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初步评估新型便携式镜系统用于上消化道镜检查的操作性能、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平行对照、非劣效研究,选取10头健康巴拿猪作为研究对象,1名镜医师使用日本Olympus镜系统(型号GIF-Q260),另一名镜医师使用新型便携式镜系统,对10头健康巴拿猪按照先新型便携式镜系统后Olympus镜系统的顺序进行上消化道镜检查,采用量化评分指标,对新型便携式镜系统进行器械质量评价、图像质量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结果新型便携式镜系统单人操作时,展开和收纳用时分别为(110.24±8.93)s和(91.33±11.59)s,戴镜一次性保护套用时(233.48±17.06)s。器械质量评价方面,新型便携式镜系统的水气吸引性能不如Olympus镜系统,吸引400 mL生理盐水所需时间为(56.44±5.18)s,用时多于Olympus镜系统(型号GIF-Q260)的(33.71±3.56)s,但本新型便携式镜系统吸引仍符合医疗器械技术要求(吸引量>400 mL/min);其他性能(包括整机密封性、活检通道、镜身坚柔、旋钮操作、镜身弯曲度、视野范围)与Olympus镜系统相当。图像质量评价方面,新型便携式镜系统的性能(包括图像清晰度、图像变形及失真、图像颜色分辨率、图像照度、图像质量综合评价)与Olympus镜系统相近。安全性评价方面,仅使用Olympus镜系统操作时有1头猪出现恶心症状,使用新型便携式镜系统操作时的10头猪未发生呕吐、咽喉部出血、心脏骤停等不良事件。结论新型便携式镜系统展收方便,操作安全性好,镜操作性能和有效性与临床常用镜系统相当,不足之处在于水气吸引性能略差于临床常用镜系统,但仍符合医疗器械技术要求,可以满足上消化道镜检查。

  • 标签: 安全性 有效性 动物实验 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 便携式
  • 简介:摘要肺是冲击波作用于机体最为敏感的靶器官之一。因其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的特点,肺震伤一直是军事医学领域广为关注的研究课题。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促炎与抗炎、氧化与抗氧化、促进凋亡与抑制凋亡等处于动态平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导致肺震伤,这些动态平衡被打破,引起机体生理、生化、病理等发生改变,严重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导致死亡。目前关于肺震伤的研究主要涉及毁伤模型、发病机制、病理学变化、干预治疗等方面,已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笔者从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凋亡等方面对肺震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肺震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寻求新的靶点。

