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2 个结果
  • 简介:研究室温(20℃)和低温(4℃)贮藏条件下不同菊芋品种水分、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及菊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与4℃条件下,贮藏结束后菊芋水分、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及菊粉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但4℃时,各组分下降的幅度较小,说明低温贮藏能够有效地保持菊芋的品质。

  • 标签: 菊芋 水分 糖分 时间 温度
  • 简介:生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面较广,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的改进都可能对整个系统发挥作用。在生产管理哪些方面的突破才是最关键的呢?(1)生产管理的突破主要不在技术层面现有的生产管理技术已经相当完善,对于企业生产管理的技术支持应该不存在大的问题。比如生产计划制定、工艺流程管理、库存管理等方面,应用软件众多、功能完善,而且还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定制。(2)生产管理的突破也不全在设备层面因为企业生产还没有达到完全依赖于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水平;设备要靠高素质的操作员工控制,以及前后工序之间的有效衔接等。

  • 标签: 生产管理技术 自动化生产设备 企业生产管理 工艺流程管理 技术层面 技术支持
  • 简介:为了解烟丝气流干燥过程工艺参数的变化烟丝糖苷类致香成分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GC/MS法分析了烟丝的糖苷类致香成分,并进行了感官品质评吸。结果表明:①糖苷类致香成分总量与超级回潮机出口烟丝含水率及干燥机混合风温度呈负相关性;②改变气体流量,糖苷类致香成分总量没有显著影响;③卷烟感官品质香气项得分随着糖苷类致香成分总量的增大而提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有针对性地调节气流干燥过程的工艺参数,尽可能多地保留烟丝的糖苷类致香成分,优化卷烟香气品质的设计要求。

  • 标签: 烟丝 气流干燥 糖苷类致香成分
  • 简介:以酸价为1.067mgKOH/g的山核桃毛油为原料,分别采用不同的脱胶方法(磷酸脱胶、草酸脱胶)和脱酸方法(甲醇脱酸、乙醇脱酸、碱炼脱酸),重点研究了不同方法山核桃油反式脂肪酸(TFA)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方法中山核桃油的酸价及TF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磷酸脱胶,山核桃毛油的TFA含量降至0.0175%;采用甲醇脱酸,TFA含量仅由0.0175%上升至0.0532%。在对山核桃毛油进行精炼后得出TFA组成变化:脱臭前只产生反式油酸,脱臭后同时产生反式亚油酸,且反式亚油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反式油酸,前者是后者的2.58倍。

  • 标签: 山核桃油 精炼 反式脂肪酸 定量分析
  • 简介:本文研究了油菜素内酯(Brs)对于由青霉菌均引起的枣果青霉病以及枣果采后衰老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5μm的油菜素内酯即可抑制青霉病的发展,并可提高几种抗性酶的活性,如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然而,油莱素内酯对于离体青霉菌并没有直接的抑制活性,油莱素内酯可通过减少乙烯生成及提高枣果品质来显著延缓其采后衰老。

  • 标签: 油菜素内酯 采后衰老 枣果 贮藏过程 苯丙氨酸解氨酶 病害
  • 简介:考察了不同冷凝温度同时蒸馏萃取前处理法测定烟叶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冷凝温度冷凝速度和冷凝后的液体温度都有影响,进而对测定烟叶致香物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保持相同的冷凝温度,在同时蒸馏萃取前处理技术测定烟叶致香物质时是很必要的。

  • 标签: 同时蒸馏萃取 致香物质 冷凝温度 烟叶
  • 简介:苹果汁是大众喜爱的一种饮品,然而在传统苹果汁的加工过程,高温浓缩工序往往会对其中的营养成分造成很大的破坏。以苹果汁的抗氧化成分包括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不同温度下浓缩果汁过程各物质含量及酶活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将苹果汁的总干物从12%浓缩至40%的过程,采用40℃进行真空浓缩,VC,SOD和CAT损失率仅为8.4%,5.6%和7.7%;随着浓缩温度的升高,3种抗氧化成分的损失率也快速增加,在60℃条件下,其损失率分别高达95.2%,56.8%和75.1%;而当浓缩温度超过80℃时,果汁的抗氧化能力几乎消失殆尽。该研究结果为采用真空浓缩技术进行浓缩苹果汁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膜分离技术浓缩苹果汁提供了技术依据。

  • 标签: 苹果汁 真空浓缩 抗氧化
  • 简介:近年来,食源性疾病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重大危害,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问题。最近膨化食品的铝超标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有关学者的重点关注。然而采用国标方法检验膨化食品的铝含量还有一定的不足。铝含量的国际检验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铝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容易控制,结果精确。

