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交通肇事逃逸以行为无价值为核心和思考起点的进路,不仅导致了交通肇事基本罪刑单位与逃逸罪刑单位的割裂,而且影响了刑法目的的贯彻,不利于被告人的刑事推定推动实务中"唯行为论"与行为无价值的内在逻辑契合;同时行为无价值论也为"唯行为论"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刑法对交通肇事罪的规定是沿着结果无价值进路进行的,故不应将行为无价值理论作为逃逸的正当化根据,不应破坏交通肇罪刑法理论的体系性。

  • 标签: 刑事推定 行为无价值 交通肇事 法益保护 肇事逃逸
  • 简介:在刑法教义学中,如何通过法律解释方法达成刑法的公正性与法益的安全性,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刑法的逻辑方法的正确运用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刑法逻辑方法包括形式逻辑方法和实体逻辑方法。在认定犯罪的时候,要进行形式逻辑判断和实体逻辑判断。形式逻辑的判断侧重于对法条的形式特征的界定,尤其是涉及对法条之间逻辑关系的确定。而实体逻辑的判断则偏向于对法条的实质内容的界定,尤其是对法条的内容进行价值考量。

  • 标签: 刑法教义学 逻辑方法 形式逻辑方法 实体逻辑方法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体系决定了当前我国文化生产中资本存在的样态及其运动逻辑。一方面需要引入资本来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产出规模,以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急剧增长的文化消费需要,另一方面资本自我增殖的逻辑若不加以约束和控制,又可能会消解社会主义文化解放人、发展人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文化商品的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二重性要在平衡中实现超越,处理好市场需求与文化价值使命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平衡资本逻辑与文化生产的相关制度供给入手,实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文化生产对资本的驾驭、导控,直至超越。

  • 标签: 资本逻辑 文化商品 文化价值 文化生产 逻辑悖论
  • 简介:行政诉讼类型法定化后,日本长期奉行抗告诉讼中心主义,当事人诉讼地位不彰。随着现代行政争议类型的多样化,以灵活解释“处分性”、扩张抗告诉讼对象范围救济国民权利的“处分性扩大论”牺牲了学理的自洽,造成了理论与制度实践之间关系的紧张。“当事人诉讼活用论”主张纯化行政处分概念,通过重新划定抗告诉讼与当事人诉讼的适用范围应对现代行政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并倡导在日本恢复实体公法观念。该理论既实现了充分保障国民权利的宪法要求,又兼顾了理论与制度实践的关联,因而获得了立法肯定。考察该理论的提出背景、学界争议以及立法肯定过程,对提升我国行政行为法研究水平、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标签: 诉讼类型法定化 当事人诉讼活用论 抗告诉讼中心主义 处分性扩大论
  • 简介:如果严格按照库恩对'范式'的界定,那么很难说当下中国法学研究的'法教义学''社科法学'路径就是两种不同的'范式'。在各自都缺少更多更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前,如果不做细致的学术积累,而过早地落入意义并不大的争论之中,并不会对中国法学的发展产生更积极的影响。在社科法学的一面,还是很有必要将视野放宽,尽量能在国际学术的视野下讲好中国的个案。另外,也要警醒社科法学研究进路所可能产生的一些后果。

  • 标签: 社科法学 法教义学 比较 作品
  • 简介:劳动关系乃是既具有契约性、协作性,又具有组织性、隶属性与伦理性等基本特质的社会关系,劳动立法应当要反映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应然要求和法权关系.劳资双方除了存在现实经济利益关系外,还有着客观伦理规范要求.劳动立法实质上是将劳资双方按照蛆织共同体所应承担的伦理责任转化为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转化为指引双方行为的法律规范.立法者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法指引,以建构劳资伦理法律关系为立法目标,引导用人单位建设民主文明、平等公正、敬业诚信、友善和谐的企业文化.

