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为了确保反应体系可行性,以便更好地开展大蒜野生近缘种SRAP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以新疆大蒜野生近缘种为材料,采用L16(44)正交法,其反应体系进行4因素4水平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大蒜野生近缘种PCR扩增影响最大是dNTPs浓度,影响最小是Taq酶浓度。筛选出15引物,经过程序温度筛选,最终确定SRAP反应程序为:94℃条件下预变性1min,其次在94℃变性1min、35℃退火1min、72℃延伸1min环境下进行5个循环反应,再与前5个循环相同环境下,提高其退火温度至52℃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2μL10×PCRBuffer,dNTPs浓度0.225mmol/L,引物浓度0.250μmol/L,Taq酶用量1.000U,模板DNA用量75.000ng,ddH2O补足20μL,为最佳SRAP-PCR反应体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大蒜野生近缘种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大蒜野生近缘种 SRAP 正交试验 反应体系
  • 简介:橡胶树起源热带雨林,低温敏感。在中国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种植受到严重低温胁迫影响,而CBF/DREB1(C-repeatbindingfactor/dehydrationresponsiveelementbindingfactor1)是低温信号通路中重要转录因子,但目前橡胶树中仅克隆到HbCBF1。本研究从橡胶树中克隆出两个新CBF家族基因HbCBF2HbCBF3。经测序,HbCBF2HbCBF3分别编码了234个24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HbCBF2HbCBF3均含有CBF家族特有两个短肽序列包括一个保守DNA结合结构域NLS簇。通过构建进化树发现HbCBF2、HbCBF3与HbCBF1以及拟南芥中CBF序列同源性很高。将HbCBF2HbCBF3构建到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上,在Transetta(DE3)中进行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它们蛋白质表达量为51.8kD53kD,与预期一致。蛋白诱导条件进行优化,构建融合表达质粒pGEX4T-1-CBF2pGEX4T-1-CBF3,在28℃、IPTG浓度为0.4mmol/L情况下表达量最佳。实验为纯化蛋白研究HbCBF2HbCBF3在橡胶树中功能提供理论帮助。

  • 标签: 巴西橡胶树 CBF 原核表达
  • 简介:目前中国番木瓜产业受到环斑花叶病等病害严重威胁,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创制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成为番木瓜产业发展亟需。本研究以‘一尺瓜’品种140-150d龄果实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其体细胞胚诱导植株再生技术。结果发现了一种非常简单有效外植体杀菌消毒方法,即用自来水将果实外表清洗干净,然后用70%酒精果实进行表面消毒即可。该品种成熟种子理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组成为:1/2MS(MurashigeandSkoog,1962)+2mg/L2,4-D(2,4dichlorophenoxyaceticacid)+400mg/L谷氨酰胺+60g/L蔗糖+7g/L琼脂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45%。将胚性愈伤组织置于含1mg/L2,4-D增殖培养基继代培养2个周期后,可获得大量均质表面含有白色体细胞胚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团在不含任何激素培养基上可完成体细胞胚诱导、成熟、萌发生根过程。挑取具有芽体细胞胚转移到再生培养基培养30d后可获得具有正常叶片根系完整植株,其发育为正常植株百分率为52.5%。本研究为番木瓜生物技术育种建立一套简单、高效体细胞胚再生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番木瓜 '一尺瓜’品种 成熟种子 体细胞胚 植株再生
  • 简介:作为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TCP基因处于植物多种信号传导途径中心节点位置。蒺藜苜蓿全基因组进行检索,共获得21个TCP基因序列。蒺藜苜蓿TCP成员间在蛋白质大小、等电点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蒺藜苜蓿TCP基因进行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蒺藜苜蓿TCP基因结构较为简单,一般不含有内含子,仅一个外显子。21个基因中仅有5个基因有内含子。系统进化关系上其中4个基因亲缘关系非常近。这4个基因位于1号、4号、7号染色体上TCP基因聚集存在位置。蒺藜苜蓿TCP基因在各个器官间特异性表达。TCP基因参与蒺藜苜蓿根瘤发育过程,也响应外界盐胁迫病菌侵染刺激。本研究发现蒺藜苜蓿TCP基因家族信息,可为蒺藜苜蓿乃至豆科植物育种提供有价值信息。

