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古蜀国纪年古无定论关于古蜀国的纪年,古人有不少猜测,古史有载,然漏洞百出。唐人李白《蜀道难》云:“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李白认定的年代,显然夸大其词,到底是文人之言。常璩的《华阳国志》更是从蚕丛开始,就闹了一个笑话。“有周之世,限以秦、巴,

  • 标签: 蜀国 断代 《华阳国志》 《蜀道难》 纪年 李白
  • 简介:令方彝是一件著名的西周青铜器,1929年在河南洛阳马坡出土,同出器物还有令方尊、令鼎等。令方彝、令方尊和令鼎都有长篇铭文,其中令方彝和令方尊同铭。由于令方彝系联了一批青铜器,且内容重要,一经刊布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罗振玉、郭沫若、唐兰、陈梦家等学者都先后撰文讨论,但对铭文的理解和铜器的断代结论却相差甚远。罗振玉以铭文中出现的"成周"及"康宫"字样,推断令方彝为成康以后物。

  • 标签: 令方彝 周公 康宫 作册 明保 卿士
  • 简介:甲骨卜辞的断代和历组卜辞的研究是甲骨文研究中两个相当重要的的问题,本文是针对这两个问题所作的学术评述.

  • 标签: 甲骨卜辞 断代 历组卜辞 综论
  • 简介: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从未中断,这是世界文明古国中的孤例.关于中华文明的源头,在学术界曾有商代说、夏代说、黄帝时代说.研究中华文明源头必须从夏商周三代向上推演,但是夏商周三代的确切年代,过去只能上溯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的历史纪年,史书记载多有歧异,后代学者认识很不一致,因此,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夏商周断代工程 中华文明 共和 纪年 西周晚期 三代
  • 简介:2000年11月9日,“九五”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成果一夏商周年表》公布。它的问世,将我国有纪年的历史从公元前841年,向上延伸到了公元前2070年,上推1200余年,从而使夏商周三代有了较为准确的纪年,其意义不言自喻。

  • 标签: “夏商周断代工程” 洛阳市 中国 河南 历史研究 文物考古
  • 简介:唐代开元通宝钱制式统一却又版别繁杂。在没有铸钱范模发现的今天,许多问题一直未得解决。据日本《上方钱贴》统计,达550多种,但其所列繁琐而无条理。国内则还未见有系统的版别资料。再如断代问题,目前尚停留在分早、中、晚三大期上,且含糊的地方甚多。近年来笔者通过接触大量开元钱实物,学习了有关资料.浅有收益。兹就唐开元钱的版别类型和断代问题略抒己见,望方家斧正。

  • 标签: 开元通宝 版别 断代问题 开元钱 钱范
  • 简介:作为"九五"重大科研课题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历时5年,经过二百多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公布了夏商周年表.这一工程包括了九个课题,四十多个专题,整个项目涉及到历史学、考古学、甲骨学、天文、历法和测年技术等多门学科,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多学科协作的一个工程.工程对商后期的年代要求为"武丁以后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商后期年代的解决,在考古学上主要依靠殷墟的发现和研究成果,我长期在殷墟作考古工作,这一次有幸参加"商后期年代学的研究"这一课题的工作,值此夏商周年表公布之际,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 标签: 夏商周断代工程 殷墟 考古学 甲骨学 武丁 考古工作
  • 简介:班固约在汉明帝统治的中后期确立了断代为史的体例,并名之为《汉书》,寓有颂汉之意。颂汉思想的产生,既与客观的政治环境有关,又与班固作为史官和文人的依附地位有关。同时,家世背景对班固颂汉思想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史学思想 杨终 光武帝 东汉王朝 东汉初 窦宪
  • 简介:我想表达三点感想:第一,我们在学习民俗学的过程中,最早不管是看哪些学者概述性的定义,往往是把民俗学说成既是历史学又是现代学,同时又跟人类学、民族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我想我们能够感觉到民俗学自身学科体系建设当中存在着一种相对混乱的观念,往往要在不同的学科之间摇摆不定地寻找自己的定位。

  • 标签: 民俗史 写作模式 学科体系建设 理性 断代 历史学
  • 简介:由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等学科200多位专家联手实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是国家"九五"重大科技项目.自1996年5月6日启动以来,经过近5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00年11月9日正式公布《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这反映了20世纪我国年代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对地处中原的河南来说,夏商周断代工程与夏商考古关系极为密切.笔者有幸参与商前期年代学研究课题,上接夏文化,下连商后期,对此感触多多.

