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4 个结果
  • 简介:研究杂交早期花(P1)和晚期(P2)基因型的紫罗兰开花期(FT)的遗传。FT在F1、P2和BC1一代的产生说明一个附加的早熟等位基因的遗传控制,尤其是在重瓣花植株中。单瓣花开花时间比重瓣花早,而且平均值都在各自的亲本品系中,然而单辦花和重瓣花花期的早晚差别在于。早期花(P1)相差16天,晚期花相差6天。通过分析F3品种的平均值说明花瓣的重迭导致花期的推迟具有遗传。现讨论紫罗兰品种栽培育种的结果。

  • 标签: 紫罗兰 重瓣花 开花时间 遗传性 单瓣花 等位基因
  • 简介:本文利用11个微卫星多态位点检测东北林蛙(Ranadybowskii)的遗传多样和种群遗传结构。6个东北林蛙种群的75个个体分布于中国的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11个位点在所有种群中得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10个不等,平均5.6个;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72,属于中度多态。基因分化系数(FST)分析表明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的种群间遗传分化显著(P〈0.001),基于Nei'sDA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树和AMOVA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准确。因此,建议将分布于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东北林蛙划分为两个单独的管理单元加以保护和管理。

  • 标签: 东北林蛙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管理单元 微卫星
  • 简介:竹类植物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密切相关,对其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分子标记是基因型的特殊的易于识别的表现形式,它是生物分类学、育种学、遗传学和物种起源与进化等研究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本文综述了几种常用的DNA分子标记(RFLP、RAPD、AFLP等)在竹类植物种质资源鉴定、分类、亲缘关系、遗传多样和起源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进一步展望了分子标记在濒危竹种保护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竹类植物 遗传多样性保护 应用 DNA分子标记 种质资源鉴定 多样性研究
  • 简介:简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原理和特点,概况了分子标记在竹类植物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竹类植物遗传多样研究的应用与前景。

  • 标签: 竹类植物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 简介:毛白杨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乡土树种,从“六·五”开始就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研究的树种,分别在基因资源收集保存、无性系选育、回交和多交育种、三倍体育种、快速无性繁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毛白杨 良种选育 回交 多交 三倍体育种 无性繁殖
  • 简介: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与植物纤维素合成有关的纤维素合成酶基因导入喜树体内,并对影响遗传转化效率的几个因子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有效的喜树遗传转化体系。采用预培养的外植体在OD600(0.5)的农杆菌菌液中侵染10分钟,外植体与农杆菌侵染后在再生培养基上与农杆菌共培养三天,然后转入筛选培养基,获得了最佳的转化效率。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UGPase基因已经整合到喜树的基因组中。在最佳的转化条件下获得了6%的转化效率。这个转化系统对于利用遗传转化对喜树进行遗传改良是非常有意义的。

  • 标签: 遗传转化 喜树 UGpase基因
  • 简介:对河北、河南、山东、甘肃的4块毛白杨无性系测定林中约100个无性系进行了木材基本密度的测定,对木材基本密度在地点和无性系间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白杨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平均值为0.4363g/cm3,木材基本密度在地点和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木材基本密度的无性系重复力为0.82~0.91,属于受遗传控制较强的材性状.对生长和材的相关研究表明,木材基本密度与生长性状(包括胸径、树高和材积)一般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不同地点上表现为不同的正或负的相关关系

  • 标签: 毛白杨 木材基本密度 遗传变异
  • 简介:采集厚朴7年生种源试验林13个种源,每种源15个单株共195份树皮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测定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结果表明:厚朴酚、和厚朴酚、厚朴酚类总量、厚朴酚/和厚朴酚比值等品质性状在种源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小凸尖型的鄂西种源酚类含量最高,凹叶型的庐山种源最低。4个厚朴质量性状均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其种源遗传力为0.8342~0.9871,且呈经向为主,经、纬双向地理变异。从中选出了鄂西五峰、恩施和鹤峰3个优良种源和10个优质单株。表6参9。

  • 标签: 厚朴 种源试验 厚朴酚 和厚朴酚 地理变异 种源选择
  • 简介:对10年生火炬松半同胞家系的生长性状测定表明:火炬松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在家系间差异显著,火炬松家系的生长形状主要受中等遗传力所控制,参试家系性状在各试验点的变异系数差异明显,材积的变异系数在7.90%-17.13%。通过育种值法最终筛选出5、16、18、6和8号等5个速生家系。

