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3 个结果
  • 简介:低聚半乳糖是一种具有天然属性的功能性低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效。本文介绍了低聚半乳糖的生产技术和生理功能,对低聚半乳糖的传统及新型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低聚半乳糖 功能性低聚糖 生产技术 生理活性 应用
  • 简介:本文介绍了超临界萃取技术在食用天然色素研发中的应用现状,对近十年来超临界CO2萃取天然色素的研究报告做了统计,重点介绍了辣椒红素、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玉米黄色素等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研究进展.

  • 标签: 超临界CO2萃取 天然色素 进展
  • 简介:1方便面的营养情况在2005年FIC的会议上,汇香源就《方便面营养化和实用新技术》作了专门的技术报告,提出:方便面就是方便食用的面条,推动面条的营养化,已成为众多厂家、消费者与科技工作者首要的任务与方向。方便面是主食食品的工业化产品,实现营养化是最终的目标,应贯彻谷豆互补、谷肉互补、谷莱互补的健康营养理念,弥补小麦面条在营养方面的缺点,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营养的合理需求。

  • 标签: 工业化产品 制备技术 营养化 方便面 呈味 应用
  • 简介:本文为质谱技术研究现状作一综述,着重介绍了ESI、MADLI两种关键的电离技术以及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对未来予以展望。

  • 标签: 质谱 ESI MALDI GC/MS LC/MS
  • 简介:为最大程度地控制我国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食源性疾病监控技术研究"于2001年被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食源性疾病监控技术研究"项目建立了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分析了1992年至2001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对2002年部分个案进行了监测与分析.在常见食物病原菌DNA指纹图谱技术研究,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建立了鸡蛋中沙门氏菌危险性评估模型,对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定量监测与危险性评估.建立了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该研究将有效地提高我国食品卫生监督检测系统对食物中毒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和鉴定水平,为全国的系统监测提供技术支撑,为缩小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控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科学地监控食源性疾病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政府及国际食品法典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依据.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危险性评估 监控技术 中国 监测数据库 信息系统
  • 简介:以胡萝卜及甘薯的原浆、牛乳为乳酸菌的发酵基质,经加工处理、调配后进行乳酸发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适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牛乳用量为75%,甘薯浆与胡萝卜汁的体积比为2:1,糖用量5%,前发酵温度为40.5℃,前发酵时间为7.5h,接种量为5%时,制得的胡萝卜、甘薯发酵酸奶的凝乳状态、口感、色泽、风味最好。

  • 标签: 甘薯 发酵技术 酸凝乳 金笋 保健 发酵基质
  • 简介:以麦芽、糙米、废弃啤酒酵母为原料,采用生物技术富集γ-氨基丁酸,定向降解生成所需要的糖原和蛋白原,通过一定的配比研究,控制美拉德反应,然后采用连续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开发功能性麦精。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淀粉酶、蛋白酶定向酶解麦芽的参数,确定蛋白酶的添加量为0.2%、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h以及淀粉酶的添加量为0.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h;研究了通过促进糙米中谷氨酸脱羧酶的活性富集γ-氨基丁酸,确定添加VB6以及硫酸钙提高γ-氨基丁酸含量;研究了促进啤酒酵母自溶的条件:pH6.0、食盐添加量0.8%、50℃条件下提取4.5h。

  • 标签: 功能性麦精 麦芽 糙米 啤酒废酵母 Γ-氨基丁酸
  • 简介:实验以苦瓜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适当的甜味剂、酸度调节剂等,研制出风味独特的苦瓜清凉饮料。并且研究了加工工艺、护色液、包接剂以及稳定悬浮剂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多次实验得到了产品的最佳工艺技术参数和配方。

  • 标签: 苦瓜 清凉饮料 加工工艺
  • 简介:食品的低热量化是当今世界食品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因此低热量冰淇淋逐渐成为国际冷饮市场的消费热点.本文综述了现代分析技术(高效液相色谱、质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在低热量冰淇淋研究中的应用,涉及到低热量冰淇淋功效成分的检测、质构分析、流变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 标签: 低热量冰淇淋 现代分析技术 质构分析 质构仪 流变学特性 食品
  • 简介: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葡萄子油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最佳条件为:30MPa,温度45℃,时间1.5h,提取率可达14%。葡萄子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

