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在农村养鹅中,雏鹅糊肛是一种多因素、复杂的应激症状,雏鹅常因肛门被粪便堵塞,使雏鹅排便困难,若粪便排不出来,最后则衰竭死亡。如防治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使雏鹅生长、

  • 标签: 发病原因 雏鹅 防治 农村养鹅 粪便 应激
  • 简介:狮头鹅具有体型大、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饲料报酬高、肉质鲜美等优点,人们越来越喜欢饲养和食用,因而一直受到各地饲养者的欢迎。但是,由于1只种鹅一个生产年度(当年5月份至来年4月份),最多只能繁殖20多只雏鹅,致使市场鹅苗经常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而在每个生产年度内,种鹅的死亡率也是很高的,一般在5%-10%,这还只是非病原性死亡。

  • 标签: 死亡原因 狮头鹅 病原性 防治 生长速度 饲料报酬
  • 简介:随着精细化养猪的推广,猪场健康管理也越来越精细化。繁殖障碍性疾病在猪场健康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有必要细细梳理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所有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近年来,随着养殖格局的不断变化,规模猪场成为我国养猪业的主流,规模猪场的管理越来越精细,对影响猪场效益的各种因素的分析也愈加细分。而繁殖障碍性疾病是影响猪场效益的最大因素,本文从规模猪场繁殖障碍疾病发病的原因入手进行分析,

  • 标签: 繁殖障碍性疾病 妊娠母猪流产 猪附红细胞体病 蓝耳病 乳房炎 猪圆环病毒病
  • 简介:许多鸭场的大规模发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这些因素大都是南于发病前后防治措施不当引起的。现在大多数文章重点介绍疾病的诊治过程及结果,往往忽视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对疾病的发生过程及诊治的总结能更准确地找出致病因素,从而在控制疾病的关键环节来加强疾病的防控,降低发病率。

  • 标签: 混合感染 鸭场 病原 致病因素 发病率 共同作用
  • 简介:四、有效控制对策1.猪群水平上控制和稳定蓝耳病(1)正确评估蓝耳病正确了解猪场的蓝耳病稳定状况是控制和减弱蓝耳病影响的基础,Dee等(2003)根据蓝耳病的状况将猪场分为四类:

  • 标签: 猪群 呼吸道 互作 病原 蓝耳病 控制
  • 简介:从广东新兴某鸭场大批发病和死亡的10日龄雏鸭肝、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无血凝性,攻毒1日龄雏鸭能引起100%发病死亡,利用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标准血清进行中和试验、血清被动免疫保护试验、RT—PCR鉴定及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

  • 标签: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 分离鉴定 序列分析
  • 简介:国务院2月3日在京召开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在会上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政治的高度,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和

  • 标签: 中国 高致病性禽流感 防治工作 三个代表 疫情控制 预防
  • 简介:1母猪难产原因1.1老母猪年老体衰,内分泌不足,子宫收缩无力。1.2缺即母猪缺乏运动,造成胎位不正。1.3过即母猪过肥、过瘦,或母猪产仔太少,胎儿发育过大。母猪过肥易造成产道狭窄,过瘦则体弱分娩无力。1.4近即近亲繁殖,造成胎儿过大或畸形,不能顺利通过产道。

  • 标签: 母猪难产 助产技术 原因 子宫收缩 胎位不正 胎儿发育
  • 简介:疫苗的免疫程序对疾病的防控效果有较大影响,本临床试验通过科学调整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弱毒疫苗(TJM-F92株)在某规模化猪场中的免疫方案,使得猪的育肥期成活率有显著提高,免疫的安全性也得到提升,猪群健康度明显好转,对此笔者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对广大养殖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 标签: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弱毒疫苗 TJM-F92株 规模化猪场 临床应用 分析
  • 简介:实际生产中,哺乳仔猪的死亡率在猪场内是最高的。在正常生产状况下,死亡率可以差别很大(从1%~15%),而在母猪健康状况差或管理混乱的猪场,仔猪死亡率可能更高。当然,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母猪的原因,又有仔猪的原因,但更多的是饲养管理的原因,应该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 标签: 死亡原因 哺乳仔猪 生产状况 饲养管理 死亡率 健康状况
  • 简介:有些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体成熟后不发情,初产母猪、经产母猪断奶后发情间期延长或屡配不孕,此现象除生理畸形外,称为母猪不发情。

  • 标签: 母猪 不发情现象 病因 预防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