  • 标签: 爆震伤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镜超声引导下胃肠吻合术近年来开始应用于治疗良恶性胃流出道梗阻,但由于小肠游离度大,镜超声引导下穿刺有一定难度,置入支架也面临失败的风险。本实验采用健康小型猪,镜下将新设计的磁环分别释放至胃腔与空肠,使其吸引在一起,1周后磁环处形成胃肠吻合口,导丝越过吻合口后,循导丝置入腔壁贴合型全覆膜金属支架。磁环的应用可以避免穿刺失败的风险及穿刺并发症,同时可节约费用,且无须镜超声医师参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动物实验 胃肠内窥镜 胃肠吻合 磁环 可变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活体实验探索镜超声引导下哑铃样金属支架(LAMS)置入后胆囊取石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体重30~35 kg小型猪6头,静脉麻醉下经腹部开放手术于胆囊内分别置入直径0.8~2.0 cm无菌人结石2~4枚,缝合胆囊及腹腔。造模成功后镜超声引导下置入LAMS。超细镜经胃越过支架进入胆囊后寻找结石并取出。经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经镜胆道支架引流术(ERBD)预防胆漏。再以普通镜拔出LAMS,金属夹封闭胃壁创面。观察技术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头猪在内镜超声引导下成功置入LAMS,超细镜顺利进入胆囊,取石网篮取出直径小于1 cm结石,大结石经激光碎石后完全取出。操作总时间为87~128 min。术后观察无出血、穿孔、感染、胆瘘等并发症发生。另1头猪置入LAMS失败,由于先行EST加ERBD,造成胆囊体积缩小并远离胃腔,穿刺困难。结论镜超声引导下经胃-胆囊置入LAMS后超细镜取出胆囊结石技术安全可行,可为行胆囊切除术困难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 标签: 动物实验 胆囊结石病 超细内镜 哑铃样金属支架 内镜取石术
  • 简介:摘要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是门静脉高压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但该方法技术难度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故临床推广受到限制。镜超声引导下肝内门体分流术如以人体自然腔道为入路,有望通过镜超声的精准定位放置肝内门体分流支架。本文报道国内首例该技术的动物实验过程,为该技术的可行性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腔内超声检查 肝内门体分流术 动物实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模拟实验,对进行经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疗患者的受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方法调查3家医院共56例ERCP手术,并记录管电压、管电流、透视时间、摄影帧数,剂量面积乘积(dose-area product,DAP)等信息,根据每例测量的DAP,选择DAP值中最大值、中位值和最小值的3例ERCP手术,以这3例手术分别作为仿真人体模型实验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模拟ERCP介入诊疗手术,利用仿真人体模型,在相应体表位置和预定孔中插入热释光剂量计,通过模拟测量得到器官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3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2.69、11.52和39.27 mSv。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间有效剂量相差约14倍。3个组的吸收剂量最大值都集中在照射野范围的器官。结论ERCP体模实验不同组的受照剂量差距较大,对比其他介入诊疗程序的体模实验,属于高剂量的诊疗类型。建议合理并安全地运用介入诊疗,优化患者的辐射剂量。

  • 标签: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模型 剂量 放射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主研制的医用一次性便携式镜(YunSendo)应用于巴马小型猪上消化道镜检查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操作性能。方法广西巴马小型猪10只,先用活检钳在模型猪上预先制备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模型。每只实验动物由2名镜医师分别完成医用一次性便携式镜和奥林巴斯镜(GIF-Q260J型)检查。记录到达十二指肠时间,发现上消化道各部位黏膜损伤数目,规范采集不同部位的镜图像,评价内镜操作性能和镜图像质量。不同医师均采用盲法记录各自实验结果,2种镜检查顺序通过执硬币法决定。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医用一次性便携式镜操作组与奥林巴斯镜操作组进镜时间和操作总时间比较[(171.00±9.96) s比(164.00±17.84) s、(285.00±33.94) s比(273.40±23.46) 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89、1.281,P=0.230、0.232);医用一次性便携式镜操作组与奥林巴斯镜操作组进镜过程和操作全程的视野清晰时间百分数比较[(91.83±1.85)%比(91.52±1.51)%、(93.07±3.10)%比(92.06±2.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01、0.689,P=0.698、0.508)。医用一次性便携式镜操作组与奥林巴斯镜操作组的综合操作性能评分、清晰图像数量评分、图像颜色辨识度评分、图像照度评分、图像综合评分和发现的黏膜病变数比较[分别为(9.66±0.30)分比(9.86±0.15)分、(39.50±0.71)分比(39.30±1.06)分、(39.70±0.48)分比(39.40±0.70)分、(39.40±0.70)分比(39.50±0.71)分、(9.88±0.09)分比(9.85±0.20)分、9.80±0.42比9.90±0.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176、1.000、1.152、0.317、0.629、0.557,P均>0.05)。医用一次性便携式镜操作组和奥林巴斯镜操作组均无术后不良反应。结论医用一次性便携式镜行活体动物镜操作安全、可行,能清晰观察上消化道各部位和损伤病变,其操作性能和采集图像质量良好,与奥林巴斯GIF-Q260J型胃镜效果相当。