  • 标签: 蒺藜苜蓿 TCPs基因家族 进化 表达模式
  • 简介:解析穗粒数、小穗数粒重及其QTLs间遗传关联,有利于大麦穗发育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研究。本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了25份试验材料小穗数、千粒重穗粒数表型差异,以及不同性状及其QTLs间遗传关联性。结果表明小穗数等3个性状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育种品种小穗数穗粒数与地方品种没有明显差异,大多数育成品种千粒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二棱大麦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没有显著差异,但六棱大麦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小穗数与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835;在试验材料中共检测到4个小穗数QTLs、6个穗粒数QTL6个千粒重遗QTLs,16个QTLs分别位于1H、2H4H等6条染色体上,其中QSn-4HS等8个QTLs具有增效作用、其余QTLs具有减效作用。与标记HVM40-258bp连锁QTL小穗数穗粒数具有一因多效特性性。小穗数等3个穗部性状分别受遗传效应不同QTLs控制,QTL多效性导致了小穗数与穗粒数关联遗传。

  • 标签: 大麦品种(或品系) 穗部性状差异 SSR标记 关联分析 QTLs检测
  • 简介: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synthas,CHS)是黄酮类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途径中一个关键酶。为了解CHS与花青素含量相关性,本研究根据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技术在甘薯中克隆了一个CHS基因(IbCHS1),并其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IbCHS1基因cDNA长1556bp,包含1个1167bp开放阅读框,编码388个氨基酸。IbCHS1蛋白具有典型植物CHS结构特征,其他植物中类似蛋白具有很高同源性。表达分析显示,IbCHS1主要在紫肉甘薯中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不同品种甘薯中花青素含量正相关。

  • 标签: 甘薯 查尔酮合成酶 花青素 基因表达
  • 简介:为探索菜用甘薯抗寒机理,以‘宁菜3号’、‘CH-2’、‘福薯18’、‘福薯10号’4个菜用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越冬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方法,菜用甘薯抗寒性与POD、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低温胁迫后,‘宁菜3号’、‘CH-2’POD活性增加速度快、活性强、酶活力持久,SOD活性高,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在低温胁迫后,POD、SOD活性变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不同可能是引起菜用甘薯抗寒性差异原因之一。本研究菜用甘薯栽培品种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为进一步探索菜用甘薯抗寒机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菜用甘薯 越冬存活率 低温胁迫 POD活性 SOD活性
  • 简介:本研究以6个月巨桉无性系GL1苗木为试验材料,外源施加赤霉素到巨桉茎部,通过组织化学分析其木质部发育影响。外施GA3浓度在1.0-10.0mg/L时能够显著促进桉树茎伸长,外施1.0mg/LGA3时,新生木质部中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而纤维细胞直径没有变化,组织化学分析表明木质部细胞增加主要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纤维细胞数量方式,新生木质部导管分子数量直径并没有显著增加。同时GA3处理会引起新生木质部中S-木质素G-木质素含量降低,且GA3并不能显著促进巨桉新生木质部细胞中纤维细胞导管分子伸长。这些研究说明赤霉素通过调控细胞分裂次生细胞壁成分合成来调控巨桉次生木质部发育。

