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上段、颈段食管行三切口根治性切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种气管插管在胸腹腔镜食管根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2至9月择期全麻下行胸腹腔镜食管根治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0):双腔气管插管组(S组)、单腔气管插管组(D组)、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联合单腔气管插管组(C组)。采集患者气管插管完成即刻(T0)、人工气胸开始后(单肺通气)30 min(T1)、人工气胸结束后(双肺通气)30 min(T2)、拔管后30 min(T3)的动脉血,检测并分析3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的差异;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心率(HR)、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气道压(Paw);分析3组患者气管插管完成时间、CO2胸内充气压力、肺萎陷程度、术后3 d肺炎发生率的差异。采集患者T0、T2、手术结束(T4)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过程中一共剔除14例患者,其中9例手术时间超过6 h,3例中出现心律失常,2例手术时间少于1 h。最终S组56例、D组54例、C组56例完成试验。S组、D组、C组患者肺萎陷满意率分别为85.7%(48/56)、100.0%(54/54)、89.2%(50/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1.308,P>0.05);D组患者CO2胸内充气压力为(10.2±2.2)mmHg(1 mmHg=0.133 kPa),高于S组、C组的(5.1±3.4)和(5.6±3.1)mmHg (F=-9.303,P<0.05);D组患者术后3 d肺炎发生率为14.8%,低于S组、C组的39.3%和17.8%(χ²=8.300,P<0.05)。T4时D组患者TNF-α值为(122.4±4.4)ng/L,低于S组、C组的(257.9±6.3)和(185.8±5.6)ng/L(F= 69.020,P<0.05);T4时D组患者IL-6值为(175.4±4.9)ng/L,低于S组、C组的(289.6±6.8)和(226.2±4.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750,P<0.05);T4时D组患者IL-8值为(303.1±7.2)ng/L,低于S组、C组的(595.4±22.1)和(436.8±10.9)ng/L(F=55.359,P<0.05)。结论3种气管插管在胸腹腔镜食管根治中均可以产生满意的通气效果,但是单腔气管插管对肺损伤影响更小。

  • 标签: 食管肿瘤 胸腔镜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讨针对食管根治性放疗患者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根治性放疗的食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经过资料整合,两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及焦虑状况比较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食管根治性放疗患者行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借鉴。

  • 标签: 食管癌 根治性放疗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管状胃代食管与全胃代食管治疗食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食管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胃代食管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减压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食管患者,管状胃代食管治疗效果优于全胃代食管,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可靠,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癌 管状胃代食管术 全胃代食管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食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是由于各种刺激因素的长期作用,引起食道慢性炎症和上皮增生,最后发生癌变,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我国是世界上食管高发地区之一,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

  • 标签: 食管癌术后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75例食管根治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术前进行疼痛知识教育,做好心理护理,术后采取有效控制疼痛的措施,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采取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辅助疗法,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 标签: 食管癌根治术 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食管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根治食管的主要方法。在我院,食管患者术后常规送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监护治疗,效果满意。由此我们体会到,做好食管患者的术后护理,细致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可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积极、有效、系统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使患者转危为安,以便尽快渡过手术关,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 标签: 食管癌 ICU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光动力疗法与食管支架置入用于改善中晚期食管患者恶性梗阻所致吞咽困难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及青岛市黄岛区中心医院就诊的45例中晚期食管病例资料,其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60岁的29例,鳞癌41例,腺癌4例,单纯行光动力治疗20例,单纯行食管支架置入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部位、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治疗后3 d,1、3个月根据吞咽困难Stooler分级标准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再次出现吞咽困难症状的时间。结果在治疗后3 d,1、3个月吞咽困难分级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 d能正常进食者(0级),食管支架组优于光动力治疗组[40%(10/25)比0(0/20),P<0.05],治疗后1、3个月能正常进食者(0级)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动力组患者晚于支架组再次出现梗阻症状(P<0.05)。结论食管支架置入能快速改善吞咽困难症状,光动力疗法在改善吞咽困难症状基础上还能延长患者出现食管再梗阻的时间,治疗中晚期食管更安全、有效。

  • 标签: 食管肿瘤 吞咽障碍 支架 光动力疗法
  • 简介:笔者对600例钡剂造影检查诊断为食管,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青壮年患者进行了X线表现及病理分析,发现40岁以下青壮年食管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临床症状,病理类型和X线表现与老年患者基本相同。

  • 标签: 青壮年 食管癌 X线诊断 发病机理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择期行食管根治的患者,术前合并轻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因拔管后患者出现声音嘶哑、上呼吸道阻塞、血氧饱和度大幅下降,考虑存在喉返神经损伤。先立即给予抬下颌、置入口咽通气道、面罩加压给氧等措施,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随后使用肌松监测仪,提示患者存在肌肉松弛(肌松)残余,使用舒更葡糖钠快速拮抗肌松残余。最终患者未再次发生上呼吸道梗阻等事件,呼吸频率、潮气量正常,血氧饱和度达到100%。