  • 标签: 动物实验 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安全性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款消化镜下新型双极电刀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比新型双极电刀与传统单极电刀对肌肉组织热损伤区域的差异。离体动物实验分析二者对猪胃壁的纵向热损伤距离。活体动物实验比较二者行猪消化道黏膜下剥离术的整块切除率、切割效率等指标。结果有限元模型表明,排除个体差异、手术操作因素的影响后,单极刀对肌肉组织热损伤区域的长、宽、深分别为双极刀的1.08倍、1.12倍和1.23倍。离体动物实验表明,相同功率下通电1 s,双极刀对猪胃壁的的纵向热损伤距离为(433.25±42.58)μm,小于单极刀的(898.03±111.59)μm(t=6.740,P=0.003)。活体动物实验中,两种电刀系统的黏膜整块切除率均是100.0%。双极刀的切割创面为(229.58±185.29)mm2,所用切割时间为(164.37±96.27)s,单极刀的切割创面为(209.70±167.35)mm2,所用切割时间为(162.65±69.97)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新型双极电刀在模拟实验和动物实验中安全有效,尚需临床消化道手术的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动物实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双极刀 单极刀
  • 简介:摘要震伤是战场上的主要致伤原因,在民用领域和现代社会也时有发生。相比其他创伤,震伤对受害者造成的损伤更为复杂和严重。初级震伤是震伤中的常见类型,可造成多器官损伤且机制复杂,组织和血管内皮损伤及低灌注是大多数器官损伤的一致表现;但由于初级震伤较隐匿,早期不易及时发现,初级震伤后凝血功能及酸碱平衡变化研究可能为其早期的诊断和干预带来益处,从而改善震伤伤员的预后和病死率。目前国内外对初级震伤的研究多聚焦于单个器官损伤,缺乏对系统性凝血及酸碱平衡变化的探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些研究对于初级震伤早期诊断的提高和一线救治措施的优化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初级震伤的致伤特点、流行病学、致伤机制及其与创伤性凝血病(TIC)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震伤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初级爆震伤 创伤性凝血病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镜下严重程度与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尿酸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确诊U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Mayo肠镜评分分为轻、中、重3组,比较3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差异,分析Mayo肠镜评分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轻、中、重3组UC患者血小板[(205.00 ± 61.18)× 109/L比(240.33 ± 82.90)× 109/L比(285.55 ± 107.60)× 109/L,P=0.020]、血红蛋白[(129.70 ± 16.22)g/L比(135.35 ± 20.40)g/L比(121.33 ± 27.82)g/L,P=0.034]、低密度脂蛋白[(2.44 ± 0.50)mmol/L比(2.54 ± 0.67)mmol/L比(2.10 ± 0.62)mmol/L,P=0.010]、胆固醇[(4.07 ± 0.60)mmol/L比(4.02 ± 0.94)mmol/L比(3.50 ± 0.80)mmol/L,P=0.017]和纤维蛋白原[(2656.00 ± 371.54)mg/L比(3034.50 ± 826.52)mg/L比(3390.26 ± 1013.61)mg/L,P=0.0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检测值水平与Mayo肠镜评分均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Mayo肠镜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与UC肠镜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对UC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检测,可协助评估UC患者的肠道情况。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Mayo肠镜评分 血小板 胆固醇 血尿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颅高压危象是儿童颅高压的危重状态,常发生于急性颅高压,为脑疝前兆,需要及时识别和紧急处理。儿童急性颅高压和颅高压危象的治疗和预后是关系到儿童远期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围绕儿童急性颅高压和颅高压危象的病因、发病机制、早期识别、监测及干预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冀望能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 标签: 急性颅内高压 儿童 颅内高压危象 脑疝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骨折固定手术并发症。方法:收治跟骨关节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切开复位外加“Y”型钢板固定术治疗,常规组采用“L”形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治疗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 P <0.05)。结论:跟骨关节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手术后,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跟骨骨折 内固定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医务人员在手术室使用能量驱动平台的风险和后果。方法 通过对 2013年 -2018年,手术室能量平台安全性相关的 315篇文献进行量性内容分析,得到较为全面的信息,并且分析了这些事件的根本原因以及每种能量平台的非选择性重复操作的适应症。结果 共采用了五种不同能量平台的不良事件,其中单极电凝 231例,高级双极电凝 42例,超声设备 18例,传统双极电凝 16例,冷光源 8例。报告中的不良事件包括皮肤烧伤、绝缘缺陷、内脏烧伤或穿孔、火灾、出血以及误用。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误用、培训不完善、与购买或维修设备有关的费用等。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能量平台使用的风险及其对后果的影响。绝大多数病例与医疗或辅助医疗小组对使用的持续误解有关,但并发症也与购买和维护这些设备的行政决定有关。