  • 标签: 劳动关系 劳资伦理 劳动法 法治
  • 简介:美国学者络徳睦教授的大著《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与现代法》,通过对公司/家族法、治外法权与排华法案、驻华法院与会审公廨等论题的深入解析,展现并反思法律东方主义的生成、发展及其背后的动因。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包括中国在内)常常来自于他们的东方主义“塑造”,并由于其塑造的特殊目的以及中西文化间的巨幅鸿沟,塑造出来的产品千差万别甚而相互抵牾。法律东方主义不仅是西方人的倾向,也深刻影响着百年来中国人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在学术研究及制度实践上均呈现出“自我东方主义”与“自我殖民”的现象。研究中国传统法律以及进行中西法律比较,走出东方主义与自我东方主义是当务之急,须得首先在态度上抛开这些主义和偏见,其次在学术上以“入乎其内”为前提与基础,以“出乎其外”为进阶与指归。

  • 标签: 法律东方主义 中西法律交通 中西法律比较 自我殖民
  • 简介: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没有任何制定法依据,相关规则散见于我国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内部规章中,仅概括规定其受案范围为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使职权或不履行法定职责行为。就现实案例实证分析,现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较为集中体现为行政不作为。为推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健康发展,需要通过规则建构和体系解释来明晰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在受案范围界定的标准选择上,应当兼顾行为标准和利益标准;在受案范围界定的路径选择上,应当结合《行政诉讼法》和《环境保护法》厘清和解释肯定式的概括与列举规定,细化否定式列举以规范排除事项。

  • 标签: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受案范围 规范解释 体系展开
  • 简介:合作治理系统的演化首先需要在理性的博弈竞争中培育积极的合作行为,在竞争逻辑主导的环境中生成合作的逻辑,实现初级合作治理。而后,合作治理系统的演化将指向高阶合作治理,其目标是使合作常态化、开放化和行动化。虽然通过共同利益和博弈情境等制度设计能够在参与者数量较少时生成合作,然而随着高阶合作治理的去主体化现象产生,大量行动者涌入了社会治理领域,此时在制度化的治理已无法继续为如此众多的参与者提供合作的保障,需要去除制度之于行动的优先性,将合作治理放置在行动的框架下,才能够使社会治理系统输出治理服务的能力与后工业化进程中社会表现出的复杂性相契合。

  • 标签: 合作治理 系统演化 博弈 行动 制度
  • 简介: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不通向资本市场的经济合作方式,高度的意思自治是其基本特点。我国有限责任公司法所存在的行政管理性、选择性条款严重缺失、企业管理开放性不足等特点成为制约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的制度性因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的进一步推进,有限责任公司法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与有限责任公司法的封闭性相一致,进一步加强有限责任公司法的私法性、实现公司治理的契约化和公司管理的竞争性正是有限责任公司法需要实现的三个基本点,也是有限责任公司法要完成其使命需要具备的三个基本属性。

  • 标签: 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治理 公司契约
  • 简介:李开元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经常四处走访,探查历史遗迹。在李开元看来,十几年关在书斋里的经验,让他离真实的历史越来越远。“历史是过去,在时间中消失,可在空间中还有遗留。你只有亲眼看到那些古迹,才会感受到历史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文物、遗迹既属于古代,其实也属于今天。”

  • 标签: 历史遗迹 真相 秦朝 逻辑 侦探
  • 简介: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党的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明晰的逻辑思路:在根本原则上主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及社会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是其现实依据,"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其主要任务,建设社会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其目标方向,中国共产党是其推进力量。新时代党的社会建设思路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聚焦政权"为什么人的问题",在主线、出发点、主题、演进方向以及主体上形成了系统的逻辑架构。

