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跟随全球规则,许多行业(例如,建筑和装饰,机动类和电子)产品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需要进行监测。检测VOC的经典方法是热解析(TD)-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对于非科学家来说,该方法产生的复杂数据令人生畏,难以解释而且比较耗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里设计了一种特殊软件,可以从复杂的GC-MS数据中方便地鉴定目标化合物,如产品辐射图中的目标组分。

  • 标签: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数据处理软件 GC-MS 复杂样品 鉴定 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处理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深度学习方法在各种医学图像应用中取得了优异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专家级医生的水平。本文首先简述深度学习模型的基本原理,尤其是监督学习算法中的各种神经网络,然后总结它们在医学图像分类与识别、定位与检测、分割、配准与融合等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医学图像处理深度学习方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 标签: 深度学习 医学图像处理 监督学习 神经网络
  • 简介:目的研究颅电极脑电图监测技术在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应用价值并予以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监测、颅电极脑电图监测以及脑脊液检查。分别比较两组脑电图异常率情况以及癫痫样放电现象发生率情况。此外,根据患者是否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分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40例,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70例。以脑脊液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敏感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度。结果颅电极脑电图监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轻度异常率为0.00%(0/110),明显低于常规脑电图组的10.91%(12/110),而脑电图重度异常率与癫痫样放电现象发生率分别为46.36%(51/110)、56.36%(62/110),均明显高于常规电脑组的25.45%(28/110)、16.36%(18/11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脑电图监测诊断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真阳性以及真阴性人数占比均明显低于颅电极脑电图监测,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脑脊液检查为金标准,常规脑电图诊断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57.50%、60.00%、59.09%,均明显低于颅电极脑电图监测的85.00%、84.29%、84.5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颅电极脑电图监测技术应用于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可作为临床治疗预后的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颅内电极脑电图 脑电图异常
  • 简介:深度学习算法现在已经成为医学图像处理的最成功的模型,生成对抗网络将神经网络与对抗训练的思想相结合,已经开始应用于医学图像处理。该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生成对抗网络,回顾了生成对抗网络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包括图像的生成、转换、重建、分割等任务,并对生成对抗网络在智能诊断中的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讨论。

  • 标签: 深度学习 生成对抗网络 图像合成 图像分割
  • 简介:在原子光谱法样品处理时,损失和污染问题不可忽视,为了得到良好的分析结果,使检验数据更具有效性,消除样品处理时损失和污染至关重要。

  • 标签: 原子光谱法 样品处理 损失 污染
  • 简介:实验室科学家用于完成研究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在如今现代化、实验仪器密集的实验室里,每年用于一位科学家和实验室场地的开销可能超过$250000或$120/h。由于完成研究的成本高,而且时间有限,因此需要考虑许多因素来最优化的利用科学家时间。这篇文章以一个实际调查为例讨论了如下因素,包括实验室工作流程,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中的溶剂质量以及如何避免重复性工作,如何使用简单自动化设备来监测实验状态从而除去多步骤和减少工作频率以节省科学家的时间。当将所有小细节纳入考虑范围中时,因节省细碎的时间而对实验成本的节约和实验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潜在影响。

  • 标签: 实验效率 溶剂质量 废液处理 选择试剂 工作时间 费用
  • 简介:过去20年基因组的革命提供给医药公司无以数计的潜在药物靶标。创造强有力的新药来作用这些靶标已经迫在眉睫。然而,大多数“低挂水果”已经被采摘,药物开发因此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新药必须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当新药与现存药物进行比较时。

  • 标签: 个性化医疗 生物标志物 数据分析 集成化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优势
  • 简介:基因枪应用于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随着仪器性能的提升和使用者对于使用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仪器使用者更好的了解基因枪使用及操作的关键因素,对于常见问题能够及时处理。本文介绍Bio-Rad@PDS—1000/He台式基因枪的使用要点,并对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 标签: 基因枪 使用 常见问题
  • 简介:D07系列质量流量控制器被广泛的应用到电子、化工、石油、医药、环保等领域的科研和生产中,当其出现故障时我们要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法,确保生产正常。

  • 标签: D07系列质量流量控制器 故障 处理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针对高度近视眼的白内障患者更有效的术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触式A型超声仪结合第2代理论公式对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进行计算。观察组采用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结合SRK/T公式对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进行计算。分别对比两组术前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术后3个月屈光度术前估计值与术后实际值差值情况、视力分布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不适主诉发生率。结果同一检测方式测量两组患者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以及角膜曲率均高于A型超声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屈光度术前估计值与术后实际值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5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器并联合SRK/T公式对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测量及计算目标屈光度,测量误差较小,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高度近视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 接触式A型超声
  • 简介:反渗透技术是一种高效、易操作的液体分离技术。文章主要介绍了反渗透的分离原理,及反渗透在食品、环境工程、纯水制备、海水的淡化、气体分离方面的应用。最后,简单介绍了反渗透技术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反渗透 原理 应用
  • 简介:安捷伦科技于2009年2月24-26日在上海安捷伦科技分析仪器研制中心举办了"安捷伦微板流控技术及解卷积软件技术研讨会"。为期三天的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石油、石化、食品、环境、商检、

  • 标签: 卷积软件技术 和解卷积 安捷伦科技
  • 简介:自从诺贝尔奖得主Sanger1977年发明双脱氧DNA测序方法后,该测序法已独占商业性的DNA测序技术20年,虽然其不断改善的自动化操作已经大大加速了测序的速度,使科学家们能提前几年完成人类基因组草图测序,并测出了另外几百种生物的基因组,但当前普遍使用的测序仪,一次只能读取1,000个左右的碱基,且DNA样品需要长时间的制备和分析,因而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革命性的技术革新:高速测序技术。本文综述了DNA高速测序技术及DNA高速测序仪器的进展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高速测序技术 DNA 高速测序仪器 基因组
  • 简介:目的:充分理解辅助概念的广义性和特殊性,阐明辅助技术对人类健康的价值与意义,为辅助技术研究,辅助器械开发和应用提供学科认识;方法:从人的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入手展开分析,说明人体物质性的分级表现以及其物质各层级受到各种自然因素或精神因素影响的规律,为物质人体辅助技术研究和器械开发提供思路,提出人的物质性与精神性交集的概念,提示人们在开展辅助技术服务时应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精神因素作用对辅助需求进行综合的合理评级;列举在健康维持、健康促进、健康维护等不同情况下辅助技术实例,说明辅助技术研究需的关注点要明确。结论:我国应大力发展以健康为核心的辅助技术,辅助技术开发要力争做到'充分不过分,有效少失效,关注共性兼顾个性。'的原则。

  • 标签: 辅助 健康 学科 理学原理 产业
  • 简介:神经调控技术作为一种不破坏神经组织的可逆性神经外科疗法,在疼痛、帕金森病、癫痫、强迫症等功能性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治疗上有显著疗效,应用前景广泛。文中介绍了脊髓刺激器、脑深部刺激器,迷走神经刺激器和骶神经刺激器为代表的神经刺激器技术和应用现状,结合脑深部刺激器,迷走神经器和骶神经刺激器的国产化进程,分析了神经刺激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神经调控 核磁相容 闭环调控 远程程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