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药物口服后,一般在到达结肠前就会被吸收或降解,而采用直肠给药,药物可直接进入直肠或结肠,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的目的。但直肠给药时,药物只局限在直肠和降结肠,不能到达横结肠和升结肠。至20世纪80年代,一种新型的定位给药系统——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终于问世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 标签: 结肠定位给药技术 口服用药 包衣技术 缓释制剂技术
  • 简介:近年来随着时间生物学和时辰药理学的发展,释药方式符合人体昼夜节律变化的口服时间控制释药系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口服时间控制释药系统是以时辰药物治疗学为指导,以时辰药理学原理为设计依据,根据人体的生物节律变化,利用技术和辅料调节制剂的释药行为,是按照人体生理和治疗的需要而定时定量释药的一种新型给药体

  • 标签: 口服时间控制释药系统 释药方式 时辰药物治疗学 渗透泵 亲水凝胶
  • 简介:金秋的中国花城广州,阳光灿烂,鲜花盛开。由国际华夏医药学会、香港东华三院、中国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中国天津医科大学主办,中国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独家联办,中国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香港长康堂有限公司等13家学术社团、医疗机构和医药厂商参与协办的“’2003

  • 标签: 中医药现代化 学术论坛 2003国际华夏中医药新技术新管理论坛 中西医结合
  • 简介:纳米科学技术(Nano-ST)是由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查德·费曼早在1959年时预言人类可按照自已的意愿从单个分子甚至单个原子组装、制造出最小的人工机器来.这就是纳米技术最早的萌芽.1981年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制成功成为科学家研究纳米的重要工具.1990年首届国际纳米科技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随着强度是铁的几十倍的碳纳米管的发现,纳米科学技术成为崛起的新科技,标志着人类科学技术已进入新时代,据专家们预测,纳米科技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新技术之一.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搞基础与应用研究,已将纳米技术研究列入国家"攀登计划",目前我国涉及纳米技术的企业已有300多家,正如一些科学家所预言的那样,纳米科技不但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而且将刮起一场新经济风暴.

  • 标签: 纳米技术 药学研究 扫描隧道显微镜 物理学家 诺贝尔奖 科学技术
  • 简介:由双向电泳、质谱、计算机图像数据处理组成的蛋白质组学的技术体系具有高通量、高分辨率和高重复性的特点,能对微量样品进行全面自动定量分析.并在药物作用靶标、安全性评价、耐药性机制、疾病动物模型研制和中医药现代化等方面有新颖而重要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将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带来根本性的变革,我国应尽快将蛋白质组技术用于药物研究中。

  • 标签: 蛋白质组学技术 新药研究 药物研究 临床应用 双向电泳 质谱
  • 简介:目的应用反向点杂交技术(RDB)建立敏感、特异、简便的检测方法来同时检测17种不同的β-珠蛋白基因突变。方法应用反向点杂交技术对734例来我院做产前检查的高危患者进行检测,发生突变位点共68例,占92.6%。其中,654/N18例占2.45%,41-42/N31例占4.22%,22-28/N5例占0.6%,BE/N5例占0.41%,-28/N4例占0.54%,17/N4例占0.5%,14-15/N1例占0.14%,-29/41-421例占14%,71-72/N1例占0.14%。结论反向点杂交方法应用于进行β-地中海贫血的血液学筛查、基因诊断、携带者检出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的特点。

  • 标签: 反向点杂交技术 Β-地中海贫血 基因 RDB 静脉血
  • 简介:过去的几年中建立了一些非侵入性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方法,其中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培养的Hp菌体抽提物作为抗原检测血清总抗体或尿素酶抗体。近年国外应用基因工程表达的多克隆或单克隆基因蛋白作为抗原,并结合到固相载体上,同时应用酶标记抗人IgG(或IgA)可以检测相应的血清—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基因克隆 Cag-A HSP-58 UreaA Ure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