  • 标签: 社会建设 民生 社会治理 新时代
  • 简介:无罪推定原则所持的一元论标准导致其存在证明逻辑矛盾、人权保障法理相悖以及违背实务等问题,无论是学者早先提出的推定,抑或是学者为了修正无罪推定而提出的假定,均未能跳出一元论的逻辑框架,其存在的理论缺陷也是其在司法实务中遭到办案人员抵制,从而未能有效起到保障人权作用的根本原因。应当摒弃一元确定性和一元可能性标准,还原客观现实,建构二元可能性标准,同时,确立罪行待定原则的法律地位,以此,保证人权保障理念在司法实践中有效地贯彻实施。

  • 标签: 无罪推定 人权保障 一元论 罪行待定
  • 简介:金融信托的交易模式包括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资产收益权融资、信托受益权融资等,其演进的背景与路径成为整个中国式信托生态演化的一个缩影。金融信托创设了不同类型的交易模式,其法律结构与交易实质以及金融创新的法律边界,引发诸多争议,亦体现了金融与法律的不同视角。梳理金融信托交易结构的演进,回应真实、复杂、多样态的金融现实,从立法规制、司法介入与市场博弈的视角,探究金融交易的秩序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金融信托 交易模式 制度演进 法律逻辑
  • 简介:党内问责制是党内自我监督和完善的重要制度,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党内问责制作为一个制度性体系,它的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依赖于构成要素。确定谁来问责,保证问责主体的独立性;明确对谁问责,坚持问责对象的关键性;理清问责什么,增强问责内容的系统性;把握怎样问责,提高问责过程的规范性;明晰为何问责,增加问责结果的有效性。党内问责制需要在完善问责主体、对象、内容、过程、结果的基础上,立足实践,不断发展创新。

  • 标签: 党内问责 制度逻辑 实践特征
  • 简介: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外交重现实而轻理想。从都铎王朝开始到最近的英国脱欧,“孤立主义”是英国外交的一条主线,具有与生俱来的特点。“孤立主义”是一种可进退的外交理念,只要不涉及英国的重大利益,就尽可能保持在欧洲之外,英国愈是强大,“孤立主义”愈发明显,并成为试图控制欧洲局势乃至世界局势的一种手段。英国的孤立主义不是理想主义外交理念的体现,而是交织于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之中。英国脱离欧盟是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思想的涌动。

  • 标签: 英国外交 欧洲 孤立主义
  • 简介: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李大钊民生思想是在完成反帝反封的近代民主革命的实践中和怎样实现无产阶级及劳苦大众"自由全面发展"的思考中逐步形成的。研究李大钊民生思想,厘清其理论来源和主要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还能够为当前我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 标签: 李大钊 民生 社会建设
  • 简介:本刊讯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党委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历经两个多月精心筹备的“强根铸魂筑堡垒——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党支部建设工作展”于9月26日在上海图书馆隆重开幕。

  • 标签: 党支部建设 信息化系统 上海市 经济 信息化工作 上海图书馆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把党的自身建设与党的事业高度统一,以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总结习近平党建思想逻辑,那就是"围绕中国梦抓党建",通过"一条主线和七大建设"落实党建,以"‘三型’执政党建设破解执政的历史周期律"来检验党建思想。习近平党建思想最终凝练为"11715"逻辑模式,即围绕一个目标、贯穿一条主线、谋划七大建设、实现一个结果、彰显五个统一。

  • 标签: 习近平 党建思想 党的建设 中国梦
  • 简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1921年诞生以来就一直保持着先进性和革命性,而这种独有的特质则是世界上其他政党所无可比拟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治国理政的战略重心,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斗争实践中,进一步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前推进,并逐步形成了"党要管党,治国必先治党""制度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管党治党,必须常抓不懈"的治理逻辑。这三大治理逻辑,分别对应着管党治党的必要性、从严性和长期性,集中体现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管党治党的思想论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于是,伴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我们最终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四个伟大"的著名论断,其中党的建设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新的伟大工程。这一伟大工程是促使我们党永葆磅礴凝聚力、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自胜之基,因而须臾不可偏废。

  • 标签: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制度治党 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