  • 标签: 赤霉素 巨桉 木质部 纤维细胞 导管分子
  • 简介:为了解烟草杂交组合Florda301×GDH94杂种优势表现及其形成原因,我们分析了该组合6个农艺性状杂种优势表现,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各农艺性状贡献进行了分析;利用6SRAP引物,Florda301×GDH94及其亲本进行cDNA-SRAP差异表达分析,并差异表达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超高亲优势表现为株高〉叶数〉叶厚〉叶长〉叶宽〉叶面积;中亲优势表现为株高〉叶数〉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厚。叶面积叶长、叶宽,叶长与叶宽呈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将6个农艺性状简化为3个主成分,即叶产量因子、长势因子、叶数因子,提供信息占全部信息量95.99%。6SRAP引物在Florda301×GDH94及其亲本中共扩增出66条带,其中差异条带32条,占48.48%;差异表达类型分为UNF1、ABF1、UNP1、UNP2、DMP、DMP2六种,分别占:19.20%、8.04%、4.60%、5.75%、2.30%、6.90%。从杂种特异表达片段中分离两条片段分别与GDP-甘露糖4,6-脱水酶蔗糖6-果糖基转移酶同源。本研究结果为烟草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 标签: cDNA-SRAP 农艺性状 杂种优势
  • 简介: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黄腐酸(0.08%,0.15%,0.25%)硝酸盐胁迫下(120mmol/L)小白菜活性氧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胁迫可引起小白菜叶片中MDA、O2^-H2O2含量增加,生长受到抑制;硝酸盐胁迫下施用黄腐酸(fulvicacid,FA)能显著促进小白菜生长发育,提高膜稳定指数抗氧化酶活性,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减少O2^-H2O2积累,其中以处理Ⅳ(0.15%FA)处理效果最好;随黄腐酸浓度增加,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Cu/Zn-SODPOD表达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CAT基因表达水平持续增加,APX基因表达水平则表现为先降后升随后下降趋势,其中Cu/Zn-SOD、PODAPX基因表达水平均在处理Ⅳ(0.15%FA)时达到顶峰,CAT基因表达水平在处理Ⅴ(0.25%FA)时最高。适宜浓度黄腐酸可有效缓解硝酸盐胁迫小白菜所造成伤害,增强其抗盐性。本研究通过喷施外源黄腐酸,研究其硝酸盐胁迫下小白菜生长、活性氧、渗透调节物、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为探讨黄腐酸调控蔬菜盐害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黄腐酸 硝酸盐胁迫 小白菜 活性氧 基因表达
  • 简介:高质量mRNA分离纯化是转录组文库构建和基因表达调控等生物学实验前提。为了调取较完整、纯度较高mRNA,本研究采用磁性分离技术调取mRNA,磁性复合微粒通过其表面的功能团与oligo(dT)_(25)相偶联,形成杂交体-磁珠复合体,外加磁场来实现mRNA快速分离,并经过不同试剂纯化后得到高质量mRNA,用于构建转录组文库。结果表明:mRNA被调取后,使用不同缓冲液纯化时mRNA质量影响较大,经多次试验验证:结合缓冲液为2.5mol/LLiCl,洗脱缓冲液采用0.1mol/LLiCl1%LiDS相结合进行纯化时,检测结果显示文库条带位于400~600bp之间,条带大小符合上机要求。高质量转录组文库构建为高通量测序基因克隆等实验提供帮助。

  • 标签: MRNA 分离与纯化 转录组文库 磁性复合微粒
  • 简介:双精氨酸蛋白转运系统(twin-argininetranslocationsystem,Tat)在伴侣蛋白校正监控下将已正确折叠蛋白通过细菌细胞质膜植物叶绿体类囊体膜。Tat分泌产物信号序列具典型双精氨酸基序,包含多拷贝膜蛋白TatA、TatBTatC。其中TarATatB基因在细菌中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植物中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实验以茄科植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克隆基因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序列比对,通过烟草脆裂病毒介导基因沉默技术,结合半定量RT—PCR来解析StTatAStTatB功能。结果表明:马铃薯StTatAStTatB与大肠杆菌、衣藻、番茄具有高度同源性,且在叶绿体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基因StTatA和StTatB 全长克隆 VIGS 半定量RT—PCR 功能分析
  • 简介:鲜切果蔬因其新鲜营养、方便而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由微生物引起腐败变质及食源性疾病是影响鲜切果蔬质量与安全重要因素,控制鲜切果蔬微生物污染能够促进鲜切果蔬加工业健康稳定发展,适当气调包装(MAP)技术能有效控制致病微生物繁殖,延长其货架期寿命。本综述介绍了气调包装技术以及气调包装鲜切果蔬主要病原菌控制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MAP技术在鲜切果蔬贮藏保鲜方面的发展趋势,为今后鲜切产业包装及贮藏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气调包装 鲜切果蔬 微生物
  • 简介:寄主诱导基因沉默(hostinducedgenesilencing,HIGS)技术是基于RNAi而发展起来技术,它既可以从反向遗传学方向鉴定植物病原真菌基因功能,又可以通过在寄主植物中表达沉默病原物特定基因HIGS载体,以达到控制病原菌扩展,提高作物抗病性目的。因此HIGS在研究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机理作物抗病育种中极具应用前景。HIGS技术从报道以来在植物保护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其适用范围广,可以在多种病原真菌中进行应用,特别对于难培养难以进行遗传转化真菌。并可以在植物抗病育种中发挥更大空间,为病害防治提供可靠策略。本综述总结概括了HIGS技术原理和它在植物病原丝状真菌研究最新进展,为该技术在更多植物病原真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寄主诱导基因沉默 丝状真菌 致病基因 抗病育种
  • 简介:中国马铃薯主产区大部分区域为干旱贫瘠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地区面积逐年扩大,因此抗旱资源筛选与育种利用,将对提高干旱地区马铃薯产量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17份抗旱性较好无性系后代及5个抗旱性不同品种为材料,设盛花期控水15d正常浇水2个处理,测定3个生理指标、4个光合特性指标、叶绿素含量及产量,采用抗旱系数、隶属函数材料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及电导率升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相对含水量及产量下降,各项指标干旱胁迫敏感,其抗旱系数因材料不同有差异,上述指标均可作为抗旱评价指标。根据某一指标马铃薯抗旱性进行评价,马铃薯抗旱性利用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品种抗旱性由高到低为:定薯1号、克新1号、冀张薯8号、东农311、大西洋;得到6份高度抗旱材料、7份中度抗旱材料、4份低度抗旱材料。采用抗旱系数、隶属函数马铃薯抗旱性进行评价,可以较好揭示抗旱性与各指标之间关系,全面综合评价马铃薯抗旱性;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马铃薯进行抗旱性评价是准确可靠