  • 标签: 火炬松 遗传变异 速生家系 选择
  • 简介: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选择了26个17年生红松种源实验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木材材质性状和生长性状的调查。材质性状包括解剖学性状和物理学性状。解剖学性状测试指标包括,管胞长度、管胞直径和管胞壁腔比。物理学性状指标测定了: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生长轮密度。生长性状方面调查了树高和胸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材质性状和生长性状指标在种源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同时证明各项材质性状均受一定的遗传效应控制;红松的生长性状指标在不同种源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变异,红松的树高和胸径也受遗传效应的控制;但是,多数材质指标表现为一定的以经向为主的地理变异规律,而红松的生长性状指标如树高和胸径均呈现出一定的纬向变异规律,无经向变异规律。图2表5参6。

  • 标签: 红松 种源 材质性状 地理变异 遗传变异
  • 简介:经对5年生杉木无性系试验林中36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材积3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且有较高的重复力和中等变异系数;生长性状间有较密切的遗传相关关系,以生长性状为基础,初选出6个较速生的无性系,其平均材积对照比较,现实增益为92.08%,遗传增益为71.34%。

  • 标签: 杉木 无性系 生长性状 遗传变异 遗传增益
  • 简介:近年来,林木遗传育种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围绕高产、优质、抗逆和适应强的高世代林木育种进程不断加快;以常规育种为基础,利用生物技术迅速崛起的基因工程,进行无性系育种和元系林业;在育种方法和方式上,注重时空优化效应;在良种繁育上,加速种子园的换代提级。本文仅涉及当前国外林木育种几项发展趋势,结合国内林业现状与发展规划,提出未来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刍议。

  • 标签: 林木育种 育种资源 时空优化效应 定向培育
  • 简介:许多不同的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持续增长,生物技术是其中最重要和最有前途的方法.因为生物技术不仅可以增加生产力,而且在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中起重要作用,应用生物技术可以生产高产、优质、高抗性和无病植物,同时也可以提高育种效率和促进食品的工业化生产.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是目前生物技术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例子之一,由此而产生的抗虫植物正在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商业化生产.本文综述了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的研究进展和它在未来林木遗传工程中的应用.表4参68.

  • 标签: 植物 生物技术 苏云金杆菌 抗虫基因 树木 遗传工程
  • 简介:应用23个形态学特征,19个扩增片段长度多态(AFLP)引物组合,80个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引物和32个简单序列重复(SSR)引物对,比较三种分子标记法在29个杏仁栽培种和3个野生种遗传关系构建中的信息量和效率。根据预期杂合度的评价,与AFLPs和RAPDs相比,SSRs具有较高水平的多态和较大的信息量。AFLPs预期杂合度值最低,但其辨别效率值最高,因为AFLPs能揭示每个反应中的大量条带,导致各种类型的多样指数均较高。三种分子标记法对杏仁基因型的辨别效率均较高,只是SSRs无法辨别‘Monagha’和‘Sefied’杏仁基因型。三种分子标记法基因型相似性相关系数统计上显著,但SSR数据要低于RAPDs和AFLPs的值。尽管三种分子标记法树形图拓扑结构存在一些差异,但相似水平均较高。SSRs、RAPDs和AFLPs的系统树图及其综合数据都能依据地理散布反映大多数栽培种的关系。AMOVA检测到每个地理组中栽培种和野生种的变异。辅助程序分析表明,实验所应用的标记物数量足以保证基因相似估计的可靠和标记法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 标签: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随机扩增多态DNA 简单序列重复 种质 遗传关系 杏仁
  • 简介: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耐久已成为人们重视的课题;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更高,更坚固,使用年限更长、更舒适,随之而来的是需要探讨新材料研发、施工温度控制及管理措施等一系列问题。

  • 标签: 建筑工程 安全性 耐久性 建筑材料 混凝土
  • 简介: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提出"文化建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文化建园"我认为它包含四点含义:第一,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

  • 标签: 文化建园 园林特色 迫切性 精神文明建设 重要性 园林文化
  • 简介:生态文明的整合体现复杂、生态转换、历时与共时的多样机能的交叉互补的整合机能;其建设显示逻辑及循环运演的节律、人的自省、人文生态的“情理”构合及“人力”的情意合成性;而共生性、融合、互惠、复合、复杂、诗意及“大美”的文明则构成生态文明的多样形态。

  • 标签: 生态文明 文明形态 整合性 建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