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城市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系生态平衡的根本途径之一。我国人口众多,城市用地异常紧张,绿化用地少,且常有被挤占现象。为此向空间发展,利用建筑搞垂直绿化、对于增加绿量、提高土地利用率、覆被率和绿化质量至关重要,应当大力发展。

  • 标签: 绿化面积 城市用地 根本途径 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 空间发展
  • 简介:美国Myriad案是引发已分离DNA分子是否具有可专利论争的重要案件。2011年,美国联邦巡回法院推翻纽约南区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认定已分离DNA分子具有可专利,这一裁判的根本性逆转更是激起利益各方的广泛关注和持久争辩。争辩中,对立双方往往忽略一个事实,即基因、天然DNA和已分离DNA三者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应予以区分。因而,认为所有基因及DNA分子都不具有可专利是不可取的,但不加区分地一律赋予授权资格同样毫无依据。判断已分离DNA分子的可专利资格,重点应考量与天然DAN分子的组分差异,并采用多重标准综合判断。同时,应严格将科学发现排除在可专利资格范围之外。

  • 标签: 基因 天然DAN分子 已分离DNA分子 可专利性 科学发现
  • 简介:本文介绍了城市垂直绿化的重要意义、垂直绿化的类型以及垂直绿化的日常养护管理技术。

  • 标签: 草坪 草种 养护管理
  • 简介:"八五"以来,燕山地区垂直绿化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到1996年底,全地区攀援植物种植量已达70万株以上。服务公司羊耳峪调压站、客运公司机关两个单位被评为首都垂直绿化先进单位,消防支队、地毯厂、岗南路、凤凰亭路等处也有明显效果。攀援植物以其独特的"借

  • 标签: 燕山地区 攀援植物 大力发展 品种间 城市绿化 公司机关
  • 简介:为了分析和探讨海拔对植物多样的影响,沿海拔梯度(1600-2600m),设定14个样地,对每个样地内对植物物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群落优势种变化依次为:辽东栎、油松、白桦、红桦、华北落叶松和云杉.群落内乔木树种的平均树高和胸径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树高和胸径表现为单峰变化.群落内不同生活型树种(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最大树高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阔叶树最大胸径无明显变化规律,针叶树最大胸径不断减小.中海拔群落内,针叶树种的最大树高和胸径高于阔叶树种.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均表现为单峰变化,中海拔群落(1900-2200m)植物多样最高,高于低海拔群落(1600-1900m)和高海拔群落(2200-2600m).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反映出的植物α多样变化与海拔高度显著相关.在研究地区,植物多样变化与群落所处的海拔显著相关,此外,还与群落结构、物种组成、树种特性和人为干扰有关.

  • 标签: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群落 关帝山
  • 简介:在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温州地区藤蔓植物资源及分布,归纳了其垂直绿化应用的七种形式,列出了本地区可用于垂直绿化的156种藤蔓植物的种名、习性、观赏特性及用途,提出了垂直绿化植物运用的原则,以期为广泛开展垂直绿化提供参考。

  • 标签: 藤蔓植物 垂直绿化 温州 资源
  • 简介:城市水平绿化面积越来越少,垂直绿化凸现其重要.进行垂直绿化材料的选择时,首先要考虑垂直绿化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速生性和是否常绿,还要根据环境、功能,绿化方式和目的等选择适合的品种.

  • 标签: 北方城市 垂直绿化 攀缘植物 植物选择
  • 简介:1、垂直绿化古今对建筑物、构筑物、自然体制垂直面加以绿化,便是垂直绿化.垂直绿化可以悬垂植物(如迎春、悬崖菊等)自上而下悬挂;还可以苔藓植物附贴生长;最常见的则是以攀援植物(爬山虎、常春藤等)自下而上攀附、缠绕.

  • 标签: 垂直绿化 城市绿化 建筑师 悬垂植物 苔藓植物 自上而下
  • 简介:在上海地区的夏季典型高温日,通过垂直实测空气温湿度的实验方法,对悬铃木行道树进行垂直方向的有遮荫与无遮荫对比实测,以了解植物的遮荫与蒸腾作用对垂直方向的空气温湿度分层影响机制,实验发现:无遮荫垂直方向的温湿度日变化受太阳辐射与空气流动影响,没有与高度相关的明显变化规律,悬铃木行道树垂直温湿度日变化受树冠层的遮荫与蒸腾作用影响,从下垫面到树冠表面的各高度分层中,日最高温度位于树冠表面,且使垂直方向上的温差加大,树冠表面和林荫下人活动层的垂直温差最高达到10℃,同时因为蒸腾作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降温使与树冠表面同高度水平方向的无遮荫测点温差达到5,1℃,研究结果为研究植物改善室外小气候舒适垂直分层高度的空间作用规律提供参考。

