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提起野鸭类的识别,可以说是观鸟者的初级课程。它们数量多、易发现,既不像雉鸡类藏匿于深山险谷中,需要艰苦跋涉才能一睹芳容;也不像猛禽类那样翱翔于天际,只给人留下极少的识别线索;更不像水于鸟的另一大类群——鸻鹬类,尽管数量也多,分布也广,但是种类之间的形态特征十分接近,观乌者要想分辨清楚必须得下点功夫。雁鸭类的识别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虽然“易上手”,但很值得“琢磨”!

  • 标签: 野鸭 雉鸡 识别 数量 类群 形态特征
  • 简介:为使毛细管色谱“指纹”特征应用于污染事故的鉴定,采用分辨效能高的毛细管色谱柱及原油指纹识别技术,对江苏油田9个不同地区和来源的原油进行了分析考察,测定了油品中正构烷烃及姥鲛烷、植烷的含量。实验进一步论证了:以正构烷烃轮廓特征和姥鲛烷、植烷特征峰面积比值相结合的原油鉴别方法不受进样和色谱条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原油指纹 江苏油田 正构烷烃 识别技术 油品 毛细管色谱柱
  • 简介:<正>一、射频识别技术简介:射频识别技术(RFID,即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从八十年代起走向成熟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射频识别系统的体积大大缩小,因而才进入实用化的阶段。它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它和同期

  • 标签: 射频识别 射频方式 集成电路技术 双向通信 自动识别 八十年代
  • 简介:安防产业的历史悠久,二战后的发展尤为迅速.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Wiegand技术在市场上刚出现的时候,许多门禁控制设备采用Wiegand的标准,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应用,该项技术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在90年代出现了与之相似的125KHz的射频识别技术,但在开始时它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加之在该方面缺乏统一标准,所以导致了门禁设备技术应用参差不齐的现状.

  • 标签: 射频识别 安防产业 安防技术 电子标签 读卡器
  • 简介:借助全球领先的RFID射频识别科技,在婴儿身上佩戴可发射出RF射频信号且对人体无害的智能电子标签,同时在医院内需要进行控制的区域安装信号接收

  • 标签:
  • 简介:为了探讨盐酸小檗碱对小鼠的DNA损伤和氧化性损伤。随机选取30只小鼠分成对照组以及7.5,15,30,60与120mg·kg^-1实验组,处理后,应用小鼠脾细胞进行彗星实验与抗氧化酶实验。测定DNA损伤情况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对盐酸小檗碱的DNA损伤与氧化性损伤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彗星实验中,随着盐酸小檗碱浓度的增加,尾部DNA含量、尾长与尾矩均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盐酸小檗碱剂量增加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上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7.5mg·kg^-1时上升,而后逐渐下降。在60mg·kg^-1和120mg·kg^-1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产生。由此可见,盐酸小檗碱对小鼠脾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能够引起小鼠脾细胞的DNA损伤和氧化性损伤

  • 标签: 盐酸小檗碱 彗星实验 氧化性损伤 脾细胞
  • 简介:  盯着监视器辨认画面中的可疑行为是一项乏味而困难的工作.即便你全神贯注,也总会有疏漏的情况存在.比如一名非常普通的男子几天来多次走到一个地铁站台却不上车,这可疑吗?普通保安人员会注意到这种情况吗?也许会也许不会.  所以,我们需要借助智能系统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判断监视器中的可疑行为,这就是许多人希望开发电脑智能监视系统的原因.  如何做到既能识别人和物体,又能察觉可疑行为及相关信息,这属美国正在研究和不断完善的"敌意"识别技术的研究范畴.它能使可疑人的行为甚至面部细微的表情变化都被"敌意"识别技术的法眼一眼看穿.……

  • 标签: 可疑美国 告诉可疑 开发敌意
  • 简介:介绍了一种基于DSP和人脸识别技术的门禁系统,给出了硬件构成和工作过程,并详细讨论了系统硬件的实现和系统软件的流程.

  • 标签: DSP 人脸识别 门禁系统 以太网接口
  • 简介:考勤不用打卡或者按指纹,从门前走过就可以了?日前,这台高科技的人脸识别智能嵌入式门禁系统出现在深圳高交会的展台上。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为止这是全球首台嵌入式的门禁系统。

  • 标签: 亮相高交会 人脸识别嵌入式 嵌入式门禁系统
  • 简介:本文以城域监控和车牌号码自动识别系统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一种城区治安监控、交通要道监控和车牌号码自动识别应用的设计思想、体系结构、系统功能和设计原则,附以详细的结构示意图、实现原理图等,生动地阐述了城域监控类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关键点和实际应用中的实现方式,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借鉴价值.

