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躯干核心力量训练在我中心体能训练中的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6月特勤官兵66名,入院后进行FMS测试,进行躯干核心力量训练干预1个月后再次进行测试,前后进行对比。结果:躯干核心力量训练后,特勤官兵在前后分腿蹲、过栏步、深蹲评分、旋转稳定性、俯卧撑等测试得分均显著提升,训练后各项评分与训练前数据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特勤官兵 躯干 核心力量训练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有氧运动联合力量训练对飞行人员高脂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近一年在我院疗养的80名高脂血症飞行人员进行研究,根据为其实施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配合指导有氧训练,而观察组除此之外联合力量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各血脂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度大,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有氧运动联合力量训练对飞行人员高脂血症患者来说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有氧运动 力量训练 高脂血症 影响
  • 简介:摘要: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由于机体嘌呤代谢紊乱造成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无论男性或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就可诊断高尿酸血症。本研究主要探讨有氧运动联合力量训练对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

  • 标签: 有氧运动 联合 力量训练 飞行人员 高尿酸血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气肌训练(IMT)对病态肥胖患者减肥术后肺功能、呼吸肌力量及耐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拟行减肥手术的病态肥胖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30天期间进行IMT训练,吸气阻力值分别设定为最大吸气压(MIP)的40%和5%水平,每天训练20 min。于手术前及术后第2,7,14,30天时分别检测对比2组患者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呼气流速(PEF)等]、呼吸肌力量[包括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压(MEP)]及耐力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FVC:(91.6±11.2)% vs (105.5±10.8)%,P>0.05;FEV1:(92.1±15.6)% vs (104.7±11.3)%,P>0.05;PEF:(91.1±10.5)% vs (103.5±14.3)%,P>0.05]在术后第7天时均恢复至手术前水平,对照组各项肺功能指标[FVC:(95.8±11.2)% vs (104.5±10.5)%,P>0.05;FEV1:(92.7±12.2)% vs (102.8±12.3)%,P>0.05;PEF:(93.2±10.7)% vs (107.4±16.3)%,P>0.05]在术后第14天时才恢复至手术前水平;观察组在术后第30天时MIP[(112.5±11.6)% vs ( 100.0±9.3%),P<0.05]及吸气肌耐力[(126.1±10.9)% vs (100.0±11.2)%,P<0.05]均较手术前明显增加,对照组MIP[(86.2±8.6)% vs (100.0±10.9)%,P<0.05]则较手术前明显降低,呼吸肌耐力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104.6±11.5)% vs (100.0±9.9)%,P>0.05]。结论IMT训练能有效改善病态肥胖患者减肥术后吸气肌力量及耐力,同时还能加速肺功能恢复,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态肥胖 吸气肌训练 减肥手术 肺功能 呼吸肌力量
  • 简介:摘要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在等待手术的过程中,身体机能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影响疾病的预后。预康复是指在患者术前,甚至尚未入院时所采取的外科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运动、营养、心理等方面,目前已在国外及国内的部分地区开展。本文综述了基于力量训练的预康复策略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的实施方法、效果及应用,以期为我国医护人员开展预康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综述 术前康复 预康复 冠状动脉搭桥术 力量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联用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性力量训练的效果。方法:2020年2月到2021年7月,选取72例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单纯进行有氧运动,观察组联用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性力量训练,两组持续训练6月。结果:观察组减肥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联用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性力量训练,减肥效果更好。

  • 标签: 单纯性肥胖青少年 有氧运动 减肥效果 高强度间歇性力量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可调节式沙袋的个体化力量训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借鉴可调节式沙袋实施个体化力量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及出院时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第3天、第7天及出院时,试验组患者的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基于可调节式沙袋实施个体化力量训练能够促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早期下床适应能力。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康复护理 力量训练 沙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着眼疾控机构改革,分析探讨青年职工岗位成长成才情况,为促进青年职工培养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本调查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例,对近三年来入职的青年职工岗位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抽样访谈。结果90.0%的同志谈到了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部署;100%的青年职工参加了疫情防控工作;现工作岗位符合所学专业的占96.0%;能胜任现在工作的占100%;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较高占到76.0%;在能力提升方面83.0%的职工更注重科研能力的提升。结论青年职工对疾控事业职业愿景认识到位,投身疾控的志向明确,职场规划较清晰,岗位适配度高,立足岗位锻炼和成长情况良好。要进一步确立青年职工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在科所管理、业务建设、学科发展等方面予以充分关注。

  • 标签: 疾控中心 人才 青年职工 岗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日常体能训练过程中因为热身不到位,运动行为不正确等多方面因素会导致学员身体出现损伤情况,运动损伤不仅会给学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更会让学员心理产生落差,失去训练自信心,对其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此次就针对学员体能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康复训练进行了深入思考。

