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测定了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丝生长、菌核产生和菌丝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药剂处理浓度在1.0μg/mL时能显著抑制其菌核产量。旁路氧化酶专化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对嘧菌酯的抗菌活性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协同增效系数达到3.27~14.13倍。药剂处理后48h内,嘧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剂量曲线与抑制菌丝呼吸的耗氧速率曲线趋势相似;48h以后,单位质量菌丝耗氧速率上升,且高于空白对照,而菌丝的生长量并没有增加,表明菌丝体正常呼吸作用受嘧菌酯抑制48h后会发生耗氧增强的生理应急反应。水杨肟酸在嘧菌酯处理后1h内对菌丝呼吸没有抑制作用,但在嘧菌酯处理1h后对菌丝呼吸表现为抑制作用,表明油菜菌核病菌菌丝在以细胞色素为载体的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受到嘧菌酯阻断后,可以诱导耗氧更高的旁路氧化途径。

  • 标签: 嘧菌酯 油菜菌核病菌 呼吸作用 旁路氧化
  • 简介:微生物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高表面活性的生物分子,环境相容性好,易生物降解,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从微生物表面活性物质生产菌种、化学结构类型和特点、主要生产方法及其在病虫害防治、农药生产加工、土壤改良等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微生物表面活性物质 结构类型 生产方法 应用进展
  • 简介: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从侧柏内生真菌ChaetomiumglobosumZH-32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个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WH-01,经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及质谱等鉴定为球毛壳菌素A。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WH-01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3.13、3.13、1.56和3.13μg/mL;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和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5.36和12.19μg/mL。

  • 标签: 内生真菌ZH-32 抑菌活性 侧柏 ENDOPHYTIC FUNGUS ZH-32
  • 简介:在优化土壤稀有放线菌选择性分离方法的基础上,对从安徽、浙江、山东、陕西等地采集的31份土样中的稀有放线菌进行了选择性分离。结果表明:以改进的HV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将土壤样品稀释100倍,添加2×10^-5g/mL重铬酸钾+2×10^-5g/mL萘啶酮酸+1×10^-5g/mL卡那霉素作为抑制剂分离效果最好。以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为指示菌,从分离的417株放线菌中筛选出H32、H75、H223、H227、H238等5株可代谢抗菌活性物质的菌株。离体条件下,5株放线菌菌株发酵液对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sorokinian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alternate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中H223和H238菌株发酵液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均小于10mL/L;H32菌株发酵液对小麦根腐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孢子萌发的EC轴值分别为25.5、28.9和29.9mL/L。5株放线菌发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显著,其中H223菌株发酵液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达30mm以上。盆栽实验结果表明,5株放线菌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效果为73.45%~82.35%,治疗效果为67.74%~70.80%。

  • 标签: 稀有放线菌 选择性分离 抗菌活性
  • 简介:采用人工饲料添加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槲皮素、2-十三烷酮和葫芦素B3种植物次生物质对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影响,同时比较研究了用3种植物次生物质处理后敌敌畏、脱叶磷、灭多威、乐果和氧乐果5种药剂对CarE的抑制中浓度(Ⅰ50)的变化。结果表明:0.01—1.0mg/mL的槲皮素对B型烟粉虱成虫CarE活性均具有明显的诱导增加作用,最高为对照的4.32倍;0.1和0.5mg/mL的2-十三炕酮处理使CarE活性比对照分别下降了22%和58%;0.75~30.0mg/L的葫芦素B对烟粉虱CarE活性均表现为抑制作用;用1.0mg/mL的槲皮素处理24h后,敌敌畏和脱叶磷对烟粉虱CarE的Ⅰ50轴值分别增加为对照的20.05和3.16倍;3.75mg/L的葫芦素B处理后,敌敌畏和灭多威对CarE的Ⅰ50值分剐增加为对照的25.94、2.45倍;1.0mg/mL的2-十三烷酮处理后敌敌畏、脱叶磷和乐果对CarE的Ⅰ50值分别降低了89%、83%和90%。

  • 标签: 烟粉虱 槲皮素 2-十三烷酮 葫芦素B 羧酸酯酶 杀虫剂
  • 简介:近期在网上看到一篇有关POPs的文章,介绍硫丹(Endosulfan)、毒死蜱(Chlorpyrifos)和莠去津(Atrazine)可能将被列入POPs候选化学物质,特下载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POPS 化学物质 硫丹 莠去津 棉花田 陶斯
  • 简介:以苯乙酮为原料,用三氧化硫.二氧六环进行磺化,经碱中和后制备得到苯甲酰甲磺酸盐;与草酰氯在DMF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磺酰氯,再与胺反应,制备得到14个苯甲酰基甲磺酰胺,其中13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在50μg/mL浓度时,该系列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小麦赤霉病菌Gibberllazeae、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梨黑星病菌Venturianashicola菌丝生长均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B-8、B-9、B-10、B-12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1.0、0.2、1.2、0.4μg/mL,接近或优于对照药剂嘧霉胺,B-8、B-10、B-11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7、0.2、0.05μg/mL,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