  • 标签: 城域电子 电子监控 监控车牌
  • 简介:阐述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指纹识别技术在智能小区门禁系统的应用,详细描述了此系统的硬件设计。在智能小区楼宇对讲方面具有广阔的应有前景。

  • 标签: CAN总线 智能小区门禁 指纹识别
  • 简介:介绍了门禁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PC104/PC104+嵌入式开发平台和人脸识别技术的门禁系统设计方案,并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方案。

  • 标签: 人脸识别 门禁系统 PC/104平台
  • 简介:化学损伤职业性眼病是由化工产品溅入眼睛导致的一种职业病,会给劳动者带来不可逆的伤害,常常出现于氢氟酸、石灰等酸碱性化工产品生产线中。

  • 标签: 化学损伤 职业性 眼病 防护 化工产品 职业病
  • 简介: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其伤情往往比较复杂、危重,且变化比较突然,在原发性损伤的基础上又可出现继发性损伤,因此,病情观察非常重要,护理工作必须细心,全面考虑,迅速、及时掌握病情变化,不失时机地报告医师,予以处理、抢救。

  • 标签: 颅脑 损伤 观察 护理
  • 简介:近年来,随着非技术风险(NTR)带来的后果日益严重,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企业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对NTR的控制已逐渐成为其发展的战略重点。针对油气田行业开发过程中NTR的性质、内容和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主要的管理和控制手段,如开展社会经济影响研究,开发NTR预测模型,使利益相关方充分参与,预先进行调查和评价,建立健全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系统(SHEMS)等,可以为油气田开发NTR的识别、控制及提出缓解措施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油气田开发 非技术风险 风险识别
  • 简介: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一线员工、新上岗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学时提出了要求,但没有规定具体的培训内容;HSE体系“能力、培训与意识”提出要确保每个员工有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HSE能力,公司两万余人,作业方式广泛,逐个分析每个员工的HSE能力,工作量大,可操作性不强。以上就是安全培训面临的问题。

  • 标签: HSE体系 安全培训 安全管理人员 企业负责人 法律法规 从业人员
  • 简介:采用生物遗传监测系统,研究了涕灭威及其两个有毒代谢产物(涕灭威亚砜,涕灭威砜)对蚕豆及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以及对小牛胸腺DNA的加合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根尖细胞微核试验测得的高浓度剂量诱导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涕灭威、涕灭威亚砜及涕灭威砜可能对蚕豆及大蒜根尖细胞有致突变性.并且配对资料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蚕豆根尖微核试验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大蒜根尖微核试验的敏感性.涕灭威及其两个有毒代谢产物与小牛胸腺DNA结合引起吸收光谱波峰的移位,而且存在着剂量关系,说明涕灭威、涕灭威亚砜及涕灭威砜可能对小牛胸腺DNA造成加合作用。

  • 标签: 涕灭威 涕灭威亚砜 涕灭威砜 微核试验 DNA加合
  • 简介: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4-硝基酚(4-nitrophenol,PNP)对大鼠肝脏功能的毒性作用及其对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通路的影响。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1、10和100mg·kg-1体重PNP处理组,连续皮下注射28d,检测肝脏的结构变化、氧化损伤和Nrf2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0mg·kg^-1PNP处理组大鼠的血清肝功能主要指标ALT、AST、AKP活性和TBIL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100mg·kg^-1组肝脏GSH-PX、CAT和SOD活性显著性降低(p〈0.05),大鼠肝脏中Nrf2及其下游基因NQO1和HO-1mRNA表达水平在1mg·kg^-1组显著升高(p〈0.05),10、100mg·kg^-1组有升高趋势,100mg·kg^-1组肝脏显微和超微结构都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结果提示,皮下注射1mg·kg-1PNP引起了大鼠肝脏氧化损伤,机体可能通过提高Nrf2及其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来抵抗PNP引起的肝脏损伤,皮下注射100mg·kg^-1PNP改变了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肝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损伤,引起肝脏毒性。

  • 标签: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4-硝基酚 肝脏 氧化损伤 大鼠
  • 简介:在微型轿车正面碰撞过程中,乘员容易受到严重伤害,优化乘员约束系统对于乘员的保护极其重要。综合利用LS-dym、VPG等软件,建立了包含HybirdⅢ50^th假人、坐椅、安全带和转向系统在内的某微型轿车约束系统模型。针对约束系统中的安全带织带刚度、卷收器锁止特性、安全带上挂点位置、坐垫刚度等敏感设计参数进行了碰撞过程的仿真计算,并给出了相应的乘员响应曲线和人体损伤值,同时总结出约束系统设计参数与乘员保护有效性间的规律。基于加权损伤准则,对约束系统进行了优化,使WWIC降幅达21%,提高了约束系统的保护性能。该规律可以应用于其他车型的乘员约束系统。

  • 标签: 汽车工程 正面碰撞 约束系统 人体损伤 加权损伤 LS-DY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