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是专科护理教育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在深入教学医院调研基础上,指出护理协同育人应重视医教协同宣传,明确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 标签: 医教协同 护理教育 培养模式
  • 简介: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是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分类方式的角度及宏观层面可以看到我国高校协同育人的实施情况。从构建理念、育人主体、管理机构、合作范围与层次等方面比较,可厘清其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该模式在我国的推广实施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协同育人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为促进教育发展我国提出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要抓住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使我国课程改革核心环节以及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起发展,通过构建学校课程育人大格局,通过落实育人目标在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基于此,本文探究在临床实践教学中融入政治思想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为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以及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统一的目的提出参考建议。

  • 标签: 课程思政 临床实践教学 协同育人
  • 简介:【摘要】 目的 构建临床带教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并验证其在提升护生职业价值观及职业认同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二病区的护生12人作为实验组,采用临床带教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选取2019年-2020年的护生13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实习结束后填写护士执业价值观测评量表及护士职业认同量表。使用SPSS26.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职业价值观测评量表及职业认同量表总分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在临床实习护生的带教工作中融入思政教育,有益于增强护生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认同感。

  • 标签: 课程思政 职业价值观 职业认同感
  • 简介:【摘要】临床实践是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转变的重要阶段。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已提上日程,但临床实践教学存在:格局的重理论、轻实践,模式的重多元、轻精准,思政教学的重技能、轻素养等问题制约了高质量发展进程。本文旨在引入“精准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思政理念”,探讨现阶段临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建议对策,以期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 标签: 精准混合式教学 思政理念 临床实践 协同育人
  • 简介:摘要本文以课程思政的内涵为基础,结合医学教育全球化与课程思政的内在关联,从制度建设、课程类型、教学设计、学习阶段、课堂类型等5大维度探讨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一体化、系统性、贯通式育人大格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标签: 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 简介:<正>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如何搞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是所有学校普遍关心的问题。学生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和影响,对其成才的关系极大,对人生的道路,对社会的贡献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他们成为新时期合格的人才,就需要进行共

  • 标签: 教师 教育教学 教育改革 新时期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人才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眼科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眼科8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40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眼科服务管理模式;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数字眼科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统计两组患者对服务质量的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眼科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利用信息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患者就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数字眼科 区域协同 医疗服务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协同创新的动力形成和影响协同创新的动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解析了我国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并针对当前协同创新中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政策建议。

  • 标签: 政产学 政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模式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索药房与医院、社区的协同服务模式,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通过进行本研究,发现协同服务模式能实现药品稳定供应、严格处方审核、高效药品配送、规范药品管理、优质客户服务等目标,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但存在缺乏统一标准和信息共享不足等问题,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本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了新思路,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 标签: 药房 医院 社区 协同服务 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医教协同模式背景下,通过改革护理教学模式,提高护士岗位胜任力,培养临床实践护士。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高职护理专业2020级1班和2班为实验组(200人),3班和4班为对照组(200人)。实验组采用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应用能力。结果  在考试成绩中,实验组的理论成绩(88.49±3.63)和实操成绩(90.39±3.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理论成绩(81.62±3.28)和实操成绩(86.30±2.5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医教协同 高职院校 护理 人才培养 模式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家庭协同模式应用于初产妇对其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6年7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140例初产妇进行了临床对照试验研究,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和试验组(家庭协同护理模式),每组均为70例初产妇,比较两组初产妇护理前后产程和分娩结局、新生儿照护能力和初产妇自我保健能力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对象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妇产前、产后、出院后两个月比较,对婴儿抚触技术、母乳喂养、新生儿患病、产后膳食管理、新生儿喂养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家庭协同模式应用于初产妇人群的围生期及出院后护理,能显著促进生产过程,减少并发症。同时有助于产妇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新生儿照护能力和初产妇自我保健能力的提高。

  • 标签: 家庭 协同护理 初产妇 分娩结局 心理状况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协同护理模式的运用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临床表现。方法:截取某院2018年2月至2019 年6月诊治的心内科疾病病人共124名,任意划分成普通组与对比组,每组人数各为62名。普通组病人利用一般的心脏内科护理方式,而对比组的病人实施协同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期的平时生活行为能力与自我护理能力,对两组病人有关症状的好转现象进行评价。结果:在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的ADL评分与ESCA评分都出现了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内科 协同护理模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患者6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期间,并将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心内科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心内科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心内科患者护理后的ADL评分、ESCA评分、住院天数、房室传导阻滞时间、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心内科患者(P<0.05)。结论给予心内科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ADL评分、ESCA评分,还能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房室传导阻滞时间、心律失常恢复时间。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心内科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内科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作用及其应用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120名心内科危重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与协同护理模式相结合,对两组患者之间的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影响患者心功能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后ESCA及ADL评分,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21.5±12.6)分和(45.1±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05.1±11.8)分和(38.9±4.2)分,也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在恢复心律失常时间、恢复房室传导阻滞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患者都比对照组时间短(P<0.05)。结论心内科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可使自我护理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对于改善心功能,患者预后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心内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协同护理模式对肺癌晚期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晚期疼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以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疼痛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9.58%VS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以及环境领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措施可以明显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肺癌 疼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慢阻肺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慢阻肺患者,共 86 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协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明显比参照组高;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 FEV 1 % 、 FEV 1 明显优于参照组 , 2 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慢阻肺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以有效提高,并使患者的肺功能得以有效改善,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慢阻肺 协同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寻协同护理模式用于黄斑变性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0 例黄斑变性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护理时间的吸纳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 40 例和对照组 40 例, 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普通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价值, 结果: 通过对两组黄斑变性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方式,协同护理措施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依从性方面提升在黄斑变性患者的临床价值,对比结果协同护理模式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黄斑变性是困扰患者的视力疾病,为患者提供协同护理模式,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依从性,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黄斑变性 护理效果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