  • 标签: 学员 体能训练 运动损伤 预防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试验组采用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呼吸功能训练,采用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肺功能(FVC、FEV1、PEF)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及肺功能均有改善,试验组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肺功能,其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

  • 标签: 呼吸功能训练 常规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部队训练常见伤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研究中共选取3200名士兵进行对比实验,以时间为分隔线,将其分为实施前的对照组与实施后的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随机抽取1600例患者,前者未采取护理措施,后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处理分析,并给予对于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实际干预效果。结果:经研究表明,观察组训练伤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住院时间大幅度缩短(P<0.05)。结论:对于部队士兵而言,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训练伤的发生,对士兵康复效率的提升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部队训练 训练伤 处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部队训练中最常见训练的处理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训练期间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为2020年1月~12月部队500人的相关数据。实验组为2021年1月~12月部队500人的相关数据,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不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训练受伤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训练受伤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部队训练 训练伤 护理干预 伤情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部队训练中最常见训练的处理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训练期间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为2020年1月~12月部队500人的相关数据。实验组为2021年1月~12月部队500人的相关数据,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不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训练受伤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训练受伤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部队训练 训练伤 护理干预 伤情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呼吸训练治疗慢性下背痛(LBP)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LBP患者分为核心训练组、吸气训练组及呼气训练组,每组25例。3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及姿势纠正指导,核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吸气训练组、呼气训练组则分别辅以吸气肌强化训练或呼气肌强化训练,每周训练5 d。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病情,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部功能障碍程度,同时采集患者躯干前屈、再背伸时表面肌电数据(sEMG)并计算屈/伸比值及最大前屈相时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吸气训练组、呼气训练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56±1.04)分和(1.48±0.71)分]及ODI指数评分[分别为(13.64±3.56)%和(14.08±3.39)%]亦明显优于核心训练组水平(P<0.05)。治疗后3组患者躯体最大前屈相时RMS值、屈/伸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吸气训练组、呼气训练组躯体最大前屈相时RMS值[分别为(17±4.09) μV和(6.30±2.34)μV]及屈/伸比值[分别为(0.44±0.08)和(0.41±0.88)]亦显著优于核心训练组水平(P<0.05)。结论在核心肌力训练基础上辅以吸气肌或呼气肌强化训练,能进一步减轻LBP患者疼痛,提高椎旁肌肉收缩协调性,改善患者腰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下背痛 吸气肌训练 呼气肌训练 核心肌力训练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和评价精细训练联合虚拟现实世界训练治疗弱视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弱视儿童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精细训练方法开展治疗,观察组采用精细训练联合虚拟现实视觉训练开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精细训练联合虚拟现实视觉训练法能够有效改善弱视患儿的视觉功能,优化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和普及。

  • 标签: 精细训练联合虚拟现实视觉训练 弱视患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为探讨并修订驾驶员压力量表(driver stress inventory,DSI)中文版在我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及广州)驾驶员人群中的因子结构及信效度。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12年开展的“城市工薪族市内交通出行焦虑情绪研究”收集的数据,该数据通过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在北京、上海及广州三地分别选取300名(共900人,有效数据量表889份)驾驶人员,采用驾驶员压力量表(DSI)和自编出行及压力缓解量表,通过线上作答的方式对其驾驶压力等指标进行测查,测查内容主要从驾驶攻击、不喜欢驾驶、危险监控,驾驶疲劳和刺激寻求五个维度收集驾驶员自陈压力数据。将总样本按奇偶分组,采用相关和t检验等项目分析方法及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最优斜交转轴法(Promax)的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对奇数编号445份样本进行DSI问卷修订;项目分析结果显示,原DSI量表48个条目中10个条目题总相关系数低于0.3,6个条目的题总相关关系不显著(r=-0.078~0.079,P>0.05),高低分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t=-16.642~0.091,P<0.001),删除此16个条目,剩余32个条目;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KMO=0.938>0.900,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χ²=6361.974,df=496,P<0.001),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其中2个条目组成独立因子,不符合心理测量的相关标准并删除,最终保留30个条目,且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优于原量表(α=0.932>0.877)。基于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偶数编号444份样本的RMSEA、SRMR、CFI、TLI等模型拟合指标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拟合指数良好(χ²=1 250.447,RMSEA=0.070,SRMR=0.068,CFI=0.839,TLI=0.823);效标效度分析发现,修订后量表各因子与情境焦虑显著相关(r=0.190~0.556,P<0.01)。综上,DSI(中文版)的信效度良好,可作为我国驾驶人员压力的评估工具。

  • 标签: 驾驶员 心理压力 信效度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