  • 标签: 马铃薯 抗旱资源 抗旱系数 隶属函数
  • 简介:通过正交试验建立芦笋ISSR优化反应体系,并其反应程序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优化扩增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含150ng模板DNA、0.3μmol/L引物、15μL2×Mastermix;优化反应程序:94℃预变性5min;94℃变性45s,设定温度退火60s,72℃延伸45s,循环30次;然后72℃延伸10min,4℃保存;筛选到了21条引物并确定其最优退火温度。实验结果为芦笋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芦笋 ISSR 体系优化
  • 简介:普通洋葱(AlliumcepaL.)是一种开放授粉重要蔬菜作物,在洋葱品种纯度鉴定中因其亲本保有一定程度异质性,所以杂交种纯度百分率难以确定。为了有效地控制杂交种纯度质量,本研究从收集于各文献89引物中筛选出了12具有多态性引物,利用筛选出12SSR引物39份洋葱种质进行分析,检测到47条多态性带,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7.25。可变类平均法(Flexiblegrouplinkage)聚类分析表明,SSR标记可将39份洋葱划分为三大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洋葱自然属性是相符合。同时发现这些标记在常规品种、亲本自交系内,甚至在杂种一代中都显示出很高遗传异质性。为了促进提升繁育品种质量鉴定准确性,本研究所提出SSR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案,可通过选定SSR位点纯原种田,制出杂交种。该方案能在选育几个SSR位点检测出准确杂交率,还可以有效地监测洋葱F1代杂交种纯度质量,并且这个方案可以用于任何表现出严重近交衰退异花授粉作物SSR标记分子纯度鉴定,为促进提升繁育品种质量鉴定准确性提供帮助。

  • 标签: 洋葱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种内异质性 纯度鉴定
  • 简介:本研究借助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100个南方花生区试品种粗脂肪、蛋白质、脂肪酸氨基酸含量等21个品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粗脂肪含量平均为51.37%,蛋白质为26.31%,总氨基酸为22.611%,油酸为44.84%,亚油酸为34.05%。主成分分析表明,21个品质性状可综合成3个主成分,分别为蛋白质氨基酸因子、不饱和脂肪酸因子粗脂肪因子,反映了原始数据信息量74.47%。聚类分析表明,100个花生品种可划分为4大类,各类别间品质存在不同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进行花生品质综合评价,可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不稳定性,为花生亲本利用品质育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 标签: 花生 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以欧报春(Primulavularis)种子上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外植体消毒、丛生芽诱导增殖、生根、炼苗移栽等技术研究,筛选出各阶段最佳培养基配方,从而建立欧报春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欧报春种子上胚轴能诱导出不定芽,但下胚轴不能。欧报春上胚轴不定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NAA0.4mg/L+6-BA0.6mg/L,诱导率达21.67%;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NAA0.6mg/L+6-BA0.5mg/L,诱导率达62.96%;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诱导率达95.59%;最佳移栽基质为草炭:珍珠岩=3:1(体积比)混合基质,移栽成活率可达96.67%。

  • 标签: 欧报春 上胚轴 下胚轴 丛生芽 植株再生
  • 简介:农杆菌作为一种天然植物转化体系,已经广泛应用于植物转基因研究中。在建立优化转化体系研究中发现农杆菌转化法具有植物基因型依赖性,不同植物受体转化效率差异很大。在农杆菌转化分子机制研究中发现有许多植物基因及蛋白质参与农杆菌转化过程。在农杆菌转化过程中,植物生理生化及基因表达等方面有很大变化,植物防御酶内源激素变化农杆菌转化效率有重要影响。本综述近年来影响农杆菌转化植物因素研究进展进行评述,以期为提高农杆菌转化效率及探索农杆菌转化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实践基础。

  • 标签: 农杆菌转化 植物基因和蛋白质 生理生化 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