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卧位脚踏运动对ICU患者下肢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床上活动,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卧位脚踏运动,每周3日,每日2次,每次20~30 min,踏的阻力根据患者自身下肢肌力和耐力逐渐增加。结果 组内结果比较显示:卧位脚踏运动训练明显提升了试验组患者的2MWT评估结果(t=1.627,P=0.031);组间结果比较显示:试验组患者下肢肌力及2分钟步行试验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492,P=0.024;t=2.182,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抢救药品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应用PDCA循环法,统一规范管理全院抢救药品。方法:质量管理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某基层二甲中医院18个科室24台抢救车内急救药品的种类、基数、储存、使用和记录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规范了抢救药品的管理要点,统一了救车内药品的种类、基数和布局,门诊及病房抢救药品种类统一,基数进行调整,门诊抢救车内使用频次少的药品数量减少了38.1%,病房增加了40.5%;并使用Excel条件格式制作效期统一警示标识,对近3月、6月失效药品进行不同颜色标识,能及时做出处理,与药库进行更换或者及时销毁,质控员每次的检查质控抢救耗时显著降低52.9%;第4季度PDCA检查中达到医院“抢救车工作管理质量符合率>90%”的管理目标。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统一规范管理全院抢救药品,优化了药品回收、更换、销毁流程,提升了管理效能,降低了医院的成本,值得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推荐。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日常医疗工作中,通过床旁超声定位穿刺手术开展普遍,但在运输医疗器械时存在容易遗漏且不方便运转等问题。嘉兴市第一医院急诊科自行设计了一种移动式超声穿刺一体,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0100473.X)。该一体包括车体、工作台、超声机、储存格、物料筐,车体的侧面设有开口,开口面两侧均设有翻板机构,翻板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可以方便运转穿刺包、消毒物品以及监护仪、氧气瓶等医疗装备,能扩大操作台使用面积,增加储存功能,可以存放更多物品,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穿刺 移动式 医疗设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制简易高危儿转运在高危新生儿院内转运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分娩的新生儿,并因其病情危重,需院内紧急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184例新生儿。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所转运的新生儿设为传统转运组(新生儿93例),2019年1~5月所转运患儿设为转运车组(新生儿91例),比较两种转运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传统转运组与转运车组转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车组转运所需医务人员数量较传统转运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车组出现1例新生儿死亡,其余新生儿均存活;转运车组NICU住院时间与传统转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转运生理稳定指数(TRI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溶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传统转运,自制新生儿转运安全有效,减少了同行医务人员数量,同时不改变新生儿病情及并发症等情况。

  • 标签: 新生儿转运 高危新生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病患接受脚踏运动护理对低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列入2019年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MHD治疗并护理的病患56例,通过全盲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常例干预、运动协同两组,组均28例。常例干预组病患接受常规方案护理;运动协同组增加脚踏运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的低血压风险事件发生率及干预认可度。结果:运动协同组病患的低血压风险事件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常例干预组(28.57%);运动协同组病患对干预的认可度(96.42%)显著高于常例干预组(78.57%),数据的差异性具备统计适用意义(P<0.05)。结论:MHD治疗的病患在常规透析护理中接受脚踏运动干预,病患的低血压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病患对干预的认可度更高,推荐使用。

  • 标签: 脚踏车运动 维持性血液透析 低血压 认可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透析中脚踏运动对尿毒症患者不安腿综合征的防治效果观察。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了2018年7月-2020年6月间于我院进行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66例,对照组的33名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的33名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脚踏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安腿综合征评分以及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33名患者的不安腿综合征评分为(14.27±2.1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9.28±3.28)分。观察组总的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6%。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脚踏运动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不安腿综合征评分,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因此推荐作为尿毒症透析患者的首选护理干预方式推广使用。

  • 标签: 透析 脚踏车运动 尿毒症 不安腿综合征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脑卒中早期患者3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DCS治疗组18例和伪刺激组19例。在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tDCS治疗组在采用tDCS阳极刺激运动皮质M1区的同步进行功能性电刺激踏(FES-cycling)训练,伪刺激组则在tDCS伪刺激模式下同步进行FES-cycling锻炼,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并通过经颅磁刺激(TMS)检测其下肢初级运动皮质(M1区)大脑皮质运动阈值(CMT)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LE、MBI评分和TUGT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DCS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FMA-LE评分和TUGT分别为(28.28±2.72)分和(18.04±3.09)s,与伪刺激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CMT、CL、CMCT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Amp则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DCS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CMT、Amp、CL、CMCT与伪刺激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训练可有效兴奋脑卒中早期患者运动皮质的兴奋性,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及下肢功能的改善。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踏车 脑卒中早期 下肢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医药工程随着现代化发展而随之进步,医药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直接决定着药品安全,对于社会经济增长,国家人民的生活安全稳定均具有积极意义。目前我国医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药工程领域的发展,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应对措施,对于医药工程行业的稳步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本文从医院工程项目人才培养、管理体制与管理规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医药工程项目开展期间的有效改进完善措施,现汇报如下。

