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并分析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腔鼻窦乳头(SNIP)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04~2017-11收治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23例经镜手术治疗SNI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Krouse分期将患者分级,针对采取不同手术方法(单纯镜手术、镜联合柯路氏手术、镜联合柯路氏+鼻腔外侧壁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复发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123例患者术后进行为期1~10年的随访,治愈92例,复发31例。结论镜下手术治疗SNIP创伤较传统术式小,疗效显著,复发率明显降低。针对不同Krouse分期的患者根据肿瘤侵犯情况施行不同手术方法是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关键。

  • 标签: 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镜 鼻腔鼻窦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胆管乳头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4—2011年确诊的7例胆管乳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期有关胆管乳头的报道11篇文献29例患者,并进行分析。结果胆管乳头临床表现为腹痛占91.7%,腹痛伴有黄疸占72.2%;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占69.4%,CA19-9升高占37.5%;影像学提示胆总管扩张占88.9%,组织学检查癌变占30.6%,随访28例,复发率为53.6%,病死率为35.7%。结论胆管乳头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该病的确诊最终依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胆管肿瘤 乳头状瘤 诊断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乳腺导管内乳头病是来自终末导管小叶单元的病变,因此病灶开始大多仅局限在乳腺边缘区域的终末导管,并逐渐累及中、小导管。特征是多数导管腔同时发生导管上皮乳头增生,病理上表现为扩张导管上皮的乳头增生、实质增生、桥状增生,形成了不规则的裂隙和腔。最初临床表现与一般小叶增生相似,多数患者自觉有小肿块感,体检时乳腺呈结节感。如患者病变局限,轻微时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当导管上皮向腔乳头增生时,则常可表现乳头持续或间歇溢液,可为血性、血性浆液或混合分泌物。该病与乳腺癌有密切关系。本病的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现将自2002年6月至2006年12月乳腺导管内乳头病27例报告如下。

  • 标签: 乳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乳管内窥镜 恶变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乳腺实乳头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 收集银川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例乳腺实乳头癌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5例均为女性,年龄41-75岁,中位年龄64岁,平均年龄60.8岁,肿瘤直径0.5-4cm,平均1.8cm,5例乳腺实乳头癌病理组织学表现为灰白色结节状、界清、质中略软,细胞形态一致、呈圆形、卵圆形,细胞异型较轻,部分可见菊形团样结构,乳头结构不明显,实增生的细胞巢可见纤维血管轴心。 其中4例体检发现,1例以乳头溢液就诊。5例患者免疫组化均强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阴性,部分病例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CGA、CD56)呈阳性表达,细胞核增殖指数(Ki67)约5%~15%,平均10.4%,5例巢肿瘤细胞P63和SMMHC均阴性,2例巢周肌上皮部分阳性,3例外周肌上皮阴性。5例患者随访8~25个月,平均17.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乳腺实乳头癌是一类好发于老年人的特殊组织学亚型乳腺癌,免疫组化通常表达雌孕激素受体,部分病例可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组织学分级常为I-II级,分子分型通常为Luminal A型,生物学行为大多数为低度恶性,易误诊为非典型增生或普通型低级别导管原位癌,依据巢团外周有无肌上皮,分为原位型及浸润型,常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必须诊断明确。

  • 标签: 乳腺癌 实性乳头状癌 病理组织学 免疫组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常规病理检查手术切除88例甲状腺癌中共检出9例微小癌,应用光镜观察其形态改变。结果9例均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癌,具有诊断意义的主要组织学特征为毛玻璃样核,核内包涵体、核沟及纤维间质反应。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是乳头癌变形的特殊表现,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诊断。

  • 标签: 乳头状微小癌 临床病理 甲状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价C02激光手术联合抗病毒药物西多福韦(cidofovir)治疗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的可行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复发性喉乳头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纯CO2激光治疗10例,激光切除后同时用西多福韦于病灶基底注射18例,对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单纯CO2激光切除喉乳头10例,术后4周电子喉镜检查发现喉乳头复发8例,2例缓解;18例经上述手术切除联合西多福韦肿瘤基底部注射.4次1疗程。治愈14例,治愈率77.8%;其他4例均为缓解。结论CO2激光手术切除联合西多福韦肿瘤基底部注射治疗儿童复发性喉乳头,进一步提高了该病的治愈率,减少了肿瘤的复发。

  • 标签: 喉乳头状瘤 西多福韦 CO2激光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乳头病毒相关口咽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2月,选择20例人乳头病毒相关口咽鳞状细胞癌、20例非人乳头病毒相关口咽鳞状细胞癌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统计两组信息资料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发病部位、自觉症状、疾病分期、浸润神经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居住地、疾病发生类型、病灶形态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乳头病毒相关口咽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部位、自觉症状、疾病分期以及浸润神经和非人乳头病毒相关口咽鳞状细胞癌存在鲜明差异,基于两者差异有利于临床鉴别诊断疾病。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 性别 发病部位 自觉症状 疾病分期 浸润神经
  • 简介:目的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癌应用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155例(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均采用GE730、ALOKAα10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结节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分布特点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55例(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超声图像特征中A/T〈16.06%、边界清晰21.21%、无微小钙化38.79%、内部回声均匀39.39%、周边回声有声晕为0少于A/T≥193.94%、边界模糊78.79%、有微小钙化61.21%、内部回声不均匀60.61%、周边无或不完整声晕100.00%的患者(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癌(PTM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阳性6.06%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9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测二维图像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检出率.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彩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术中冰冻切片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癌(PTMC)的价值。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PTMC患者中选取185例,以数字随机表达分为两组,观察组92例,对照组93例,诊断时,对照组选择石蜡切片法,观察组选择术中冰冻病理法,对比组间诊断的效果。结果:组间诊断的准确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但数据对比(P>0.05)。结论:以术中冰冻切片法对PTMC实施诊断,虽有漏诊、误诊情况出现,但相较与石蜡切片法,诊断速度快,有利于实施和调整手术的方案,值得推行。

