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进行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β细胞不能正常分泌胰岛,使胰岛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敏感性降低,引起糖类、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使肝糖原和肌糖原不能合成。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其中有: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口服药物治疗、胰岛治疗、胰岛强化治疗等等。我院最新使用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为——胰岛治疗。现将胰岛在护理使用中的注意点总结如下。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泵 护理
  • 简介:患者,女性,27岁,因"孕26周,发现血糖升高伴注射胰岛后出现风团半月"入院。患者于孕24周时在当地妇幼保健院常规产前检查时,查空腹手指血糖达7.1mmol/L,当时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示空腹血糖6.7mmol/L,1h血糖11.3mmol/L,2h血糖10.2mmol/L,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后,给予"诺和灵30R早8U,晚6U餐前15min皮下注射"治疗。注射后第2天(d2)腹部注射部位皮肤即出现风团,色红,直径0.5~1cm,伴有瘙痒,风团1~2d后自行消退,更换注射部位至上臂后仍出现风团,考虑"胰岛过敏"。先后换用优泌乐25/75、诺和锐30、诺和锐、优泌乐及诺和灵R皮下注射后均在注射部位皮肤出现局部瘙痒性风团,其中诺和灵R反应稍轻,风团颜色浅,直径稍小。既往有"金属、啤酒"过敏史,主要表现为金属拉链接触皮肤后出现红色丘疹,饮啤酒后全身瘙痒性风团,其母亲有糖尿病史。孕前体重指数(BMI)25.6,入院时BMI27.5。体格检查:脉搏86次/min,血压100/60mmHg,心肺未闻及异常,腹部及双上臂皮肤可见数个直径约1cm风团。入院后查血清总IgE186kU/L;生化常规示:空腹血糖7.97mmol/L,总胆固醇5.88mmol/L,三酰甘油2.30mmol/L。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胰岛素过敏 胰岛素泵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在胰岛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 90 例利用胰岛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 90 例利用胰岛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实施干预后的病情控制情况。 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病情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在胰岛治疗糖尿病患者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了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还能够改善胰岛 B 细胞的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工作当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胰岛素泵治疗 糖尿病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小儿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采用胰岛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期间,对患有小儿糖尿病合并肺炎 6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用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研究组,观察组( n=33)采取胰岛治疗,其余患者记为对比组( n=33)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糖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和肺功能控制情况均要优于对比组( p<0.05)。结论:采用胰岛治疗法能够有效控制小儿糖尿病合并肺炎症状,使患儿能够尽早康复。

  • 标签: 胰岛素泵 小儿糖尿病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就胰岛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予以观察分析,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入本院产科的5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治疗措施的不同均分为25例/组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为胰岛皮下注射,观察组为胰岛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产妇在阴道分娩率上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产妇血糖指标对比中,观察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最后,在产后出血情况对比中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且出血量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为其实施胰岛治疗,可更好地管控血糖指标,保障分娩顺利进行,降低了剖宫产率,具备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胰岛素泵 妊娠糖尿病 妊娠结局 产后出血 血糖指标
  • 简介:目的对胰岛治疗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应用胰岛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92例患者经过15d的治疗后,空腹血糖≤6.3mmol/L的患者共32例,空腹血糖>6.3≤7.5mmol/L的患者共55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6%;期间出现低血糖患者3例,血糖控制无效2例;取后继续注射胰岛治疗,无导管堵塞、皮下穿刺处皮肤感染及故障的情况发生。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治疗并配合良好的心理护理及临床护理措施,对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大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治疗并配合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均采取胰岛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0,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40,综合护理),对比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性较高,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治疗期间采取综合护理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促使病情好转,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泵 综合护理 治疗依从性
  • 简介:目的观察胰岛强化治疗(C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长期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8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初诊T2DM患者583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方式不同分为CSII组(275例)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OHA)组(308例)。2014年1月—2015年6月对两组进行随访,对比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胰岛功能相关指标。结果1初诊时CSII组HbA1c水平显著高于OHA组(P〈0.05),随访时稳态模型胰岛分泌指数(Homa-B)(CP)值高于OHA组、稳态模型胰岛抵抗指数(Homa-IR)(CP)值低于O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时CSII组有18例(6.54%)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即可达长期缓解,而OHA组均需应用药物或胰岛控制血糖。将CSII组按初诊时糖尿病病程进行分组,不同病程组长期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病程(〈6个月)组长期缓解率显著高于中病程(6~12个月)组与长病程(≥12个月)组(P〈0.05)。结论CSII可能通过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减轻胰岛抵抗,使部分患者长期获益,且初诊时患者病程越短,长期获益的可能性就越大。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输注系统 胰岛素抵抗 胰岛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胰岛治疗中引起血糖突然升高的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抽取 2018年全年科外佩戴胰岛治疗的 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糖谱进行观察,分析其血糖突然升高的原因。 结果 500例使用胰岛患者中 90例发生突然血糖升高 ,原因分为: 不合理饮食、不合理运动、疾病、药物、肾功能减退、胰岛系统功能状态及胰岛质量和输注量等问题。另外,对于胰岛治疗期间出现会发生血糖升高的问题普遍重视不够。与低血糖相比,高血糖时的症状并不十分引人注意。结论 针对胰岛治疗期间出现突然血糖升高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胰岛知识培训,校正血糖仪,及时测定血糖并处理高血糖,胰岛治疗期间保持音响报警处于开启状态等措施,努力避免血糖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的降低血糖突然升高发生率的必要举措。

