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古人云:“治身如治国,用药如用兵。”治病犹如对敌作战,用药有考究。停药也大有学问。在疾病恢复期,如果停药过早,提前撤兵,有可能引敌兵的二次进攻,导致疾病复发或病情加剧。

  • 标签: 用药如用兵 疾病恢复期 疾病复发 停药
  • 简介:Q刘阿姨:为什么放了支架,冠状动脉还会堵塞呢?A王院长: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的,冠心病是所有的冠硬化的疾病,支架只是对狭窄最严重的病变进行了治疗,但动脉硬化的病根并未解决,所以,还可能出现新的狭窄。一旦出现了胸闷、胸痛,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 标签: 支架 狭窄 心脏 动脉硬化 冠状动脉 医院就诊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移植受者CYP3A基因多态性与环孢素(CsA)所致肾毒性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66例CsA免疫抑制治疗发生肾毒性(20例)和未发生肾毒性(46例)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的CYP3A基因多态性,并通过统计学分析CYP3A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基因型与CsA所致肾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筛选出8个标签位点的等位基因在肾毒性和非肾毒性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非条件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AIC定义的共显性和显性遗传模型下,未发现CYP3A基因8个SNP位点与CsA肾毒性的发生有显著性关联。结论:本研究显示心脏移植受者本次调查的CYP3A基因位点与CsA所致肾毒性无显著性关联。

  • 标签: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心脏移植 环孢素 肾毒性 CYP3A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测定在先心病术后并发严重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该院心脏外科收治的先心病患儿中术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TRS)的患儿30例,按其术后是否并发感染分为服毒症组(15例)和非感染组(15例).进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测定,并与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脓毒症组CD64指数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2,P<0.01);脓毒症组CRP高于非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64诊断感染的灵敏度为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2.3%.结论细菌感染时CD64指数明显增高,具有较高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先心病患儿术后并发严重感染的早期诊断依据.

  • 标签: CD64 C反应蛋白 先天性心脏病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
  • 简介: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6μg/kg(15min内),随后以0.2μg?kg-1?h-1速率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6h(T2)、12h(T3)、24h(T4)、48h(T5)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以及血清TNF-?和IL-6的浓度。记录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率、CPB时间、术后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与T0时比较,T1~4时C、D两组血浆cTnI和CK-MB浓度及血清TNF-?和IL-6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T1~4时D组血浆cTnI和CK-MB浓度及血清TNF-?和IL-6浓度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气管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减轻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心肺转流术 心脏瓣膜假体 植入 心肌再灌注损伤