  • 标签: 垂直降温 悬铃木 行道树 小气候 风景园林
  • 简介:从三叶草(Trifoliumrepens)、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大蒜(Garlic)等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内生菌根真菌的孢子,在自制的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进行人工培养(Is、ILe及E),并将培养得到的菌根真菌接种尾叶按(Eucalyptusurophylla)无菌苗、玉米等植物.结果表明:以上三种植物根际分离的内生菌根在各种培养基上均长出白色菌落,随后均长出白色的丝状体,形态、大小基本一致,将其接种植物一定时间后,可在幼根皮层细胞观察到内生菌根特有的孢囊、丛枝现象,再从接种植物根部以同样的方法分离培养,亦得到形态、结构相同的菌根真菌.根据培养菌根的特征推断,初步认为该内生菌根为球囊霉属(GlomusTul.

  • 标签: 内生菌根 分离培养 球囊霉属
  • 简介:文章针对高架桥底部空间的特殊立地环境,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攀援植物的选择时应根据不同桥体构筑物、不同立地环境条件加以筛选和利用,为今后高架桥的垂直绿化空间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提供参考。

  • 标签: 攀援植物 垂直绿化
  • 简介:快速城市化造成大量耕地的流失,未来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垂直农场"。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传统的养老院模式由于在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提供的服务相对欠缺,容易使老人的身心健康受到负面影响。而"都市托老所"将"垂直农场"的理念引入到养老院的建设中,观赏结合劳作,为老年人带来身心上的愉悦,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养老院单调、灰色的印象。笔者结合南京南湖社区的实践,本着"都市托老"的理念,引入全民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运用绿色生态的景观手法,积极探索老龄化背景下以"垂直农场"景观为依托的新型的社区养老模式的营建途径。

  • 标签: 风景园林 垂直农场 老龄化 养老模式
  • 简介:垂直绿化作为福州城市园林重要的补充绿化形式,理应得到重视。本人通过分析福州垂直绿化现状与问题,进一步探讨推荐品种、应用形式及发展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垂直绿化的发展。

  • 标签: 垂直绿化 福州
  • 简介:垂直绿化的应用形式分为攀缘绿化、阳台绿化和屋顶花园绿化三大类,提出垂直绿化植物应用的一般原则,并列举了一些城市绿地中常用的攀缘植物,为广泛开展垂直绿化、拓宽城市绿化空间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园林植物 攀缘植物 垂直绿化
  • 简介:垂直绿化是迅速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捷径.垂直绿化占地少,仅为平面绿化的1/2-1/3,而成本仅为平面绿化的1/3-1/5,但生态效益却是平面绿化的2-3倍,可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内蒙古城市垂直绿化用攀缘植物引种

  • 标签: 攀缘植物 生态效益 园林绿化水平 抗寒性 引种区 硕士研究生
  • 简介:植物体内普遍存在内生真菌,它们可以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物质。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生理活性物质可以为解决能源短缺和寻找替代能源开辟一条新途径。作者初步探讨了分离和纯化高产菌株以及对其发酵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的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法、薄层色谱法和柱色普法,对从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Sieb.etZucc.)上分离筛选出的高产紫杉烷类物质紫杉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var.taxi1011Y.XiangetLUAn-guo)1011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提取了一个化合物Ⅰ。经紫外扫描、红外扫描、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确定该化合物为紫杉烷类二萜Ⅲ型化合物。图1表2参12。

  • 标签: 链格孢1011 紫杉烷类物质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 简介:在以前的研究中我们报道了经质壁分离预处理刺五加合子胚下胚轴,促进了体细胞胚形成。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RT-PCR方法分析了刺五加合子胚经2,4-D,蔗糖,甘露醇处理后胼胝质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蔗糖和甘露醇处理明显促进了胼胝质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水平。而且我们观察到,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外植体经质壁分离处理后细胞壁明显加厚。因此我们推测:胼胝质可能使表皮层细胞相互之间产生分离从而使其转变为具有胚潜能的细胞。

  • 标签: 刺五加 体细胞胚 质壁分离 胼胝质合成酶基因 RT-PCR
  • 简介: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耐久已成为人们重视的课题;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更高,更坚固,使用年限更长、更舒适,随之而来的是需要探讨新材料研发、施工温度控制及管理措施等一系列问题。

  • 标签: 建筑工程 安全性 耐久性 建筑材料 混凝土
  • 简介: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提出"文化建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文化建园"我认为它包含四点含义:第一,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

  • 标签: 文化建园 园林特色 迫切性 精神文明建设 重要性 园林文化
  • 简介:生态文明的整合体现复杂、生态转换、历时与共时的多样机能的交叉互补的整合机能;其建设显示逻辑及循环运演的节律、人的自省、人文生态的“情理”构合及“人力”的情意合成性;而共生性、融合、互惠、复合、复杂、诗意及“大美”的文明则构成生态文明的多样形态。

  • 标签: 生态文明 文明形态 整合性 建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