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急性脑损伤病人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在治疗过程中,病程长,并发症多,工作量大,给临床护理工作造成许多困难,但护理工作又直接影响到对病人的救治和预后。现将我院自1985年~1992年救治护理164例急性脑损伤病人的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救治护理 急性颅脑损伤 临床护理 颈椎损伤 硬膜下血肿 骨盆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损伤的有效麻醉处理措施和效果 。方法: 2018 年 6 月 -2020 年 4 月本院接诊的急性脑损伤病患 86 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均分 2 组。试验组采取全凭静脉麻醉法,对照组实行静脉推注联合吸入麻醉。对比呼吸恢复时间等指标。 结果:试验组喉罩拔除时间( 8.09±1.14 ) min 、呼吸恢复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我院2016年10月到2018年3月救治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办法,观察组给予患者全面的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面急诊护理后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全面的急诊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总有效率,护理质量更优,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及其脑损伤的MRI技术的实际诊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脑科2020年12月-2021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及其脑损伤患儿共计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选择的对象经临床诊断和影像学证实均符合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及其脑损伤症状。比较研究对象的T1WI、T2WI、T2WI、DWI、CE2T1WI和MRV对检出急性脑静脉窦闭塞及其继发脑损伤的优缺点,并对其中的5名研究患者测量其脑损害区的ADC值。结果:对研究对象进行T1WI扫描结果显示,8例患者诊断结果为急性脑静脉窦血栓;T2WI显示8例;CE2T1WI和MRV扫描结果均能正常的显示,CE2T1WI和MRV还能更好地显示静脉窦的回流静脉和侧支血管。MRI检查发现继发性脑损伤7例,检查结果由于其他的几种检查诊断方式;T2WI诊断脑出血的效果更佳。ADC值与脑损伤的面积和位置有关。结论:MRI技术诊断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及其脑损伤的实际运用价值较好,能够帮助较快诊断出患者的脑部损害的程度以及脑静脉窦血栓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脑静脉窦血栓 脑损伤 MRI技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影像诊断急性脑损伤中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考组和研究组,并对比两组患者的CT、MRI各个部位检出情况对比、患者满意率、病症检查准确率数据。结果:研究组的患者满意率,病症检查准确率分别为95%和97.50%,均高于参考组的82.50%和87.50%。同时从两组患者的病症检查情况来看,研究组也优于参考组。且经数据软件分析P

  • 标签: MRI诊断 急性颅脑损伤 价值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影像诊断急性脑损伤中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考组和研究组,并对比两组患者的CT、MRI各个部位检出情况对比、患者满意率、病症检查准确率数据。结果:研究组的患者满意率,病症检查准确率分别为95%和97.50%,均高于参考组的82.50%和87.50%。同时从两组患者的病症检查情况来看,研究组也优于参考组。且经数据软件分析P

  • 标签: MRI诊断 急性颅脑损伤 价值比较
  • 简介: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包括脱水、抗感染以及依手术指征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5%葡萄糖溶液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2次/d,共14d。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水肿程度以及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评估等比较2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1)2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7d、14d后GCS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0d后2组患者脑水肿程度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组患者GOS评估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应用依达拉奉,可降低颅脑损伤后的病践程度,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减轻脑水肿,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依达拉奉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不同程度的血糖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伴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控制的血糖阈值。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N1组血糖控制在3.9-5.6mmol/L,N2组控制在5.7~11.1mmol/L,N3组不进行血糖控制,对比3组出院时GCS评分及病死率。结果N1、N2组与N3组比较,病死率及出院时GC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N1与N2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颅脑损伤伴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在11.1mmol/L以下可显著改善预后,而不必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急性期 高血糖 脑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急性脑损伤诊断中,对运用 MRI和 CT等检查方式的效果展开有效的比较。方法: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为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损伤患者 86例,病例的纳入时间均为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被划分到 CT组的 43例患者实施 CT检查,被划分到 MRI组的 43例患者实施 MRI检查。结果: MRI组患者的不同病灶检查情况好于 CT组, P<0.05。结论:在急性脑损伤的临床诊断当中,运用 MRI检查的诊断准确度要明显比 CT检查高。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临床诊断 MRI检查 CT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与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54例急性脑损伤患者均分后进行不同检查方法的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行核磁共振检查后仅有1例漏诊患者,而对比组行CT检查后共出现了6例漏诊患者,两组漏诊率对比中,前者显著低于后者(3.70%<22.22%),且经对比后发现,核磁共振(试验组)的敏感度显著高于CT(对比组),P

  • 标签: 核磁共振 CT 急性颅脑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呼吸衰竭的程度加用纳络酮治疗3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34例。分别监测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变化并观察呼吸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较对照组的呼吸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两组动脉血气的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损伤 纳络酮 并发症 呼吸功能不全
  • 简介: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工具的增多,颅脑损伤发生率逐渐增高,意识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了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笔者认为在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原则,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颅脑损伤患者意识和肢体功能恢复,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颅脑损伤 早期 康复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亚低温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急性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40例作为治疗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釉0mg·d^-1,共用14d,两组均应用FX-2000型冰帽、冰毯使患者体温控制在33℃~35℃,持续48—72h。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颅脑CT(脑水肿)、颅内压(ICP)。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水肿(ICP)程度有显著性差异,两组GC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结论:应用依达拉奉与亚低温联合治疗急性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单纯亚低温治疗。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依达拉奉 亚低温
  • 简介:我院2003年至2004年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857例,其中有合并伤者120例,占14%,现分析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合并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患者血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2例患者死亡13例,血钠≥160mmol/L组9例,病死率28.1%;血钠150~159mmol/L组4例,病死率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高钠血症程度与病死率相关,积极治疗原发颅脑损伤、严格出入量平衡、清水鼻饲是治疗高钠血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颅脑损伤 高钠血症 预后
  • 简介:1概述创伤性颅脑伤(TBI)是欧美年轻人神经系统残疾最常见的病因。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我国颅脑损伤发生率和因颅脑损伤致死致残的伤员也逐年增加,颅脑损伤的救治与康复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 标签: 颅脑损伤 昏迷 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