  • 标签: 苯乙酮 苯甲酰基甲磺酰胺 合成 杀菌活性
  • 简介:以环十二酮为原料,经过α-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体α-苄基环十二酮,再与羟胺作用成肟,再经酯化反应合成了2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α-苄基环十二酮肟酯衍生物,其化学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如BWZ15在浓度为100和1mg/L时对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的抑制率分别为72.70%和54.98%,对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的抑制率分别为85.04%和81.91%。毒力测定结果显示,BWZ15对马唐的IC50值和苘麻的IC90值分别为0.49和1.90mg/L。

  • 标签: α-苄基环十二酮 α-苄基环十二酮肟酯 合成 除草活性
  • 简介:为明确新化合物O,O-二甲基-1-(2,4-二氯苯氧基乙酰氧基)呋喃甲基膦酸酯(HIA-1)的开发应用前景,对其除草活性、杀草谱、对作物的安全性、施药适期、吸收部位进行了综合评价。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有效成分用量为600g/hm2剂量下对苘麻、反枝苋、马齿苋等常见阔叶杂草具有较高的除草活性,茎叶处理后防效在90%以上;在有效成分用量为1600g/hm2剂量下对小麦、玉米较安全,鲜重抑制率分别为9.06%和12.04%,对棉花、花生、大豆和油菜有明显的药害;使用适期为杂草2~3叶期。活性炭隔离和植株茎叶喷雾、灌根试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可通过胚芽、胚根、根、茎、叶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化合物HIA-1具有作为小麦和玉米田阔叶杂草防除药剂进一步开发应用的价值。

  • 标签: HIA-1 除草活性 杀草谱 作物安全性 吸收部位
  • 简介:在生物体系中,二效价配体比单效价配体对受体有更强的亲和力。根据乙酰乳酸合成酶与咪唑啉酮类复合物的3D结构信息特点,设计并合成了8个对称的双甲基咪草烟类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核磁及元素分析等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咪唑啉酮二效价簇合物对乙酰乳酸合成酶的亲和力没有增加,在100μg/mL浓度下,对油菜BrassicacampestrisL.根长抑制率与单效价化合物相当。

  • 标签: 多位点结合 簇合效应 合成 双甲基咪草烟
  • 简介:近日,美国环保局(EPA)收到一批农药产品的登记申请,其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此前并未进行过登记。依据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和灭鼠剂法案(FIFRA)规定,EPA公布了这些产品名单并接受评审意见,此次评议期截止日为2014年9月12日。EPA对上述申请并未做出具体决定。申请细节信息如下。

  • 标签: 产品登记 活性成分 EPA 清单 美国环保局 农药产品
  • 简介:根据Enigma市场调研机构最新出版的《新专利过期/非专利农化产品报告2015—2019》显示,2015—2019年将有28种农药活性成分的专利到期。

  • 标签: 活性成分 专利 农药 市场调研
  • 简介:概述了具有农药活性的生物源吡咯类及相关结构的化合物,介绍了由吡咯类抗生素经化学结构改造而研究开发的溴虫腈等农药品种的发现过程、结构活性关系及应用研究概况,并对近10多年来合成吡咯类杀虫活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 标签: 吡咯 芳基吡咯 农药 溴虫腈 研究进展
  • 简介:用5种溶剂对苦皮藤假种皮进行了系统提取,在灵敏的活性追踪指导下,从2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3个具有杀菌活性的化合物:麝香草酚、多羟基二氢沉香呋喃和间苯二酚,它们抑制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maydis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22.27、53.32、169.29mg/L。其中麝香草酚为首次在卫矛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多羟基二氢沉香呋喃为首次在苦皮藤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苦皮藤 假种皮 成分 杀菌活性 结构分析 杀菌剂
  • 简介:以小麦白粉病菌Blumergraminis、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isporacubensis、杨树溃疡病菌Dothiorellagregaria、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vasinfectum、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daoleracea和稻瘟病菌Pyriculariagrisea6种病原菌为指示菌种,对孜然种子中的杀菌活性成分进行了跟踪分离及活性测定。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从孜然种子乙醇浸膏石油醚萃取液中分离得到两个具有杀菌活性的化合物,其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等分析确定其分别为枯茗酸(对异丙基苯甲酸,p-isopropylbenzoicacid)和枯茗醛(对异丙基苯甲醛,p-isopropylbenzaldehyde)。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的毒力,其中枯茗醛对两种病原菌的EC50值分别为2.093和15.40mg/L,枯茗酸的EC50值分别为7.298和19.66mg/L。

  • 标签: 孜然 杀菌活性 枯茗酸 枯茗醛 植物源杀菌剂
  • 简介:测定了6个N-硝基二苯基脲衍生物(Ⅰ)在500mg/L浓度下对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和绿苋Amaranthusviridis的除草活性,从中筛选出两个化合物Ⅰb、Ⅰe做系列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对稗草、绿苋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且随着浓度增加,抑制活性增强.

  • 标签: N-硝基二苯基脲衍生物 除草活性 稗草 绿苋
  • 简介:利用3-(N-甲基-N-甲氧基氨基)-1-芳基-1-丙酮腙与酰氯反应,合成了14个新型N-酰基-3-(N-甲基-N-甲氧基氨基)-1-芳基-1-丙酮腙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1H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在50mg/L时对淡色库蚊Culexpipienspallens的致死率为95%-100%;化合物c7在1000mg/L时对粘虫LeucaniaseparataWalke的致死率达100%。

  • 标签: 酰化反应 芳基丙酮腙 合成 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