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8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初叶,晚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公布教育宗旨,强化国家对教育的管理,统一对各类人才的培养要求.1912年,民国建立后,于承继这一传统的同时,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而代之以资本主义内容,且首倡美育,从而为此后中央政府运用教育宗旨手段端正教育方向、规制教育行为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清末 民初 教育宗旨 资本主义 教育内容 人才标准
  • 简介:晚清民初政权更迭导致了教科书的变革.把教科书作为一种比报刊更具影响力的传播媒介,讨论了教科书出版与学生社群兴起的关系,从晚清的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内容角度,对一些常见的观点进行辨析,论述了晚清民初教科书的变革如何为五四学生运动提供了知识准备.

  • 标签: 晚清民初 教科书 变革 学生社群 五四运动
  • 简介: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宽广,且各地民情不一,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众多而又极具特色的民商事习惯,与国家成文法一起规范着各类民事和商事行为。为因应民商事立法和裁判的需要,近代中国曾开展了两次全国性的大规模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取得宏富成果,为制订民商事法律、促进民商事裁判提供了参考依据,成为中国法律近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厚重一笔。

  • 标签: 民商事习惯 晚清明初 调查
  • 简介:晚清民初书法领域经历着激烈的碑帖交战。以“三翰林一圣人”为代表的清廷遗臣中诸多书家聚集青岛,使青岛书坛呈现出的繁盛景象可谓是这一历史现象的缩影。“三翰林”即王垿与刘廷琛、吴郁生三人,书法观念以二王为宗,风格工谨细致、秀丽典雅。表现出这一书家群体对帖学经典的重视和传承。“圣人”康有为则是碑学领袖,他的碑派书法呈现出超越前人的“新理异态”。晚清民初青岛书坛呈现出的审美取向多样化,凸显了晚清书法传统帖学观念与逐步介入的碑学意识并行发展的真实状况。

  • 标签: 晚清 青岛 书法艺术 “三翰林” “一圣人”
  • 简介:在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模块中,有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贴近实际,生动鲜活,又富有情趣,是了解人类历史演进的独特视角,符合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以人教版为例,在必修Ⅱ第五单元用三节课叙述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重大变迁,包括了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交通工具与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变迁等不同方面。

  • 标签: 社会生活变迁 现代化视角 整合知识
  • 简介:由于共同受到中英禁烟条约十年期限的制约,清末民初的禁烟运动实为一个连续的过程。但毕竟改朝换代,清末禁烟运动与民初禁烟运动又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本文着眼于民初的禁烟运动,力图勾勒其从高涨走向低落以至逆转的历史过程。

  • 标签: 禁烟运动 清末民初 相对独立性 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一 禁烟措施
  • 简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除制定和颁布了一部分特别重要的法律和法令外,基本上仍然援用了清末法律。北京政府时期仍然继续援用清末的许多法律,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完整的立法活动,最终形成“六法全书”的立法体例,援用清末法律才大体结束。

  • 标签: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北京政府 援用 清末法律
  • 简介:程朱理学是传统儒学中的重要派别,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于官方哲学的显赫地位。清朝初年,程朱理学一度被统治者大力提倡,但很快被考据学所压倒,跌入低谷。嘉道以后,清王朝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再度倡导理学,以至在咸同年间出现理学复兴的局面。晚清理学分为理学主敬派和理学经世派,继续受到清王朝的支持。理学经世派标榜“义理经济合一”,影响了当时的政风、学风,给晚清理学打上时代的烙印。理学对晚清社会的影响不仅及于政治、学术,而且还及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其历史作用不容忽视

  • 标签: 程朱理学 晚清社会 理学经世派 曾国藩 理学主敬派
  • 简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晚清货币改革进行探究,晚清货币改革具有两种特点:一是天朝心态在与“西学”碰撞中由强渐弱;二是货币改革随经济发展由弱增强,.但晚清货币改革最终因天朝心态影响而失败。这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金融国际化寻求历史渊源,以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优化民族的币制意识提供参考。

  • 标签: 天朝心态 银元 铜元 货币改革
  • 简介: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领略了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力。为了摆脱困境,维护大清帝国的尊严,奕忻和曾、左、李等人发起了旨在“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为了培养能胜任洋务发展的人才,洋各派萌发了派人出国留学的想法,这与容闳的教育报国计划一拍即合,最终促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这次大规模公费出国留学。

  • 标签: 洋务运动 出国留学 富国强兵 容闳
  • 简介:满清以前,中国从没有过国歌。十九世纪末,清政府与各国交往日多,许多场合没有国歌可唱,有失天朝体统。光绪年间,曾以外国歌曲谱填了一首歌,以代国歌:

  • 标签: 国歌 晚清 十九世纪末 光绪年间 清政府 天朝
  • 简介:"教育救国"是近代具有先进思想的社会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提出的一种改革主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引起社会的各方面的变化.它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功能和个人价值取向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教育的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 标签: 教育救国 现代化 国民素质
  • 简介: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中,无锡的城市发展具有代表性意义。其中,自开商埠活动是无锡近代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典型事件,开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奠定了现代化的基础。但是政治动荡、战争摧残以及无锡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开埠有首无尾,难逃大部分自开商埠无疾而终的命运,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启示。

  • 标签: 无锡 自开商埠 城市化
  • 简介:当我们翻开词典看用“凤”构成的词语之时,感觉自己像是回到了一个天真烂漫而又雍容华贵的时代。百鸟朝凤、有凤来仪、龙飞凤舞、鸾凤和鸣、凤凰于飞、龙凤呈祥、凤求凰等等,是如此的吉祥和美,还有一种绚丽和热闹在里面;凤冠霞帔、钗头凤、凤辇、凤驾、凤池、凤藻则含有华美的气息;凤德用来比喻盛德;而凤仙花、凤尾竹、凤梨、洋金凤、凤凰树、凤尾鱼、凤尾蝶,这些花鸟鱼虫的名字,因为用风命名,竟然有了飘飘仙气。这些词语里,既有皇家的威仪,也有平常百姓家世俗的喜庆。

  • 标签: 民初 凤仙花 凤凰 霞帔
  • 简介: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女子教育发展的演变历程.作者认为,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热情支持、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以及先进妇女的积极努力,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比清朝末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由于传统的积弊太深,近代中国的女子教育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缺陷.

  • 标签: 清末民初 女子教育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中华民国 教育发展
  • 简介:递铺,也叫急递铺,是我国古代传递普通公文的组织。在殷商时期称驿站,周代用车时称马口,用马者则称驿。存秋时十里设驿,秦则五里设邮,十里置亭,故有“十里长亭”之说。汉则三十里设驿或传,店复于水路设驿。宋每十里或二十里设邮铺。元代驿传称站赤。明有水陆驿、递运所、急递铺。清废递运所,仍置驿站。递铺至清末民初兴办新式邮政后逐渐衰落直至被废止。

  • 标签: 重庆 铺递 清末民初 公文传递
  • 简介: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起步于清朝末年,在清末民初的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其规模、形式、内容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教育的观念完成了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重视应用科学向普通教育范畴内的纯粹科学之教育的转变;科学教师队伍经历了从洋教员向留学生乃至本土培养的毕业生的转变;留日潮对普及科学教育所需的大量科学教师的培养以及对科学教材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的源头和起步阶段的梳理,使我们比较清楚地看到了当时西方近代科学教育如何与中国传统的教育碰撞和融合,为当前我们进行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

  • 标签: 科学教育 历史 清末民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