  • 标签: 膨化食品 检测方法
  • 简介:将香菇(Lentinusedodes)在紫外光下(4kJ/m2)照射后,用气调包装(MAP)置于(1±1)℃、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贮藏15d,然后在20℃下放置3d,测定香菇的硬度、总酚、总黄酮、抗坏血酸和过氧化氢含量、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

  • 标签: 紫外线照射 贮藏过程 抗氧化能力 香菇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蛋白质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其标定结果的质量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该食品蛋白质的含量为25.88%±0.15%(k=2),测量结果重复性的不确定度总体不确定度作用最大。

  • 标签: 测量不确定度 评定 凯氏定氮法 蛋白质
  • 简介:为了研究超高压和pH值单独及协同处理哈密瓜脂氧合酶(LOX)的钝化效果,采用柠檬酸和碳酸钠调整哈密瓜汁的pH值为2—11,设定实验压0.1~500MPa,温度20-60℃,保压时间0-40min。结果表明,哈密瓜LOX的最适pH值为7~8,最适温度为30—35℃;常温下单纯超高压处理鲜榨哈密瓜汁很难钝化LOX,调整酸碱度协同超高压处理,能很好地钝化LOX;在pH值4-5,温度25℃和55℃,压力300~500MPa,保压时间5~30min时,LOX的钝化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 标签: 超高压 PH值 LOX 哈密瓜汁
  • 简介:莲藕极易发生褐变和腐败变质,从而失去食用价值,涂膜可以有效地延长莲藕的保质期。研究了酸、化学杀菌剂等表面处理莲藕涂膜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06~0.07mol/L柠檬酸处理和0.04~0.07mol/L的磷酸处理均莲藕保鲜效果明显;质量分数为2%的H2O2处理10min,不能有效抑制莲藕褐变,但可以控制其腐败变质;ClO2不宜用于莲藕的表面处理;涂膜前用质量分数2%的H2O2处理,有利于提高莲藕短期贮藏的感官品质,但会使长期贮藏莲藕变质速度加快。

  • 标签: 莲藕 表面处理 保鲜 化学杀菌剂
  • 简介:1.冷冻微生物的影响(1)低温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有一定的温度范围,大多数微生物的繁殖在0℃以下即可得到抑制。(2)冷冻与微生物的死亡在果蔬冻结过程,冰晶体的形成不仅使微生物细胞遭到机械性破坏,而且会使微生物细胞内原生质或胶体脱水,最后导致不可逆的蛋白质变性。因此,冻结可以杀死一部分微生物,如食品冻结后致病菌的存活率会迅速下降。但冻结的杀菌效应是不完全的,不能完全达到无菌的程度,因此冻结食品不是无菌食品。

  • 标签: 果蔬制品 冷冻 微生物细胞 冻结过程 生长繁殖 食品冻结
  • 简介:运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影响茶叶贮藏品质变化的4个主要因素,即温度、氧气、水分、光照与茶叶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因素茶叶贮藏品质的影响程度因指标、原因不同而异.综合来看,表现依次为温度的影响>氧气的影响>水分的影响>光照的影响;因素间交互效应的存在,使得在控制一个因素时,其他因素的影响也相应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 标签: 茶叶 贮藏 影响因素 依次关系
  • 简介:研究了热处理(在空气,38℃,12h)和水杨酸处理(SA,1mM)单独使用以及协同使用时桃果实冷藏过程内部褐变(IB)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结合水杨酸处理减轻桃果实0℃贮藏条件下的内部褐变效果最好。经热处理结合水杨酸处理,

  • 标签: 水杨酸处理 协同效应 冷藏过程 桃果实 褐变 加热
  • 简介:以津鲜1号普通玉米、津甜玉米、津白糯糯玉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乳熟期和成熟期)的鲜玉米在0-1℃贮藏过程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采收成熟度玉米的贮藏品质影响较大.乳熟期采收的嫩玉米比成熟期采收的玉米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高,淀粉含量低,在贮藏过程的变化小,贮藏品质好,并可延长贮藏时间。因此,鲜食玉米应选择乳熟期采收的嫩玉米进行贮藏。

  • 标签: 玉米 采收成熟度 贮藏 碳水化合物
  • 简介:利用壳聚糖的絮凝作用壳聚糖在甜石榴汁澄清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用量为0.3g/L、澄清时间为60min、温度为35℃时,甜石榴汁透光率可达85%以上,且通过壳聚糖处理前后可溶性固形物、总酸、VC等营养成分含量的比较,确定以上工艺参数为甜石榴汁澄清的最佳选择。

  • 标签: 石榴果汁 澄清 壳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