  • 标签: 胰岛素泵 血糖突然升高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妊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胰岛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胰岛治疗,比较2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并观察2组产妇情况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体质量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低血糖及羊水过多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合并症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3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起强化降糖作用,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是治疗的优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 妊娠
  • 简介: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在全世界的增高,临床工作者一直在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胰岛通过小剂量持续输注胰岛使部分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大为改观,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较短,胰岛用量较小,减少了高糖对机体的毒性,减少了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好方法。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泵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胰岛持续皮下输注胰岛法与胰岛多次皮下注射法控制血糖治疗效果。方法将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都经过OGTT及胰岛C肽测定确诊的)随机分成胰岛强化治疗CSⅡ组与皮下多次胰岛注射治疗组MSⅡ两组,对2组患者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治疗效果及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平均血糖达标时间和平均胰岛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进行比较空腹血糖值、餐后血糖值、胰岛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SⅡ组低血糖发生次数少、血糖达标时间缩短,胰岛用量均优于MSⅡ组(P<0.01)。结论胰岛能模拟正常生理状态胰岛的分泌方式,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控制血糖更安全、平稳、迅速。

  • 标签: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糖尿病用血糖检测联合胰岛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抽取在本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开展研究,回顾相关资料,应用随机分组依据,将8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样本均4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血糖检测联合胰岛治疗增加针对性护理,随后对两组治疗有效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空腹C肽释放。结果:(1)对2组治疗有效率做统计对比,观察组值为95.0%,对照组值为75.0%,P0.05,治疗后,对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空腹C肽释放进行对比,表示观察组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空腹胰岛、空腹C肽释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检测 胰岛素泵 治疗效果 护理措施。
  • 简介:人类认识到糖尿病(DM)的现象已有数千年历史.然而由于科学技术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直到1921年才由加拿大学者Bantng和Best从狗的胰腺中提取出胰岛,从此开辟了DM治疗的新时代.胰岛制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经历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过程.最早使用的胰岛是动物胰腺组织的粗提物,以后经过不断纯化,衍生了许多胰岛的制剂,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此基础上,近年又开发了胰岛类似物(insulinanalogue),制备成超短效和超长效胰岛制剂,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 标签: 胰岛素 胰岛素原 胰岛素类似物 C肽 生物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胰岛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 2020年1月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次胰岛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皮下注射治疗,在每天测定空腹、三餐前后2小时血糖水平,根据血糖监测情况调整剂量。结果:在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血糖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1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3小时血糖均低于对照组水平(P

  • 标签: 胰岛素 持续皮下注射 妊娠期糖尿病 治疗效果 胰岛素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胰岛护理培训中采取“互联网+”柔性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我院临床护士120名,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60,传统大课堂授课)与研究组(n=60,“互联网+”柔性教学模式),对比胰岛知识掌握度及培训效果。结果:研究组胰岛知识掌握度较高,培训效果评分及满意度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在胰岛护理培训中采取“互联网”+柔性教学模式可提升护士胰岛相关知识,培训效果显著提高,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胰岛素泵 护理培训 互联网+ 柔性教学 培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在面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时,将胰岛短期强化与生物合成人胰岛进行联合治疗,并分析具体疗效、母婴结局。方法:研究区间介于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取60例妊娠期糖尿病人员,执行随机分组原则基础上划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分别施予胰岛短期强化干预,前者治疗模式基础上增加生物合成人胰岛,对比具体效果及母婴结局。结果:探析不同方式下,各组别人员的临床疗效、血糖水平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可见观察组所获数据更具优越性(P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胰岛素泵短期强化干预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临床疗效 母婴结局
  • 简介:目的观察并分析短期胰岛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胰岛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则使用短期胰岛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空腹血糖值、餐后2h的血糖值、平均胰岛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短期胰岛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短期胰岛素泵 皮下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后实施胰岛强化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合并感染的 66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胰岛强化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实施胰岛强化治疗。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日用量、感染控制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 CRP 、 PCT 与 WBC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明显, P<0.05 。 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后接受胰岛强化治疗,疗效确切,可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感染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 简介:胰岛B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中,前胰岛原mRNA经转录而合成分子量为11500的前体分子,即前胰岛原,其寿命极短,约30~60秒。它合成后即刻在胰岛BN胞中经过微粒体酶的作用将其裂解为分子量为9000的胰岛原,然后转运至Golgi复合体,形成被成笼蛋白包被的囊泡,内含胰岛原。分泌颗粒成熟后去除成笼蛋白包被,胰岛原经蛋白水解酶的酶切转化为胰岛和C肽,并逐步形成分泌颗粒,储藏在小囊泡内。当胰岛B细胞受到刺激后,分泌颗粒与胞浆膜融合并将其内容物释放,该过程被称为胞吐作用。

  • 标签: 前胰岛素原 分泌机制 蛋白水解酶 胰岛B细胞 分泌颗粒 粗面内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