.05)。治疗后非减压组和减压组侵入椎管比例分别为(20.69±15.93)%、(27.37±12.89)%,非减压组椎管矢状径平均改善23.28%,减压组为14.15%(P<0.05),神经损伤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引起的椎管狭窄程度与神经损伤密切相关,术中根据c臂观察椎管内骨块后凸复位情况决定是否行椎管减压,早期后路手术能大部分改善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狭窄程度,多数不需要后路减压,减少对脊椎后柱的破坏。

  • 标签: 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5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均采用后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前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19.8126、94.2051,均P<0.01);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后缘高度丢失率、后凸Cobb角丢失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14.5858、20.9972、26.2649,均P<0.01);观察组患者植骨融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55.4495,P<0.01)。结论采用后路内固定手术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临床分析 治疗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撑开复位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门两院骨科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50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均采用单纯撑开复位并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平均随访24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50例患者术后X线片及CT显示复位、固定良好,椎体高度及Cobb’s角均明显改善,接近正常序列,椎体骨折愈合良好。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无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时椎板减压适应证,熟练操作程序,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可有效地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不需要椎板减压,能够避免后期腰背痛及迟发性神经损伤等后遗症,减少卧床时间,为早期康复创造条件。

  • 标签: 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无神经症状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GSS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采用GSS内固定系统治疗,经过护士细心的术前术后护理、早期功能锻炼、康复指导和出院指导,积极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完善细致的护理计划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将自2008年2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20-60岁之间,男30例,女20例,所有患者术前以及术后均行X线和CT检查,分析术前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伤椎椎体高度的变化以及腰背部疼痛的情况,患者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半年至2年的术后随访,患者术前与术后的腰背部疼痛情况VAS评分比较,术后明显优于术前,两个阶段比较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术后患者的伤椎椎体高度明显优于术前,且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术前。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效果好,因其可以早期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避免应力集中于后柱,防止晚期矫正角度以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应值得在临床治疗时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 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临床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椎体减压加四维植骨在治疗腰椎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12月—2012年02月半椎体减压加四维植骨在治疗腰椎椎体爆裂骨折伴不完全瘫痪患者36例,术后以影像学观察伤椎椎管减压效果及植骨融合情况,测量伤椎Cobb角及椎管矢状径;末次随访时按ASIA评分标准进行分级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6例减压均较彻底;术后6个月所有植骨均融合。末次随访伤椎Cobb角减小、椎管矢状径增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按ASIA标准术前11例“D”均恢复至正常“E”;术前18例“C”恢复至“E”15例,恢复至“D”2例,无变化1例;术前7例“B”恢复至“E”4例,恢复至“D”2例,恢复至“C”0例,无变化仍为“B”1例,其中5例不同程度的肛周、括约肌功能障碍2例恢复正常,1例好转,2无变化。好转率94.4%,症愈率83.3%。结论半椎体减压加四维植骨在治疗腰椎椎体爆裂骨折伴不完全瘫痪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不完全性瘫痪 前路 植骨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运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增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月-2012年12月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手术;治疗组20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增强术,在治疗前后及随访中测量伤椎的Cobb’s角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内固定失败、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等现象,治疗组患者未出现此种情况,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本研究发现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增强术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可增强局部椎体固定的稳定性,并有效减少副作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短节段固定 椎体增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伤椎与跨伤椎万向钉置钉固定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4例进行经伤椎置钉固定和跨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s角比较在术前和术后2周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l)。结论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与跨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相比,远期疗效更好。

  • 标签: 脊柱骨折 伤椎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断和治疗的60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确诊之后,首先对患者进行阿奇霉素静脉注射,在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的基础上再口服罗红霉素进行巩固。结果X线和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没有典型,血清支原体抗体滴度>180,具有检测意义。经过治疗所有患者都康复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罗红霉素在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疾病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成人支原体肺炎 临床特点 治疗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术式及预后比较分析。方法任意选取我科治疗中15例经前路减压植骨、K-PLATE内固定,18例经后路减压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共计33例患者术中创伤程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前期恢复时间及预后比较。结果33例患者均获得1.5~3年随访,在创伤程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前期恢复时间上有明显差异,但在腰椎融合度、腰椎稳定性、圆锥及马尾神经损伤后神经症状改善上无明显差异。结论腰椎爆裂骨折绝大多数病例采用后路手术进行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 标签: 脊柱骨折 手术 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腰椎(L3-5)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科共收治下腰椎骨折患者32例,其中爆裂骨折18例,均获得随访。结果无论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治疗后均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进一步加重。结论与胸腰段骨折相比,下腰椎骨折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对于合并明显神经损伤、脊柱稳定性破坏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 标签: 下腰椎骨折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围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对4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行后外侧植骨融合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分析对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的经验。结果48例病人均手术顺利,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顺利出院。结论加强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为手术成功提供了保证,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了临床康复效果。