  • 标签: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 葡萄子油 亚油酸 压力 温度 时间
  • 简介:植物甾醇是一类具有独特生理活性的天然物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主要来源于植物油脂中。常规的甾醇制备工艺存在产品收率低、溶剂消耗量大、回收困难的缺点。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液-液分离技术,具有操作温度低、分离效率高、溶剂消耗少等特点。本文采用分子蒸馏技术,通过二次蒸馏对米糠油中植物甾醇的纯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考察蒸馏温度、进料速率和刮膜转速三个工艺参数对重相中植物甾醇含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预热温度60℃和冷凝面温度为10℃,进料速率为2mL/min以及刮膜转速为250r/min的条件下,一、二级蒸馏的最佳蒸馏温度和压力分别为80℃、50Pa和160℃、1Pa。在此工艺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植物甾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甾醇含量由原料油中的3.15%提高到了61.37%。

  • 标签: 分子蒸馏 米糠油 植物甾醇 分光光度法
  • 简介:食品安全是当今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各国政府、相关国际组织、学术机构研究的热点。灵敏、快速、安全、经济是当前制约食品安全检测的瓶颈,结合现代科技最新成果之一的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将是食品安全检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纳米技术及其材料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和应用,并对该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纳米技术 食品安全 检测
  • 简介:FIC2013秋季展在广州成功举办之后,根据全行业广大会员和参展商的要求,2014年第十四届全国秋季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FIC2014秋季展)将于2014年11月12日~14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展馆举行。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博览中心 展览会 秋季 国际 武汉
  • 简介:0 前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的品种、品质、风味、口感、营养成分等日益被消费者所关注。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近年来食品冷加工技术飞速发展,大大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随之,食品冷藏链中解冻这一环节也受到部分企业,特别是冻品深加工企业的重视。解冻,是冻结的逆过程,是将冻结中形成的冰晶融化成水。在传统的解冻方法中,如空气解冻(静止空气、流动空气、加湿空气、加压空气等)、清水解冻(静止水、流动水、喷淋水)、真空低温解冻、溶液浸渍解冻(盐水溶液、乙二醇等)等,冻品均处在温度比它高的介质中,介质能量传递给食品,表层的冰首先融化,之后逐步向中

  • 标签: 食品解冻 新技术 非热技术
  • 简介:FIC2018FIC2018展即将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迎接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名专业观众。本届展会将在原有四个展馆的基础上,新增加一个WH馆,即五个展馆,展出总面积将达到116000平方米。展会将划分成三大板块五大展区;展会将举办高规格的院士论坛;高水平的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中日韩美法规标准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展会重要活动。FIC2018展将以更大的规模和超高的影响力再次让全世界瞩目!

  • 标签: 会展 FIC2018)2018 配料展览会 生产应用技术 食品添加剂 新技术发布会
  • 简介:FIC2018展将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迎接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名专业观众。本届展会将在原有四个展馆的基础上,新增加一个WH馆,即五个展馆,展出总面积将达到116000平方米。展会将划分成三大板块五大展区;展会将举办高规格的院士校长论坛;高水平的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中日韩法规标准高峰论坛和一系列展会重要活动。FIC2018展将以更大的规模和超高的影响力再次让全世界瞩目!

  • 标签: 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 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技术展示会 会展中心 上海 高峰论坛 专业观众
  • 简介:目的以两种同位素内标建立同时测定酱油中4种氯丙醇的GC-MS方法.方法试样中加入稳定性氘代同位素内标,采用硅藻土Extrelut(R)NT进行基质固相分散萃取结合固相萃取净化酱油试样,经七氟丁酰衍生化后,在DB-5毛细管柱中经程序升温得到良好的分离,用选择离子储存(SIS)定量.结果各个氯丙醇在进样量为20~500p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3-氯-1,2-丙二醇(3-MCPD)、1,3-二氯丙醇(1,3-DCP)和2,3-二氯丙醇(2,3-DCP)的定量限分别为0.003、0.005和0.005mg/kg;3种浓度水平下加标重复测定6次,回收率分别为98.8%~115%、75.0%~119%和93.6%~132%,精密度分别为6.99%~16.2%、3.80%~9.25%和7.07%~10.4%.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特异性,满足了酱油样品中痕量氯丙醇的分析要求.

  • 标签: 稳定性同位素 稀释技术 GC-MS法 测定方法 酱油 氯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