  • 标签: 夏商周断代工程 考古学 夏文化 中原 历史学 年代学
  • 简介:是由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专家联合实施的系统工程,以多学科合作方式联合研究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根据考古系列样品的年代测定,得出考古学的"C年代框架.2)依古文献的天象记录,天文计算定出懿王元年为公元前899年;武王克商年为公元前1046年;武丁登基年为公元前1250年;均与14C测年结果相合.3)根据西周青铜器铭文的纪时词语,排出金文历谱,在年代框架内排出西周王年表.4)根据殷墟的甲骨和文化分期,商后期的周祭祀谱,武丁年代和文献记载,在年代框架内排出商后期王年的大致情况.5)商前期主要根据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考古分期与年代测定,结合文献,估定夏商分界的年代.6)夏代主要是根据二里头文化分期和年代测定,王城岗文化分期和年代测定,以及结合文献和参考夏代的五星连珠、仲康日食等的天文推算,估定夏代的始年.

  • 标签: 夏商周断代 ^14C年代测定 多学科合作
  • 简介:羊卓(羊桌雍湖周边,浪卡子县境)由于地处卫藏交界,当地人的服饰深受拉萨和日喀则(后藏)等地各方的影响,又由于羊卓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致使当地服饰有其独特之处,从而形成了既同整个藏区有共性也有本地鲜明特征的羊卓服饰

  • 标签: 当地 独特 服饰 藏族 共性 历史
  • 简介: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创造了与本民族历史一样古老、独特、灿烂的文化.服饰就是其中之一.《中国藏族服饰》的出版,不仅使我们了解了藏族的服饰,而且还从这些服饰中得到了其所反映出来的历史、文化传统、审美意识、价值观、文化交流等综合信息.

  • 标签: 《中国藏族服饰》 书评 审美意识 价值观 文化交流
  • 简介:<正>金乡,地处鲁西南平原,除盛产小麦、大豆外的还有种植棉花的习惯。因而,解放前的大多数农民自己纺花织布,缝衣做鞋。特别是在儿童衣着服饰上更为讲究,现简要介绍如下:一、童帽1、初生的婴儿,要及时缝制帽垫。即帽顶留有园孔,用线束好,帽沿四圈压上花边,戴至七、八个月时,再换带耳朵的棉帽。2、不满周岁的儿童,大多数戴以各种动物形象的小帽。大体上有兔儿帽、狗头帽、狼头帽、虎头帽、大狮子头帽等等。兔儿帽:顶端两旁开孔,各伸出兔子形状的耳朵,一圈用红线或兔毛镶边。紧靠下边的两只眼睛一般用明亮的玻璃纽扣缀上,显得有光发

  • 标签: 儿童服饰 头帽 动物形象 衣着服饰 金乡 鲁西南
  • 简介:和中西服饰文化不同的是:伊斯兰服饰文化是以伊斯兰教义这一最根本的价值观作为统摄服饰的文化、历史、时代、心理、审美各要素的最高主导思想。因此,这种服饰文化具有鲜明的宗教特征。它必然突出服饰的伦理观念,而服饰的艺术必须以服从这种伦理观念为前提。中西服饰文化则将服饰艺术视为服饰设计的首要原则,前者重装饰效果,后者重人体艺术,伦理观念对服饰设计的调节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弱化,甚至摈弃。

  • 标签: 服饰文化 服饰伦理学 服饰艺术
  • 简介:清代时期,满清政府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统治者回王的关系较为紧密,再加上当时维吾尔族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汉族地区,维吾尔族汉化是当时民族融合的主流,尤其是新疆哈密地区汉维融合现象更为明显。维吾尔族人在接受清代服饰文化的同时,也基于维吾尔族自身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特点来创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服饰,既不同于清代满族、汉族服饰,又不同于传统维吾尔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民族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清代维吾尔族服饰的特点,其次,分别从服装的款式形制、装饰题材、面料质地、装饰部位、装饰手法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清代汉族服饰文化对维吾尔族服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维吾尔族服饰 清代 服饰文化 影响
  • 简介: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夏代年代学的研究课题中列出四个专题有:早期夏文化研究、二里头文化分期与夏商文化分界、《尚书》仲康日食再研究、《夏小正》星象和年代.这些专题中有两个是考古学的,另两个是天文学的.笔者承担的是考古学中的早期夏文化研究.

  • 标签: 夏文化 夏商周断代工程 商文化 二里头文化 考古学 夏代
  • 简介:世纪之交,举世瞩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终于通过有关部门的验收,凝聚了国内二百多位专家心血和汗水的《夏商周年表》也正式向外公布.这个工程项目的研究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多学科联合攻关、交叉研究的方式,通过有关专家的多次讨论和反复修改,最后确定夏、商、西周之年表.正如许多专家所云,此年表是迄今最有科学依据的古代历史年表,标志着三代年代学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夏商周断代工程不仅解决了一批我国历史纪年中长期未定的疑难问题,填补了我国古代纪年中的一段空白,而且为多学科联合从事科学研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可以说,断代工程的研究方式代表了今后重大历史问题研究的方向,值得学术界仿效和认真推广.

  • 标签: 夏商周断代工程 纪年 年表 古代历史 西周 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