  • 标签: 食管肿瘤 肌松残余 喉返神经损伤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舒更葡糖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术后发生食管气管瘘(ERF)的相关因素及其与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1—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241例食管术后行支气管镜吸痰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支气管镜下特征,其中男203例(84.2%),女38例(15.8%);年龄(63.63±8.05)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ERF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支气管镜下特异性表现、治疗方式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241例食管术后患者中,有21例(8.7%)发生ERF。有39例(16.2%)患者术后存在支气管镜下特异性表现,其中表现为充血16例(6.6%),淤血13例(5.4%),糜烂15例(6.2%)。气管黏膜有支气管镜下特异性表现(OR=13.734,95%CI:3.535~29.074,P<0.001)以及开胸手术(OR=9.121,95%CI:1.843~44.237,P=0.007)是发生ERF的危险因素,术前化疗(OR=0.128,95%CI:0.052~0.607,P=0.006)是发生ERF的保护因素。在发生ERF后支架治疗组患者(14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24(95%CI:95~353)d,支持治疗组患者(7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9 d(95%CI:8~50 d),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17)。结论支气管镜下特异性表现是食管术后患者发生ERF的危险因素,有助于评估ERF发生风险。术后发生ERF后及时干预治疗,置入气管支架封堵瘘口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标签: 食管肿瘤 食管气管瘘 支气管镜 气管支架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后饮食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14年9月~2015年9月临床上对50例食管置入术后患者实施饮食指导及并发症护理。结果50例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支架堵塞,其余49例均无堵塞、移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做好饮食及并发症护理对食管支架置入术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食管支架置入能迅速缓解晚期食管患者其吞咽困难,改善患者全身情况,有效控制肺部或胸膜腔感染。

  • 标签: 食管癌 支架置入术后 饮食护理 并发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联合胸腔镜行食管McKeow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至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4例用单孔腹腔镜联合胸腔镜行食管McKeown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 例,女10例,年龄43~75(62±4)岁。胸腔操作部分:左侧俯卧体位,常规四孔胸腔镜方法完成食管游离及纵隔淋巴结清扫。腹腔操作部分:单孔腹腔镜逆向胃游离三步法,首先游离小网膜,荷包针线外拉提吊肝左叶,清扫小弯侧淋巴结,离断胃左血管;其次,分离食管裂孔,切断贲门,最后逆向游离脾胃韧带,完成胃游离及腹腔淋巴结清扫。观察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液总量、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出院时间并进行随访。结果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行单孔腹腔镜联合胸腔镜食管根治,无中转开胸,无中转开腹或扩大切口;手术时间194~285(240±21)min,其中胸腔部分时间53~105(60±13)min,腹腔部分时间40~73(49±7)min。中出血量15~110(60±20)ml。纵隔清扫淋巴结数目10~25(13±3)枚,腹腔清扫淋巴结数目6~16(9±3)枚。34例患者术后第2~3天下床活动。患者术后2 d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及左颈引流管,术后5 d拔除胸腔艾贝尔引流管。术后胸腔引流总量100~500(300±100)ml。全组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乳糜胸、胃排空障碍发生;8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4例出现肺部感染者,予以抗生素治疗后,均治愈后出院。术后住院时间8(6,8)d,常规进半流质饮食后出院。全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鳞癌,术后病理学分期为T1~3N0~1M0期。34例患者术后随访60(40,75)d,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单孔腹腔镜联合胸腔镜行食管McKeown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较好,是一种可供选择的食管微创术式。

  • 标签: 腹腔镜 单孔 胸腔镜 食管癌 食管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潮气量双肺通气辅以二氧化碳气胸在胸腔镜下食管根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2至9月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腹腔镜食管根治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不同潮气量组(V1~V3组,n=60)。胸腔镜操作期间,V1~V3组潮气量分别为4、5、7 ml/kg。3组患者均经口插入单腔气管导管,持续人工CO2正压气胸,CO2压力为10 mmHg(1 mmHg=0.133 kPa),采用双肺通气,频率均为20 次/min。记录胸腔镜操作前(T1)、胸腔镜操作开始后30 min(T2)、胸腔镜操作结束即刻(T3)、胸腔镜操作结束后常规双肺间歇正压通气后3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别在T1、T2、T3、T4监测动脉血气;记录患者苏醒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记录患者中肺萎陷情况。结果T2时V1组患者MAP值为(81±10)mmHg,高于V2组、V3组的(69±7)和(71±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70,P<0.05);T2时V1组患者HR值为(83±7)次/min,高于V2组、V3组的(68±6)和(71±7)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60,P<0.05);T2时3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分别为(262±16)、(249±16)和(241±20)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29,P>0.05);T3时V3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46±5)mmHg,低于V1组、V2组的(63±9)和(62±1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90,P<0.05);T3时V3组患者pH值为(7.35±0.04),高于V1组、V2组的(7.28±0.04)和(7.3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09,P<0.05);V3组患者肺萎陷满意率为57.1%,低于V1组、V2组的94.7%和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601,P<0.05);3组患者苏醒及意识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1.020、1.110,均P>0.05)。结论5 ml/kg潮气量双肺通气辅以二氧化碳气胸在血流动力学、手术野暴露方面具有优势,更适合作为胸腔镜下食管根治呼吸管理的适宜剂量。

  • 标签: 潮气量 胸腔镜 食管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