  • 标签: 医药工程 项目管理 优化措施
  • 简介:摘要:酶作为一种具有催化化学反应快速进行的蛋白质物质,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高效、特异等优点使得反应产物可以迅速积累。酶工程作为生物催化的核心,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其研究内容日渐深入化,涉及到全细胞催化剂、核酸酶等诸多领域。若能在医药生产中合理应用酶工程,则能使医药工业健康、持续发展获得更强大的技术支撑,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 标签: 酶工程 医药 应用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对药物需求量不断增多,要求也更具有个性化,有些特殊疾病甚至需要花费大量价钱从国外购买,患者经济压力大,且十分不方面。对此,我国需要创新制药技术,掌握研发和生产技术,满足特殊疾病患者的药物需求。基于此,本文就制药工程中工艺优化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工艺流程,其次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工艺优化方法,以供参考。

  • 标签: 制药工程 工艺优化 方法
  • 简介:摘要: 反渗透技术是目前国内制药工程中的一项核心技术,影响很大。然而,反渗透技术在制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研究却很少。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如反渗透技术的实际组成、技术原理、净水和纯化水处理的应用等都需要改进。因此,探索反渗透技术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制药工程 反渗透 技术
  • 简介:摘要:反渗透技术在制药工程中,广泛应用,为药品纯化、药液制取,提供了技术支撑,将反渗透技术应用于制药工程中,提升了制药生产效率,保证药品质量。基于此,本文就反渗透技术原理、技术构成及技术应用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制药工程中反渗透技术运用情况,研究了制药工程中反渗透技术应用优化方式,确保为相关制药企业提供参考。

  • 标签: 制药工程 反渗透技术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在当今社会,制药工程应用着各种各样的新型技术,其中之一就是反渗透技术。将反渗透技术应用在制药工程中,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我国制药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对此,本篇文章以反渗透技术在制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反渗透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组成等内容进行一定的分析,重要的是分析研究将制药工程应用反渗透技术的具体内容,并且分析出实际的情况,并对其提出相关的优化意见,希望为我国此后的制药工程中反渗透技术的应用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以及参考。

  • 标签: 反渗透技术 制药工程 优化建议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临床工程师的工作热情,调动年轻医工的工作积极,再次激发老员工的带头作用。方法:采用医院对科室的绩效考核和科室对临床工程师的绩效考核相结合,两级考核制度相互作用。利用管理学方法KPI和MBO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结果:规范科室的管理,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效率。达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结论:利用双层考核制度有利于科室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科室内部团结、互助,提高科室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

  • 标签: 临床工程师 绩效考核 KPI MBO
  • 简介:摘要:在制药领域的发展中,做好一个制药的药物分离控制是很重要的。需要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进行集中分析,对分离出的物质进行有效物质的集中分析,以及杂质成分的差异进行集中分析。明确集中分离的过程。药物分离是制药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应用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对药品生产的成功与否有很大影响。本文概述了制药工程,分析了提取分离、分子蒸馏和膜分离技术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使得制药工程的制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 标签: 制药工程 分离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制药工程领域是保障人体健康的一项重要工程,其中药物分离控制是制药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控制环节。在金融体系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制药工程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健康的发展态势。药物分离技术可以通过对药物成分的分析,采用合适的分离方法,对药物进行纯化,提高药物质量。为此,本文简要阐述了制药工程的特点,从超临界流体萃取,固液萃取分离,沉析分离,天然维生素E纯化,反胶团萃取分离等方面对药物分离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种制药分离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制药工程 制药分离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制药工程有了很大进展,在制药工程中,药物分离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制药分离技术是根据药物组分特征来对药物进行分离的,并在这个基础上对药物进行提纯,以此来提高药品的质量。根据药物的不同种类和其中成分的不同特征,需要选择不同的分离技术。文章首先对制药工艺进行概述,其次探讨了制药工程中常用的制药分离技术,最后就实现制药分离技术合理应用的措施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 标签: 制药工程 制药分离技术 萃取分离 应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