  • 标签: 胸腰椎 爆裂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促进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术后及早康复。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62例的病例资料,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后观察、疼痛的护理、功能锻炼等。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没有严重并发症,对手术治疗和临床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对采用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用正确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伤椎内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腰背痛及内固定失败卒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Cobb角、腰背痛及内固定失败卒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内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重建了椎体高度,有效建立椎体前中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良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伤椎 椎弓根 椎体内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探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针对围手术期护理提出对术前患者心理不良反应进行心理疏导,正确评估患者状况,术后采用生命体征及引流液观察指导进行功能锻炼。结果经6月~2年随访,除5例完全截瘫者恢复差,其余病例均恢复正常生活能力。结论加强围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期心理、饮食等护理,指导术后功能锻炼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椎弓根钉内固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重建椎体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重建椎体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的平均时间2.8h,平均出血量1210ml,术后经过14月随访,2例出现脑脊液漏。患者经过植骨,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均融合,未发生断裂情况。伤椎角纠正至16~27度,平均角度为22.3度,椎管容积未出现明显丢失。神经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针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重建椎体治疗,具有安全高、脊椎稳定、创伤小等优点,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椎体切除 重建椎体
  • 简介:目的探讨对伴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的胸腰段骨折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Denis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60例:A组为后路治疗组,B组为前路治疗组。手术前后及随访阶段均以骨折椎体为中心摄正、侧位X线片。了解术后及随访期间骨折复位丢失情况,有无内固定折断,椎弓根钉松动、拔出,椎弓根钉或内固定圆棒折断等。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比较术后1周、术后12个月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有无差异,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的差异及手术时间、出血量的差异、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前路治疗组与后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出血量有明显差异(P〈0.05),B组相对于A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植骨融合良好,无植骨不融合、骨吸收、椎体塌陷等情况。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单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是治疗Denis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植骨术 短节段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寻T11肋椎角大小对L,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置钉的影响及其与侧方成角的关系。方法分析2006年12月至2010年9月经前路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76例L1椎体爆裂骨折。其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15~68岁,平均(38.45±18.49)岁。损伤椎体均为L,椎体。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7例,车祸伤23例,重物砸伤6例。损伤至入院时间2h至24天,中位数24h;损伤至手术时间2—17天,中位数6天。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13例,B级9例,C级14例,D级20例,E级20例。手术固定范围:T12~L2固定64例,T12~L1固定12例。手术前后常规拍摄损伤节段为中心的脊柱正侧位片。肋椎角是脊柱正位像的中轴线与T12椎体上终板的延长线在手术侧(如左侧)第11肋骨的交会点与T11椎体左上角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冠状面Cobb’s角测量方法为固定螺钉所在的上位椎体的上终板延长线与固定螺钉所在的下位椎体的下终板延长线的交角,而不是伤椎的上位椎体上终板延长线与伤椎的下位椎体的下终板延长线的交角。以肋椎角的平均值为基点分为两组,分别是〈60°组和〉60°组。测量比较两组的冠状面Cobb’s角及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A、B、C、D角为从头端至尾端的4枚椎体螺钉分别与相应椎体终板的夹角),比较肋椎角与椎体螺钉A、B角及术后冠状面Cobb’s角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60°组36例,〉60°组40例,两组的术后冠状面Cobb’s角、椎体螺钉A角、椎体螺钉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s角、A、B角与肋椎角的大小没有相关(P〉0.05)。结论T11肋椎角的大小即第1I肋骨的倾斜程度与术后冠状面Cobb’s角及椎体螺钉置钉的角度之间没有相关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