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接上期)所谓大华饭店,实际是用野草、竹编、藤条搭成的大草房,由一群失业的天津海员经营。原来他们是一艘英国邮船上的工作人员,珍珠港事变,邮船在孟加拉湾搁浅,这群海员便跑上岸,在战地开起了饭店,三十八师给他们提供物资,搭盖房子,他们也交些利润给司令部。

  • 标签: 中国远征军 京剧团 工作人员 孟加拉湾 珍珠港 司令部
  • 简介: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京剧院重点创排的现代京剧《西安事变》将于2015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首演。由于魁智饰演张学良、朱强饰演周恩来、李胜素饰演宋美龄、王越饰演蒋介石、胡滨饰演杨虎城、吕耀瑶饰演赵四小姐、朱虹饰演谢葆贞。

  • 标签: 西安事变 现代京剧 京剧院 国家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 简介:2015年4月21日,陕西省京剧院“校园京剧创研室”正式成立,并特邀原京剧院副院长刘克明、张民翔、郑回方、杨福安等专家加盟,为其出谋划策。

  • 标签: 京剧院 陕西省 校园 出谋划策 副院长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占领了江苏省常熟县的沙家浜(bang)镇,他们对整个小镇施行了严密的封锁监视,一只苍蝇也飞不出去。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阿庆嫂和镇长赵阿祥、镇上的民兵王福根、沙四龙4个人趁黑摸到了一条被日本鬼子封锁了的公路上。他们奉了二级的命令来这里接应伤员。"阿庆嫂,怎么用苇叶吹了联络暗号还是没看到人呢?不会出什么事了吧?我去那边看看。"沙四龙扔掉手里的苇叶,一脸焦急地说道。

  • 标签: 沙家浜 阿庆嫂 日本鬼子 《沙家浜》 苇叶 抗日战争时期
  • 简介:京剧骨子老戏的布景一般都比较简单,写意风格浓重,留给演员的表演空间极大,人物也显得非常突出;但在新编戏和改编戏里,布景在舞台上所占的比重明显加大了,而且有些布景写实化风格明显。本文无意评判、探讨舞台美术问题,只想简单谈谈在京剧舞台摄影中如何恰当地处理人物与布景的关系。

  • 标签: 舞台摄影 京剧 写意风格 舞台美术 布景 写实化
  • 简介:四大徽班进京后形成的班主制戏班在组织和经营上非常松散,戏班时聚时散,班主也经常更替。班主制戏班的结构如图1所示。班主负责戏班的资金供应,承班人负责戏班的组织和运作。班主和承班人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个人关系,班主与戏班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有时候班主

  • 标签: 承班 班主制 组织结构 四大徽班 资金供应 丹桂第一台
  • 简介:戏曲表演艺术中有一术语叫"圆场",意指环行舞台一圈。它主要表现在舞台上的疾、慢行走的脚步,是戏曲舞台上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在舞台上表现圆场只在特定情节中,因此,有的青年演员认为圆场在舞台上表现时只需两三圈而已,不予重视,进而不去持之以恒地加以练习。殊不知圆场作为舞台表演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演员的重要基本功。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圆场是戏曲舞台上人物形象、舞姿和身段优美的基础。圆

  • 标签: 戏曲表演艺术 人物形象 锣鼓经 一出戏 舞蹈组合 左右摇摆
  • 简介:梨园界有两位艺名叫“麒麟童”的演员,一位是周信芳,另一位是王荣山。前者鼎鼎大名无须赘述,后者虽不广闻于世,却在行内有口皆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京剧百科全书》载:“王荣山(1890-1942)京剧教师。曾为老生演员。幼时曾用名麒麟童,成年后以本名行于世。”

  • 标签: 中国京剧 麒麟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老生演员 周信芳
  • 简介:不愿屈服,逃离上海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大战爆发。日本人占领上海不久后,得知了蜚(fei)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就住在上海,便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他表示自己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梅兰芳发现了日本人的阴谋之后,决定尽快离开上海,摆脱与日本人的纠缠。于是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要外出演戏,一边带着家人和剧团连夜乘船赶赴香港。

  • 标签: 京剧艺术 皇道 剪彩仪式 举办画展 便衣警察 爱国行动
  • 简介:在中国有这样一台晚会,固定于每一年的年终岁尾演出,中央政治局常委们都要亲临观看。入选的节目都是在全国各地方剧种中有很高艺术水准的节目,这就是每年的新年戏曲晚会。在山西有这么一个剧团,成立只有八年,拿出了三部新创剧目、两部移植剧目、30多部传统剧目,被誉为"梨园黑马",为山西乃至全国的同行们所瞩目。它就是吕梁市青年晋剧院有限公司。

  • 标签: 地方剧种 于成龙 艺术水准 尚长荣 八年 慰问演出
  • 简介:2015年3月9日,北京京剧院德高望重的京剧艺术家马崇仁先生在北京去世。4月17日,北京京剧院召开了马崇仁先生追思会,李世济、马长礼、小王玉蓉等京剧艺术家、马崇仁先生生前好友、马派弟子以及全国政协京昆室、天津市民族艺术促进会的有关领导到会,共同缅怀马崇仁先生。

  • 标签: 北京京剧院 追思会 京剧艺术家 全国政协 民族艺术
  • 简介: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我国的国粹和重要文化符号,京剧既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京剧艺术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深受世界人民的广泛喜爱,是中国传统戏剧艺术中的突出代表。时至今日,当中华文化"走出去"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国家战略,如何在现代全球化语境下寻找和构建京剧艺术对外传播的科学模式,使之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成为摆在京剧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标签: 京剧艺术 科学模式 对外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 全球化语境
  • 简介:2014年12月16日至21日,陕西演艺集团2014年京剧周优秀剧目惠民演出在西安人民剧院举行。京剧周围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京剧繁荣发展”的主题,汇集了由陕西省京剧院优秀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强、李素萍、赵冬红等演出《铜牛记》《雷雨》两台“中国京剧节”优秀剧目外,

  • 标签: 京剧表演艺术家 陕西省 演出 西安 惠民 集团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中期组建的现代京剧中西混合伴奏乐队,是中国戏曲及其戏曲音乐发展的一个创举,是一次真正中国音乐自身层面上的革命。它以其严谨的现代乐队组织理念,即西洋乐器要成组、成建制,不能采取零敲碎打方式运用;民族乐器主要突出其民族化的、独特的音色。因此,在唱腔中"四大件"常浮现于音乐的面上,西洋乐器支撑打底,但也时时有所独特的展现。尤其是在过门、大过门以及前奏曲等器乐部分,可以充分发挥也应该发挥西洋乐器成组的威力和表现力。这种乐队不仅符合戏曲音乐表现规律,大大增强了京剧乐队的表现功能,而且,具有现代音乐的意识与精神,成为现代京剧改革成功的标志之一,也是中国音乐与乐队发展的典范。

  • 标签: 现代京剧 中西混合伴奏乐队 四大件 建制 乐器改革
  • 简介:京剧于晚清年间成熟并达到第一个高峰,民国年间又有新的演进,达到第二个高峰,进入了其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京剧兴盛的标志,不仅在市场的高度活跃,同时还在于人才的辈出,而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民国年间出现的大量优秀表演艺术人才不限于生行或旦行,而是各重要行当均有杰出人才出现。

  • 标签: 京剧 当代 民国年间 艺术人才 杰出人才 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