  • 标签: 手术室 能量平台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爆炸事故受伤人员调查,了解受伤人员佩戴护耳器(防噪耳塞)对听觉器官和听力损失的影响,为震性听力损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8月采用回顾性方法以某钢铁厂1990~2016年发生的23起爆炸事故39名震听力损失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受伤就诊时、伤后3~6个月为调查取证时间,按照是否佩戴护耳器分为防护组和无防护组,对其就诊时听觉系统症状及伤后3~6月听觉系统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防护组比较,无防护组就诊时处于休克(昏迷)患者更多见(34.8%,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无防护组外耳道损伤、鼓膜穿孔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个月后患者听觉系统及其他症状康复情况显示,防护组听力减退、耳鸣、耳痛、头痛、眩晕等症状全部消失,无防护组症状虽有好转但多持续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颅脑损伤等康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耳廓损伤未愈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防护组比较,无防护组外耳道损伤有69.57%(1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纯音气导听阈检查显示,防护组听力得到良好恢复,而无防护组发生不可逆听力损伤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耳器在爆炸事故中对劳动者的听觉器官特别是外耳道和鼓膜有明显保护作用,是预防和减轻爆炸事故导致外耳道损伤、鼓膜穿孔及震性听力损失的有效保护措施。

  • 标签: 爆炸事故 职业性噪声 护耳器 听觉系统 爆震性听力损失
  • 简介:摘要我国消化镜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但镜医师培训发展相对缓慢,未形成与人民诊疗需求相适应的镜医师培训体系。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均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镜医师培训体系,对我国内镜医师培训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学习国际先进理念,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实现镜医师培训统一报名准入、管理部署、课程学习、考核认证、监督质控,系统性地培养一大批合格、优秀的消化镜医师,是提升我国新时代消化镜诊疗水平的必由之路。本文就镜医师成长轨迹,合格、优秀镜医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和国内外消化镜医师培训进展作一述评。

  • 标签: 内窥镜 在职培训 消化内镜医师 培训模式 培训体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动脉瘤术后并发颅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探究脑脊液(CSF)指标与血清学指标在颅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河北省黄骅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13例颅动脉瘤手术患者,按照感染与否分为颅感染组28例、非颅感染组185例。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比2组患者的CSF指标、血清学指标并分析其与颅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术中动脉瘤破裂、术中CSF漏、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4 h为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颅感染组的CSF水平、血清学指标水平均高于非颅感染组,且患者的CSF指标、血清学指标与颅感染呈现正相关。结论患者的糖尿病、术中动脉瘤破裂、术中CSF漏、术中出血量100 mL以上、手术时间>4 h均为术后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患者的CSF指标与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可协助颅动脉瘤术后并发颅感染的诊断。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术 颅内感染 脑脊液指标 血清学指标
  • 简介:摘要瘤扰流装置是一种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颅血管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新器械,目前已有4种不同形状和结构特点的瘤扰流装置用于治疗颅动脉瘤。本文现围绕这4种瘤扰流装置的结构特点和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 标签: 宽颈动脉瘤 分叉部动脉瘤 瘤内扰流装置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