  • 标签: 准确性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冰冻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的应用价值及其准确。方法 本研究4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接收,所有患者分别实施超声诊断与病理分析,对比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并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癌血流状况。结果 诊断准确率方面,超声诊断是95.56%,病理诊断是100.00%,两者对比,差异较小(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中,0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有19例、23例、3例,占比分别是42.22%、51.11%、6.67%。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癌发病率较高,而且大部分不会出现转移,及早进行诊断与治疗,有助于治疗效果提高,使患者预后改善,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而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癌诊断中应用效果明显,其可以准确显示病灶部位,并将病灶内部具体状况清楚的反映出来,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参考,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与推广。

  • 标签: 超声诊断 病理诊断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甲状腺乳头癌的超声特点、临床特征与跳跃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7月本院纳入的100例甲状腺乳头癌患者,收集其超声诊断资料,分析临床特征,探讨跳跃转移高危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18例出现跳跃转移,多转移至侧颈Ⅱ区和Ⅲ区。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微钙化、结节≤10mm、甲状腺上极结节是导致跳跃转移的高危因素(p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临床特征 超声 跳跃性转移
  • 简介:目的研究儿童甲状腺乳头癌鼠类肉瘤滤过毒菌致癌同源体B(BRAF)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0—2015年儿童甲状腺乳头癌39例,对所有患儿进行BRAF基因突变检测,调查患儿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相关。结果本组共发生BRAF基因突变患儿12例,突变率为30.77%。10~13岁患儿的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10岁者(P<0.05)。腺外侵犯患儿的BRAF基因突变率低于未侵犯者(P<0.05)。T1期患儿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T4期患儿(P<0.05)。低危患儿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高危患儿(P<0.05)。结论儿童甲状腺乳头癌BRAF基因突变低于成人,低T分期及低甲状腺癌预后评分系统(AMES)分级患儿的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高T分期及高AMES分级患儿。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儿童 BRAF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冰冻病理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癌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癌患者65例为对象。常规检查后,手术取样分别进行冰冻切片检查和石蜡切片检查。观察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检验技术的用时。结果:以石蜡切片诊断结果为准,冰冻切片确诊60例、误诊5例,没有延迟诊断例数,准确率为92.31%。两种检验技术的组织取样时间相近(P>0.05),但冰冻切片的检验时间明显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甲状腺乳头癌诊断时,冰冻切片技术具有较高准确,而且检验时间明显缩短,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冰冻切片 石蜡切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头甲状腺癌患者CT、MRI的疾病表现和病理检查的对照情况。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21月我院收治46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案例。46例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学技术确诊为CT、MRI。所有患者在手术病理检查前接受CT、MRI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判断CT、MRI检查结果。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为依据,MRI的检查准确明显高于CT检查,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甲状腺癌患者在检查中CT、MRI检查的效果有一定出差异,MRI检查准确性相对较高,临床中可以先CT后MRI的顺序进行检查,值得推广。

  • 标签: 乳头状甲状腺癌 CT MRI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甲状腺微小状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准确和可靠,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1. 样本选择:选取近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状癌患者,共49例。所有患者均在术中取病变组织进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2. 病理检查:采用常规病理检查方法,对冰冻切片进行染色、观察和诊断。3. 数据分析:对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准确率、误诊率和漏诊率等。结果:1. 准确率:在49例甲状腺微小状癌患者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率为96.7%(29/30)。2. 误诊率: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中,有1例患者被误诊为良性病变,误诊率为4.4%。3. 漏诊率:未发现漏诊病例。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甲状腺微小状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和可靠,可以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同时,本研究结果也为甲状腺微小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术中冰冻病理 石蜡切片法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甲状腺乳头癌和结节甲状腺肿之间的CT成像特点。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于2019年11月~2020年6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60例甲状腺乳头癌患者和40例结节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CT成像特点。结果:在CT的成像特点上,甲状腺乳头癌患者和结节甲状腺肿患者的结节形态、边界、晕圈、分界、内部特征、钙化以及和腺体的关系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结节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结节性甲状腺肿 CT成像特点
  • 简介:宫颈癌主要是由于持续地感染人乳头病毒(HPV)而引起的,一般从子宫颈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约需10年时间。其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对HPV的早期筛查及早发现宫颈黏膜的病变。目前HPV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已经成为预防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我院于2012年开始将HPV与TCT常规应用于宫颈癌的筛选,结合宫颈病理学的最终确诊,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宫颈组织 人乳头状瘤病毒 子宫颈癌前病变 高危型 薄层液基细胞学 人乳头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